葛艾
摘要:將分層教學策略應用于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不同需求和能力,制訂精確的教學計劃和目標,使教學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從而提升教學效果。此外,分層教學策略還能讓學生在學習美術的過程中,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能力水平,選擇更適合自己的學習內容和方式,從而激發學習興趣。所以,文章從分層教學的概念出發,探究了分層教學策略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應用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應用分層教學策略的建議,以期為小學美術教學提供指導。
關鍵詞:分層教學策略;小學美術;應用
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促進全體學生的發展已成為現代教育的重要目標。該背景下,分層教學策略因能根據學生的不同能力和需求優化教學,日益受到教育界的關注。特別是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學生的藝術天賦、興趣、理解和表達能力各不相同。因此,如何根據學生的特點應用分層教學策略,挖掘他們的潛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并提升藝術素養,成為教育界研究的重要課題。
1? ?分層教學概述
分層教學是基于學生個體差異的教學策略,旨在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促使每位學生取得進步。分層教學的核心思想是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能力水平、知識儲備和興趣愛好方面的差異,將學生分成不同層次,為每個層次的學生提供相應的教學內容、方法和評價,以實現個性教育和全面發展的目標。
首先,學生之間存在差異是不可避免的,包括能力水平、知識儲備和興趣愛好,這些差異受學生的家庭背景、社會環境和生活經驗的影響,分層教學承認并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其次,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學目標也應有所不同。對于能力較強、知識儲備較豐富的學生,教學目標可以定位在提升能力上,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對于能力一般、知識儲備較少的學生,教學目標可以定位在強化其基本知識和技能上。再次,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和特點,選擇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方法。對于能力較弱的學生,應采用基礎、直觀的教學內容和方法,幫助學生形成扎實的知識基礎;對于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選擇更具挑戰性的教學內容和方法,如綜合問題、探究問題,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最后,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應采用不同的評價標準和評價方法。對于能力較弱的學生,應采用簡單的評價標準和方法,以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心;對于能力較強的學生,應采用更嚴格的評價標準和方法,以鼓勵學生提升自己的能力。
2? ?分層教學策略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應用的重要性
2.1尊重個體差異,實現因材施教
每位學生均是獨一無二的個體,他們擁有不同的學習風格、興趣愛好和學習能力。將學生按照美術興趣和學習能力分層,教師可以為每個層次的學生制定更適合的教學目標,使美術教學更具個性化。例如,對于美術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可以設置難度較高的學習任務,如創作復雜的畫作或者參加美術比賽,以激發他們的潛能和創造力;對于美術學習能力一般的學生,教師可以引導他們鞏固基礎技能,為其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和有針對性的指導,幫助他們逐步提升學習能力;對于美術興趣不濃厚的學生,教師可以設計有趣的學習活動,如美術游戲、動手制作,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審美能力。
2.2提升教學效果,促進全體發展
分層教學策略不僅關注個體的需求和特點,而且著眼于全體學生的發展。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層次,教師可以針對每個層次的學生制訂不同的教學計劃,使教學更具有針對性。對于美術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可以在教學中設置更高的學習目標,為他們提供更具挑戰性的學習任務,以激發他們的創造力和探索精神;對于美術學習能力一般的學生,教師可以注重引導他們鞏固基礎技能,幫助他們逐步提高學習水平;對于美術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教師可以給予其更多的關注和支持,設計簡單易懂的學習任務,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引用分層教學策略,教師能把握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進而提升教學效果。
2.3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能力
分層教學策略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能力。在分層教學中,學生需要根據自己的能力和興趣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內容和目標,自主安排學習時間和學習方式,有助于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同時,分層教學策略還鼓勵學生通過參與各種活動及交流合作拓展學習范圍,進而提升學習能力。例如,教師可以組織不同層次的學生參與美術比賽和展覽活動,讓他們在實踐中掌握學習能力和技巧;還可以組織學生參與合作學習和交流,鼓勵他們互相學習和分享經驗,培養他們的團隊合作意識和創新精神。
3? ?分層教學策略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分析
3.1學生分層設組
3.1.1了解學生
教師需要了解每位學生的個體差異,包括他們的藝術興趣、學習風格和性格特點,通過與學生交流,觀察他們的作品和課堂表現。
3.1.2學生分層
根據了解到的學生信息,可以將他們分為三個層次:初級、中級和高級。高級學生是對美術擁有強烈興趣,并且擁有較高自主學習能力的學生;中級學生是對美術擁有一定興趣,但在自主學習能力上有所欠缺的學生;初級學生包括對美術興趣較低,且自主學習能力不強的學生。
3.1.3分組
在分層基礎上,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分組。理想的分組是每個組內都有初級、中級、高級三個層次的學生,這樣的分組有利于學生之間互動和互相學習,高級的學生能幫助初級的學生提升學習能力,同時能從中實現自我提升。
3.1.4制定分層教學目標
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需要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例如,對于高級學生,他們需要創作更具挑戰性的作品;對于中級學生,他們需要鞏固和提升基本的美術學習能力;對于初級學生,他們只需要激發對美術的興趣。
3.2備課分層
首先,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制定多層次的教學目標。例如,對于初級學生,可以教授其基礎技能,如線條畫和色彩搭配;對于中級學生,可以培養他們的繪畫技巧和創新能力;對于高級學生,可以讓他們嘗試更復雜的美術項目,如素描和水彩畫。
其次,根據教學目標,準備多層次的教學內容。設計課程時,要確保每個層次的內容均符合學生的能力水平,同時要保證內容之間的連貫性和邏輯性。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應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例如,對于初級學生,可以采用直觀教學和示范教學,讓學生通過模仿學習美術知識;對于中級和高級學生,可以采用項目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方式,讓他們在完成藝術作品的過程中提升繪畫技巧和創新能力。
最后,在評價學生的作品時,應根據他們的層次制定不同的評價標準。對于初級學生,要注重他們的基本技能和色彩搭配;對于中級學生,要關注他們的繪畫技巧和創新思維;對于高級學生,要注重他們的藝術表現力和作品的特色。此外,備課分層不能是一成不變的,應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課堂表現予以動態調整,如果某些學生在某個層次上表現出色,可以讓他們嘗試更高級別的內容;如果某些學生在某個層次感到學習有困難,可以讓他們學習更低級別的內容,以確保他們在適當的層次上得到有效提升。
3.3授課分層模式
3.3.1注重分層教學
分層教學是針對學生的不同能力和興趣,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層次,根據每個層次的特點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評價標準。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分層教學能幫助學生發揮創造力和想象力,提升繪畫技巧和審美能力。實施分層教學,教師首先要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根據繪畫技能、學習興趣和個性特點,將他們分成不同的層次。然后,針對每個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和內容,采用多元教學法,使每名學生均能有所提升。
3.3.2采用多元教學法
一是情境教學法。設置情境,讓學生理解繪畫主題和內容,從而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二是合作學習法。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互相幫助、互相學習,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提升學生的合作能力。三是任務驅動法。為學生布置任務,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巧。四是示范教學法。通過教師或者優秀學生的示范,讓學生理解繪畫的技巧和方法。
3.3.3創新授課模式
一是主題授課模式。每個單元均要設置主題,讓學生圍繞主題進行創作,該模式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造力,提升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二是互動授課模式。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讓學生在交流、討論中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巧,該模式能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合作能力。三是實踐授課模式。通過實踐活動和社會實踐,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巧,該模式能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3.4優化作業分層
一要明確教學目標和作業要求。教師要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明確、具體的教學目標,并結合這些目標設計分層作業。例如,對于初級學生,應以基礎訓練為主,如線條的掌握、色彩的搭配等;對于中級學生,應注重技能和創意結合,如繪畫順序、構圖等;對于高級學生,應鼓勵他們發揮創新思維,如創作主題畫、設計海報等。二要細化作業層次。應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反饋,及時調整作業的難度和內容,避免出現某一層次學生的作業過于簡單或者過于困難的情況。同時,要注意各層次之間的過渡和銜接,保證學生在掌握基本技巧的基礎上能逐步提高繪畫水平。三要采取多元作業形式。除了常規的繪畫作業外,還可以嘗試更具趣味性和實踐價值的作業形式。
綜上所述,分層教學策略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運用具有重要意義,體現在尊重個體差異、實現因材施教、提升教學效果、促進全體發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能力方面。通過分層教學,教師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從而提升他們的美術素養和綜合能力。同時,能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能力。因此,教師應重視分層教學策略,并根據學生情況完善和創新教學方法,以滿足學生的個性需求。
參考文獻:
[1]謝暉.分層教學法在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堂中的應用[J].美術教育研究,2023(5):168-170.
[2]顧裕.“雙減”背景下的小學美術課堂分層指導[J].美術教育研究,2023(4):183-185.
[3]周紀文,周雨沅.同題異趣:從牡丹題材傳統美術作品看審美趣味的文化分層[J].美育學刊,2021,12(1):3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