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彥魁 萬小琴

【摘要】情境教學是初中數學教學的有效策略,教師通過創設情境可以提高初中數學教學質量.教師應清楚在核心素養背景下創設初中數學教學情境的意義,遵守相應教學原則,從而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教學情境.文章介紹了創設生活情境、創設故事情境、創設問題情境、創設游戲情境等方法,以期通過情境創設賦予初中數學課堂更多活力,提高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進而促進初中數學教學改革發展.
【關鍵詞】核心素養;初中數學;情境創設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2年度甘肅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重點課題“‘五類對話校本培訓模式的研究與探索”的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GS【2022】GHBZ072
引 言
隨著教育體系的不斷改革,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成了教師的重要教學目標.學科核心素養強調學生在學科學習過程中知識、能力和態度等方面的綜合發展.教師需要在學科核心素養的背景下研究初中數學課堂情境的創設,通過教學情境的創設構建趣味課堂,讓學生主動參與數學學習,使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在教學情境的幫助下不斷提升.
一、核心素養下初中數學課堂情境創設的意義
教師在開展初中數學教學活動時,除了關注對學生數學基礎能力的培養,還應加強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在此背景下,初中數學情境教學的作用得以凸顯,教師需要對課堂情境創設進行研究,為學生創設合適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解決實際問題,體會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從而轉變以往枯燥的初中數學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參與數學學習的積極性,并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初中數學教學情境的創設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具備運用數學知識和數學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情境可以讓學生掌握應對真實問題、分析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法,可以使學生對數學知識有更深刻的認知.同時,在數學情境下開展學習活動,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互相幫助的方式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從而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并讓學生在團隊中發揮個人優勢,實現互補和共同進步.情境創設還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引導學生從多角度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創設教學情境,符合核心素養的教學目標,可以促進初中數學教學的改革發展,教師需要以學生發展為核心不斷研究教學情境的創設方法.
二、初中數學課堂情境創設需遵循的原則
(一)趣味性原則
為了提高初中數學情境教學質量,強化學生的參與意識,教師需要遵循趣味性原則創設教學情境,給學生新穎且愉悅的學習體驗.趣味性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數學是抽象概念較多的學科,如果教學過程單調乏味,學生可能會失去興趣,導致學習效果不佳,而教師通過教學情境創設,可以使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活動,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引導學生主動研究數學知識,提升學生邏輯思維、創造思維、批判性思維等高級思維能力,有效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
(二)形象性原則
初中數學部分知識較為抽象,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教師需要在核心素養背景下創設教學情境,并遵循形象性原則,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形象性教學可以通過圖像、實物、模型等形式將抽象的數學概念轉化為直觀的形象,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概念和原理.通過觀察、感知和實際操作,學生能夠對所學數學知識有深刻認知,了解數學概念以及應用方法,提高數學水平.同時,教師遵循形象性教學情境創設原則,可以提高數學知識的可視性和可感知性.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和實踐,可以更容易地記憶和掌握數學知識,并提高觀察力與想象力.
(三)以生為本原則
在核心素養背景下創設初中數學教學情境,教師需要建立以學生為核心的教學目標.教師堅持以生為本原則創設教學情境,能拉近學生和數學的距離,提高學生學習效率.以生為本的原則強調以學生為中心,教師需要將學生的興趣、需求、能力和特點作為基礎,構建科學有效的教學情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適當的情境下對數學知識進行探究學習.教師應圍繞學生的實際情況制訂教學計劃,以免創設的教學情境與學生認知不符,教師應最大限度地發揮情境教學在初中數學中的作用.
三、初中數學課堂情境創設策略
(一)創設生活情境
創設生活情境是提升初中數學教學質量的有效方法,同時符合核心素養的教學理念,可以引導學生根據生活經驗思考問題,提高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應用能力.教師將生活情境與數學教學融合,可以提高學生的數學理解能力,使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對數學知識進行深入研究,將其應用到實際生活中,有利于學生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轉化為實際問題的解決方法.生活情境的創設是必要的,可以讓學生以數學的眼光看待生活,挖掘生活中的數學知識,建立生活與數學的紐帶.此外,生活情境的創設可以提高學生數學建模水平.學生需要將實際問題抽象化,建立數學模型,并通過數學方法進行求解.
例如,在講解“一元一次方程”時,教師通過對本節課程的教學,可以使學生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怎樣通過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降低學生學習數學的難度,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為學生創設生活情境.教師可以組織學生繞操場進行跑步練習,學校環形跑道的長度為400米,教師詢問學生沿跑道跑多少周可以跑2000米.學生根據實際生活進行解答,設跑步總周數為x,x×400=2000,得出結果為5周.此外,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播放生活中的常見視頻,如超市購物視頻,通過視頻,讓學生了解到某名學生購買蘋果與橘子若干,其中購買蘋果2個,蘋果的單價為3元,橘子的單價比蘋果少一元,該同學共花費10元,求橘子的購買數量.學生結合生活經驗列出方程,設該同學的橘子購買數量為x個,則方程式為2×3+(3-1)x=10,得出結果為2.如此可以將數學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結合,利用生活情境提高學生對一元一次方程的理解與應用能力,并提高學生的數學運算水平,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
(二)創設故事情境
教師可以基于初中生的性格特點,適當為學生創設故事情境,挖掘教學內容背后的故事,通過故事情境增強學生情感體驗.故事情境能夠喚起學生的情感共鳴,使學生更加積極地參與到數學學習中.學生在情感投入的狀態下,更容易積極思考和解決問題,從而提高學習效果.同時,故事情境可以為學生提供綜合運用數學知識的機會.學生需要通過分析情境、提取關鍵信息、運用數學知識進行推理和解決問題,進而在故事情境的幫助下對數學知識有更深刻的理解,不斷提升數學綜合水平.與傳統教學方式不同,故事情境通常具有較高趣味度,可以讓學生感受學習的樂趣,有利于激發學生的主觀學習意識,讓學生自覺參與課堂建設,進而提升初中數學教學有效性.
例如,在講解“平面直角坐標系”時,教師通過對本節課程的教學,可以讓學生了解平面直角坐標系的特征,知曉x軸、y軸、各象限內的點有何特征,學習利用經緯度表示地理坐標位置.但平面直角坐標系的學習對初中生而言較為困難,教師需要思考如何在核心素養的背景下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認知情況,為學生講解與平面直角坐標系相關的趣味故事,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使學生主動參與平面直角坐標系的學習.如航海故事,故事情節如下: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早晨,一艘大型的航海船只正在航行,船長和他的船員們正在忙碌地操作著船只,他們計劃從一個港口出發,前往一個遙遠的島嶼.然而,不幸的是,船只在航行過程中遇到了濃霧,能見度非常低.船長與船員完全失去了方向感,他們不知道自己當前在哪個方向上航行.船長意識到,如果他們不知道船只的朝向,他們將無法找到正確的航向,也無法到達目的地.于是,他們決定使用平面直角坐標系解決這個問題.船長命令船員在甲板上架起一根豎直的立桿,并在立桿上安裝一個標尺.然后,船員們利用星星的位置來觀測,并記錄下星星在天空中的坐標.船長和船員們將這些觀測到的星星坐標輸入到航海儀器中,他們使用平面直角坐標系計算出船只當前的位置和朝向.通過這種方式,船長和船員們最終找到了正確的航向,船只重新走上了正確的航線.他們繼續航行,最終成功地找到了遙遠的島嶼,并順利地完成了航海任務.教師通過對故事的講解,可以讓學生置身于教師構建的故事情境中,讓學生了解平面直角坐標系的重要作用.在航海中使用平面直角坐標系的故事展示了平面直角坐標系在航海導航中的重要作用,教師可以在學生聆聽故事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直觀想象能力,進而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完成初中數學教學目標.
(三)創設問題情境
問題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通過問題設計可以調動學生思維,在學生思考的過程中加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為了使問題情境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教師應根據學生的數學基礎與學習能力,合理設計問題.教師通過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的思維發展,使學生利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并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印象.由于部分學生的數學基礎較為薄弱,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數學基礎為學生劃分學習小組,讓學生以小組形式進行學習,共同參與對問題情境的研究,從而在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同時,培養學生團隊協作與交流能力,讓學生之間的思維得到碰撞,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可以在組內互幫互助,共同完成對問題的探究,并培養學生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此外,教師通過問題情境的創設,能夠有效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讓學生知曉如何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具體問題.
例如,在講解“平均數”時,教師通過對本節課程的教學,讓學生了解平均數的意義,學會利用平均數分析一組數據的集中趨勢,提高學生數據分析能力.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創設問題情境,通過問題引發學生思考,讓學生了解如何計算平均數,并分析平均數在生活中的應用.如某超市新進兩種類型的飲料,甲類飲料的銷售量為第一周100瓶、第二周120瓶、第三周110瓶、第四周118瓶.乙類飲料的銷售量為第一周80瓶、第二周70瓶、第三周160瓶、第四周74瓶.分別求甲乙兩種類型飲料四周的平均銷售量,并分析哪種飲料的銷量更好,如果學生本人為超市經理,需要加大哪種類型飲料的進貨量.學生可以在組內進行分工合作,分別計算甲類和乙類飲料的銷售量.計算結果為甲類飲料的平均銷售量為(100+120+110+118)÷4=112瓶/周,乙類飲料的平均銷售量為(80+70+160+74)÷4=96瓶/周.通過對計算結果的統計與分析,學生可以了解甲類飲料的銷售量更高且較為穩定,從而提出增加甲類飲料進貨量的想法.教師通過問題情境的創設,可以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高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能力,使學生的數學基礎更加扎實.
(四)創設游戲情境
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將對學習效果產生直接影響,教師應改變傳統數學教學單一枯燥的模式,適時創設游戲情境,選擇學生喜愛的游戲形式,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讓學生在親身體驗的過程中對數學知識有更深刻的理解,讓學生感受數學知識對游戲的幫助,并使課堂氛圍更加活躍,進而提升初中數學教學有效性.
結 語
綜上所述,核心素養下的初中數學教學策略應有所轉變,教師應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并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與應用能力.教師在核心素養視野下研究如何創設初中數學教學情境,通過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參與數學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使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建設,從而不斷提升學生的數學水平.
【參考文獻】
[1]吳國義.基于學科核心素養,優化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研究[J].新課程導學,2019(21):81.
[2]劉穎.基于核心素養背景下的中學數學課堂教學情境創設的策略探析[J].讀與寫(教師),2021(9):1.
[3]池至楠.基于核心素養下初中數學課堂情境創設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1(59):62-63.
[4]李官敏.基于核心素養背景下的中學數學課堂教學情境創設的策略探析[J].讀天下:綜合,2020(6):1.
[5]孫芳.核心素養視角下初中數學情境教學模式研究[J].中學數學,2019(16):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