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語是一門外來語言,閱讀是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不但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基于此,本文從核心素養的概念出發,闡述了培養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重要性,分析了當前英語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并針對性地提出了解決措施,以提升英語閱讀教學的質量。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英語閱讀
作者簡介:胡婷婷(1982.07-),女,福建順昌人,福建省順昌縣鄭坊中心小學,研究方向:小學英語教學。
培養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需要在不斷優化教學方式,不斷提升學生對英語的理解與學習能力的同時,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讓學生在對英語產生學習興趣的同時能對中華文化產生認同感。簡言之,英語核心素養培養要實現學生語言能力和文化品格全方面發展。新課改背景下,教師要注重素質教育,以學生為主體,采取靈活開放的教學方法和過程性評價方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師應轉變教學理念,改變單一的教學方法,使英語課堂靈活多變。
一、當前小學英語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對文本的解讀不夠深入
核心素養培養下的閱讀教學,教師不僅需要引導學生理解閱讀文本的意思,還需要讓學生有自己的見解,但是實際上,一些教師在解讀英語文本方面做得并不夠,存在許多問題。首先,教師沒有站在學生的角度來解讀文本,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興趣點;其次,教師并不是獨立完成閱讀文本分析的,他們往往會參照參考書、網絡視頻、閱讀題目等,這樣會使教師在分析閱讀文本時易受到他人想法或是題目的干擾,使思維變得固化。這樣不僅會影響閱讀教學質量,還會阻礙對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
(二)輕視學生的個性化閱讀
教師往往只重視自己對文本的理解和想法,然后將這種想法和理解強行傳達給學生,剝奪了學生自主理解文本的機會。對于學生來說,閱讀是與文本的直接對話,是理解文本意思和感受作者情感的過程。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教師不能代替學生去感受,不能將自己的主觀意識強加給學生,而應該允許學生自己對文本進行理解和思考,讓學生用自己的認知和經驗去理解和感受文本。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情感態度會得到發展,產生自己的想法,從而享受到閱讀的樂趣,產生強烈閱讀興趣。
(三)忽視了語言運用教學
教師往往將教學重點放在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上,但是核心素養培養要求教師注重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傳統的教學方式忽視了對學生興趣的培養,而且也沒有使學生實現運用語言,長此以往學生對英語的理解只停留在閱讀文本表面,難以真正運用所學英語單詞,當將這些英語單詞或是短語換一種情境或是放到其他英語閱讀文本中時,學生往往并不能理解,導致學生認為英語學習愈發復雜。
比如,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出現“You are right.”時,教師告知學生這句話是“你是對的”的意思。但是在另一篇閱讀文本中,出現“Sorry”“That's all right.”時,學生的理解是“對不起”“這都是對的”。顯然,這里的“That's all right”應該翻譯成為“沒關系”。教師進行糾正后,學生就生成了新的固定思維。當再遇到“I will give you an apple.”“That's all right.”時,教師又告訴學生這里的“That's all right.”可以翻譯成“好極了”,這就讓學生產生了疑惑,對“That's all right”的具體含義開始犯迷糊了。這是因為長時間的理解語言式教學,已經讓學生喪失了主動思考和靈活運用英語的能力,并慢慢喪失了結合情境理解對話的能力,閱讀課變為句子理解課,偏離了閱讀教學的目標。
英語閱讀與語文閱讀是有一定共性的,都需要讀者與作者產生共鳴,讀者要將句子帶入情境中進行理解,而不能脫離情境。英語閱讀教學中,一直存在著一種誤解,即認為理解是學習一門語言的關鍵。一旦你理解了它,你就會地使用它,但實際的語言積累和運用靈活性就會減少。
(四)忽視了對學生興趣的培養
一些教師以課本為主,帶領學生閱讀文本,然后翻譯文本的意思,沒有拓展延伸,沒有告知學生“為什么”,而將重點放在“是什么”“怎么做”,即閱讀文本講了什么。只告訴學生文本后題目的答案在哪里可找到,而沒有告訴學生“為什么”是這樣,而“為什么”往往是需要學生思考的過程,是激發學生興趣的關鍵點。這種教師通篇講述的教學方式忽視了對學生興趣的培養,極大地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果。
二、核心素養下培養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策略
(一)加強教師對文本的解讀
首先是對文本本身的理解,其次是對教學目標的理解,最后是核心素養培養在閱讀教學中的融入。教師要聯系學生的實際情況設定教學目標,如何讓學生在閱讀后獨立完成后面的題目解答,如何對文本進行深化和延伸,如何培養學生的文化品格,這些都是教師在文本解讀時需要考慮的問題。教師在進行文本解讀時,可以將文本中的生詞與學生之前學過的課文進行聯系,一方面可以加強學生對以往知識的鞏固,從而更好地理解當前所學課文,另一方面是將知識串聯起來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和興趣,從而提升學習效果,促進學生主動思考。
(二)選擇合適的材料閱讀,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
閱讀是一個連詞成句、連句成段、連段成文的過程,因此在選擇閱讀材料時,教師要注意尋找適合學生水平的材料,首先是單詞的難易程度要適合小學生,其次是篇幅長度要適中。提高小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僅僅依靠課本上的閱讀材料是遠遠不夠的 。教師要引導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課外讀物,難易適中,因人而異。如果選擇不當,會影響學生的閱讀興趣。 因此,在選材時,涉及面要廣,趣味性要強,文章體裁要多樣化。教師課前應收集一些內容貼近學生生活、學生感興趣的文章作為課外閱讀訓練材料。可以選用中國寓言故事,校園生活主題文章、 繪本等,還可以選擇一些關于西方國家節日、禮儀、風土人情等方面的文章。在學生閱讀后,要求他們完成簡單的習題, 或寫出內容概要。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理解能力,又可以訓練他們的口語表達和寫作能力。每一篇閱讀文章都是有主旨的,其目的是加強學生對與主題相關單詞的理解與記憶。
比如,“Swap”這篇閱讀文章講述了幾個小朋友交換東西的過程,涉及機器人、滑板、自行車等單詞,其中“skateboard”這個單詞比較長,不論是發音還是記憶,對于小學中年級學生而言都有一定難度。這篇閱讀文章主要是對“good”“now”等詞匯進行學習,因此,教師應該提前刪選相關文章,盡量減少高難度詞匯對學生造成干擾和負面影響。可以將“skateboard”用平時常見的“ball”等替換,在不影響教學的前提下,對閱讀材料進行一些改變,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學習信心。當然,教師也可以對單詞進行分解教學。比如,“skateboard”一詞雖然很長,但是“skate”和“board”就比較短且很多學生接觸過,教師可以告訴學生“skate”表示“滑”這個動作,而“board”有木板的意思,因此,“skateboard”就是可以滑的木板,也就是滑板的意思。而在教學“good”時可以進行延伸教學,比如“The ball is good.”,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陳述句句式。然后讓學生學會靈活地變換句式中的內容,自主造句,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在閱讀時對所學句型進行理解,以這種方式提高學生的文本理解能力。
(三)善于創設情境,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
1.利用教材文本,創設真實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閩教版小學英語教材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發,包含著豐富的情境內容,情境會話貫穿全套教材。例如,閩教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下冊Unit5“Shopping” PartB部分的話題為購物,是十分貼近學生生活的話題,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因此,教師引導學生制作Shopping List,把“Supermarker”(貨架上擺放food和toy 并貼上價格標簽)搬進教室。利用PartA部分所學的物品名稱詞匯chicken、fruit、tea、juice、tomato、toy 等和句型“I like apples.”“How many apples..?”“I need...”進行角色扮演。例如,教師扮演顧客,指著貨架問道“I like apples. How much are these apples?”,學生扮演售貨員,回答道“sixteen?”。在此情境下,教師可以引出單詞sixty,并強調讀音,利用表格教學seventy、eighty、ninety和hundred,讓學生找出詞匯變化規律,且強調eight和eighty的書寫。通過創設情境,學生不再孤立地學習語言。這樣既幫助學生扎實有效地復習numbers、food等詞,又能充分調動學生的求知欲,學習新知,體會到英語學習的快樂。
2.開展趣味游戲,創設活動情境,鼓勵學生實踐。小學生喜歡做游戲。在課堂上適當增添一些趣味性游戲,創設豐富的游戲情境,有助于學生集中注意力,提升教學有效性。在教授“Shopping”Part B時,教師以shopping為主線,可以設計“猜價格”的游戲。例如,一個學生問“How much is it? ”,另一個學生回答“It's... yuan.”。
(四)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
1.在進行英語閱讀教學時,教師可以采用簡單的動畫PPT或視頻,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自己剪輯動畫視頻,然后進行配音。教師還可以以抽盲盒的形式進行提問,讓學生隨機點擊鼠標獲取問題或免答卡。這種小游戲可以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讓學生期待上英語閱讀課,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效果。
2.微課教學,實施高效閱讀。應用微課可以提升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效率,教師能夠對碎片化時間加以巧妙利用,將重難點知識制作成精彩的短視頻,便于學生明確學習重點, 滿足學生差異化的學習需求,學生的學習效率也能夠有明顯提升,為小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增強打下良好的基礎。例如,在教學閩教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下冊Unit7“Seasons”時,教師課前選取了大量有關季節活動的圖片整合成動畫視頻,再以歌曲The season Song導入新課,讓學生從歌曲中感受四季氣候的特點(warm、hot、cool、cold),接著播放四個畫面,分別是go to see f1owers、go swimming、fly my kite、go skating。播放畫面的同時呈現對應的詞匯和句子,并帶領學生朗讀,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會與季節相關的短語以及“It is" " " " (氣候). We can" " " " (活動)”等表達。借助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可以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促進學生英語核心素養不斷提升。
總之,核心素養培養是對英語閱讀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作為英語教師,要不斷完善教學方式,豐富教學內涵,將核心素養培養融入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考慮小學階段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不斷提升教學質量,注重對學生語言能力和文化品格的培養,推進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整體發展,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趙小娟.基于核心素養視角下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策略探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7):265.
[2]焦淑鳳.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探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6):278-279.
基金項目: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1年度課題“聚焦核心素養課堂下的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研究”(課題立項編號:FJJKZX21-154)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