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傳統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模式的滯后性越來越突出,影響了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在這一背景下,一部分教師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應用了任務型教學法,為學生規劃學習任務以及學習方向,配以多樣化的引導方法,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技巧,凸顯出任務型教學法的優勢。
關鍵詞:任務型教學法;初中英語;閱讀教學
作者簡介:張琦,西安市西光中學。
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應用任務型教學法,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組織多樣化的課堂教學活動,合理布置學習任務,并且加強對學生學習過程的有效引導,均衡分配教育資源,使學生能夠在任務型教學中獲得豐富的學習體驗。
一、任務型教學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運用的特點
(一)強調教學過程
強調教學過程是任務型教學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應用的顯著特點。任務型教學法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培養學生的主動參與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首先,任務型教學法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傳統的教學方法往往重視知識的灌輸和機械記憶,但任務型教學法則注重將所學知識與實際應用相結合。通過給學生布置一系列真實的任務,讓學生在實踐中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和思維能力。這種強調實際應用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更加主動、積極地參與學習,激發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其次,任務型教學法重視學生的合作與互動。任務型教學中,學生通常以小組形式展開學習,學生在小組中合作完成任務。合作學習的方式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交流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還可以促進學生之間相互幫助和理解。學生在合作中相互借鑒、共同解決問題,增強了合作意識和社交能力。同時,任務型教學法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任務型教學中,教師扮演輔導員的角色,為學生提供必要的指導和支持,而不是單純地傳授知識。學生需要自主選擇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自己進行探究和思考。這種自主學習的方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此外,任務型教學法還注重培養學生的跨學科思維能力。任務型教學往往以跨學科的方式來設計任務,將不同學科的知識點融入英語教學中。通過解決跨學科問題,學生可以綜合運用各個學科的知識和技能,促進了學科之間的聯系和學生跨學科思維能力的形成。跨學科思維能力的培養有助于學生全面發展,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養。
(二)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突出學生主體地位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將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充分挖掘學生自主學習的潛力。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應用任務型教學法,正是為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在應用任務型教學法時,教師將學習內容組織成各種任務,而學生需要通過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的方式來完成這些任務。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能夠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通過任務型教學法,學生不再是被動的接受者,而是能夠積極參與到學習過程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和成就感。任務型教學法強調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師在設計任務時,要考慮到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能力水平,使任務能夠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勵學生主動探索和學習。同時,任務型教學法強調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通過小組合作完成任務,讓學生在合作中相互促進、相互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與交流能力。教師在任務設計過程中,盡可能創設真實情境,讓學生能夠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通過實際操作和實際運用的任務,學生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識,并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自己的語言運用能力。同時,教師應鼓勵學生自主選擇學習的方式和方法,通過自主學習和思考,增強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任務型教學法強調學生參與學習的過程,使學生能夠從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探索和思考,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
二、任務型教學法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方法
(一)合理分配閱讀任務
任務型教學法以任務為核心,倡導學生通過實際任務的完成來實現語言知識和能力的提升。任務型教學法注重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和合作學習能力,將其應用于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可通過設置情境、信息收集、信息處理和任務完成等環節,使學生進行全面、深入的閱讀理解。
例如,在“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 ”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應用任務型教學法,有針對性地設計閱讀任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首先,教師可以通過圖片、視頻等多媒體材料引入話題,激發學生對于健康生活的認識和興趣。然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共同收集和整理關于健康生活和運動的信息。學生可以利用圖書館、互聯網等多種途徑搜集相關資料。在信息收集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獲取知識,還可以提升信息處理和篩選的能力。接下來,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信息處理和閱讀理解。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可以學會從文本中獲取關鍵信息,歸納總結主要觀點,理解作者的意圖和立場。教師可以以問題導向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思考,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思維清晰、邏輯嚴謹。同時,教師還可以設置一些具體的任務,如填表格、寫摘要等,讓學生進一步應用所學知識,培養其實際運用能力。最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任務完成和成果展示。學生可以根據所獲得的信息和知識,進行口頭或書面表達,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觀點。教師可以通過小組討論、展示比賽等形式,鼓勵學生互相學習、互相評價,提升整個班級的學習效果。
(二)融合層次性教學思路
任務型教學法是一種以任務為核心的教學方式,通過讓學生完成真實的任務來實現對語言知識和能力的學習。任務型教學法強調學生的主動性和合作性,倡導學生在現實情境中進行語言交際和實際應用。因此,任務型教學法能夠促使學生在真實的場景中運用所學知識并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而層次性教學法則強調分層次實施教學,將知識從簡單到復雜、由淺入深地展開,幫助學生建立起語言知識整體框架,從而更好地理解和運用語言。通過分階段的教學安排和有針對性的練習,層次性教學法能夠幫助學生逐步掌握語言知識,形成扎實的語言基礎。
例如,在“When is your birthday? ”的教學中,教師可將任務型教學法與層次性教學相結合,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任務型教學法注重培養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學生置身于一個真實的場景中,如生日派對。學生需要在閱讀文章的同時,回答一系列與生日相關的問題。這樣一來,學生不僅可以理解文章的內容,還能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實際運用所學語言知識,鞏固并提高語言技能。在閱讀教學的不同階段,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語言水平和理解能力,分階段提供不同難度的閱讀材料。例如,剛開始時可以提供簡單的對話或短文,讓學生通過理解關鍵詞和簡單的句子回答簡單的問題。隨著教學的深入,教師可以逐漸增加閱讀材料的難度和復雜度,引導學生進行更深入的思考和閱讀理解。融合任務型教學法和層次性教學法的教學,既能夠培養學生的實際語言應用能力,又能夠逐步提高學生的語言水平。兩種方法相結合,使得學生能夠在實踐中運用所學,從而更好地掌握并運用英語。教師在實際應用時,需要注意一些細節。首先,教師在設計任務時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和語言水平,確保任務的難度適中。其次,教師需要做好充分的備課工作,為學生提供適當的前導知識和背景知識。最后,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鼓勵學生思考和討論,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
(三)提出開放性問題
任務型教學法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課堂參與度,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思考、合作和實踐能力。它既考驗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也注重學生的發散思維與創新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進一步探索和拓展任務型教學法的應用,使學生獲得更加豐富和多樣化的學習體驗。
例如,在“Ways to go to school”的教學中,教師應用任務型教學法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創造性充分調動起來。應用任務型教學法的第一步,就是提出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在教授“ways to go to school”時,教師可以提出一些開放性問題,如“你認為人們選擇怎樣的交通方式去上學,與學生所處的環境有關系嗎?”。這類問題不僅能夠激發學生思考,還能夠引導學生對選擇交通工具的原因進行深入思考和研究,從而培養學生的分析和判斷能力。在學生思考時,教師可以給予適度的提示和指導,幫助學生理清思路。比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運用歸納法,將各種交通工具按照速度、環保性、便利性等進行分類,幫助學生理解交通工具選擇的多樣性及其原因。這一過程既培養了學生的歸納和分類能力,也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隨后,學生需要動手解決問題,從而應用所學知識。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調查和分析當地學生上學的交通方式,然后以圖表、報告等形式呈現結果。通過這樣的任務,學生不僅可以鞏固所學知識,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也得到了培養。最后,教師應對學生的解答進行評價和反饋。評價不僅僅是對答案正確與否的判斷,更應注重學生在解答過程中所展現的思維能力、合作能力和創新能力。教師可以提供具體的評價指標,如合理性、原創性等,幫助學生從評價中得到啟示并進一步提高。教師應用任務型教學法,在閱讀教學中提出開放性問題,為學生提供了主動探究、思考和應用知識的機會,學生得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想象力、創造力和表達能力,英語核心素養得到全面培養。
(四)課后引導
課后引導在任務型教學十分重要。課后引導旨在幫助學生鞏固在課堂所學的知識,更好地應用所學的技巧與知識。其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并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
首先,課后引導著眼于學生個體的差異化發展。在課堂上,教師往往無法顧及每個學生的學習需求。通過課后引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學生提供個性化、有針對性的學習指導。例如,閱讀理解題型練習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閱讀材料,并為其提供針對性的題目。這樣一來,學生不僅能夠更好地鞏固所學的知識,還能夠提升自主學習能力,更好地發揮個人潛能。
其次,課后引導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在任務型教學中,學生需要通過自主搜索、分析、篩選信息來解決問題。課后引導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思維對話的平臺,鼓勵學生思考問題的深層次意義,并提出自己的觀點和見解。例如,在完成閱讀理解任務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問題分析、關鍵句提取等方式,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通過這種方式,學生不僅能夠更好地掌握所學的知識,還能夠增強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閱讀理解任務完成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以小組形式進行互動交流,分享彼此的答案和思考過程。這樣不僅能夠增進學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還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
三、結語
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應用任務型教學法的優勢較為突出,教師要有效應用任務型教學法,更新原有的教學方案,以課本中的知識為主設置不同的學習任務,全方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此來實現任務型教學法與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之間的深度融合,提高閱讀教學的成效。
參考文獻:
[1]郭明月.“任務型”教學范式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藝術,2023(9):24.
[2]席曉霞.跨學科視角下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策略分析[J].校園英語,2022(52):157-159.
[3]韓寶威.任務型教學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21(7):101.
[4]狄玲.初中英語任務型活動設計的新策略研究[J].校園英語,2021(7):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