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注重“教—學—評”一體化,堅持以評促學、以評促教,將評價貫穿英語教學的全過程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手段。首先,教師要設計檢驗教學目標是否達成、學生對知識是否建構和內化、應用和創新的評價活動;其次,教師要保持評價內容和教學活動一致,正確運用評價,及時反思教學行為;最后,教師要開展主體多元、形式多樣、素養導向的英語學習評價活動,引導學生對自己的課堂學習情況進行評價,以便調整學習策略,提高學習效率,為今后的英語學習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英語;語篇教學;“教—學—評”一體化設計
作者簡介:魏莉(1978.01-),女,珠海市香洲區甄賢小學,小學英語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英語。
一、背景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提出了“教—學—評”一體化的課程理念和教學建議,要求教師要準確把握教、學、評在育人過程中的不同功能,注重“教—學—評”一體化設計,樹立整體育人觀念。堅持以評促教、以評促學,將評價貫穿英語課程教與學的全過程,引導學生成為各類評價活動的設計者、參與者和合作者,引導教師科學運用評價手段與結果,教學相長。
二、提出問題
本課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義務教育教科書《英語(一年級起點)》六年級上冊Unit1“In China”中的第三課時。本課是一節讀寫結合課,主題為“Interesting Cities”,語篇內容是配圖說明文,介紹了重慶、蘇州、昆明三個城市的氣候、地理位置以及著名的景點、食物等,讓學生更加真實地體驗每個城市的人文內涵。教師要求學生在讀完后,通過構建思維導圖,從氣候、地理位置、著名景點、飲食、文化等方面介紹自己最喜歡的城市。
六年級的學生喜歡探索和旅游,能夠獨立思考,有一定的邏輯思維和審美能力,在前面的學習中已經對中國的主要城市有了大概的了解,學會運用“Where is ...? It's in the... What's it famous for? It's famous for...”和“What can you do in...? I can ...”等句型來談論城市,具備一定的語言基礎,但還不能有邏輯地組織語言,筆者希望在思維導圖的幫助下,學生們能夠用篇章來介紹城市。
以本課中最后“Let's write”的環節為例,在未進行“教—學—評”一體化設計之前,學生大多是生搬硬套照抄原文的句子,教師更多關注的是學生短文中的單詞拼寫是否規范、語法表達是否正確,而忽略文章的整體性、邏輯性和真實性。學生在課堂活動中較少參與評價,不了解朗讀、口語表達、寫作等教學活動的評價標準,不懂得如何評價他人的短文。學生往往缺乏相應的語言架構,生拼硬湊出幾句缺乏邏輯關系和思維能力的內容。教師對學生短文的評價僅限于拼寫、語法、書寫等方面。如何讓學生運用本課中學習的目標語言,寫出真實的生活感受,把文章寫得豐富有邏輯,是本課要解決的重點和難點問題。
三、解決問題
教師開展“教—學—評”一體化在語篇教學中的設計與實踐時,首先,要設計并實施目標、活動、評價相統一的教學。其次,要通過課堂觀察、提問、追問,以及設計合理、科學的評價量表等方式,收集學生學習真正發生的證據。最后,要通過評價及時診斷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問題,提供必要的指導和及時反饋,幫助學生達成預設的目標。
(一)深入研讀語篇,確定教學目標、教學活動設計及評價方法
教師要以研讀語篇為邏輯起點開展有效教學設計,分析語篇的主題、內容、文體結構、語言特點以及作者觀點。
What:本課語篇是配圖短文,介紹了重慶、蘇州、昆明三個城市的地理位置、氣候、著名景點、飲食、人文等。
Why:通過描述重慶、蘇州、昆明三個城市不同的氣候、著名景點、特產、人文等,總結當地的文化背景,讓學生更加真實地體驗每個城市的人文特點,總結出“different cities, different culture”的觀點,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How:本課語篇是配圖說明文,語篇所用時態為一般現在時,符合說明文特點。文章有三個自然段,每個自然段都是先分后總結構。涉及的關鍵詞匯有foggy、spicy、silk、nearby、stone forest;談論城市時使用的核心語言“Where is it? It's in the ....What is it famous for? It's famous for... What can you see/do there? I can see/...”。
同時,教師要關注語篇中的配圖,三幅配圖分別呈現了三個城市的特色景點:重慶朝天門大橋、蘇州園林和昆明石林,方便學生直觀地感受當地的文化背景和人文特點。這也是一個很好的教育契機,是構成語篇主題意義的必要成分。
基于以上分析,教師首先確定了每個教學環節的目標及評價方法。熱身和讀前環節的目標為學生能在看、聽、說的活動中,找出城市,運用所學單詞和功能句型著重談論某個城市。教師觀察學生對中國主要城市的了解程度,判斷其能否參與互動和交流,讓學生主動分享個人對該主題已有的知識、經驗,并根據需要進行追問或給予鼓勵。同時,學生根據交流情況,利用評價量表進行組內互評。
讀中活動的目標為能夠讀懂有關城市天氣、地理位置、特點的信息話題的語篇,能夠使用恰當的閱讀策略(跳讀、略讀、精讀、復述)理解語篇,理清文本脈絡,理解文本大意和抓取細節信息,在此基礎上回答教師的問題,提煉出總結性的概念,構建思維導圖,較為流利地復述文本。學生在閱讀材料的關鍵信息下畫線、標注,完成學習表格,之后同伴互讀互查,學生根據完成情況利用評價量表進行互評,學生根據自己的朗讀情況進行自評。
讀后活動的教學目標是欣賞城市的自然和人文之美,初步形成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挖掘文本背后的文化內涵,同時引導學生聯系實際生活,介紹自己最喜歡的城市,并向全班匯報交流。學生根據口頭交流及書寫情況利用評價量表進行自評,組內分享交流后進行互評,最后學生對展示的短文進行口頭評價。
(二)精心設計教學活動,搭建讀寫支架,引導深度學習
教師要關注學生作為主體參與的系列語言實踐活動,指導學生開展更高效的聽說讀寫活動,幫助其搭建語言支架,引導學生實現深度學習。
首先,教師引導學生觀看有關八個城市的短視頻,找出其中的城市,結合目標語言和真實情況,談論某個城市,然后出示城市特色景點圖片,請學生猜城市,預測文章內容。教師可以詢問學生“Do you like traveling? Do you know the following cities? What are they? What's the passage about? ”。
接著,教師引導學生利用略讀、跳讀、精讀、復述等不同的閱讀策略,感知第一段文本大意和提取關鍵信息“Where is Chongqing? What is the weather like in Chongqing? What is Chongqing famous for? What can you see in Chongqing? What can you do in Chongqing? ”,讓學生分析文本中的邏輯關系,從而回答問題,構建思維導圖,完成表格,復述文本,完成這些由易到難、層層遞進的閱讀任務。在此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提煉出總結性的概念location、weather、famous things、scenery、activities等并為學生提供了學習表格作為活動支架。
然后,學生借助已習得的方式方法,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自主學習文本第二三段,共同參與完成表格,根據表格復述,內化運用核心語言,培養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
寫作前,教師又搭建了一個支架。通過對核心詞匯的學習,教師提出啟發學生深度思考和討論的問題,激活學生生活經驗,激發學生的表達愿望,拓展學生思維的寬度和深度,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學生通過學習和了解教師補充的資料,談論城市的著名景點、特產以及城市人的性格特征、城市的別稱等,加深對城市的了解,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最后,教師布置書面表達作業,引導學生思考討論城市的哪些方面,結合已有的知識經驗,聯系實際,注意語言的邏輯性,書寫短文,記錄生活,推動知識遷移創新。
(三)善用教學評價,以評促學,以評促教,提升課程育人質量
本課在教學過程的每個環節都有不同的評價量表和方式,有師評、自評、互評、小組評以及家長評等不同的評價形式,而評價內容和標準也根據任務的不同而呈現多元性。以下為每種形式的評價標準:
通過對英語課程教與學的全過程的評價,教師能夠更好地掌握學生的學習效果,比如,學生理解了什么,能表達什么,會做什么,是否形成了正確的價值觀。教師還可以及時診斷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反饋,幫助學生調整自己的學習,達成預設的教學目標。同時,教師獲取英語教學的反饋信息,對自己的教學行為和效果進行反思。下面是經過“教—學—評”一體化的設計與實踐后的學生的短文:
Shanghai is in the east of China. It's warm and wet. It has abundant sunshine and rainfall. It's a very modern city. It has many famous landmarks: the Bund, the Oriental Pead Tower, Yuyuan Garden and Nanjing road. Shanghai is also famous for Disneyland. Children can have a good time in it. Shanghai also has delicious food, e.g. Shengjian Bao and Majiang Mian. Welcomge to “Oriental Paerl”——Shanghai!
總之,基于英語學習活動觀的小學英語語篇教學,有助于促進“教—學—評”一體化在課堂教學中的落實,“教—學—評”一體化的整體育人觀念又能夠推動單元整體教學中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因此,教師運用“教—學—評”一體化的指導理念,依據課程標準,圍繞單元主題,研讀語篇,分析學情,設計基于核心素養目標和內容載體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在體驗、探索、實踐中發展語用能力提升情感態度水平,讓教學和評價同步發生,在一體化設計與實施中發展學生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王薔,蔣京麗.以核心素養為導向構建與英語新課標相適應的新型學業評價[J].中國考試,2023(1):67-73.
[3]李磊,于飛飛.“教—學—評”一體化視角下的小學英語書面表達教學:基于《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課程理念[J].小學教學設計,2022(1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