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場所,承擔著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更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途徑。文章將從立德樹人內涵要義入手,分析立德樹人思政課教學根本任務,具體研究立德樹人理念下開放大學思政課實踐教學意義與實踐對策。旨在通過秉承“生本”理念、改革“兩課”教學、線上線下融合貫通、課內課外緊密結合、融入“大思政”格局優化實踐教學開展,推動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在開放大學思政課中的落實。
關鍵詞:立德樹人;開放大學;思政課程;教學實踐
收稿日期:2024-03-08
作者簡介:吳曉珠(1973-),女,福建三明人,講師,研究方向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
Practical Research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Teaching
in Open Univers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oral Education
Wu Xiaozhu
(Yong’an Open University,Sanming,Fujian,366000)
Abstract:Universities play a critical role in talent cultivation,carrying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moral education,which is the core pathway for its implementation.This paper begins by exploring the essential meaning of moral education,analyzing the core task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teaching in fulfilling this responsibility.Specifically,it examines the significance and practical strategies for implemen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in open universities within the moral education framework.By adhering to student-centered principles,reforming the “two courses,” integrating online and offline teaching,closely connecting in-class and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and embedding these efforts within the large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ramework,the paper aims to promo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tasks in open universit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Key words:moral education;open university;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teaching practice
立德樹人作為教育教學根本任務,旨在培養學生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育、綜合素養與能力。大學生作為國家寶貴人才資源與民族振興希望,教師應將立德樹人滲透開放大學思政課教學實踐中。充分認識并高效加強立德樹人的教育使命,革新課堂教學模式與指導原則,結合多元化舉措優化思政課開展,推動課程改革下的教育革新,不斷開創高效思政課教育工作新局面,實現大學生德育品質綜合性養成。
一、立德樹人內涵要義
立德樹人中包含“立德”與“樹人”。具體來說,“立德”需要學生培養良好的品德和行為習慣,并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樹人”則是指通過教育培養學生的全面發展,使其成為有責任感、有擔當、有能力的社會成員。這一理念的核心是將德育放在教育的首位,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具有高尚品德和綜合素質的人才。
二、立德樹人是思政課教學根本任務
(一)思政課教學要立什么德
1.社會公德
社會公德的培養,需要學生理解并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其中養成良好的德育與人格品質,如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其次,思政課注重法治教育,幫助學生增強法制觀念,遵守法律法規,成為守法公民。
2.職業道德
職業道德是指從事某種職業的人員,在職業道德行為上應當遵守的職業道德原則和行為規范。思政教育課通過傳遞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道德準則等基本知識,引領學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具體來說,思政教育課突出了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正、服務群體和貢獻社會的基本道德要求,有助于學生形成良好職業道德素質和行為習慣。
3.家庭美德
家庭是社會的基本單元,家庭美德是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基礎。思政課應注重培養學生孝敬父母、尊敬長輩、關愛家人、承擔家庭責任的意識和能力。使學生能在實踐活動中學會溝通、解決沖突,營造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
4.個人品德
通過思政課教學,培養學生愛國情懷、社會責任感和集體主義精神,增強道德判斷和實踐能力。課程應注重誠信、友善、勤儉、自強等傳統美德的培養,加強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傳統美德的應用,以此來不斷強化當代大學生個人品德。
(二)思政課教學要樹什么樣的人
1.培養什么人
開放大學思政課的開展,需要研究培養怎樣的新時代未來社會接班人與建設者。具體來說,就是要培養學生道德、素質、堅定思想品質,強化學生綜合素養,健全學生德育精神;增強愛國主義情感,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增強法治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通過思政課的教學,使得學生成長為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
2.怎樣培養人
思政課教學在培養人方面應注重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要堅持以人為本,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不僅要傳授知識,更應關注學生德育素養與綜合能力的形成。其次,要結合實際,通過案例分析、社會實踐等方式,發展學生批判性思維與創新精神。再次,要注重創新,采用多媒體、互動式教學等現代教育手段,提高教學效果。最后,教師應該做到以身作則,不斷強化自身德育素養,在實踐教學中踐行德育精神,成為學生的榜樣。
3.為誰培養人
思政課教學旨在為中國共產黨培養忠誠的接班人,為新時代培養綜合型、全能型、有理想信念的技術性人才。通過思政課教學,加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培育承擔中華民族復興重任的新人。同時,思政課注重理想信念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道德品質教育和法治意識培養,發展學生綜合素養與能力,確保學生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三、立德樹人理念下開放大學思政課實踐教學意義
立德樹人是一項重要理念,該理念強調培養學生德育品質,塑造學生健全人格。開放大學作為中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思政課實踐教學在實現立德樹人目標中具有重要意義。以下幾點為立德樹人理念下開放大學思政課實踐教學意義分析:
第一,開展思政課教學,不僅能強化學生德育素養與精神,還能健全學生綜合品格,使得學生能在思政課引領下深入精神養成。同時,實施思政課教學中,更能在潛移默化中幫助學生建立正確三觀,以此提高學生德育思想感知能力。最后,結合思政課教學,學生能接觸更多傳統文化內容,進而推動文化繼承與弘揚,增強學生德育品質。
第二,思政課實踐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通過實踐活動,如社會調查、志愿服務、紅色基地參觀等,可加深學生學習體驗。使得學生能結合實踐活動,踐行德育思想與理念,培養學生正確德育素養,落實學生綜合品質養成。
第三,思政課實踐教學還可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通過思政課的學習,學生不僅能夠掌握專業知識,還能夠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等方面得到全面的發展。總之,在立德樹人理念下,開放大學的思政課實踐教學對于培養學生的品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四、立德樹人視角下開放大學思政課教學實踐路徑
學校作為實現立德樹人的主要陣地,是培養學生德育精神的重要途徑。基于立德樹人視角下開放大學思政課教學實踐,需引導大學生在實踐中提高行動力,將理論認知真正付諸實踐,并在實踐行動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需要思政課教師與當代大學生“同頻共振”,自覺完成這一根本教育任務。以此拓展開放大學思政課教學“深度”、提升“廣度”、強化“溫度”,增進與教師互動溝通,進一步提升大學思政課親和力與吸引力。
(一)秉承“生本”理念,更新思政課教育理念
開放大學的思政課教學應當以“生本”理念為核心,需及時更新、改進教學理念,優化整體教學活動。首先,要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在尊重學生課堂主體地位基礎上,深入踐行德育精神與理念。其次,要注重課程內容的創新與更新,結合時代背景和社會熱點問題,合理將德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滲透大學思政課教學中。再次,要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如項目式學習、課堂互動、辯論課、研究報告等,增強課堂的吸引力和實效性。最后,要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和教育教學能力,確保思政課教學的質量和效果。通過這些途徑,開放大學的思政課可以更好地發揮其在立德樹人中的重要作用,為培養新時代優秀人才做出積極貢獻與基礎奠定。總之,在立德樹人的視角下,開放大學的思政課教學應堅持以學生為本,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和方法,努力培養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進一步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與發展。
(二)改革“兩課”教學,增強思政課教學效果
基于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開放大學的思政課教學應當以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和思想政治素質為核心目標。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改革“兩課”(即思想政治理論課和道德法治課)的教學方法和內容,增強思政課的教學效果,是當前教育實踐的重要任務。教師需聯系實際優化教學活動,保證思政課程的有效性開展。開放大學學生來自不同的地域,該學校學生具有豐富的社會實踐經驗。因此,思政課教學應緊密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社會熱點問題,將理論知識與現實問題相結合,增強教學的針對性。還應注重互動式教學,開放大學應積極探索互動式、參與式、體驗式的教學方法,如小組討論、角色扮演、社會實踐等,幫助學生在實踐教育中獲得德育啟發。再次,要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豐富教學手段。開放大學具有遠程教育的優勢,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多媒體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開展在線教學、慕課、微課等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通過這些手段,可以實現教學形式與內容的革新,使得更多學生能夠接受高質量的思政教育,更好地確保思政課教學的質量和效果。
(三)線上線下融合貫通,開辟思政課嶄新空間
在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指導下,開放大學的思政課教學肩負著培養德才兼備、具有社會責任感和創新精神的時代新人的重要使命。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線上線下融合貫通的教學模式為思政課開辟了嶄新的空間,提升了教學效果,拓展了教育邊界。首先,線上線下融合貫通的教學模式能夠有效提升思政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傳統的思政課教學以線下課堂為主,教師通過講授、討論等方式傳遞知識和價值觀。然而,這種方式受限于時間和空間,難以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通過線上教學平臺,教師可以利用視頻、音頻、動畫等多種媒體手段,生動形象地展示教學內容,增強學生的參與感和互動性。其次,線上線下融合貫通的教學模式有助于實現個性化教學,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開放大學的學生群體具有多樣性,年齡、職業、學習背景各不相同。線下課堂可以為學生提供面對面的交流和指導,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的疑難問題;依托線上平臺,教師可借助網絡直播課、線上資源來優化思政課活動,滿足學生學習需求。這種雙線并行的教學模式,既保證了教學的系統性和全面性,又兼顧了學生學習差異,實現了思政課的高效推進與開展。
(四)課內課外緊密結合,提升思政課“效度”
在立德樹人教育理念指導下,開放大學的思政課教學應當注重課內與課外的緊密結合,以提升思政課的“效度”。這種結合不僅有助于增強學生的道德觀念和社會責任感,還能提高大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課堂教學是思政教育的基礎,應充分發揮其主導作用。教師應通過豐富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使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參與,深入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愛國主義精神。其次,課外活動是對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開放大學應組織多樣化的課外活動,多組織學生參與烈士陵園、社區勞動、馬路志愿者等服務實踐活動。借助這些活動不僅能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還能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和實踐能力。最后,評價體系的改革和完善是保障思政課效度的關鍵。開放大學應建立多元化的評價體系,不僅關注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還要考察他們的行為表現和思想覺悟。通過問卷調查、訪談、觀察等多種方式,全面了解學生的思政素養發展狀況,并根據評價結果不斷調整和改進教學策略。
(五)融入“大思政”格局,拓展課程“廣度”
在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指導下,開放大學的思政課教學應當積極融入“大思政”格局,以拓展課程的“廣度”。這一理論視角強調了思想政治理論課不僅是傳授知識的平臺,更是塑造學生品德、培養社會責任感和提升綜合素質的關鍵環節。立德樹人要求思政課教學不僅要關注知識的傳授,更要注重學生品德的培養。這意味著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學內容,通過生動的案例和互動式教學,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通過多元化的教學內容和方法,為新時代思政課教學提供參考,推動大學生德育素養的實踐性養成。
五、結語
總的來說,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開放大學教師在思政課教學中應不斷創新和探索,通過革新思政課教學模式,加強學生道德品質培養。隨著新時代發展與社會的進步,思想道德教育被賦予新時代內涵,思政課教學也面臨新的機遇與挑戰。因此,新時代思政課教師應領會國家教育政策精神,做到與時俱進、求真務實、更新觀念,積極探索新時代下大學生思政教育新途徑與新方法,開創高效思政教學工作的新局面。
參考文獻:
[1]馬彩莉.開放大學思政課集體備課提升路徑研究[J].科教文匯,2024(8):54-57.
[2]白淑杰.開放大學思政課教學的優勢、困境與發展路徑[J].河北開放大學學報,2023,28(4):32-35.
[3]曲麗仙,蘇春雪,王明輝,等.山東紅色文化與開放大學思政課教學契合點研究[J].科教導刊,2023(24):132-134.
[4]徐穎.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開放大學思政課的實踐探索[J].山東開放大學學報,2023(2):60-62.
[5]吳文明,朱志遠.新時代開放大學思政課改革創新路徑選擇:以安徽開放大學思政課教學為例[J].安徽開放大學學報,2022(1):26-30.
(責任編輯" 趙毅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