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從五個方面介紹做好小學低年級語文無紙化測評的策略。
【關鍵詞】低年級 無紙化測評 路徑探析
教育部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加強義務教育學校考試管理的通知》指出,要大幅壓減考試次數,小學一、二年級不進行紙筆考試。這一規定的發布改變了過往以紙筆測試成績來評定低年級學生發展狀況的做法,應運而生了以活動性、情境性和綜合性為基本特點的無紙化測評。在具體的語文教學實踐中,如何通過無紙化測評實現有理有據、減負增趣的有效評價呢?筆者試以統編版語文二年級下冊期末無紙化測評為例,淺析具體的實施路徑。
一、依據課程標準,確立綜合化的測評目標
學期末的測評是對學生整個學期語文核心素養發展程度的綜合評價。教師應認真研讀課程標準中具體的學段目標要求,結合學科的基本要求和教材內容來制定合理的測評目標,使之成為測評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如《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從識字與寫字、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四個方面對第一學段提出了明確的學段要求。根據二年級下冊語文的課文安排、課后習題、語文園地、字詞附錄等具體內容,結合無紙化測評的特點,可從識字與寫字、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三個方面梳理學期末無紙化測評目標如下。識字與寫字方面:準確認讀識字表中的字,能在具體語境中區分形近字和音近字;正確書寫寫字表中的字,寫字姿勢正確、書寫規范、間架結構合理;學會用部首檢字法查字典。閱讀與鑒賞方面: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背誦教材中指定的內容;能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借助讀物中的圖畫進行閱讀;認識課文中出現的常用標點符號,在閱讀中體會句號、問號、感嘆號所表達的不同語氣;能對故事中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誦讀兒歌、兒童詩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表達與交流方面:能根據具體情境進行口語交際,態度自然大方,有禮貌。
二、立足教材,設計素養化的測評內容
教材作為學生學習的重要載體,是學生核心素養得到提升的重要依托。教師應立足教材,充分關注學生在整個學期的學習積累和收獲,將需要考查的知識、技能進行適度整合,設計符合學生能力范疇的無紙化測評內容。
如在“識字與寫字”這一維度的測評中,筆者學校設置了一個交際場景,引導學生在正確認讀詞語的基礎上,結合交際意圖和交際對象選擇部分詞語進行有目的的表達。在認讀詞語的呈現上,有意設置生字、錯字、音近字、形近字等,引導學生借助部首檢字法來查字典認識生字、辨別錯別字并正確書寫、準確認讀易讀錯的生字詞。這樣的測評內容既考查了學生的詞語認讀情況,又考查了學生借助字典識字的學科能力,能提升學生的綜合語用素養。又如,在“閱讀與鑒賞”這一維度的測評中,筆者學校引導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畫面回憶學過的兒歌、兒童詩或者古詩,然后選擇自己喜歡的內容進行正確、流利地朗讀與背誦,并說明喜歡的原因;最后讓他們結合畫面的情境選擇最合適的兒童詩或者古詩進行交流,自然大方地表達自己的體驗和感受。這樣就從誦讀、想象、體驗、感受四個角度綜合考查了學生真實的兒童詩及古詩文素養。教師也可創設活動情境,引導學生閱讀童話故事、寓言故事或神話故事,通過指向性的問題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故事,整體感知故事,聯系自身生活談感受,這就讓學生在不同的任務形式中實現了素養測評。
三、關注學情,創設情境化的測評過程
低年級學生仍處于具體形象思維階段,真實有趣的測評情境可調動學生的各個感官來參與測評。教師可創設情境化的情境,調動學生通過眼看、耳聽、心想、口說、手動等多種感官來參與測評。
如在二年級下冊的無紙化測評中,筆者學校創設了“我是校園小主人”的大情境。測評前,教師先通過場地設置、細節裝飾讓測評情境更具真實感,然后給學生發放學校吉祥物頭套,使學生快速進入角色,成為學校的“小主人”。筆者學校在主題大情境中設計了“美麗校園我介紹”“校園文化我來創”“校園舞臺我來展”“校園綠化我推薦”等小情境,以情境推進測評,讓學生在接近真實生活的情境中不斷挑戰,獲得測評的成就感。學校還在小情境中設置“認讀詞語并選擇詞語進行校園介紹”“根據畫面背誦古詩并選擇合適的古詩進行校園文化布置”“閱讀理解故事并選擇合適的表達方式進行展示”“推薦校園植物并說明理由”等具體任務,把靜態的測評目標轉換為動態的實踐操作。在學生完成具體任務的過程中,教師借助包含核心知識的具體問題來引導學生進行口語交流。通過“大情境引出小情境—小情境呈現測評任務—測評任務提示具體問題—具體問題包裹核心知識”這樣層層關聯的形式設計測評過程,既減輕了學生的測評壓力,又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測評。
四、凸顯趣味,選擇多樣化的測評方式
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好勝心強,樂于接受新奇有趣的事物。在進行無紙化測評時,教師可結合學生的身心特點采取多樣化、趣味性的方式,讓學生在積極互動中接受測評,高效完成各個維度的測評內容。
如筆者學校結合無紙化測評的大情境——“我是校園小主人”設計進階式的闖關卡,將“美麗校園我介紹”“校園文化我來創”“校園舞臺我來展”“校園綠化我推薦”等小情境設置為不同的關卡,學生完成具體任務后獲取通關鑰匙才可繼續挑戰下一關。在引導學生挑戰具體任務時,教師調動學生的多維感官參與活動,讓學生在動靜結合的實踐活動中展示個人語文素養。如在“美麗校園我介紹”這一小情境中:教師先出示詞語讓學生認讀;認讀過程中遇到不認識的字詞,教師會引導學生猜一猜讀音并說明依據,或引導學生動手查一查字典;教師也會故意出示一個含有錯別字的生詞,引導學生糾錯并正確書寫。這一情境中的三個具體任務采用了讀一讀、猜一猜、說一說、寫一寫、查一查等五種方式,讓測評過程更多樣而有趣,考查了學生在真實情境中的語用能力。
五、精準評價,呈現等級化的測評結果
情境化、活動化、多樣化的無紙化測評,旨在以輕松、愉悅的方式來衡量學生一個階段以來的學業發展水平和狀況。因此,除了明確的測評內容和測評方式外,還需要科學合理的評價標準,方能使測評過程更具可操作性。
如在“美麗校園我介紹”這一情境中,側重考查的是“識字與寫字”這一維度中能否準確認讀詞語、能否正確書寫漢字、能否恰當運用詞語、能否熟練運用部首檢字法查字典這四方面的關鍵能力。因此,這一測評任務的評價指標可以從三個維度來制定。準確認讀詞語方面,全部正確認讀,得三星;讀錯1~3個詞語,得兩星;讀錯3個以上詞語,得一星。正確書寫漢字方面,找出錯別字,正確書寫,結構合理、字體美觀,得三星;找出錯別字,正確書寫,得兩星;無法找出錯別字或找出后無法正確書寫,得一星。恰當運用詞語方面,用詞恰當,表達通順,介紹清楚明白,得三星;有2~4個用詞不恰當,表達較通順、較清楚,得兩星;有4個以上用詞不當,表達不通順、不清楚,得一星。運用部首檢字法查字典方面,熟練運用部首檢字法查字典,得三星;掌握部首檢字法,無法熟練運用,得兩星;無法掌握部首檢字法,得一星。教師在測評前將具體的評價標準告知學生,讓學生在接受挑戰任務前就建構好清晰的表現途徑,促進學生主動向各方面的三星目標努力,也方便學生在測評結束后參考評價指標進行自我反思,明確下階段的努力方向。
(作者單位:福建省廈門市翔安區新圩中心小學 責任編輯:王振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