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核心素養的培育是當前教育領域的核心議題,對素質教育改革的質量具有深遠影響。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將核心素養的培育作為重要目標,積極探索高效的教學策略,為學生未來的數學學習奠定堅實基礎。為此,教師必須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文章基于教學實踐經驗,從多個維度深入探討了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構成與內涵,以及當前在培養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同時,對核心素養視角下的小學數學高效教學策略進行了詳細分析,以期為廣大小學數學教師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 小學數學;核心素養;高效教學
一、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內涵及構成
小學數學核心素養指的是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逐步構建的、對數學學習與未來發展具有關鍵性影響的必備品質和能力。這些素養不僅涵蓋數學知識與技能,還涉及數學思維、問題解決能力、合作與交流精神等多方面的綜合體現。具體而言,小學數學核心素養主要包括運算能力、幾何直觀、數感以及數據分析等核心要素。
運算能力是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涵蓋了數的理解、運算規則的掌握、運算策略的選擇以及運算思維的培養等多個方面。在運算過程中,學生首先需要深入理解數的概念、性質、大小關系及運算意義,比如對整數、小數、分數的理解及其相互之間的轉換和運用。其次,學生需要熟練掌握并靈活運用加、減、乘、除等基本運算法則,以及運算的優先級規則。最后,學生還需根據題目要求和自身能力,巧妙選擇并運用不同的運算策略,如分配律、結合律等,從而使計算過程更加高效且準確。
幾何直觀素養是指學生能夠通過觀察、操作來認識物體的特征,并在此基礎上通過抽象思維將物體的特征轉化為相應的幾何圖形。同時,學生還能夠根據所給的幾何圖形聯想到物體的實際特征。在培養幾何直觀素養的過程中,學生應通過圖形感知與分類、圖形性質理解等不同的方面來深入把握幾何圖形的特點。無論面對動態圖形還是靜態圖形,學生都應能夠進行相應的想象,并準確地描述出圖形空間位置的特點,進而發現圖形間的一般規律和聯系。
數感是指學生在數學學習和實踐過程中,對數與數量、數量關系、數學運算以及數學模型的直觀感知與深入理解。數感作為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關鍵組成部分,對學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數感強的學生通常能夠更加靈活地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展現出較高的數學素養和綜合能力。
數據分析是指學生收集、整理、分析、解釋和評價數據的一系列過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需要對各類數據進行適當的分類。不論是在圖形理解的過程中,還是在數學運算的環節中,學生都需要分析數據,并充分把握與解釋其中的規律或關系,進而進行推理、分析和判斷等相關活動。因此,數據分析也是小學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構成部分。
二、小學數學核心素養培養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一)沒有緊密聯系生活開展教學
在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工作中,教師忽視了數學和生活的緊密聯系,尤其是在培養學生的數學運算素養時,教師過于注重為學生布置枯燥的練習題,沒有讓學生學會聯系生活去靈活地掌握運算知識。這就導致學生對數學知識感到抽象和難以理解,也難以體會到數學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數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如果學生沒有機會將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的生活中,就難以形成深刻的理解和記憶,這樣學生在運算過程中會覺得越來越枯燥,這對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非常不利。
(二)忽視教學內容的趣味性
在教學過程中忽視趣味性,是阻礙小學數學核心素養培養的一個重要因素。一些教師過于依賴布置枯燥的練習題,過度使用口頭講解的方式,這樣的教學方法缺乏趣味性,難以激發學生的數學探究興趣,從而難以確保核心素養培養的有效實施。為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更加注重探索具有趣味性的教學方法,真正結合核心素養培養的要求以及學生的興趣所在,不斷提高教學的趣味性,以更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三)固守傳統的講授法
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能過于依賴傳統的講授法,而未能為學生創造足夠的合作探究機會。這種教學方式導致學生缺乏與他人合作解決問題的實踐,從而難以培養他們的合作意識和協作能力。即使一些教師認識到合作探究的重要性,但在實際操作中可能因缺乏有效的指導和支持而未能達到預期效果。例如,教師可能未能設定明確的合作目標和任務,或者未能提供足夠的時間和資源供學生進行深入的合作探究。
(四)缺乏實踐教學
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不僅限于對數學知識的掌握,更重要的是能夠運用這些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實踐教學在這一過程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然而,許多數學教師往往認為數學教學主要側重于理論知識的傳授,而實踐教學并非其重點。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他們更傾向于強調理論知識的灌輸,而相對忽視了實踐教學的重要性。
此外,實踐教學的實施確實需要相應的資源和條件支持,如配備齊全的實驗室、豐富多樣的教具以及先進的教學軟件等。然而,部分學校可能由于經費、設備等方面的限制,無法提供充足的實踐教學資源,這導致教師難以有效地開展實踐教學。
三、核心素養培養要求下的小學數學高效教學策略
(一)基于運算能力培養角度開展生活教學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是至關重要的一環。這不僅包括基本的加減乘除運算,還包括邏輯思維、問題解決能力等。為此,教師應該結合生活化的教學方式來引導學生去提升運算能力,從而降低運算過程的抽象性、枯燥性,避免學生去死記硬背一些知識等。教師可以選擇貼近生活的教學內容,如購物、時間管理、空間感知等,來組織運算活動,讓學生可以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去學習數學。
例如,在引導學生學習“分數加減法”這部分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發現學生理解和掌握分數運算的概念可能較為抽象和困難。為此,教師可以先通過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來引入分數加減法的概念。具體而言,教師可以假設兩個學生共同分享一個蛋糕,讓學生思考每個人得到的蛋糕部分可以用分數來怎樣表示,這樣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分數加減法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之后,為了進一步鞏固學生的理解,教師可以讓學生扮演商店店員和顧客,通過買賣商品來練習分數的加減運算,這樣學生不僅可以在實踐中運用所學知識,還可以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二)基于數感培養角度開展游戲教學
游戲教學能夠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數學,從而增強他們對數學的好奇心和興趣。在這樣的好奇心和興趣支持下,學生能夠培養良好的數感。數感的培養很難通過口頭講解的方式實現,學生如果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總是依賴口頭講解,同時去進行死記硬背的話,只會陷入學習的泥沼中,難以真正培養數感。小學數學教師應該積極為學生開展多樣化的游戲,讓學生在游戲中解決數學問題,應對數學挑戰。這樣才能夠幫助學生保持對數學的興趣,同時形成一定的數感,增強對數學的敏感度等。
例如,教師可以精心策劃并引導學生參與“數學樂園大冒險”的趣味游戲,以此培養學生的數感素養。在游戲的不同關卡中,教師可以巧妙設計如“數字迷宮”和“數學拼圖”等環節。在“數字迷宮”關卡,學生需按照特定的數字順序,如正負數的排列規律,來成功穿越迷宮。而在“數學拼圖”關卡,學生則需利用不同形狀和數字的拼圖塊,組合出完整的數學公式或等式。這樣的游戲過程不僅讓學生綜合運用了小數、分數、整數等數學知識,還激發了他們對數學的興趣和熱情。此外,教師還可以組織班級內的“數學接龍”游戲。學生需根據前一個學生的數字或算式結果,快速給出下一個數字或算式,形成有趣的數學接龍。在游戲過程中,教師應提供必要的指導和幫助,引導學生深入接觸數學元素和問題。通過這樣的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學生的數感將得到顯著提升,同時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也將得到鍛煉和培養。
(三)基于幾何直觀素養培養角度開展合作教學
在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過程中,組織學生開展合作教學,并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合作探究機會,對確保學生真正參與問題的探究過程、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至關重要。特別是在幾何直觀素養的培養中,合作探究的方式能夠促進學生之間的思維碰撞,使學生能夠相互幫助、共同進步。由于每個學生的空間感存在差異,他們在理解幾何直觀相關內容時展現出的能力基礎和興趣程度也不盡相同。通過組織合作學習,學生可以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互補不足,從而真正實現取長補短、思維碰撞的效果。為了更有效地實施合作教學,教師可以在幾何直觀素養的培養過程中,為學生設計明確的合作目標和任務,并提供足夠的時間和資源供學生進行合作探究。在合作過程中,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相互評價,以激發學生的合作動力和積極性,進一步促進他們的數學學習和發展。
例如,在教授“多邊形的面積”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精心組織學生在課堂上開展合作探究活動。首先,教師應提前準備一系列不同形狀和大小的圖形卡片,如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以及不規則圖形等,并為學生提供必要的測量工具,如尺子、彩色筆等。接著,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組四人或五人,確保每個小組內包含不同能力層次的學生,以促進他們之間互助學習。然后,教師應為學生明確合作探究的任務。這些任務可以包括:探究圖形的面積——小組內討論如何計算不同圖形的面積,并利用提供的圖形卡片和測量工具進行實際測量和計算;比較圖形的周長——小組內討論如何計算不同圖形的周長,并進行實際測量和比較;深入理解面積和周長的概念——小組內討論面積和周長的定義、計算方法以及它們在實際應用中的區別和聯系。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將合作進行觀察、測量、計算等活動,從而對面積和周長的概念有更加直觀和深入的理解。
(四)基于數據分析培養角度開展實踐教學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實踐活動的開展是非常必要的。只有通過實踐活動,才能夠真正幫助學生去運用數學知識,避免學生的學習僅停留在理論方面。在之前的數學教學活動過程中,很多教師正是因為沒有組織學生開展相應的實踐活動,所以導致學生會去死記硬背一些數學知識,這不利于學生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在培養學生的數據分析素養時,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案例和數據,同時也要讓學生真正收集生活中的數據,從而加以分析。這樣學生能夠將數學和實踐充分聯系起來,對數學知識產生更為直觀的記憶和印象。
例如,小學數學教師可以策劃一項實踐活動,組織學生收集班級內學生的身高數據,并分析身高與年齡之間的關系。在此過程中,學生除了收集本班級的身高數據外,還可以擴展到更高年級或更低年級的數據,并詳細記錄。在數據分析階段,學生可以嘗試繪制柱狀圖或折線圖等圖表,以直觀地展示身高與年齡之間的關系。這樣的實踐活動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共同完成任務。通過這一過程,學生不僅能夠體驗到數學知識應用的樂趣,還能對數學分析有更加直觀和深入的認識。同時,學生的觀察能力、思考能力、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都將得到顯著提升。另外,教師還可以安排學生收集家庭用電、用水等數據。由于這類實踐活動涉及的時間較長,教師應引導學生做好持續的數據記錄,并鼓勵學生與家長進行充分的溝通和交流,以了解這些數據背后的特點。通過完成這樣的實踐活動,學生不僅能夠提升數據收集和分析的能力,還能培養社會責任感和家庭責任感。
四、結語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把核心素養的培養作為重中之重,不斷探究有效的教學策略和方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只有真正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科核心素養,才能夠為學生今后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而核心素養的培養需要教師不拘泥于以往的經驗,學會以創新的角度去開展多樣化的教學。小學數學教師應在今后的數學教學活動過程中進行不斷的思考、總結、創新,切實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從而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引導,由此才能保證學生在數學核心素養方面獲得良好的培養效果。
參考文獻:
[1] 姚甜. 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數學生本課堂的構建策略探究[J]. 考試周刊,2021(A5):70-72.
[2] 殷如意. 小學數學核心素養選談:之二[J]. 教育研究與評論,2021(06):43-49.
[3] 唐為年. 小學數學課堂發展學生多維對話能力的策略探析[J]. 新課程導學,2021(Z1):38-39.
[4] 王同華. 淺談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J]. 新課程導學,2021(Z1):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