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息化發展促成線上教學的全面發展。基于后疫情時代體育課程線上教學實踐,從“教學端”和“學習端”兩方面進行反思,認為:體育課程線上教學在教學情境創設、教學反饋、教學評價等方面有其不足,但在體育理論知識的學習和身體素質的練習方面有其特有的優勢。體育教師要轉變觀念,提高信息技術的運用能力和網絡教學資源的整合能力,適應教學改革發展的需要。
關鍵詞:體育課程;線上教學;實踐
信息化教學已成為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方向,在線教育成為推進我國建設“網絡強國”和“教育強國”的重要保障。以教學實踐為研究基礎,結合教學管理者、教師、學生的反饋,反思線上教學的實施,為推動體育課程改革,建立線上、線下一體化教學模式提供依據。體育課程是以身體練習為主要學習手段的一門實踐性課程,教學中教師的示范、講解對學生掌握動作技術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學手段更側重于身體實踐。根據體育課程線上教學授課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反饋,總結分析共性問題,從教和學兩方面對線上教學過程中所出現的實情進行剖析、反思。
1 體育線上教學在教學端不適合性的具體表現
授課教師是體育課程線上教學中“教”的執行者,是教學目標、教學計劃的設計者和制定者,是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實施者和執行者。授課教師的授課反饋和學生的考核情況顯示,在以下三個方面體育課程線上教學存在不適合性。
1.1 教學情境的創設難以實現
在教學論中,課程情境設計是教學的一種手段,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體育教學的本質就是教師與學生面對面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并在教學情境中共同完成教學任務[1]。因此,體育課程教學設計中,教師應為學生創設多樣化的情境,讓學生真實地體會到體育活動中的敬畏規則、公平競爭和相互協作。教學情境的設計是通過授課教師課前器材、場地的準備,課堂上的語言描述、動作展示以及在特定的教學環境、師生間、生生間的溝通交流來完成的。
體育課程線上教學在教學情境的創設中存在兩個難處。
第一,教學中教師僅通過語言描述來實現教學情境的創設,這不能滿足體育課程教學的特殊性要求。相較于其他的理論課程,體育課程以實踐教學為主,運動技能的學習中,教師通過語言來描述知識點,結合肢體形象地展示,讓學生直觀地了解技術動作。在體育教學中,語言是創設教學情境的重要手段,而動作示范更是不可或缺的。由此,體育教學情境創設,不僅需要語言的互動,更需要身體動作的展示以及整個課堂的教學環境。而線上教學中教學情境的創設僅僅依靠教師通過口頭語言、肢體語言來完成,缺少教學的大環境,教學情境的創設是不完整的。
第二,在運動技能動作的教學中,教師的示范很難以學生為中心創設教學情境。教師的動作示范是學生對技術動作形成動作概念,直至掌握動作的主要教學手段。線下教學中,教師和學生組成了教學情境的共同體,在這個共同體中,有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而線上教學中,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處于不同的教學情境,師生間的互動要通過網絡來傳遞,簡單的動作指導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因此,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中,師生間互動很難實現,生生互動幾乎沒有,教學距離的增加給教師創設教學情境增加了障礙。
1.2 教學形式單一,不利于學生掌握技術動作
模仿,是所有生命體的共同特征。體育教學中運動技術的學習,本質上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言傳身教”式的教育。教師的“講解—示范”與學生的“模仿—練習”,形成了動作技術學習的全過程[2]。線上教學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學中只有“言傳”不能“身教”,或者“講解—示范”和“模仿—練習”不在同一個教學情境中,這大大降低了教學效果。
第一,線上教學是以電子產品和網絡為媒介來實現教學的。老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被拉開了,課堂上師生間、生生間的交流和互動減少,甚至沒有,這背離了體育教學所倡導的“身體、審美、道德、智慧和知識”五大人格要素統一體,背離了體育教學的根本理念。
第二,技術動作學習時,線上課堂教學主要采用以教師講解為主,學生學習為輔的教學模式。不能體現“以學習者為中心”的理念,學生的主動參與性不夠,對學生自覺學習的態度和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教學反饋中甚至出現教師在網絡這頭一腔熱情地講解、示范,學生在網絡那頭掛著賬號做其他事情的現象,授課教師要通過不時的點名來提醒學生參與課堂,這嚴重影響教師的教學進度和教學熱情以及學生的學習效果。
第三,線上教學,形成部分學生“光看不練,練了出錯,重復錯誤,錯誤動作得不到糾正”的現象。由于線上教學中,教師的指導和糾錯只能通過語言來實現,不能像線下教學中老師手把手的輔導,造成部分理解能力和動作協調能力較差的學生對運動技能的掌握存在較大的困難,教師糾錯時,學生往往不知道錯在哪,怎么糾正,不能領會教師的意圖,因而不能正確掌握技術動作,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嚴重的還會引起運動損傷。
第四,在線教學無法展示體育教學獨特的藝術性。體育教師在示范運動技術動作時,所表現出來的姿態、肌肉、力量、速度等特性,具有體育教學中特有的藝術性,對學生運動的參與、學習的熱情具有吸引性。線上教學中,教師技術動作的示范受到電子設備清晰度、網絡傳播速度等的影響,失去部分的美感和感染力,缺乏甚至無法用運動技術的藝術性吸引學生,很難使其投入到技術動作的學習中。
1.3 教學反饋不及時,教學評價不真實,影響教學效果
“講解—示范”是體育教學中最常用的教學方法,同時“糾錯法”也是體育教學中不可或缺的教學方式。學生運動技術的掌握,離不開教師的講解與示范,更離不開教師反復地糾錯、指導。線上教學中技術動作教學和反饋都是通過電子設備和網絡來實現的,受練習環境、拍攝角度等影響,學生練習技術動作過程不能完全地展示,這給教師的教學指導帶來困難,教學反饋不能及時、真實地顯現。
第一,由于視覺呈現的限制,教師不能在第一時間得到學生運動技術動作學習的真實反饋,對學生的錯誤動作也不能及時地進行糾正。受課堂教學時間的限制,只能提出共性的錯誤并糾正;學生錯誤動作的改正還有賴于學生運動方向感、肢體感悟能力等運動能力,由此糾錯的不及時、不“準確”,給教師的教學和學生對動作掌握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另外,由于生生交流無法實現,學習中學生間的相互幫助和相互糾錯也不能實現。
第二,體育教學效果評價由表現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組成,這是大多數教師所認可的教學效果評價模式[1]。線上教學中,學生學習時的情感、態度和練習的投入程度,無法通過小小的電腦屏幕顯現出來,因此,表現性評價較難準確完成。而終結性評價同樣也受到教學設備的限制,學生的掌握情況不能如實地呈現。教師不能做出真實的教學評價,對教學開展有很大的影響。
2 體育線上教學在學習端不適合性的具體表現
學生是體育課程教學的主導者,其對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直接反映體育課程教學的成功與否。“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引發了高校體育課程教學改革的新探索和新變化,也被越來越多的教師所接受。體育線上教學中更加重視“學”的作用,對于普通大學生來說,線上教學時其運動技能的學習還存在一定的困難。
2.1 學生學習惰性較難克服
線上教學改變了教學和學習環境,學生的學習環境從操場、球場轉變為電腦、手機等電子屏幕前,從集中學習轉變為小團體或個人學習,從教師的監管教學環境轉變為學生自我管理環境,由此,對學生的學習態度、自主學習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長期的應試教育,造成學生習慣于知識接受者的角色定位,缺乏獨立學習能力和創新意識[3]。調查顯示,線上教學期間有34%的學生有1次以上的缺勤,8%的學生有過三次以上的缺勤,每次課后作業都能完成的學生占67%,有3%的學生課后作業經常不完成。這在線下教學中是不可能存在的。造成學生上課缺勤、作業不完成的主要原因就是學生自覺性較差,自我約束能力薄弱。如何克服學生的學習惰性,是體育教師在線上教學實施中必須要思考的問題。
2.2 學生對技術動作掌握的準確性不確定,練習效果差
對2022—2023學年第一學期前5周二十四式簡化太極拳(前6式)的線上教學情況進行調研。學生的學習反饋顯示,約83%的學生對技術動作掌握的準確性存在疑問,只有8%的學生表示自己掌握技術動作。學生對視頻中教師的示范方向性存在疑問,對鏡面示范和背面示范轉換不適應,動作細節觀察不夠細致,導致對技術動作的掌握不自信。雖然,教師在授課期間,采用了觀看學習資料、邊示范邊技術講解、動作指導、視頻反饋、糾錯等教學手段,但不同于線下教學中師生間直觀的溝通,動作技術講解通過語言、視頻圖像,學生很難領會動作要領,甚至有學生連最基本的動作方向都不能確定。另外,教師在課堂上很難實現對學生技術動作的針對性、個性化指導,不能及時得到學生的反饋,教學效果把控較難實現。雖然是以太極拳教學為例,但在其他類別的體育內容教學中,學生對自身技術動作掌握的準確性不確定也是共性的問題。
從認識論視角來看,運動技能的獲得主要通過直觀、切實的行動和直接經驗,依賴于個體運動時各種線索的知覺和“身體知”的整合。練習者了解技術動作的名稱、動作要領,在腦海中形成初步的動作表象,把這些理論思維通過個體的運動知覺和身體的感知轉變成身體行為,才能真正地掌握技術動作,而這一傳遞過程離不開教師“教”的介入[4]。實踐證明,線下教學真實教學情境中教師的“教”要優于線上教學中語言、圖片和視頻的運用,即使是線上教學中一對一的輔導,不在同一情境中的“教”也很難幫助學生實現個體運動技能的有效構建。由此,學生產生對自己技術動作掌握的不確定性。線下教學開展后教師對學生線上教學效果的檢驗驗證了這種不確定性的存在。
3 體育線上教學相較于線下教學的優勢所在
相較于體育課程線下教學,雖然線上教學在教學段和學習端有其不足之處,但線上教學也有線下教學無法企及的優勢。具體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線上教學可以彌補線下教學中理論知識的傳授不足,提高學生體育修養。在傳統的體育教學中,受體育課程教學特殊性的影響,體育理論知識的學習普遍不被重視。而線上教學形式恰好可以滿足體育理論教學的要求,結合網絡的優勢,多渠道地拓展學生體育視野。線上教學可以系統地向學生傳授體育文化、體育理論,進行健康教育、體育素養教育,引導學生欣賞精彩體育賽事,體驗運動美,感受健康美,形成熱愛運動、崇尚體育文化、享受健康生活的習慣。因此,線上教學中授課教師可以適當地多安排體育理論知識,讓學生更多地了解體育內涵,用體育精神感召每一位同學,激發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興趣,培養學生健康、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
第二,線上教學可以完善線下教學中體育課后作業,將體育課程延伸到課后。身體素質練習內容可以以短視頻的形式呈現,5~10 min的視頻就能將身體素質練習的方法、動作要領以及練習注意點詳細地講解。教學平臺中應豐富此類健身資源,線上教學時可以為學生課前準備活動、課中、課后身體素質練習提供學習、練習內容。運動軟件的簽到、打卡、運動技術參數(時間、距離、強度、心率、配速等)的記錄功能,能讓教師了解學生的鍛煉情況。在線上教學期間,課上教師在教學資源中選擇適合的身體素質練習方法,課后學生自主選擇喜愛的鍛煉形式參與,用運動APP記錄練習過程,完成鍛煉作業,督促學生自主體育鍛煉,師生間、生生間交流鍛煉心得,提高鍛煉效果,促使學生養成鍛煉習慣。
4 結語
線上教學是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的產物,是教育發展的趨勢,是實現“教育強國”的重要保障。體育課程線上教學雖然在教學情境創設、教學反饋、教學評價等方面有其不足,但在理論教學和身體素質練習方面具有其獨特的優勢,是特殊時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極端天氣以及居家學習等)實現“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的首選教學手段,也是體育課程普及性教學的重要形式。作為體育教師要轉變觀念,提高信息技術的運用能力和網絡教學資源的整合能力,適應教學改革發展的需要,建設好線上教學資源庫,做好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達到培養學生運動習慣、促進運動技能掌握和身體素質提高的體育教學最終目標。
參考文獻
[1]黃生勇,王延,楊蘭生,等.高校體育課程情境場的理論基
礎與整體構建[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8,25(6):103-106.
[2]閆士展.新冠疫情背景下體育在線教學的理論審視、現實反思與實踐進路:“疫情下的學校體育”云訪談述評[J].體育與科學,2020,41(3):9-16.
[3]劉振天,劉強.在線教學如何助力高校課堂革命?疫情之下大規模在線教學行動的理性認知[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0,38(7):31-41.
[4]戚歡歡,張建華.運動技能習得的默會認識方式闡釋[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9,35(1):105-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