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2019年印發的《云南省教育廳關于進一步深化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指出,英語科目實行筆試與聽力口語測試相結合,考試總分為100分,其中卷面考試占70分,聽力口語考試占30分。依據《云南省初中學生英語聽力口語考試方案》,從2023年開始,人機對話由聽力、口語兩部分組成,各占15分,滿分30分。本文就新中考背景下如何改善薄弱學校初中英語聽說教學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聽說教學;人機對話;薄弱學校
作者簡介:藍豐伶(1991.03-),女,重慶豐都人,昆明市白沙河中學校,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初中英語。
隨著中國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自2023起,云南省中考英語科目增加了聽說考查(昆明市中考英語同樣使用省考題),分值為30分。整個聽說考試通過智慧考場管理系統進行人機對話,實現考試及考后評分的全過程智能化。如何在以往聽的教學基礎上,有效提升學生聽后說的能力,成為一線教師面臨的亟待解決的大難題。
一、薄弱學校初中英語聽說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缺少英語學習環境
語言環境對語言學習者來說至關重要。如果在脫離語言環境的情況下學習第二語言,學習者的語言習得能力和運用能力都會受到一定限制。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要途徑還是依賴于英語課本,而缺少其他更為高效的學習渠道。薄弱學校的學生極少能在課后接觸英語,這使得英語課堂的學習與實際生活脫節,即便學生在課上學到了一定的英語語言技能,英語卻難以融入他們的日常生活。
(二)聽說教學目標不明確
1.忽視語音教學。《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中語言能力學段目標下表達與交流的二級(5-6年級)目標是:“能圍繞相關主題,運用所學語言,與他人進行簡單的交流,表演小故事或短句,語音、語調基本正確”;而對應的三級(7-9年級)目標是:“能圍繞相關主題,運動所學語言,與他人進行日常交流,語音、語調、用詞基本正確,表達比較連貫”。因為二級三級目標里的表述均是語音、語調基本正確,所以這很容易導致教師誤以為中學生在小學時便已學會認讀音標乃至具備一定拼讀單詞的能力。于是教師在新課標的要求下很容易將教學任務的重心放在完成整體單元教學的整合和創新上,從而忽視了對學生認讀音標和拼讀單詞能力進行鞏固訓練,繼而無法保證學生習得良好英語聽說能力的基礎。
2.缺少聽音模仿練習。任何語言學習的形成與發展都離不開模仿。英國著名語言學家埃克斯利(C. E. Eckersley)曾說過“There is no doubt that imitation is one of the keys, perhaps the golden key, to success.毫無疑問模仿是成功的鑰匙,也許是把金鑰匙”,所以模仿是語言學習的基礎和關鍵。但在實際日常英語教學中,多數教師在組織聽力教學時會局限于按部就班地完成教材上的任務,且通常播放一兩遍錄音后便訂正答案繼續后面的教學任務,中間沒有進行任何聽音模仿的訓練。長此以往由于缺少必要的模仿步驟,學生的口語輸出隨之變得困難,即使語言成功輸出,也較為生硬。
3.缺少口語讀音專項訓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需要通過訓練,由知到會、到掌握乃至熟練運用、將知識轉化為能力。隨著互聯網的廣泛運用,教師很容易學習到與時俱進的創新高效的教學模式和方法,但是教師在借鑒使用這些模式和方法的過程中,容易脫離學情,盲目效仿,認為專項操練就是機械式的反復,致使英語課堂表面上熱熱鬧鬧,但語言技能的教學目標卻沒有達成。
(三)重聽輕說,聽說不一體
新課標中語言技能包含了獲取信息和表達思想,即學生的語言能力包含了輸入和輸出整個連貫的過程。但在絕大多數的聽說模式中可以看出,教師更容易注重語言的習得,單純性的灌輸詞匯、句型和語法知識,而忽視了讓學生建構知識,運用語言有效表達和交流。
二、新中考政策給薄弱學校初中英語聽說教學帶來的啟示
(一)穩抓基礎知識
作為一門語言學科,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是英語教學的終極目標。但縱觀教學實踐會發現,開口難是英語學習的根本性難題。而這一難題的根本原因是學生的基礎知識未掌握,難以表達自己的想法。因此教師應穩抓英語基礎知識,以課堂為中心,圍繞詞、句、段、文,充分利用教材整合出有針對性的聽說訓練。
(二)重視朗讀模仿、朗讀和復述
在聽說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學生對英語的模仿、朗讀和復述,教學設計從易到難,在簡單表達準確的基礎上,逐步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綜合水平。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多讓學生跟讀錄音、視頻等媒介學習規范標準的英語發音,通過不斷模仿優化語音語調和提升語速來促進學生英語流暢表達的發生;應重視通過朗讀課內外閱讀材料來提高朗讀能力;應通過復述材料來考查學生的知識是否有效習得。
(三)加強情景對話練習
在日常教學中,不難發現學生很容易陷入教師設定的框架模式中,無法根據實際語境來調整自己的表達。情景教學作為一種有利于培養學生質疑精神的教學方法,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創造性,讓學生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建構更有意義更能靈活運用的知識框架。
三、薄弱學校基于新中考需求下的初中英語聽說教學
(一)課堂聽說不脫節
基于薄弱學校初中英語聽說課堂存在的問題,教師應堅持“以學情為本”,設計出簡單有效的教學目標和教學環節,組織高效的“聽”與“說”相結合的課堂活動,力求構建以生為本的能夠充分訓練學生聽說能力的課堂學習環境,創造讓學生有更多聽說訓練的機會。
1.“聽”活動充分。在聽力活動設計上,教師容易單純通過“多聽多練”來提高學生聽力水平而忽視聽力活動的“質”。而重視“質”意味著要重視聽力理解的準確性。所以教師要充分設計有關“聽”的活動來保證聽力理解的質量。此外,除了有效理解聽力材料本身包含的具體內容外,教師應根據學生在理解內容過程中存在的若干困難,加以反思并開展一定的針對性練習。
新課標中語言能力學段目標里感知與積累的三級目標是:“能識別不同語調與節奏等語音特征所表達的意義;能聽懂發音清晰、語速較慢的簡短口頭表達,獲取關鍵信息;在收聽、觀看主題相關、語速較慢的廣播影視節目時,能識別其主題,歸納主要信息?!彼裕∪鯇W校初中英語教師在設計聽說活動時,“聽”應遵循兩個原則:
(1)充分聽。就同一聽力文本,設計不同形式的活動任務,給學生提供充分聽的機會,幫助他們充分理解文本內容,獲取關鍵信息,習得正確得體的英文語言表達。
(2)深度聽。就同一聽力文本,根據文本特點設計難度遞增的活動任務,讓學生感知、獲取、梳理后能準確理解信息。從而通過“聽”的充分,促進“說”的有效輸出。
2.“說”活動充分。英語教學旨在為學生創造盡可能多地使用語言的機會。教師應設計和開展豐富多彩的語言實踐活動,讓學生能夠用語言交流信息、表達觀點和情感、再現經驗、解決問題。教師必須創設真實有效的語言情境,設計出互動充分的語言活動來確?!罢f”的活動充分,讓多數學生有信心輸出,讓部分學生能深度輸出。
新課標中語言能力學段目標里表達與交流的三級目標是:“能圍繞相關主題,運用所學語言,與他人進行日常交流,語音、語調、用詞基本正確,表達比較連貫。”結合薄弱學校初中英語聽說課堂中“說”脫離“聽”的問題,教師在設計“說”的活動時應注意以下原則:(1)契合主題。(2)優化活動設計,有意愿說。(3)活動時間充足,有機會說。(4)充分運用目標語言,有把握說。(5)基于學習活動觀,分級提升說。
(二)用“分類詞匯”提高聽力圖片題得分率
語言學習的基礎和核心是詞匯,詞匯量不足會直接導致學生無法理解聽力材料。基于薄弱學校學生個人學習能力參差不齊的問題,歸納、整理聽力圖片題的有效分類,例如,動物類、蔬菜類、水果類、職業類、天氣類、交通工具類、樂器類、球類、地標類、活動類等,會非常有利于提高學生聽力圖片題的得分率。(如圖1)
(三)“重復情境對話”提高聽力問答題及口語情景交際題得分率
從云南省中考英語試卷結構不難看出,聽說考試中“第二節聽力的聽句子選答語”與“第五節口語的日常對話”和“第六節口語的情景問答”內容存在重疊。在薄弱學校中,讓絕大數學生通過反復練習常見交際用語來應對這三節可能出現的話題,在某種程度上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成就感。(如圖2)
(四)采用“OMO模式”開展線下聽說練習
OMO(Online-Merge-Offline)教學模式指線上線下相融合的教學模式。通過一系列英語學習相關的App平臺,進行英語跟讀訓練和規范的聽說練習及評價;讓學生利用英語配音智能平臺進行課后配音練習,通過為原英文電影或是動畫片的片段配音,糾正音樂發音,提高英語聽力,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四、結語
總之,新中考背景下增設的英語人機對話聽說口語考試追隨了義務教育課程的與時俱進。一線教師在日常的英語教學中,應注重聽說教學的整體性,積極研究適合學情的英語聽說教學策略,旨在提高學生英語聽說能力和成績,積極為初中英語聽說教學的創新和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張鳳.初中英語聽說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8(35):61-62.
[3]王艷.英語聽力教學與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2.
[4]程曉堂.核心素養下的英語教學理念與實踐[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