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玉
摘 要 聽是獲得信息、攝取知識和發展智力的重要途徑。重視聽說教學,加強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培養是語文教學中不可忽視的環節。跨越式網站中的識字通為積累詞匯提供了便捷有利的條件,在生字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們積累詞匯。網站資料城中的閱讀材料為學生的創新寫作提供了很好的范例,使學生的習作仿中有創、創中有仿。閱讀水平和寫作能力得到同步提高。
關鍵詞 聽說教學 網絡資源 閱讀能力 學習遷移 創新習作
中圖分類號:G623.24 文獻標識碼:A
在當今瞬息萬變的信息時代,電子化、數字化的教育資源,為學生的學科學習、各種能力的培養、知識的加深與拓展提供了極其優越的條件。何克抗教授主持的“基礎教育跨越式發展創新試驗”,就是將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進行深層次的整合,把以計算機及網絡為核心的信息技術作為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認知工具、協作交流工具和情感激勵工具,構建新型的“主導—主體”相結合的教學結構,實現基礎教育的根本性變革。以下就是筆者在實驗中對培養低年級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初步探索:
1培養學生良好的聽話習慣
聽是獲得信息、攝取知識和發展智力的重要途徑。剛入學的兒童活潑好動,表現欲強,在認知能力上存在較明顯的無意識性和情緒性,上課時注意力不能集中,不易持久,不能專心致志地聽人說話,愛插嘴。針對兒童的特點,開學初,就應該有意識地培養孩子良好的聽話習慣,使學生懂得專心致志地聽別人說話,中途不插嘴、不做小動作、不東張西望。即使自己有不同的意見也不打斷別人的話,這是對別人的尊重,是一種風度,更是一種意志力的表現,為了更好地培養兒童的聽話習慣,教師可采用以下方法:先聽話前先告知目的,提出聽話要求,引起學生的注意。再充分利用跨越式網站中的有聲閱讀材料,小喇叭中的課文朗讀等。跨越式專題網站生動形象、感染力強,易于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和內部動機,為學生的聽說訓練提供了極其有利的條件。其次選擇一些適合兒童特點的童話故事、歷史故事,兒歌等錄音帶,訓練學生專心地聽。聽后要求學生復述聽話內容,從而鞏固聽話效果。可兩兩互說、小組討論、全班交流等多種形式。最后進行辨析說話,學生通過辨析說話,能聽出句子和故事中的錯處,并能將糾錯后的句子或故事,正確地復述出來。
2發揮教材優勢,培養說的能力
加強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培養是語文教學中不可忽視的環節。現在新棵標教材中幾乎每一課都配有直觀形象的插圖,生動有趣地展示課文內容,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可充分發揮教材的優勢,啟迪孩子們豐富的想象力,指導他們全面、有序、有重點地觀察圖意,再進行說話訓練。口述時可要求學生根據畫面展開合理的想象,盡量將課文內容有條理、有重點地表述出來。并鼓勵孩子們大膽地說。
為了進一步提高孩子們說話的能力。教師經常布置孩子們回家后,看課文插圖編故事給爸爸媽媽聽。并讓爸爸媽媽給予評價。此外,還有意識地讓孩子們回家聽或看自己喜歡的故事,并把故事復述給爸爸媽媽聽。孩子們饒有興趣,慢慢地,回答問題響亮了,說話流利了、豐富了。這樣,既有效地訓練了孩子們的口頭表達能力,又為讀寫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聽說訓練往往是結合在一起進行的,有時先聽后說,有時先說后聽,兩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
3發揮跨越網絡資源,提高閱讀能力
全國著名特級教師于漪曾說過:“讀有字書,精讀博覽,廣為采擷:讀無字書,汲生活之水,開闊視野。”“讀有字書”涵蓋的范圍廣泛,不僅僅是課內的閱讀,還包括多媒體課外閱讀,各種書籍閱讀。跨越式專題網站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資源,擴大了學生學習、討論和交流的領域,激發了他們主動獲取知識的強烈欲望。在交互式學習環境中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學習基礎、學習興趣來選擇自己所要學習的內容,可以選擇適合自己水平的練習,教師可根據學生學習的內容及時反饋。這種圖文并茂的、豐富多彩的人機交互方式是任何其他媒體所沒有的。因此,每次語文課,孩子們都會迫不及待地打開電腦,登錄跨越式課題網站,根據自己的興趣去尋找自己所需要的東西。
4學習遷移、創新寫作
學習遷移是一條古老的心理定律,是一種知識、技能的學習對另一種知識、技能學習的影響。兒童由于心理、智力、知識等因素的限制,認識事物、掌握本領在相當程度上必須依靠模仿,以此來促進學習的遷移,進行創新的寫作,達到讀與寫的有效結合。知識就會漸漸地轉化成能力,閱讀水平和寫作能力就會得到同步提高。根據基礎教育跨越式融識字、閱讀、寫作為一體的語文教學模式,充分利用跨越式網站現有的優秀教育資源,借助信息技術這個載體,把“讀寫”的環節貫穿在課堂之中,能使學生在閱讀喜聞樂見的故事、兒歌的同時,大大增強課外閱讀量,積累豐富的語言,為在課堂內實現創新打寫打下堅實的基礎,從而實現聽說讀寫能力的跨越,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 何克抗,吳娟.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07).
[2] 何克抗.語覺論:兒童語言發展新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