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榮敏
〔摘? ? 要〕? 在小學科學“地球與宇宙”領域中,建構模型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學習方法。然而,部分模型材料存在著操作難、現象不明顯、耗時長等問題,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果。本文以《火山噴發的成因及作用》一課為例,試圖從剖析、改進、應用模型等幾方面入手,闡述該模型的改進與應用過程。改進后,實驗器材簡單易得,效果更加明顯,有利于提升學生對科學原理的理解和模型的構建能力,拓寬學生在建模過程中的思維深度。
〔關鍵詞〕? 小學科學;模型能力;實驗改進
〔中圖分類號〕? G424?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文章編號〕? 1674-6317? ? (2024)? 02? ? 040-042
小學科學教學是培養學生科學素養和創新能力的重要環節。然而,在現實教學中,我們發現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評價方式之間存在差異,導致學生的學習效果不理想。因此,實現“教學評”一致性成為實現優質科學教學的關鍵之一。本文將從小學科學教學現狀出發,探討實施“教學評”一致性的教學設計要點和實施方法,以期為教師提供有益的借鑒。
一、小學科學教學出現的問題
第一,教學目標不明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設定明確的教學目標,然而,部分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時往往過于籠統或模糊,導致學生對自己要學什么不清楚。這種情況下,學生容易產生學習目標不明確的困惑,影響他們的學習動力和效果。
第二,小學科學教學中知識點之間的聯系不明確。科學知識是相互聯系的,教學應該強調知識的系統性和整體性。然而,現實中許多教師往往只關注零散的知識點,并沒有將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和邏輯關系進行明確呈現,這就導致學生只是記住了一些信息,而沒有真正理解和掌握科學知識的內涵和本質。
第三,小學科學教學中評價形式單一。傳統的評價方式主要以考試為主,注重學生的記憶和應試能力,忽視了對學生的實際應用和思維能力的培養。這種評價方式容易使學生形成應試心態,只追求分數而不愿意深入思考和探索。
二、小學科學貫徹“教學評”一致性理念的教學的意義
小學科學實施“教學評”一致性的教學,對學生、教師和師生關系具有重要意義。
第一,實施“教學評”一致性的教學,能使學生及時了解自身學習情況。在教學過程中及時進行評價,學生可以得知自己的學習進展和掌握程度。這種及時的反饋可以幫助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優勢和不足,從而調整學習策略,提高學習效果?。此外,評價中的個性化指導和建議也可以幫助學生發現自己的潛力和興趣,激發學習動力,為未來的學習和發展提供指導。
第二,實施“教學評”一致性的教學,可以使教師不斷優化教學手法。通過不斷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反饋,教師可以了解到學生的學習差異和需求,并相應地調整教學內容和方法。教師可以根據評價結果進行個性化教學,為學生提供更適合他們的學習資源和輔導。同時,教師也可以通過評價反饋不斷反思和改進自身的教學策略,提升教學質量。
第三,實施“教學評”一致性的教學,能夠拉近師生關系。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和教師之間建立了更加緊密的聯系和互動。學生可以感受到教師的關注和關心,而教師也能夠更加全面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需求。評價中的個性化指導和建議還可以增強師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促進積極的互動。這樣的師生關系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學習興趣,促進他們在科學學習中的積極參與和能力發展。
三、“教學評”一致性理念下的小學科學教學設計
(一)明確目標:精準呈現,架起學習支架
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明確目標是實施“教學評”一致性的教學中的關鍵之一。明確目標能夠幫助教師精準呈現教學內容,以及為學生搭建一個學習的支架。首先,通過明確目標,教師可以清晰地知道學生需要達到什么樣的知識程度和能力水平。基于此,教師可以制訂適合學生的教學計劃,并選擇合適的教學資源和教學方法。其次,明確目標能夠為學生搭建一個學習的支架。學生通過明確的目標可以清楚地了解自己需要實現什么樣的學習目標,并產生動力和明確方向,能幫助學生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培養學習的自覺性和責任感。同時,明確目標還可以幫助學生合理規劃自己的學習時間和調整學習方法,使學習過程更加高效有序。
以青島版五年級科學下冊《心臟和血管》一課為例,要明確教學目標并精準呈現教學內容,可以按照以下步驟來進行。
1.分析教材
教師仔細研讀教材,理解教材提供的關鍵知識和能力要求。根據教材可判定心臟和血管的知識是本課的核心內容。
2.設立學習目標
基于教材分析,設立明確的學習目標,并根據本課的學習目標,設立以下具體目標:知道心臟的位置和功能;知道血管的種類和作用;理解血液在人體內的循環過程;理解運動對心臟和血管的影響。
3.制訂教學計劃
根據學習目標制訂教學計劃,設計合適的教學活動。可以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如展示、講解、實驗、討論等。如使用圖片、模型或動畫等,展示心臟和血管的位置和功能;進行配套實驗,觀察和測量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動;組織小組討論,讓學生分享運動對心臟和血管的影響的經驗,引發探索的興趣;進行戶外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運動對心臟和血管的影響。
4.提供細節與例子
教師在教學中要提供具體的細節和例子。如,在講解血液循環過程時,可以用圖示或模型來闡述心臟和血管的工作原理,并舉例說明不同類型的血管的作用。
總之,明確目標是實施“教學評”一致性教學中的重點。教師通過明確目標能夠精準呈現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果;學生通過明確目標能夠搭建一個學習的支架,提高學習自覺性和責任感。因此,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目標的制訂和實施,以確保學生能夠明確學習的目標和方向,從而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
(二)巧設任務:逐層推進,構建知識體系
“教學評”一致性理念下的小學科學的教學設計應當注重學生的認知發展,要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設計有意義且具有挑戰性的任務。任務應當涵蓋科學知識的不同層面,從基礎概念到高級概念,逐層推進,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同時,應注重任務的可操作性,讓學生能夠在實踐中深入理解科學知識,通過實驗、觀察、探究等方式,開展有意義的學習活動。教師要隨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及時發現和解決他們的學習問題,并不斷調整教學策略,以實現最佳的教學效果。
以青島版五年級科學上冊《光的反射》一課為例。該課程的知識目標包括:知道何為光的反射現象;能用鏡面反射和漫反射解釋一些現象等。教師可以采用逐層推進、構建知識體系的方法來設計教學任務。
首先,教師可以設計一個基礎任務,讓學生了解什么是光的反射現象。要求學生觀察光線從平面鏡反射的現象,并描述光線反射的路徑和角度。接下來,教師用圖示或動畫的方式,展示光的反射原理,促進學生理解。
其次,教師可以設計一個進階任務,讓學生應用光的反射原理來解釋一些現象。如,讓學生用光的反射原理來解釋為什么在湖面上可以看到倒影,為什么鏡子可以反射光線,等等。通過這些實例,讓學生深入理解光的反射現象的應用。
接下來,教師可以設計一個更高難度的任務,讓學生探究鏡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區別。教師可以讓學生用不同材質的物體來反射光線,并觀察反射效果。通過這個實驗,讓學生了解鏡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原理和區別。
最后,教師可以設計一個綜合任務,讓學生應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如,讓他們設計一個光線引導系統,將光線從一處引導到另一處,并解釋其原理。通過這個任務,學生能全面理解光的反射現象的應用價值。
通過以上任務的逐層推進,學生可以逐步深入地了解光的反射現象,并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同時,這些任務也可以幫助教師實現“教學評”的一致性,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學習和發展。可見,小學科學的教學設計應當注重任務的有意義性、可操作性、可評量性,實現“教學評”的一致性,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發展科學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多元評價:全面互動,培養科學思維
多元評價強調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多種評價方式,而不僅僅是傳統的考試成績和施教者單方面的評價,還包括學生的互評以及自評。通過多元評價,學生可以從多方面得到反饋,從而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學習狀況,并能夠逐步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果。“教學評”一致性理念下的多元評價能促進教學和評價的有機結合,使教學和評價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從而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多元評價還可以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有效反饋,幫助他們更客觀地認識自己。并且,多元評價可以促進師生之間的互動,增強師生之間的信任和了解,為教學質量的提高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青島版五年級科學上冊《劃傷、擦傷怎么辦》一課的教學評價過程中,我們可以采用學生互評、自評和教師評價等多種方式,以全面互動的方式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生生之間的互評可以幫助學生更全面地理解課程內容。如,讓他們觀察同伴的擦傷處理過程演示,互相評價其處理方法是否正確,能否有效地止血、消毒、處理傷口等,這樣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的印象,還可以鍛煉他們的觀察和判斷能力。
而在自評階段,可以讓學生更全面地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的優點和不足。在外傷處理演示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反思自己的處理方法是否正確,是否考慮到了消毒、止血、預防感染等細節。通過這種自我反思式的評價,可以幫助學生形成科學思維,從而培養嚴謹、客觀的態度。
最后,教師的評價起著關鍵的引導和指導作用。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外傷處理方法和過程,評價其是否正確、科學,是否符合課程目標。同時,教師還可以通過提問、討論等方式,引導學生深入思考,進一步培養他們的科學思維。
總之,在《劃傷、擦傷怎么辦》一課的教學評價過程中,我們應該充分運用學生互評、自評和教師評價等多種方式,以全面互動的方式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提高他們的實際操作能力。在這種多元評價的過程中,全面互動是非常重要的。通過互動,不僅可以讓評價過程更加生動、指向性更強,還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識。同時,互動還可以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增強師生之間的信任和了解,為教學質量的提高打下堅實的基礎。可見,多元評價對小學科學“教學評”一致性有著重要的作用,可以促進教學和評價的有機結合,為學生提供有效的反饋,促進師生之間的互動,從而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
總而言之,本文通過對小學科學教學現狀的分析,指出了現有教學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提出了實施“教學評”一致性的教學設計要點,包括明確目標、巧設任務和多元評價。這些要點在教學實踐中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實施“教學評”一致性的教學能夠提升學生學習的效果和質量,培養他們的科學思維和綜合能力,但需要教師、學校和相關部門共同努力,改革和優化教學模式,為科學教學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夠為小學科學教育的改進和發展提供一定的參考和借鑒。
參考文獻
[1]葉寶生,徐燕.小學科學教學目標的陳述方式:兼論技術與工程課教學目標的陳述[J].中小學教材教學,2022(3):30-35.
[2]王朝成.小學科學課堂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新課程,2021(38):76.
[3]劉宏濤.關于農村小學科學課程教學中若干問題的思考[J].陜西教育(教學版),2022(1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