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鳳
【摘要】文章從我國現階段小學數學教育領域發展背景出發,將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作為研究對象,圍繞培養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對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工作面臨的問題進行全面分析,在此基礎上對在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中培養小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可行性路徑進行深入探究,并且給出了具有針對性的建議與意見,以期作為同類研究和我國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工作實踐的參考和借鑒,旨在不斷提升小學數學教學質量,最終為我國小學生學習與長期發展奠定基礎.
【關鍵詞】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邏輯思維能力;策略
引 言
數學應用題是指通過語言形式提出接近日常生活實際問題中數量關系的數學題.在小學數學教學工作中,應用題教學占據著較大比重.通常情況下,四則運算是小學數學應用題的解答路徑之一,理解數量關系則是應用題教學的主要目標之一.通過應用題教學工作,小學數學教師能夠培養學生的思維及運算能力.只有在具備了較強思維及運算能力的基礎上,學生才能夠正確解答數學應用題.對于小學數學教師而言,應立足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編制符合培養目標的教學方案,基于此完成有效的數學應用題教學工作,促使學生的數學素養得到進一步提升.
一、我國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面臨的主要問題
作為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內容,應用題教學對于強化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有著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優化思維品質和強化社會責任感方面,其重要作用較為突出.但是,從目前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的整體情況來看,還有一些問題的存在影響著該教學板塊有效價值的體現,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教學模式單一、滯后
不可否認,陳舊的教學觀念目前依然制約著我國部分小學數學教師的教育工作.在這種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基本上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1)向學生進行數學知識講解;(2)要求學生進行數學題目練習;(3)為學生展示數學題解答過程.由此可見,無論是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模式,還是課堂流程,都不具備多元化,即使數學教師積極營造輕松的課堂環境,也難以提升小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意愿,長此以往,很可能會削弱學生學習數學的意愿.以二年級除法課程教學為例,一方面,數學教師在了解到大部分小學生無法較快理解除法法則的情況下,依然為學生布置大量復雜的除法題目,另一方面,數學教師普遍會為學生安排大量的數學作業,然而數學作業往往不具備針對性,繼而無法起到提高學習效果的作用.小學生不僅會畏懼課堂教學中的復雜數學題,也無法通過作業理解除法法則.而這也是現階段我國小學數學教學工作效率較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練習題目未聯系實際生活
眾所周知,小學數學知識能夠反映學生的日常生活,應用數學知識能夠解決實際問題.然而,我國目前的大部分數學教學工作卻沒有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相聯系,一些數學教師所講解的應用題題例中缺少學生生活元素,繼而導致小學生無法以自身感知理解應用題目,逐漸失去學習熱情.小學數學教師如果能夠在應用題中融入生活信息,則能夠吸引學生自覺參與數學課堂教學活動,提升課堂教學效果.這種教學方式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最終使學生的數學素養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二、擺脫上述困境的有效策略
通過上述內容不難看出,要想切實發揮出應用題教學的優化作用,廣大教師就要對主要教學問題進行有效解決.下面,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對上述困境的擺脫方法進行詳細的闡述.
(一)創設教學情境,尊重學生的主體性
要想使學生自覺參與數學課堂教學活動,并借此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進行培養,我國小學數學教師必須結合具體的課程內容進行針對性的教學情境創設工作,如此,也有助于營造自由的課堂環境.這就要求小學數學教師對現有的數學教育模式進行創新與優化,積極轉變自身在教學中的角色,以此使學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體現,從而為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奠定基礎.大部分小學生渴望表達自身的想法,渴望引起教師的注意,因此數學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借此獲得小學生的認可.同時,數學教師通過教學情境創設,能夠為學生自主思考營造有利環境,對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培養.教師可以運用角色扮演等新型教育模式,引導學生扮演數學題目中的不同人物,如此能夠使學生從自身感知出發,對題干含義形成準確理解,促使學生置身具體環境思考數學題目.通過角色扮演教學模式,教師能夠引導學生自主解答題目.在通常情況下,數學應用題的解答方法不固定,教師鼓勵學生采用不同方法解答題目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一方面,能夠提升應用題教學與學習效率,另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對學生深入學習數學至關重要.
(二)在解題過程中聯系實際生活
現階段,我國各地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應用題教學工作時,大多以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為主.也就是說,大部分應用題僅提出數學問題,題目中缺乏小學生的日常生活元素.在這種情況下,小學生很可能無法對數學學習價值形成準確認識,繼而導致學生放棄學習應用題.為了避免上述問題出現,教師應基于學生生活場景設計相應的應用題,以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引導學生主動解答應用題目,從而避免題海戰術下數學教學的弊端和負面影響.如果小學生無法準確解讀應用題的內容,數學教師則應該以學生日常生活元素取代應用題中的原有條件,以此使學生站在自身角度對應用題目進行思考.基于此,學生則能夠準確理解并正確解決應用題.
三、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中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流程及方法
(一)通過題目分解和綜合,對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行培養
小學生只有在正確解讀題意之后,才能夠準確解答應用題.解答應用題的過程,即為分析題目中的條件與問題,對題目中體現出的數量關系進行梳理,采用針對性的解答方式計算應用題目.然而,考慮到大部分小學生不具備較強的分析能力,很可能無法對題目內容與條件形成準確的認識,甚至會出現誤解題目的情況,小學數學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使學生能夠正確解讀題目內容,進一步解答具體的應用題.
例如:已知某玩具制作工廠每日能夠生產36件毛絨玩具,玩具服飾的生產量是毛絨玩具的50%,而二者的生產總和是每日玩具總體生產量的60%,塑料玩具則是每日玩具總體生產量的20%.玩具工廠每日能夠生產多少塑料玩具?上述應用題復雜性較強,部分小學生無法準確理解題目,而且往往無法對題目中的條件進行準確分類,繼而導致無法解答應用題.數學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運用分解與綜合法研究這道應用題,通過分解題目條件對其中所包含的邏輯關系予以明確,基于此解答應用題.通過分解,可知該應用題中的條件主要包括以下幾項:(1)已知條件:塑料玩具占每日玩具總體生產量的20%;問題:計算每日生產多少塑料玩具.只有在已知每日玩具總體生產量的情況下才能夠解答題目.(2)已知條件:玩具服飾與毛絨玩具占每日玩具總體生產量的60%;問題:計算每日玩具的總體生產量.只有在已知玩具服飾以及毛絨玩具生產總量的情況下才能夠解答題目.(3)已知條件:每日生產36件毛絨玩具,玩具服飾的生產量是毛絨玩具的50%;問題:計算玩具服飾與毛絨玩具的每日生產總量.只有在已知毛絨玩具和玩具服飾每日生產量的情況下才能夠解答題目.通過上述題目分解,小學數學教師能夠幫助學生明確本應用題的解答方法,也就是說,通過毛絨玩具的每日生產量,計算玩具服飾與毛絨玩具的每日生產總量:36×(1+50%)=54(件);計算玩具每日的總體生產量:54÷60%=90(件);計算塑料玩具每日生產量:90×20%=18(件);綜合算式為:36×(1+50%)÷60%×20%=18(件).小學數學教師通過分解方式解答上述應用題,則能夠引導學生對題目不同條件予以明確,基于此細化應用題的條件與問題,進而幫助學生對核心要素形成準確認識,最終掌握解答應用題的思路與辦法.學生在此基礎上,通過融合不同條件,整合應用題的不同內容,最終對應用題的含義形成全面理解.
綜上所述,在對應用題進行分解和綜合之后,小學生則能夠準確計算出應用題的答案.如此,一方面能夠對學生應用題分解與綜合能力進行培養,另一方面,也能夠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二)通過抽象和具象方式,對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行培養
教師通過培養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能夠使學生擁有透過事物表面現象認識事物本質的能力,在進行應用題解答的過程中,學生則能夠對應用題的核心要素予以明確,進而完成題目解答.通過具象化應用題的不同條件,學生能夠基于題目中的核心要素及所涉及的數學知識對題目進行解答,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例如:已知某地某隧道長度為2千米,一輛車速為每秒15米,且車身長度為10米的運輸汽車行駛過該隧道.這輛運輸汽車需要多長時間才能夠整體駛過隧道?在這道應用題中,重點要素即為車速,必須受到高度關注.數學教師應該生動地向小學生展示題目中的各項要素關系.題目中的隧道以紙筒代替,運輸汽車以橡皮代替.數學教師引導學生演示橡皮整體穿行紙筒的過程,以此幫助學生對“整體行駛過”的含義予以明確.在這種情況下,數學教師則能夠使學生對這道題目的場景形成準確理解,基于此,在題目解答過程中加入運輸汽車的長度,即(2000+10)÷15,所需要的時間則是134s.例如:已知有5條鯽魚,鯉魚比鯽魚多3條.有幾條鯉魚?小學數學教師應該以抽象解答方法解答這道應用題,引導學生以三角形表示鯽魚,以圓形表示鯉魚,通過畫出不同圖形的方式,計算出這道應用題的答案.在此基礎上,數學教師也應該鼓勵小學生用直線劃分圓形,區分出鯽魚與鯉魚的關系.應用上述直觀的應用題解答方式,數學教師則能夠使學生掌握相應類型應用題的解答思路,豐富小學生的感性經驗.
(三)通過變換題目方式,增強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數學思維中的靈活性,指的是基于題目性質和變化規律,通過掌握的數學經驗與知識進行思考,同時依據題目解答實際情況對既定解答方案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整,進而實現更具合理性的題目解答.通常情況下,小學數學應用題以簡化的實際問題形式出現,學生在解答題目的過程中必須靈活運用思維.也就是說,在題目缺乏明確條件或者條件改變的情況下,合理調整解答思路,進而制訂相應的解答方式.為了增強小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數學教師應該通過同型變換或者一題多解等解答方式進行應用題的教學工作.
例如:已知10千克牛肉能夠制作加工出2.5千克牛肉干,那么5000千克牛肉可以制作加工多少千克牛肉干?這道應用題能夠進行一題多解,主要解答方法包括以下幾種:(1)2.5÷10×5000=1250(千克);(2)2.5×(5000÷10)=1250(千克);(3)5000÷(10÷2.5)=1250(千克).對于倍數相關應用題的教學活動,小學數學教師同樣應該應用上述解答方法.現針對求倍數應用題進行題型變換,具體內容如下:(1)甲社區有9個單杠,乙社區單杠數量是其4倍,乙社區有多少個單杠?(2)甲社區有9個單杠,乙社區單杠數量是其8倍,乙社區有多少個單杠?(3)甲社區有9個單杠,比乙社區少9個,乙社區單杠是甲社區的幾倍?(4)甲社區有9個單杠,乙社區的單杠數量是其5倍,甲、乙兩個社區共有多少個單杠?通過上述變換方式,數學教師則能夠幫助學生對此類應用題解答方式形成全面理解,并基于此對學生靈活思維能力進行培養,使學生能夠準確處理和計算條件變換之后的不同應用題目.
結 語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在我國小學階段教育中,數學占據著不可或缺的地位.而作為小學數學體系中重點及難點內容的應用題,必須得到小學數學教師的高度重視.為了進一步提升應用題的教學質量,數學教師則應該引導小學生深入掌握應用題的解答方法,培養小學生的邏輯能力,為學生后期學習與發展提供助力.同時,數學教師應該不斷創新與優化應用題教學模式,將小學生日常生活元素引入應用題教學環節之中,以此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應用題,進而正確解答應用題,最終使學生的數學素養得到進一步提升.
【參考文獻】
[1]鈕春夏.指向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提升的低年級應用題教學探微[J].華夏教師,2018(36):59-60.
[2]陳慧.在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中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策略[J].廣西教育,2021(41):129-130.
[3]萬舒心.如何走出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困境[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上旬),2015(7):24-25.
[4]楊玉梅.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的思路與策略[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18(15):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