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隨著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戶外運動發展迅猛。其中,能夠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的露營活動尤其受到消費者的青睞。但是我國的露營地經營與管理存在人才缺乏的短板,特別是在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一輪科技革命的助力下,露營地經營管理需要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通過分析政策文件,調查研究,本文探索校企共同進行露營地人才培養的路徑,為推動露營地服務升級、經濟社會效益增長提供助力。
關鍵詞:露營地;人才培養;校企共同培養;現代學徒制
引言
(一)研究背景
2022年11月,文旅部印發了《關于推動露營旅游休閑健康有序發展的指導意見》,對露營地的營地建設、運營管理規范、產業鏈發展等方面做出了明確的規定,放出了積極促進露營消費的信號。“十三五”期間,戶外運動特別是露營活動成為人民群眾喜愛的運動方式,露營產業實現快速發展。無論是露營參與人數,還是露營產品、露營場地數量,都出現了井噴式增長。
露營作為一種戶外運動,在最近幾年火爆全國,特別是從2020年開始,無論是露營企業數量,還是露營人群數,都出現了井噴式增長。據勁旅咨詢發布的《2022中國文旅露營產業融合發展研究報告》中寫道,露營經濟市場規模從2019年的391.8億元增至2022年的1217.5億元,呈現翻數倍的增長,預計2023年國內露營經濟市場規模可達1781.4億元。
廣州市的露營地發展充分展現了一線城市的特色:大自然露營+城市露營雙線開發。擁有自然風光的從化區、花都區、黃埔區打造了深受消費者喜愛的北緯23°8森林營地、北跡1號營地、am pm全日營天鹿營地等結合自然風光的戶外露營營地。同時,城市內開放二沙島藝術公園、珠江公園、香雪公園等綠化地提供給消費者進行城市露營,讓人們享受美好時光。
但是,經歷了流量和體量“雙重狂飆”的增長后,露營地的發展逐漸顯現出配套服務設施不健全、安全保障缺乏、相關信息不對稱等問題。其中,調研過程中,有專家指出“露營地的發展最大的難題在于不夠專業,主要體現在人才的配備上”。本文基于廣州市各區政府對于露營發展的政策傾斜,以及相應頭部企業的調查分析,探討露營地運營與管理人才的校企合作培養路徑。
(二)研究方法和對象
本文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方法,通過企業實地調研和線上數據相結合的方式,對露營地運營管理人才需求進行研究。線上調查包括政府政策研究,企業問卷發放等;線下調查包括廣州地區頭部露營地企業的訪談。線上線下的內容均圍繞露營地人才需求崗位、數量、能力和要求進行,以此探討露營地人才培養目標、課程構建。
一、校政企協力,推進露營地人才培養
(一)校企研討,分析適應露營地經營管理的人才能力需求
第一,露營地崗位工作任務分解。針對線上線下調研的結果分析,露營地的工作包括了露營場地本身的運營管理和露營活動的開發執行兩大部分,又可以將工作項目分解為以下五項內容:接待與客服、活動策劃、活動執行、場地推廣、場地管理。每個工作項目又有對應的工作任務要求。如,露營地運營管理過程中的活動策劃項目,要求能完成活動方案、規程等的文案撰寫任務、進行主題界定的能力以及能夠進行經費預算。每一項工作項目對應的工作任務或者職業能力分析如下圖1所示。
圖1? 工作任務和能力分析圖
可以看出,露營地的運營與管理人才的職業能力可以稱為“一崗多能”。一個露營地的場地管理需要具備會接待、懂運動、會維護等能力,這就對需求的人才提出了復合型的要求。
第二,露營地崗位學歷要求分析。從調研中可知,大部分一線服務及技術崗位所需人員要求學歷均為高職學歷,同時通過與用人單位的訪談得知,因為可塑性、紀律性等原因,本科與高職畢業的學生相比較,他們更傾向于聘用高職生。具體調研數據如下圖2所示。
圖2? 企業從業人員學歷情況分析
通過與全日營等頭部露營地的訪談中得知,在營地內,崗位與崗位之間的界限并不是非常明確。比如說,平時進行場地的維護或者設備維護的工作人員,在活動執行期間就是道具及保障小組的成員。因此,露營地的工作崗位對學歷的要求并不高,在這個行業內,理論的深入學習要靠在實踐中進行。
(二)深入分析工作任務,分析職業能力及素養
結合露營地專家代表頭腦風暴的分析以及調研數據,進行以上五項工作任務的職業能力分析,得出了職業能力方面的專業技能要求以及職業的通用素養[1]。
第一,露營地人才職業專業技能要求。通過職業能力分析會的分析得出,露營地人才應用于工作崗位中的專業技能要求達到46項,以崗位中的活動策劃、活動執行、場地推廣三個主要項目為例,具體的技能要求中,要求能力為“高”的技能如下表1所示。
表1? 職業能力分析表
雖然要求的能力繁多,但是可以總結為場地及器材的維護與管理、商務活動開發與執行、媒體宣傳(含新媒體的制作與宣傳)三大類。
第二,露營地人才職業通用素養要求。調研結果顯示,除了必備的專業技術能力之外,從事露營地運營與管理工作還需要有良好的職業通用素養。
其中,隨著信息化科學技術的提升,信息處理與應用能力的要求尤其突出,也是衡量人才是否可持續發展、是否具有創新能力的重要指標之一。具有創造力以及良好的團隊協作能力也在露營地的運營管理中尤為重要。具體的職業素養能力要求如下表2所示。
表2? 職業通用素養要求
對通用素養的培養,是在平時的日積月累中形成的,這對人才的培養提出了“全過程”的要求,而不僅僅是一門課。
二、基于職業能力分析的露營地人才培養路徑
分析
通過以上的職業能力分析,露營地的人才培養應適應露營產業快速發展和企業技術創新需要,在具備場地管理與維護、活動策劃與執行、商務開發等能力的基礎上,還需要有良好的創新意識、團隊協作能力以及吃苦耐勞的奮斗精神。露營地的人才培養需要校企協同合作,進行“寬基礎”及“一崗多能”的培養。
(一)校企雙元,探索“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
根據露營地工作崗位的具體內容需要,在課程內容的設置上,強調融合、前后向關聯能有效促使學生課程知識間的相互銜接,增強各門課程的理解度以及實用性。課程體系內前向后導課程關系,且在教學過程中實現崗學交替的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2]。這就需要校企雙元進行協力培養。在調研中,企業也提出了可以進行“訂單式”“現代學徒制”校企聯合培養,共同構建理實一體化的教學平臺。在實現“現代學徒制”的初期,可以嘗試通過企業項目進校園、師生共同加入企業活動團隊、專兼職教師同上一門課等形式來實現在校理論學習,在企實踐上崗。
(二)培養核心價值觀及職業精神,思政教育融入課程
良好的社會道德、工作認同感以及職業素養、習慣可以規范一個人的職業行為,對其職業能力發展形成助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養成和職業精神的領悟除了在行為規范上進行約束,更多的是需要進行思政課程、課程中的思政教育去學習、去滲透,達到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因此,在露營地運營與管理人才的培養中,應該做到“全過程”素質教育。即將露營地人才所需具備的創新自主、團結協作、吃苦耐勞等精神貫穿在課堂學習之中、崗位實踐之中、實訓實習之中,讓學生在學中體會,在做中領會。
(三)基于職業能力,構建適應崗位需求的課程體系
課程體系改革與建設是提高人才培養素質的重要舉措。以上的調研分析反饋,露營地運營與管理人才需要“寬基礎、重素質、強能力”,所以應該在校企合作下,打造“素質教育+職業技能+拓展學習”的課程體系。在課程與課程間的內容設置上,強調融合、前后向關聯能有效促使學生課程知識間的相互銜接,增強各門課程的理解度以及實用性。在課程評價體系的構建上,需要引入校、企以及第三方機構的綜合評價,從而確保學生職業能力得到全面系統的培養。
結語
“十四五”時期,人民群眾增進健康、親近自然的需求將刺激露營產業的發展。露營地運營與管理人才缺口將成為露營地產業發展的限制因素。通過調查、訪談、研討,分析得出露營地運營與管理人才需要具備寬泛的理論知識,包括場地管理、設備維護、活動策劃、商務開發等內容,同時還需要有較強的應變能力、自主創新能力、團隊協作精神。這樣的人才能力要求對高職的人才培養提出了高要求,主要靠學校的培養已經遠遠不能滿足要求,校企雙元的培養,構建理實一體化的教育平臺才是解決問題的途徑,是露營地運營與管理人才培養的途徑。
參考文獻:
[1]楊柳,李東浩.基于崗位職業能力分析的工程造價專業課程體系構建[J].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3(03):84-87.
[2]張毅.露營地人才需求及培養策略研究[J].西部旅游.2023(06):79-81.
基金項目:廣州市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十四五”規劃課題(2022GZGJ329);粵港澳大灣區高職體育類專業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運行機制研究:以廣州某學院為例。
作者簡介:丁雙鳳(1982.11-),女,漢族,廣東梅州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產業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