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赟
摘? 要:德育在我國的現代化教學中是非常重要的內容。隨著我國教育部門對德育的重視程度逐漸提高,初中學校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也在不斷增加德育的內容和占比。通過良好的德育,學生能夠改變對學習的看法,同時更好地將自身掌握的知識應用于社會的發展中,這對學生今后的成長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對此,初中各科教學都需要將德育融入其中,以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數學作為初中的主要科目,是一門非常嚴謹的學科,同時也包含了非常多的德育元素。在開展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將德育融入其中,這樣才能夠促進學生更好的發展。
關鍵詞:初中數學;德育;評價制度
對初中數學課堂的德育滲透工作,需要從兩個方面著手,首先是數學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其次是將數學課堂的教學內容與德育相融合,實現兩種教學內容之間的有效銜接,這樣可以對學生形成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更好地提升學生德育水平。
一、初中數學教學中德育滲透的意義
隨著初中數學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初中數學教學不僅要求學生掌握數學的基本知識,還需要加強對學生的德育,包括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等,只有讓學生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才能夠讓學生成為未來社會發展的人才。初中數學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將教材作為基礎進行德育滲透,將德育內容和教材中的內容進行融合,從而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品德。
德育的內容比較廣泛,包括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和高尚的思想品德,同時讓學生具有正確的理想追求,提升學生的個人意志力等。隨著我國對德育的重視和推廣,其已經逐漸深入到初中教育的各個階段,但由于很多教師對德育的理解和掌握不足,在開展實際的學科教學過程中,并未將德育滲透其中,導致學生的成長和德育發展受到較大的影響。
德育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開展,對學生的成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數學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幫助學生掌握數學的基礎知識,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等,但初中數學教材本身涵蓋了很多德育元素,通過滲透這些德育元素,能夠幫助學生實現全面成長。例如,在傳授學生解題技巧和解題方法等內容時,教師可以從德育的角度來培養學生堅持不懈的精神。
二、初中數學課程教學中德育的開展現狀
我國當前的初中數學教學,對德育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但大部分初中數學教師并未認識到德育的重要性,加上教師本身對德育的認知程度不足,導致在很多初中數學教學工作開展的過程中,并未有效地融入德育,教學效果當然也同期望相差較大。
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德育滲透不足,根本原因是教師并未找到將學科教學同德育教學有機融合的方法。首先,德育在以往傳統的教學中,是作為一門單獨的課程進行開展,這種教學模式導致大部分學科教師認為德育和自身的學科教育之間沒有關聯性,對德育的重視程度不足。這些教師在以往的教學中,并未深入研究德育和學科教育之間的融合方式,最終導致無法將德育滲透到學科教育中。其次,傳統的數學教學中,課堂是以學科專業知識教學為主體,在整個課堂教學中,學生僅是知識的接收者,并未發揮自身的學習主體作用,這也使得德育的滲透受到了較大的影響。最后,當前我國大部分的初中學校并未針對學科教育形成對應的德育評價制度。盡管一些院校已經將德育納入學科教師的考核中,但占比并不高,這使得大部分教師仍然將學科專業知識的教育作為主要教育內容,甚至一些教師完全舍去了德育,對德育的重視程度不足。
三、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可利用的德育資源
(一)數學發展史和愛國主義之間的關聯
我國在數學方面的研究一直處于世界前列,之所以取得這樣的成就,是因為歷史上我國很多優秀的數學家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了數學,因此數學的發展史本身就是一種開展德育的重要資源。例如,在開展圓周率知識的教學時,教師可以詢問學生,是否了解我國祖沖之對圓周率的發現和研究(祖沖之在中國的數學史上是非常重要的人物,對我國的數學領域發展具有重要貢獻)。此外,還有著名的數學家華羅庚,他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期,為我國的數學事業貢獻了畢生的智慧,同時對我國的經濟發展也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通過這些數學史的發展,可以看出,我國的數學發展史上有很多優秀的人才,這些人才都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特征,那就是愛國主義和民族的榮譽感。對此,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通過挖掘這些德育資源,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培養愛國主義情懷,這種德育教學的滲透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具有重要意義。
(二)數學的內在規律
從某種程度上而言,數學本身就是一個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的過程。目前,數學學科受時代的影響而不斷地進行革新,同時人們對數學的探究也在逐漸深化,因此數學具有一定的辯證唯物主義特點。如,在數學計算的過程中,加減乘除等基礎算法并不是憑空出現的,而是人們通過不斷探究尋找到的數學內在規律。通過這一內容可以發現,數學本身的辯證唯物主義特點非常明顯,教師通過數學學科開展德育工作,比其他學科取得的效果更好。
(三)數學教學內容中的美育元素
美育是輔助德育的重要途徑。在初中數學中,包含了很多美育元素,如數學教學中的幾何,包含了很多圖形,這些圖形本身具有一定的審美性,學生在進行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掌握這些圖形之間的規律,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對學生的美育。此外,不同的圖形特征會帶給學生不一樣的體驗,通過實物間的比較,學生對數學中幾何圖形的審美體驗會更高,且能夠更好地將理論聯系實際、更好地發現數學的美。因此,在開展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結合教學內容,將德育完美地融入其中,以提升對學生的美育教學效果,這對學生的今后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四、初中數學教學中德育的滲透措施
(一)加強教學內容和德育之間的聯系
初中數學中的很多內容,都和德育之間存在非常緊密的聯系,如數學發展史和數學教學中的圖形等。對這些內容,數學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探究,不斷挖掘這些人物的事跡,同時發掘這些著名數學家在數學探究過程中的精神。通過對這種精神品質的挖掘和學習,能夠幫助教師更好地尋找到初中數學教學中德育滲透的方法,從而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等。
(二)設計數學課外實踐活動
在有限的數學課堂教學時間內,教師很難完成教學任務和德育的滲透,因此數學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不要只將目光放在課堂教學的固定時間上,而要將學生的課外時間作為德育滲透的一種延伸,創造出更多的德育機會。
例如,在探究注水問題時,教師需要幫助學生掌握函數的圖像變化規律,并根據題目的關鍵信息引導學生進行課外實踐活動。具體而言,學生需要準備一個立方體或長方體,然后模擬實踐進行注水,將容器內的水量變化情況通過相關的函數圖像進行展示,這一教學過程能夠激發學生的靈感,使學生更好地掌握解題的關鍵內容。同時,數學教師在開展課外實踐的過程中,還需要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提升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以此將德育在無形中滲透到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思考,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接受德育,促進學生的成長。
(三)激發學生的毅力和勇氣
數學學科的難度較高,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各種困難,隨著學生學習的深入,其遇到的困難度也會逐漸提高,這將對學生的成績產生較大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教師需要在教學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的毅力和勇氣,通過各種數學問題的探究,不斷幫助學生克服困難,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逐漸形成一種堅持不懈和探索的精神,以及勇氣和毅力。
(四)豐富教學形式,培養學生的思辨精神
思辨,指的是一種思考和辨析。在開展初中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不斷地思考和辨析,然后讓學生結合探究精神大膽質疑數學知識,仔細求證。這種思辨精神,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幫助學生更好地發展。
例如,在學習分解因式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對同一問題使用多種解法。如在分解x3+3x2-4這一因式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首先分解二次項,x3+3x2-4可以拆解為x2(x+2)+(x+2)(x-2),然后再進行公共項的提取,即(x+2)(x2+x-2);還可以先添加二次項來進行分解,即x3-x2+4x2-4,再進行公共項的拆解和提取:x2(x-1)+4(x-1)(x+1)。通過相同題目的多種解題方法,能夠幫助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數學知識,且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可以進行自主探究,使學生提升創新能力。
(五)進行集體精神教育
在學習初中數學時,學生經常會感覺枯燥和乏味,但在數學這一學科中,實際上包含了非常豐富的美學元素。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不斷地創新和優化,充分地展示數學中的美學元素,并在此基礎上開展相應的德育工作,幫助學生從多方面提升德育水平。
例如,與幾何圖形相關的教學。幾何圖形具有對稱性和統一性等特點,特別是圓形,其本身的對稱性和統一性達到了完美的狀態。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圖形的繪制等將圓形的概念傳授給學生:圓形是由無數的點旋轉一周形成的一條封閉曲線,這體現了一種集體主義精神。對圓形的教學,教師可以根據其特征,將學生設想為每個孤立的點,整個圓形的構成需要所有點的參與,否則圓形就會出現缺失。對班級而言,每個學生在整個集體中,都有其非常重要的意義,任何一個學生都是重要的組成部分。這種生動、形象的教學方法,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圖形的特征,還能夠激發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了學生的集體榮譽感。
(六)提高教師自身的專業素質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首先需要教師自身對德育有深入的了解,加上教師自身的榜樣作用,能夠逐漸給學生帶來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為一名優秀的數學教師,除了需要具備良好的專業知識外,還需要具備良好的師德,要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言傳身教等形式對學生開展德育。例如,在板書書寫時保證規范性、教學中關注學生的需求、嚴格約束自身等。
五、結語
綜上所述,初中數學蘊含了非常豐富的德育元素。教師在開展數學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需要持續挖掘初中數學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并在教學的過程中持續創新教學模式,將德育更好地深入到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還需要持續挖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提高學生的德育水平,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劉玉琴. 小學數學教學中德育的滲透策略思考[J]. 教育界,2022(13):98-100.
[2]邱雪玲. 初中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的策略研究[J]. 數學學習與研究,2022(09):86-88.
[3]姚軍. 初中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的策略[J]. 初中數學教與學,2020(09):4-6.
[4]劉西蘭. 初中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的策略[J]. 華夏教師,2019(27):40.
[5]李振昕. 高中數學習題教學中學科德育的實踐——以“指數函數模型的應用”教學為例[J]. 現代教學,2023(09):68-69.
[6]胡永強. 數學話劇:初中數學學科德育新路徑——以初中學段《祖沖之與大明歷》為例[J]. 數學教學,2023(05):20-23.
[7]伏芳明. 教于形 德育心——新課程背景下高中數學教學中德育的滲透[J]. 吉林教育,2023(10):17-19.
[8]曹廣赟. 德育融合,立德樹人——小學數學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的路徑探索[J]. 數學學習與研究,2023(08):59-61.
[9]孟仁維. 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中實現德育滲透的幾點思考[J]. 吉林教育,2022(31):67-69.
[10] 蔣昊. 挖掘數學德育元素 體現學科育人價值——數學教學中德育滲透的案例分析[J]. 高中數學教與學,2022(20):5-7.
[11] 李志強. 立德樹人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中的德育[A]∥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教育科學研究所. 教育理論研究與實踐網絡研討會論文集:六[C]. 2022:194-197.
(責任編輯:鄒宇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