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青巧
摘? 要:數字化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會隨著科技的發展不斷優化。因此美術教學在數字化背景下,也應該不斷地進行變化。數字化教學模式是美術課堂教學的一大創新,教師在這一過程中,通過使用這一教學方式,能夠更為全面地培養學生,更好地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使學生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能夠更加高效高質量地對相關知識內容進行深入學習和探究。文章以高中美術課堂為例,分析了數字化對高中美術課堂教學的影響,給出了數字化背景下美術教學的轉變方式,以期為美術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美術;教學形式;數字化
信息化的發展,使數字化在社會各行各業得到了廣泛運用,美術教學也是如此。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發展,教師在美術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通過使用多媒體設備或微課的方式為學生開展相關的課堂教學活動,從而不斷豐富學生的理論知識和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
一、數字化對高中美術課堂教學的影響
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育和培養的過程中,通過融入數字化的教學模式,能夠更好地轉變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的注意力得到集中,推動學生在課堂中更為高效地學習知識內容。數字化的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拓展知識面、學習的邊界和范圍,促進學生更廣泛地學習相關知識內容,提升學生的創造能力。數字化教學模式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而不斷演進的,這就要求教師要用更具創新性和趣味性的教學模式來開展課堂教學活動,確保學生更好地學習美術。傳統的美術課堂主要是通過刺激學生視覺的方式開展的,美術對視覺的刺激,也表達了人們在不同時代、不同時期、不同文化和歷史背景之下所產生的思想觀念和情感態度,它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人們的審美情趣。
在傳統教學活動和教學模式的背景下,教師所選用的教學手段相對枯燥、死板。大多數的美術知識內容相對抽象,學生在理解的過程中,會存在一定的困難。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美術知識,可能會選擇使用一些較為夸張的肢體動作,而這類肢體動作會使學生感到較為滑稽,學生對美術的興趣愛好也會被不同程度的削弱,很難集中精力投入課堂教學環節,其學習熱情也會受到一定程度的打擊。
而數字化的多媒體設備,能夠將美術教學與科學技術進行深度融合,使美術教學的形式得到極大的改革創新。在其支持下,教師能夠更形象、直接地展示相關內容,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美術理論知識,讓學生具有將理論知識與實踐進行深度結合的能力,從而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繪畫能力。學生還可以在完成書面作業的同時進行創新,從而有了更全面的作品展示方式。
二、數字背景下高中美術課堂的形式轉變
(一)創設教學情境,促進學生積極參與美術學習
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創造相應的教學情境來幫助學生理解教師想要表達的含義和相關的藝術繪畫技巧,這對高中生而言非常重要,因為它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鉆研相關的藝術知識。學生有了一定的理論知識基礎后,在隨后的繪畫創作中,可以變得更加高效和快速,相關知識內容的學習也會更加深入。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例如,教師可以以國漫的快速發展為例,如《白蛇緣起》《大圣降臨》《哪吒·魔童降世》等,這些優秀的國漫作品在繪制的過程經歷了許多困難后,才能在電影院與學生見面。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提問,詢問學生是否去電影院看過這類動漫短片,從而掌握學生對國漫發展的了解程度以及對動漫人物設計的關注情況。
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可以對動漫人物進行相應的拆解,因為不同的人物性格匹配著不同的繪畫方式,不同國家在進行動漫人物繪制的過程中,也有著一定程度的區別。例如,國漫、日韓動漫、歐美動漫在繪制人物的過程中,就有著明顯的區別和不同。國漫更加趨向于使用傳統的繪畫模式,如上海電影美術制片廠使用的繪畫模式;而日韓動漫則更加趨向于使用平面的人物方式進行刻畫;歐美漫畫在刻畫的過程中則更加夸張,會對人物的某些特點進行放大或是進行相應的夸張繪制。
例如我國早期,上海體育美術制片廠所繪制的相關動畫制品,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國審美文化發展的轉變,《九色鹿》《驕傲的將軍》《小蝌蚪找媽媽》這類動畫制品,主要體現了人文感情以及思想品格等。隨著時代的發展,角色成為承載劇情和推動劇情發展的載體,這就使我國動漫的發展重心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轉移。對日韓動漫而言,在繪制的過程中,由于國家自身的發展更加趨向亞文化,從而使得動漫在發展的過程中,會更加向這一類文化靠攏。歐美動畫在發展的過程中,也吸取了歐美國家自由開放的思想觀點,使得繪畫內容以及劇情的載體也和國家的發展之間存在一定聯系,有明顯文化特征。
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應當對這一部分知識內容進行拓展豐富,使學生對相關知識的學習并不僅僅局限在繪畫這一方面,而是讓學生的思想感情和認知程度也能夠得到不同的提高和拓展,這樣學生對美術的學習才能更加深入。
(二)培養學生運用數字媒體進行表達的能力
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可以通過使用數字媒體的方式,幫助學生更深入地學習相關美術作品,推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對這一方面的知識內容進行拓展延伸。在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教學背景之下,學生只能夠選擇通過閱讀書籍或進入相關的美術作品展覽館進行鑒賞的方式來了解和學習相關的美術知識。而隨著多媒體的不斷發展,美術的表達方式也出現了相應的變化和改革。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可以使用多媒體設備來闡釋相關的知識內容,使學生更好地學習這方面的知識,全面了解相關內容,這也能夠豐富學生的知識面。
例如,教師在教學民間美術知識內容的過程中,可以通過使用多媒體設備來講解我國歷史發展過程中美術繪畫技巧的變遷,以及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美術繪畫的相應區別,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這一方面的知識內容。通過使用多媒體設備,教師可以將泥塑、剪紙、陶瓷等各方面的知識和美術繪畫相關的素材進行相應的整合,學生便能夠集中性地學習這方面的知識,從而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
(三)制作微課,創設廣闊而自由的學習環境
教師在開設課堂教學活動的過程中,使用微課的方式,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教材文本中的知識內容,提高學生的美術繪畫技巧和豐富學生的美術理論知識,讓學生的美術學科核心素養得到更好的培養。對高中階段的學生而言,其自身要面臨高考這一選拔性考試,而在高考中,美術不屬于考試的范疇,學生對美術的興趣愛好相對較弱,學生轉而學習相應的文化課內容,美術自身所起到的效果是十分有限的。但對學生未來的成長和發展而言,美術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對學生進行美學教育,對學生未來的發展十分重要。因此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應當更好地培養學生對美術科目的認知,可以使用微課的方式讓學生集中性地學習相關理論知識內容,以增加學生的理論知識儲備。
(四)開展數字繪畫創意實踐,培養學生的藝術獨創思維
數字繪畫藝術的蓬勃發展,離不開藝術家孜孜不倦的創意和實踐。教師在高中美術教學中融入數字繪畫藝術時,要始終秉持創意實踐的理念,增加開設基于數字繪畫藝術的創意實踐活動的比重,培養學生的藝術獨創思維,促進學生制作出個性化的數字繪畫作品,相關教學策略如下。
1. 精心設計數字繪畫創意實踐活動主題
教師在開展數字繪畫創意實踐活動時,必須設計出富有趣味和吸引力的活動主題。如教師可以在投影屏上展示各種應用數字繪畫技術設計出的手機殼,同時跟進導語:“大家對手機殼都非常熟悉,現在人們在選購手機殼時,其實已經很少關注它的保護功能,而是追求手機殼個性化的外觀和圖案。大家看看老師展示的這幾款手機殼,你認為哪款圖案最有個性呢?”學生興致勃勃地指出心儀的手機殼,也會有學生表示,這里邊沒有自己喜歡的手機殼。接著,教師揭示數字繪畫創意實踐活動的主題,“別人設計的手機殼不一定符合自己的個性要求,同學們不妨嘗試使用數字繪畫軟件自主設計出一款獨一無二的手機殼”,從而促使學生明確了數字繪畫實踐主題,點燃了學生的創作熱情。
2. 組織學生合作參與創意設計數字繪畫作品
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分小組,一邊合作共議手機殼圖案的創意想法,一邊利用移動端開展數字繪畫作品設計。如果學生遭遇創意瓶頸,教師可以提醒學生查看數字繪畫軟件數據庫中是否有合適的素材。在教師的啟發下,學生會產生設計靈感:有的把自己喜歡的球鞋作為手機殼的創意模型,還有的創作的手機殼圖案是寫意山水畫和古詩詞等。教師開展數字繪畫創意實踐活動,能明顯提升學生的數字繪畫技能、藝術獨創思維。
三、數字化背景下在高中美術教學中應用數字媒體藝術的反思
在高中美術教學中應用數字媒體藝術,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美術知識的興趣,發展學生的審美情趣和美術藝術修養,利于優化教學過程和環節,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但數字媒體藝術的應用不能主觀隨意,需要契合教學目標、學情和教學內容等,避免影響課堂教學的整體效果,讓學生的思維混亂,從而阻礙了學生對美術藝術知識的深入學習。教師需要明確把握數字媒體藝術教學與傳統美術教學之間的聯系,找到融合的關鍵點,在攻克教學重難點、拓展背景知識、教學實踐等環節應用數字媒體藝術,以充分發揮其在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等方面的作用。
具體而言,教師需要在課上深入分析數字媒體藝術的形式和價值,在整合美術繪畫程序設計、電腦繪畫等藝術形式表現特點的同時,利用數字媒體藝術優化和創新學生的學習過程,讓學生在數字媒體藝術的支持下,最大限度地激發創作熱情和學習潛能,達到理想的創造效果,不斷突出美術教學的藝術價值。此外,教師需要迎合新時代的教學要求,借助數字媒體藝術的教學形式,引入前沿的教學內容資料,突出其在潮流藝術方面的優勢,賦予教學活動更多的時代氣息。教師可以利用數字媒體藝術在課上融入時尚元素,把握融入的時機和內容,減少學生的學習負擔;同時依托數字媒體藝術滲透德育、美育、傳統文化教育等功能,在發展學生藝術修養的同時,培養學生健全的品格,以充分突出學科的育人價值,拓展課堂教學的教育功能;廣泛收集學生的意見想法,將此作為動態性調整教學方案的依據,確保課上數字媒體藝術的應用和教學設計更加貼合學情與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教學效果,突出人才培養的實效。
在數字化背景下進行教學,教師需要分析現階段的社會需求和學生的學習特點,只有這樣,教師才能正確地應用數字化設備,幫助學生更為高效地學習相關知識,提高教學質量,并讓教學目標和教學設計得到完善。美術教師只有用進步的眼光看待教學,才能真正地接受數字化技術,從而更好地進行教學。
參考文獻:
[1]顧倩婷. 數字時代高中美術圖形設計課程培養學生創意思維的探索[J]. 中小學電教:教學,2023(03):40-42.
[2]肖榮,鄭儀妹. 基于iPad數字化支撐下的高中數學“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探究[J]. 數學學習與研究,2020(25):18-19.
[3]沈秀敏. 新形勢下初中美術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分析[J]. 美術教育研究,2017(10):147.
[4]陳澤文. 在高中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J]. 湖南教育:B版,2021(02):60.
[5]鄭麗霞. 信息化背景下創客在高中美術鑒賞課教學中的應用[J]. 安徽教育科研,2018(07):95-96+98.
[6]朱永潔. 數字繪畫藝術在高中美術教學中的融入[J]. 美術教育研究,2016(20):119.
[7]馬懷敏. 高中美術教學中數字媒體藝術的重要性探析[J]. 中國民族博覽,2015(11):44-45.
[8]周鵬飛,武文豐. 試論數字媒體藝術在高中美術教學中的作用[J]. 美與時代:中,2014(04):65-67.
[9]胡元沖. 數字媒體技術在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中的應用——以“歷史的風景”一課為例[J]. 中小學數字化教學,2023(01):63-65.
[10] 任斌穎. 數字媒體藝術在高中美術教學中的作用分析[J]. 當代教研論叢,2019(12):126.
[11] 徐耘春. 視覺藝術教育的新動向:數字時代背景下的中學新媒體藝術課程與教學研究[D].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5.
(責任編輯:鄭? 暢)
* 本文系百色市2022年教育信息化科研課題“信息技術2.0環境下美術課教學設計與實施的研究”(課題編號:DB202201)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