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古箏作為中國最具特色的民族樂器,以其強大的表現力逐漸受到世界各地人民的廣泛歡迎。通過對實際音樂演出作品的分析,我們發現,如果演奏者不能充分發揮古箏強大的音樂表現力,就無法讓觀眾充分感受到音樂作品的獨特魅力,進而對古箏藝術的創新發展產生直接影響。所以,本文在明確了古箏的音樂表現形式之后,將針對影響其表現形式的幾個重要因素進行探討,以尋求如何有效提高演奏者的技巧和表現力。
關鍵詞:古箏音樂表演;表現力;提升途徑
中圖分類號:J6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0905(2023)34-00-03
表現力對于樂器的演奏來說至關重要,如果沒有充分的表現力,就無法引起聽眾的共鳴,演奏的效果將大打折扣。古箏作為一種有著悠久歷史和文化底蘊的傳統樂器,因其獨特的音色而受到人們的喜愛,在此,本文將從古箏演奏中的表現手法來進行討論。
一、提高古箏音樂表現力的重要性
古箏演奏有合奏、樂隊和獨奏等形式。在公開場合演奏古箏時,通常需要考慮演奏者、演奏曲目、表演環境以及聽眾等因素。演奏者想要感染觀眾,引發心靈共鳴就需要具備熟練的演奏技巧。要想獲得更高水平的演出,除了要有精湛的演奏技巧外,更要有一定的藝術修養。
音樂能表達人的心意,能充實人的休閑生活。古箏的彈奏技術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而變化的,所以演奏者需要在提高彈奏技術的同時,努力提高自身的表現能力。傳統的古箏演奏方法,是將節奏與音色結合起來,彈奏出美妙的曲調,表達出作曲者的內心感受,從而讓傳遞出來的音樂內容變得更為豐富,以音樂來感染觀眾,讓觀眾感動[1]。
二、影響古箏音樂表現力及表演藝術的因素
(一)古箏演奏技巧的熟練程度
古箏演奏技巧的熟練程度是影響音樂表現力和表演藝術的關鍵因素之一。演奏者是否能夠嫻熟地完成作品,將直接影響到演奏的流暢性和觀眾的觀感。在古箏演奏中,各種技巧的運用對于表達音樂作品中的情感和意境至關重要。對演奏技法的熟練掌握,能夠使演奏者更好地表達音樂作品中的情感和意境。
(二)對古箏曲目的認知及對生活的理解
古箏曲目作為音樂作品,是文化、情感和思想的融合。每一首古箏曲目都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思想感情,這些元素是構成音樂作品的基礎,也是演奏者需要深入理解和感知的部分。在演奏過程中,演奏者需要通過音樂的表達,將這些情感和意境傳遞給觀眾。生活中相似的經歷、觀察和感受,可以讓演奏者更加深入地理解曲目的內涵,從而在演奏中將它們更好地呈現出來[2]。
(三)傳統古箏演奏技巧和現代古箏演奏技巧的相互影響
傳統古箏演奏技巧重視情感表達和音樂韻律感,而現代古箏演奏技巧則更注重技巧創新和音樂力度感。傳統古箏演奏技巧是古箏演奏的基礎,而現代古箏演奏技巧則是在此基礎上的創新和發展。將兩者相互融合,可以使演奏更加豐富多樣,為古箏演奏帶來更多的可能性。例如,在傳統古箏曲目中加入現代的演奏技巧和元素,可以使曲目呈現出新的藝術風格和文化內涵。
三、古箏技藝的提高方法
(一)指法技巧
古箏是一種具有多種演奏方式的古代樂器,其結構包括面板、琴弦、前岳山、弦釘、調音盒、琴腳、后岳山、側板、出音口、底板和穿弦孔。古箏常用右手進行彈奏,即右手的大指、食指和中指以及無名指進行彈奏,彈奏時,把握好音調和節奏是極為重要的。當用左手彈奏時,通過適度地調整對弦線的拉力來改變音色,從而使曲調達到更佳的效果。初學者應悉心練習這種指法,避免多次重復使用導致彈奏節奏混亂。在練習過程中,初學者應遵循由低到高、由遠到近的次序,這樣的練習方式可以幫助初學者更好地掌握古箏的彈奏技巧,為未來的演奏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演奏者對聽覺的訓練
聽眾的體驗感受與音樂表現力的好壞密切相關,不同的節拍和旋律能夠提升人的聽覺感受能力,每個樂章的節拍,如同一個人的創新之脈,代表著生命的律動。古箏作為一種獨特的樂器,其音高有高低之分,技巧有難易之別,每種都有自己獨特的韻律和演奏技巧,從初級到高級,其差別較大。以古箏名曲《高山流水》為例,其樂曲以沉重、深刻、簡練的風格,將高山大河等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情感豐富,具有強烈的韻律感?!稘h宮秋月》也被列為中國的十大音樂之一,其在民間廣為傳播,與二胡曲、琵琶曲、江南絲竹、古箏曲等屬于同一類,其中,古箏曲的表現尤為突出,如古箏曲目《漢宮秋月》便具有濃烈的情感色彩,表達出了深宮中女子的絕望、凄苦以及深深的悲愴[3]。
(三)演奏者藝術修養與認識的提高
為了更好地表達出作品想要傳遞的情感,提高演奏技巧和藝術造詣至關重要。首先,要重視對演奏者的培訓,觀摩優秀演奏家的表演,從他們的表演中獲得啟發和提升表達能力。其次,需要進一步了解作品的創作背景和文化內涵。在對作品有一個透徹的了解之后,用自己的演奏將這些文化內容和情感傳達給觀眾,從而提升自己的表演能力。
四、如何在古箏音樂表演中有效提升演奏者的表現力
(一)感受作品情感
在演奏一首樂曲前,演奏者必須對該作品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和認識,將創作者想要表達的情緒完全表現出來,從而與觀眾產生情緒上的共鳴。于是,這對演奏者的表演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在經過長時間的練習之后,演奏者的演奏技能才會得到提高,才可以將音樂作品中蘊含的豐富的情感色彩和獨特的價值觀念展現給聽眾[4]。
(二)掌握古箏音色
古箏的音色相比于其他樂器有著更為豐富的情感表現力,不同的音色能反映出不同的情感,想要正確掌握各種音色的彈奏技巧就要求演奏者有較高的演奏水平。通過不斷的練習和演奏,可以熟悉古箏的音色特點,并逐漸掌握如何調節指力、控制音量、調整音色等技巧。同時,注意練習各種不同的音色變化,如輕柔、明亮、豪放等,以豐富古箏音色的表現力。在彈奏過程中,要注重調整音色,根據曲目的要求和情感表達的需要,靈活運用指法和技巧,使音色更加豐富和精彩。可以通過調整指力、使用不同的指法、控制弦音的振動等方式,實現音色的多樣性和變化。
(三)運用肢體語言
舞臺上的身體語言是指演奏者在表演過程中通過眼神和面部表情的變化來傳達情感。這就要求演奏者具備敏銳的自我感知能力,關注自身情感變化,從而增強舞臺的感染力。演奏者需要根據不同風格的音樂調整自己的動作語言,確保所表達的作品情緒與實際音樂風格相符,呈現出良好的演出效果。此外,演奏者還需要將氣韻融入表演中,通過呼吸、姿勢和表情等細節來展現作品的情感和意境。這些氣韻能夠直接展現出演奏者的姿態和作品的情感。在表演中,氣主要存在于作品之中,而氣韻則要從作品的細節中展現出來。將這兩個方面進行有效的結合,能夠不斷地提升演奏者的音樂表現力。因此,除了具備扎實的彈奏技能,演奏者還需要培養相應的身體語言能力,以更好地配合音樂旋律的變化?,F代古箏彈奏運用肢體語言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5]。
第一,在古箏音樂表演中,調整呼吸和姿態是表達樂曲情感的重要環節。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演奏者需要將自己的呼吸變化與音樂作品相結合,同時配合優美的演奏姿態來表達樂曲的思想感情。在演奏準備階段,演奏者需要對音樂作品的難易程度進行評估,并根據演奏時的節奏變化來調整自己的肢體語言。通過以氣帶動整個身體的方式,使呼吸與音樂作品相契合。例如,在演奏一首高強度的樂曲時,演奏者的表現必須充滿力量,將內在力量向外傳遞。當彈奏一首婉轉悠揚的樂曲時,演奏者需要將呼吸調整到舒緩平滑的狀態,通過大臂帶動小臂發力,展現出的動作流暢而優美。通過評估音樂作品的難易程度和節奏變化,調整呼吸和姿態的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古箏音樂表演的感染力。
第二,“含蓄”,在演奏開始之前,演奏者需要進行上肢的起手預備動作,類似于歌唱者張口前需要吸氣以準備發聲。在演奏過程中,表演者需要巧妙地處理每個樂句的呼吸,同時隨著身體動作調整手臂的姿態,確保小臂保持柔韌且具備力量。完成一次彈奏后,手臂應自然地放置于胸前,然后逐漸放松,保持呼吸平穩。在彈奏結束時,隨著最后一個尾音的結束,身體應隨之放松,同時將手臂緩慢收回,并保持胸腔的調整與呼吸的平緩。
(四)樂曲二次創作
樂曲二次創作是指演奏者在尊重原作的基礎上,基于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對樂曲進行個性化的演繹。通過深入分析和研究樂曲,演奏者可以發現作品中的細膩情感和獨特韻味,并將其作為演繹的出發點,將自己的感受融入演奏中。二次創作能夠將作品中的情感和意境呈現得更加深刻、獨特,為觀眾帶來全新的視聽體驗。為了實現有效的樂曲二次創作,演奏者需要具備扎實的古箏演奏技巧和豐富的音樂知識儲備。此外,演奏者還需要深入了解作品的時代背景、文化內涵和作曲家的創作風格等方面,為二次創作打下堅實的基礎[6]。
(五)強化心理素質
演奏者的心理素質對其表現力的發揮具有重要影響。緊張、焦慮等情緒會導致演奏者發揮失常,無法充分展現自己的實力。因此,提高心理素質是提升演奏者表現力的關鍵環節。為了提高心理素質,演奏者可以采取多種途徑進行鍛煉和培養。首先,定期進行模擬表演可以幫助演奏者積累經驗,提高自信心和應對能力。在模擬表演中,可以嘗試不同的演奏風格和表達方式,從而拓寬自己的表演視野并提高演奏技巧。其次,保持積極的心態和良好的情緒狀態對于提高心理素質也至關重要。演奏者可以通過放松訓練、心理暗示和調整呼吸等方式來緩解緊張情緒,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此外,參加各種音樂會演出和其他表演活動也可以幫助演奏者積累表演經驗,提高心理素質。
(六)與觀眾互動
演奏者與觀眾的互動對于提升演奏者的表現力具有重要意義。通過與觀眾的交流和互動,演奏者能夠更深入地了解觀眾的需求和反饋,進而調整自己的演奏方式和情感表達,以達到更好的藝術效果。同時,互動也有助于營造活躍、熱烈的演出氛圍,增強觀眾對音樂的感受力和參與度。為了有效地實現與觀眾的互動,演奏者需注意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在演出中,演奏者可以通過眼神交流、面部表情和肢體語言等非言語方式與觀眾進行溝通,以傳遞自己的情感和意圖,加深觀眾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其次,演奏者可以巧妙運用音效、肢體動作等創意手段與觀眾進行互動,如在演奏歡快的曲目時模擬特定的樂器聲音或自然界的聲音,以營造出身臨其境的音樂體驗。此外,演出結束后,演奏者應主動尋求與觀眾的交流機會,虛心聽取觀眾的反饋和建議,以此來不斷完善自己的表演,這可能會增強觀眾對自己表演的認同和喜愛[7]。
五、結束語
在一個持續創新的市場環境下和藝術文化要求不斷提高的背景下,如果我們想要更好地發展和傳承古箏藝術,那么就必須注重提升演奏者的音樂表現力,提高他們的知識水平和演奏技能。強大的音樂表現力不僅可以將音樂作品中所包含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情感表現出來,還可以讓觀眾更容易地對其進行理解,從而激發他們在演奏和表演的過程中,產生情感交流。
參考文獻:
[1]姜琪.古箏音樂表演中表現力途徑的探析[J].藝術評鑒,2022(08):44-46.
[2]于慕琪.淺談古箏表演藝術與音樂表現力[J].黃河之聲,2020(09):61.
[3]巢霞.淺析古箏音樂表演表現力的提升途徑[J].明日風尚,2022(16):1-4.
[4]王穎.古箏音樂表演中提升表現力的途徑研究[J].參花(下),2023(05):113-115.
[5]曹韻.關于古箏表演藝術與音樂表現力的研究[J].喜劇世界(下半月),2021(12):38-39.
[6]陳柯.淺析古箏表演藝術中的音樂表現力[J].青春歲月,2021(13):55-56.
[7]鄭安娜.古箏表演藝術與音樂表現力的研究[J].藝術品鑒,2020(12):306-307.
作者簡介:邢夢曦(1994-),女,河南長垣人,碩士研究生,從事藝術學(音樂方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