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玉桑
摘 要:美術鑒賞是一門需要培養的技能,它涵蓋藝術作品的分析、欣賞和解讀等多個方面,是美術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過美術鑒賞的學習,可以幫助學生提升自己的審美能力,提高自己對美術作品的理解和欣賞水平。在高中美術教學中,如何有效培養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是一項非常重要的任務。
關鍵詞:美術鑒賞;美術教育;欣賞水平;審美能力
高中美術鑒賞教學是指在高中階段,針對美術作品進行深入的學習和分析,培養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和審美素養[1]。從全面性角度來講,要求學生對不同類型、不同風格、不同流派的藝術作品進行全面的鑒賞和分析,從而幫助學生全面認識和理解藝術;從深度性來講,要對藝術作品的形式、內容、意義等方面進行深入分析和探討,挖掘出作品的內涵和價值;從歷史角度出發,要讓學生了解藝術作品所處的歷史和文化背景,了解作品與時代的聯系,從而更好地理解藝術作品。綜合來看,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多種教學手段,如講解、演示、實踐、互動等,使學生更好地學習和掌握藝術鑒賞的知識和技能。
美術鑒賞是一門涉及審美、哲學、文化、心理學等多方面知識的學科,對于高中生審美能力的培養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2]。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不僅僅是要讓學生學會如何欣賞藝術作品,還要讓學生通過藝術作品的欣賞來陶冶情操。美術鑒賞是高中美術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涉及對美術作品的欣賞、分析和評價。通過美術鑒賞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加深對文化、歷史、社會等方面的認知,從而拓寬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形成對美的認知和理解,也可以促進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創造力的發展。
高中美術鑒賞教學可以培養學生對藝術作品的欣賞能力,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提升學生的文化修養[3]。高中美術鑒賞教學可以培養學生對藝術作品的分析和思考能力,從而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創造力。此外,高中美術鑒賞教學可以讓學生深入了解和體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高中美術鑒賞教學可以為學生提供基礎知識和技能,為從事美術、設計等相關職業打下堅實的基礎,為未來的職業發展提供支持。高中美術鑒賞教學可以培養學生對藝術作品的分析和思考能力,從而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創造力[4]。
綜上所述,美術鑒賞是高中美術教學中重要的一環,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審美能力,促進學生思考能力和創造力發展。
一、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包括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不平衡、鑒賞范圍過窄、缺乏針對性的教學方法等[5]。其中,許多鑒賞教學過于注重理論分析而忽視實踐能力的培養,對于學生個體差異的重視也不夠。鑒賞范圍過窄限制了學生的審美視野和思維開闊度。具體如下:
(一)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不平衡:許多鑒賞教學只注重對于美術作品的理論分析,而忽視了對于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這導致學生在鑒賞美術作品時可能缺乏一定的實踐經驗和技能,難以深入理解作品的內涵和創作技巧。
(二)鑒賞范圍過窄:許多高中美術鑒賞教學只注重國內外經典的美術作品,而忽略了當代藝術和民間藝術等更廣泛的鑒賞領域。這樣的局限性可能會限制學生的審美視野和思維開闊度。
(三)缺乏針對性的教學方法:由于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認知水平存在差異,因此需要針對不同的學生設置不同的教學方法和內容。然而,有些鑒賞教學過于統一化,缺乏對學生個體差異的重視。
二、審美能力培養途徑
(一)多元化的教學
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提高他們對藝術的欣賞和理解能力。下面是一些多元化的教學模式:
1.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相結合:不僅要讓學生了解藝術的理論知識,還要引導學生通過實踐來感受和理解藝術??梢栽O置一些課堂練習或者實踐作業,讓學生在實踐中深入體驗和理解藝術。
2.個性化教學:針對不同的學生特點和需求,采取不同的教學策略和方法。例如,針對喜歡繪畫的學生可以設置繪畫課堂;針對喜歡攝影的學生可以設置攝影課程等。
3.互動教學:通過討論、小組活動、合作項目等方式,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讓他們在互相啟發和借鑒中,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
4.采用多種教學資源:可以利用網絡、視頻、影像、展覽等多種教學資源,讓學生從多個角度來感受和理解藝術。通過多媒體技術,將藝術作品的圖片、視頻等多媒體元素融入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在視覺和聽覺上同時接觸到藝術作品,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藝術。其次,利用網絡資源,可以讓學生更方便地接觸到各種藝術作品和文化資訊。例如,可以引導學生使用在線博物館或藝術網站,進行藝術作品的觀看和學習。利用數字化工具,例如繪畫軟件、視頻剪輯軟件等,讓學生通過數字化創作來感受和理解藝術。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技能水平,還可以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此外,利用虛擬現實技術,可以創造出更加真實的藝術場景,讓學生在虛擬世界中感受和理解藝術。這種技術可以提高學生的參與感和體驗感,增強他們對藝術的感受和理解。
總之,采用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可以使學生更加深入地感受和理解藝術,增強他們的審美能力。多元化的教學模式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提高他們的學習效果。這對于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藝術素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二)明確教學目標
要明確教學目標并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確定教學目標:明確課程的目標和重點,確定需要培養的學生的審美素養和能力。審美能力是一個相對抽象的概念,可以通過具體的課程目標和評價指標來細化,例如:能夠分析和解讀藝術作品、能夠欣賞和評價藝術作品、能夠創造具有審美價值的藝術作品等。
2.確定課程內容和方法:根據教學目標,確定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例如,在課程內容上,可以選擇一些代表性的藝術作品進行分析和討論,讓學生了解藝術的歷史背景和文化內涵;在教學方法上,可以采用多媒體技術和互動式教學方法,讓學生在視覺和聽覺上同時接觸到藝術作品,提高他們的感受和理解能力。
3.確定評價標準:明確課程評價的標準和方法,以評價學生的審美能力。評價標準可以包括藝術作品分析的深度、欣賞和評價藝術作品的能力、創造具有審美價值的藝術作品的能力等。
4.引導學生參與:通過課堂討論、小組討論、個人作品創作等方式,引導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讓他們在交流和實踐中不斷提高審美能力。同時,可以鼓勵學生參加各種藝術活動和比賽,讓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展現自己的審美能力和創造力。
總之,明確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關鍵所在,只有通過明確目標,確定內容和方法,并采取科學合理的評價方法,才能夠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同時,也需要引導學生參與,讓他們在實踐中不斷提高。
(三)鑒賞方法的傳授
美術鑒賞是指對于藝術作品的審美體驗和評價,是一個重要的藝術素養和文化修養。以下是關于傳授美術鑒賞方法的建議:
了解基礎知識:首先讓學生了解美術的基礎知識,如色彩、構圖、線條、形狀等,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賞藝術作品。學習基礎知識也有助于學生理解不同的藝術風格和時代。
觀察實踐:通過觀察、分析和實踐來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通過讓學生觀察不同類型的藝術作品,并要求他們表達對作品的看法和感受,也可以讓學生自己創作藝術作品,從中學習如何表達和傳達情感。
比較分析:對于同類型的藝術作品進行比較分析,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評價作品的藝術價值。例如,對于繪畫作品,可以比較同一時期不同流派的作品,或者比較同一主題的不同藝術家的作品。
多元文化:讓學生了解不同的文化和背景,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和欣賞不同類型的藝術作品。例如,學習不同文化的傳統藝術和現代藝術。
交流分享:通過交流分享,可以讓學生相互學習和啟發,從而提高他們的鑒賞能力??梢越M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或者舉辦藝術作品展覽和評選活動。
總的來說,美術鑒賞方法的傳授應該注重基礎知識的了解、觀察實踐的培養、比較分析的實踐、多元文化的了解和交流分享。
(四)重視人文背景的培養
作品的人文背景是指藝術家和作品所處的歷史、文化、社會、政治、哲學等方面的背景信息。了解作品的人文背景有助于我們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意義和價值,以及作品所反映的時代背景和文化氛圍。以下是一些關于重視作品的人文背景的理由:
1.提高鑒賞能力:了解作品的人文背景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內涵和意義,從而提高我們的鑒賞能力。例如,在欣賞古代藝術作品時,了解當時的歷史、宗教和哲學等背景信息,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象征和意義。
2.賞析更深入:人文背景是作品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了解作品的人文背景,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賞析作品。例如,了解印象派畫家的社會背景和藝術追求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印象派畫家作品的意義和風格。
3.加強文化交流:通過了解作品的人文背景,可以加強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藝術作品是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了解作品的人文背景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賞不同文化的藝術作品。
4.反思當代:了解歷史和文化的變遷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反思當代的社會和文化現象。藝術作品是歷史的見證和文化的反映,通過了解作品的人文背景,可以更好地理解當代社會和文化現象的根源和發展趨勢。
總的來說,重視作品的人文背景有助于提高我們的鑒賞能力、加深學生對作品的理解和欣賞、加強文化交流,以及反思當代社會和文化現象。
綜上所述,在美術鑒賞教學中,首先,教師應該選擇一些有代表性的藝術作品來進行講解和分析。這些作品可以是經典的藝術作品,也可以是當代的優秀藝術作品。教師需要通過介紹藝術家的生平、作品的創作背景、藝術作品的表現手法等,讓學生對作品有一個更深刻的了解和認識。同時,教師也可以通過展示藝術作品的圖片、視頻等形式,讓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作品的藝術價值和魅力。其次,在美術鑒賞教學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對藝術作品進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學生可以從作品的構圖、色彩、線條、形態等方面入手,逐步解讀作品的內涵和表現意義。通過分析藝術作品,學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從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賞藝術作品。最后,美術鑒賞教學還應該注重學生的實踐和創作。學生可以通過模仿經典藝術作品的構圖和色彩等方面進行實踐,或者進行創作,嘗試將自己的創意和想法通過藝術作品表現出來。這樣可以讓學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藝術作品的表現手法和藝術價值,也可以促進學生的創造力和創新能力的發展,讓學生通過親身實踐體驗藝術的魅力。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繪畫、雕塑、攝影等創作活動,從而讓學生親身體驗藝術的魅力,感受藝術作品所傳達的情感和意義。通過實踐,學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藝術的創作過程和藝術家的創作思路,從而更好地理解藝術作品,提高審美能力。
總之,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不僅僅是讓學生學會欣賞藝術作品,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文化素養。只有通過全面深入的鑒賞和學習,結合實踐和互動,才能讓學生更好地領悟藝術的內涵和魅力,提高審美能力,培養更多藝術人才。
結束語
高中美術鑒賞教學是美術教育中的重要環節之一,能夠讓學生深入了解藝術作品的內涵和藝術家的思想,提高學生對藝術的認識和欣賞能力,從而拓寬學生的視野和思維方式。不僅有助于學生提高審美能力,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和文化自信。關于高中美術鑒賞教學與學生審美能力發展前景的一些觀點有:(1)美術鑒賞教學能夠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通過教授美術鑒賞知識,學生可以了解不同藝術風格和表現手法的特點,從而更好地理解藝術作品的內涵和意義,提高自己的審美水平。(2)高中美術鑒賞教學有助于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美術作品不僅是藝術的表現形式,也是文化和歷史的載體。通過美術鑒賞教學,學生可以了解不同文化和歷史背景下的藝術作品,加深對文化和歷史的認識和理解,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3)美術作品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美術鑒賞教學,學生可以了解和欣賞自己民族的藝術作品,增強文化自信心和自尊心。(4)高中美術鑒賞教學是一種文化傳承和積淀的過程,通過學習藝術史和文化背景等知識,學生能夠更好地了解和認識不同的文化傳統和背景,從而增強自己的文化素養。
參考文獻
[1]陸焱.高中美術鑒賞課對學生審美能力培養的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7,145(6):156.
[2]吳愛群.探究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以及學生自身審美能力的培養策略[J].美術教育研究,2016,139(24):116.
[3]平毓芳.試論如何在高中美術欣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J].美術教育研究,2013,52(9):143.
[4]周鳳云.論美術鑒賞教學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J].平原大學學報,2002(3):34.
[5]呂越.美術鑒賞教學以及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策略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8,5(29):361-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