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花
【摘? 要】 隨著教學改革不斷推進,基礎教育領域存在的不足逐漸顯現,教師在面對全體學生進行教育工作的同時,應關愛每一位學生。重點關注的內容還應該包含他們的思想狀況、情感情緒、學習動力和心智發育等方面,全面了解其情況,從而推動整體質量的提高。精準實施學困生轉化措施,改變班級育人氛圍,為提高課堂效率奠定基礎。
【關鍵詞】 小學數學;教育教學;學困生
一、“學困生”的特點及表現
由于學生接受新知識的能力不同,因此掌握知識會存在快慢差異,隨著一天天知識的積累,部分學生不能當天消化的知識日益增多,學習費力費時,成績下滑,進而成為“學困生”。他們大多學習不積極,作業不能按時完成,目標缺失,效率低下。目前,在中國教育界中,“學困生”的情況已經相當常見,而這些情形的出現,對老師提出了新的教育要求。為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有效推動學困生的轉化工作勢在必行。
二、“學困生”成因探析
(一)自身因素
1. 對數學學習沒有信心。由于平時的學習成績遭到老師甚至是父母的批評,又或是一直沒有別人的獎勵和贊揚,過多地體味挫折的痛苦,因而形成很大的自卑心理,對自己沒有自信。
2. 學生沒有正常的動機。動機是人們的內驅力量。當學生沒有合理的動機時,數學學習便有了極大的隨意性和盲目化,這樣,在學生面臨挫折時就會失去興趣和勇氣。
3. 對數學的錯誤認識。人們覺得做一件事情具有一定意義的時候才會努力去完成,當學生對數學存在錯誤認識的時候,數學學習自然也就變得困難。
(二)家庭因素
作為學生,家庭教育環境對他們學業狀態的優劣有著很大的作用。就目前情況而言,在我國,部分學生父母的教育程度相對較低,對相關教育常識掌握得不夠充分,在日常生活中無法對孩子實施有效的學業指導,因此,不利于他們對學業進程中困難的有效克服,也限制了他們學習效果的提高。另外,部分家庭還出現家庭問題,導致其對孩子疏于管理,不良家庭教育環境嚴重影響了孩子,從而不利于他們的學習正常高效進行。還有,部分家長不會教育孩子,方法錯誤,不是打就是罵,讓孩子厭學,失去學習興趣。另外,當前大部分父母都是獨生子女,造成一些父母對待學生過分寵愛,不利于學生心靈的良性發育。
(三)教學因素
作為課堂教學組織者、引導者,教師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所以,為有效轉化學困生,教師應嘗試使用先進的教學方法,不斷提高課堂效率。又由于種種原因,部分教師不能與時俱進,教學理念和技藝相對滯后,不能吸引學生全身心投入高效學習。此外,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老師為保證課堂工作的順利完成,課堂上常常一講到底,形式單一,盡管老師苦口婆心對知識點的強調不厭其煩,但實際上對學生的體驗和思考并沒有關心,不能激發學生學習習興趣,反而讓學生產生知識點已經掌握的錯誤認識,形成了一批批“學困生”。還有部分教師對接受知識較慢的學生沒有耐心,缺乏關心,沒有關注到學生個體的差異,一味地對學生批評和指責,沒有鼓勵和肯定,久而久之,學生失去信心和興趣,導致學困生的形成。
(四)學校因素
在班級集體生活中,提倡人人參與,全員參與,但部分學生存在認知上的誤區,很可能會做出不盡如人意的行為。而針對這一現象,部分老師會對學生采用粗暴的方法處理,常常又會形成學生對集體的排斥,從而導致不愿主動完成學校課程的內容。還有,當發生這些事情后,班級里的其他學生通常也會對這些學生保持疏遠、嘲笑或輕視的心態,這樣大大地擾亂了這些學生對待校園的正常情感,最后轉化為對校園和學業的厭煩情緒。
三、轉化“學困生”的主要措施
(一)培養學習習慣,增強學生學習內驅力
從學生發展維度來講,為提高轉化學困生效率,老師和家長都要重視學習習慣的培養,以良好習慣保證學生圓滿完成學業。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關愛學困生,想方設法幫助他們走出學習困境,積極主動學習,愛上學習。另外,為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老師應從基礎抓起,低起點,嚴要求。著眼智力開發,重視口語練習,找準問題,對癥下藥,指導改進的方法適時得當。如有學生在做作業時讀題馬虎,老師就要耐心督促他養成每次認真仔細讀題的習慣,逐漸改掉馬虎大意的毛病。同時,老師要有耐心,多鼓勵,多肯定,多表揚,尤其對小學生,只要老師用贊賞的眼光去鼓勵他,他就會信心滿滿,就會有學習的動力,以及克服困難的決心。
(二)加大家校溝通力度,形成育人合力
加強家校聯系,引導家長營造良好家庭學習氛圍,幫助家長提高管理教育孩子的能力,使孩子養成良好預習習慣,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因此,老師們可安排小學生家長每天對孩子的作業進行檢測和評估,并根據重點內容,檢查背誦情況,并給予量化評價,督促孩子養成讀書習慣。老師和家長多溝通,多交流,還要注意方法,不能讓家長誤解是老師是在告學生的狀。做到信息互通,讓家長及時知曉孩子在學校的情況,形成育人合力,提高育人水平。
(三)優化課堂教學手段,增強學生學習主動性
為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教師應與時俱進,學習先進教學理念,努力提高授課水平,讓課堂充滿情趣,吸引學困生參與到課堂中來,增強學習主動性。注重教學方法改進,結合教育教學中的案例和突發情況進行指導,以便更高效進行對課堂知識的引導。另外,應遵循教育規律,循循善誘,對學生遇到的問題及時答疑解惑,力求做到不留攔路虎,知識點堂堂清、日日清。適時適度調節課堂過程,以便合理放緩課堂節奏,以期達到課堂教學的良好效果。通過學生積極性的提高,可以使學困生樹立學習信心,進而達到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四)高效使用多媒體技術,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
對小學生而言,學習興趣培養至關重要。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對學生一視同仁,善于在課堂上、活動中發現學困生的閃光點,保護他們的自尊心,盡力幫助他們克服怕學習的心理陰影,建立和睦相處的新型師生關系,幫助他們養成積極學習的信心。老師還可采用好學生為學困生當小老師的辦法,學習上鼓勵同學間互幫互助,和諧同學關系,同學間多溝通多交流,努力建設優良班風、學風,為學生創造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
(五)提高學困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小學數學是一個比較枯燥的課程,許多學生都不愿意學習數學,感到很困難,也缺乏興趣,所以要使學生愛上數學課,首先就得使學生喜愛教師,在教育過程中要有愛心和耐心,同時要奉獻愛心,才能縮小師生之間的距離,使學生覺得教師是好朋友。尤其對學困生,他們更需要教師的關愛,不然很容易“破罐子破摔”,所以,要常常采取贊揚、激勵的方式引導學生,不要動輒打罵、訓斥,應循循善誘,耐心培養,每當學生有微小進展,都要及時表揚。這樣,就能克服他們對數學課恐懼,學不懂的心理,慢慢喜歡上數學,對數學有了興趣,他們就逐漸融入積極學習數學同學的行列中,有了主人翁的使命感。讓“成功”進入課堂,為了提高學困生的信心,授課時應增強提問、訓練、講解、互動的針對性,方法要得當,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收獲。盡量讓每位學生都能聽懂、學懂、記住。讓學困生也能體會到成功的快樂。所以,在課堂中教師必須把深的、繁雜的內容講得淺顯易懂,精講多練做好個體輔導、分級引導,讓他們都能認識到學習數學的樂趣,激發起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困生也能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又或者由學生親自動手操作,從活動中、實際中學到東西。比如:在課堂教學四年級的“垂直與平行”時,當老師把兩塊長方形紙板進行兩個程度不同的對折之后,所生成的折皺就有兩種情形,一種折皺彼此平行,一種折皺彼此垂直,從而提出平行和垂直的定義。還可以留出幾分鐘時間讓學生自己按照老師所教的方式去折紙,讓學生親自感受并體會平行和垂直的概念,讓學生身臨其境,這樣可以讓枯燥的教學內容變成生動有趣的知識,進而獲得更理想的教學效果。
(六)學校上下齊心協力,采取有效措施
1. 對學校整改提升教學質量
校園方面,學校應該給學子們提供良好的學習氛圍。學校教育在學生發展中有著巨大的影響。優秀的校園氣氛,對學生的讀書也有促進作用。學校可多舉辦綜合數學教研活動,以提升該校學生在數學方面整體的質量;還可開展與學生數學學習相關的有較強趣味的課外活動,以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2. 教師自省同時加強督促
(1)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培養學生學習的信心。學生對某門課程的濃厚興趣和教學積極性是與這門課程的任課教師密切相關。如果學生欣賞自己的教師,他往往會喜愛這門課,并對這門課產生濃厚的興趣。教師對學困生要進行激勵性評價,看到學生的優點,要適時贊揚,如作業完成得好,為班級付出等,這能很好地培養學生的責任感。
(2)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啟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課堂教學方面,教師應該使用某些獨特的方式,培養學生的興趣。比如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結合授課內容,適當講個小故事。還有,教師詼諧風趣的教學風格也會使學生們學習的興趣大增,提高上課的效果。
(3)幫助建立學習計劃,培養習慣。學生大都還不具備制訂學習計劃和實施方案的能力。這時,教師要針對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給予幫助,輔助他們制訂學習計劃,讓這些數學“學困生”根據計劃完成學習任務,以便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4)教師應增強自己的綜合素養,學會掌握知識。比如教師運用語言表達技能,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系統化地教給學生,使學生能聽懂老師語言傳達的含義,領悟其中的要領。在教育過程中用通俗易懂、樸實無華的語言教育學生,而并非照本宣科地灌輸給學生。
(七)建立學困生學習案和評價體系
1. 確定學習目標。明確學習困難生的學習目標,并根據其實際情況設定合理的目標。
2. 分析學習困難的原因。了解學困生的學習困難是由于知識理解不透徹、學習方法不當還是其他原因所導致的,進行詳細的診斷分析。
3. 制訂學習計劃。根據學困生的學習困難原因,制訂個性化的學習計劃,明確需要強化的知識點和提高的技能。
4. 設計學習案。根據學習計劃,設計學習案,包括學習內容、學習方式、學習資源等,并根據學習目標設置學習任務。
5. 實施學習方案。根據學習案的設計,指導學習困難生進行學習,監督學習過程,及時解決學習中的問題。
6. 評價學習成果。對學困生的學習成果進行評價,可以采用定期考試、作業評分、口頭報告等評價形式,結合學習目標進行評估。
7. 分析評價結果。對學困生的學習成果進行分析,找出學習困難的原因和改進的方向,為下一階段的學習提供依據。
8. 調整學習方案。根據評價結果進行適當調整學習方案,修訂學習目標,提供更好的學習支持和指導。
9. 持續追蹤和改進。對學困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持續追蹤,及時調整學習方案,積極改進評價體系,為學困生提供持續的學習幫助。
建立學習案和評價體系需要教師、家長和學生之間的密切配合和溝通,共同為學困生提供有效的學習支持。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完善,社會各界對優質人才的要求也會提高,所以,學校要關愛每一個學生,不能讓任何學生掉隊,督促廣大教師提高轉化學困生效率,大面積提高教學業績,為社會培養更多優質人才。學校應營造良好育人環境,建立新型師生關系,教師根據班級學情分層施教,積極探索家校聯系渠道,形成社會、學校、家庭全方位育人,更好地助力學困生轉化工作。
參考文獻:
[1] 嚴艷. 小學數學教育教學中學困生的轉變策略研究[J]. 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1(02):880.
[2] 李悅顏. 德育化細雨潤學綻紅花: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困生轉化的教育策略[J]. 神州,2020(07):171.
[3] 張家祥. 小學數學教學中學困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方法[J]. 新課程,2022(13):97.
[4] 劉永亮. 小學數學教學中學困生的轉化策略[J]. 科普童話·新課堂(上),2022(04):69-70.
[5] 賈新蕾. 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學困生的轉化策略[J]. 考試周刊,2019(79):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