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敏



【摘要】:本文以譯林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Unit 5 Signs復習課為例,探討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小學英語單元復習課的設計策略,分析了如何設計遞進式學習活動,建構主題意義;設計多模態學習活動,探究主題意義;設計分層作業,延伸主題意義。以此整合和拓展教學內容,引領學生挖掘主題中的育人價值,實現學科育人的目標。
【關鍵詞】主題意義探究;小學英語;單元復習課
小學英語課程應該把主題意義探究視為教與學的核心任務,要以主題意義統攬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并指向培養核心素養的教學目標,小學英語單元復習課更應如此。在復習課中,教師往往會用下達讀背任務或者“題海戰術”的方式來引導學生進行復習,這樣的復習課缺乏真實語言應用的機會,忽視了語言技能的綜合發展,從而導致學生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得不到培養?;谥黝}意義探究的單元復習課,應該以核心素養理念為導向,對相對零散的知識進行整合,對單元知識進行整體性、系統性的梳理,引導學生在真實語境中再現、整理、歸納所學內容,并在此基礎上提高學生遷移、運用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本文以近期觀摩的譯林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Unit 5 Signs復習課為例,探討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小學英語單元復習課的設計策略。
一、遞進式學習活動,建構主題意義
1.歸納梳理,激活主題
在小學英語復習課中,設計歸納梳理式的活動,可以幫助學生鞏固他們所學到的知識和技能,通過多樣化、趣味化的內容和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讓學生愉快地進行復習,同時通過不同的教學活動培養學生自主歸納復習的能力。經過前面幾個課時的學習,學生對于“公共標志”的話題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表達能力,于是教師通過下面三個步驟來完成對“公共標志”語言知識的復習:
Step 1:Brain storm.看圖片說標志。
Step 2:Watch and find.仔細觀察標志,找出公共標識的構成方式有哪些。
Step 3:Know more signs.展示更多的標識,讓學生根據公共標識的構成方式,和同桌討論,嘗試說出更多標識的英文名稱。如:“No photos”“Be quiet”“Dont touch”。
授課教師從主題意義出發,設計了三個活動環節,由“說出標志”到“歸納標識的構成方式”再到“了解更多的標識”,層層深入,幫助學生厘清知識點,更好地概括、歸納學習內容,培養其提煉和組織信息的能力。
2. 再構教材,探尋主題
在復習課中,教師要圍繞單元主題,對教材進行補充、延伸、擴展和重組。基于主題意義的再構,可以確保教材內容與最新的教學理念和方法相匹配,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同時可以使教學內容更具時效性和適應性,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全面提高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
(1)充分挖掘教材內容,擴展知識維度。
在Checkout time版塊的Listen and choose環節,授課教師先讓學生仔細觀察圖片,聽錄音材料,選出正確的答案。
T: Lets listen carefully and choose the right picture.
T: Lets check the answers. You did a good job.
T: Please look at the signs carefully and try to find the differences.
S1: Some signs are red, but some are blue.
S2: Some signs are circles, but some are
rectangles.
T: Yes, here are some learning tips for you:
□這類標識表示提示介紹;△這類標識表示提醒或警告;○這類標識又分為紅色和藍色,紅色表示禁令,藍色表示指示。
T:So can you classify these signs? We can divide them into three parts.
在這一環節中,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儲備,完成練習沒有難度。但對于單元復習課來說,該部分文本內容缺少了整體性和邏輯性。教師在此基礎上對教材內容進行了挖掘,目的是循序漸進地推動學生思維的發展。教師讓學生仔細觀察標識的顏色和形狀,找出其不同之處,借助于“learning tips”幫助學生理解、概括,拓展了知識的廣度和深度。
(2)合理融合課外閱讀,豐富文本材料。
眾所周知,語言學習需要大量的輸入,要根據教和學的需求,提供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時代的英語學習資源。在小學英語復習課中,合理、有效的拓展閱讀尤其重要,既豐富了文本材料,又拓寬了學生的視野,提高了他們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讓他們享受閱讀,養成好的閱讀習慣。基于本課的主題,教師精心選擇了一篇原汁原味的繪本故事Never Pat a Bear:a Book About Signs,設計了一系列的閱讀活動。師生對話如下:
T: Look at this sign, whats on the sign?
S1: Hot dogs and hamburgers.
T: Whats the aim of this sign?
S2: Maybe the shop sells these food.
T: You are so clever. This sign means something is for sale. Here is a picture book,please read it by yourselves and know more about signs.
讀完繪本,教師設計了以下的閱讀任務:
Task 1: How many types of signs can you
find?
Task 2: Can you match the signs?
Task 3: Whats the aim of the sign?
繪本貼合本課的主題,內容豐富有趣,學生讀起來興趣十足。三個閱讀問題的設計,遵循了“快速閱讀→研讀→能力拓展”的閱讀過程,幫助學生梳理了閱讀材料的重難點,了解了標識的種類、目的和意義,同時提煉出本課的幾個小主題:Signs are everywhere. Signs are everything.Signs are meaningful.Signs are artistic.同時,繪本閱讀讓語言學習和實際生活聯系起來,使學生理解公共標識在現代社會中的重要性:它們方便了人們的出行和交流,體現了人與社會之間的信息傳遞。
二、多模態學習活動,深探主題意義
1.項目化活動,提升育人價值
引導學生圍繞復雜的、來自真實情境的主題,自主合作參與實踐和研究,用英語完成設計、計劃、問題解決、決策、作品創作和成果交流等一系列的項目任務,是新課標的要求。項目化活動可以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讓他們通過自主選擇主題、規劃項目步驟以及呈現成果等活動過程成為學習的主導者。這種主動參與提升了學生的學習動力,培養了他們的責任感。因此教師設計如下:
背景:
校園里將迎來一批來自幼兒園大班的小客人,他們要來參觀我們美麗的校園。為了讓小客人們有更好的參觀體驗,你需要為學校的舞蹈房、體育館、閱覽室、操場等場所設計標識,項目的主題為:Design signs for our school.
步驟:
Step 1: Choose one place and discuss what
to design in your group.
Step 2: Design a sign.
Step 3: Talk about your sign in groups.
Step 4: Write about your sign.
Step 5: Introduce your design report.
Step 6: Assess yourselves.
提綱:
We want to design a sign for? ? ? ? ? ? ? ? ? ? .
The sign we design is a? ? ? ? ? ? ? ? ? ? (shape).It is? ? ? ? ? ? ? ? ? ? (colour).
It means? ? ? ? ? ? ? ? ? ? .
We make this sign to? ? ? ? ? ? ? ? ? ? .
In the? ? ? ? ? ?,we should/shouldnt? ? ? ? ? ? ? ?.
Then we can? ? ? ? ? ? ? ? ? ? ?.
評價:
在該實踐學習活動中,學生設計了禁止攀爬的標識,提醒小朋友們在體育館里參觀時注意安全;設計了節約糧食的標識,提醒小朋友們中午就餐時實行“光盤行動”;設計標識提醒小朋友們愛護花草,設計標識提醒小朋友們節約用水……教師適時對學生的作品進行鼓勵和引導,使他們設計的標識更注重實用性和可操作性。
從以上的活動可以看出,項目化活動能夠使學生積極參與、全面發展語言技能,培養批判思維和團隊合作能力,同時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創造性思維,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和應用所學知識。學生的設計作品圍繞本單元的主題展開,深入挖掘了主題中有關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聯點,提升了主題意義中的育人價值,促進了學科育人目標的實現。
2.思維可視化,明晰知識脈絡
在單元復習課教學中,思維可視化工具的作用尤為重要,能夠幫助學生提煉關鍵詞,厘清思路,建構結構化的知識脈絡。授課教師抓住標識的意義(meanings)、類型(types)、地點(places)、目的(aims)這幾個關鍵詞,在教學活動中幫助學生歸納、梳理和總結各個知識點,讓學生總結出自己的知識結構,使主題意義的探究更加深入,促進了他們思維能力的發展。本課的板書如下所示:
3. 跨學科融合,促進知識統整
所謂跨學科融合,指通過一個主題同時將多門學科的知識、技能有意識地糅合在一起,旨在培養學生良好的綜合素養,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將“跨學科融合”運用到英語學科中,其目的是以豐富多彩的學科知識充實英語課堂,豐富英語實踐,實現立德樹人的目標。授課老師將本課與音樂學科進行融合,在課堂中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在本課的總結部分,教師自行編曲,引領學生將本節課的學習內容以歌詞的形式唱出來,歌詞內容如下:
Signs are everywhere; Signs are everything.
A joke is a sign; A rhyme is a sign;
An order is a sign; A question is a sign.
Signs are for sale; Signs are for fun;
Signs want to tell; Signs want to warn.
Signs are everywhere; Signs are everything.
這首歌的歌詞內容對本節課中各個教學活動進行整合,教師自編自唱,再帶領學生齊唱。這樣的教學設計活躍了課堂的氣氛,增強了學生對課堂的關注度,拓展了學習渠道,進一步升華了主題。
三、設計分層作業,延伸主題意義
在單元復習課中,教師布置作業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需求來設計,這樣可以讓每個學生完成作業時能夠獲得積極的反饋,從而增強學習動力和自信心,有助于他們建立積極的學習態度。此外,定期進行評估和反饋,以便及時調整作業和教學方法,以滿足學生的需求。教師在本節復習課中設計了如下分層作業:
Must do:
1. Share your signs and give suggestions to each other.
2. Add some pictures to improve your design.
Choose to do:
1. Long-term homework (in one week).
2.Collect each groups sign and make an album.
教師布置作業時按照難易結合、“短程作業”與“長程作業”相結合的原則,“必做作業”可以在當天完成,各組之間互相交流所設計的標識,根據其他學生的建議完善自己的設計,增加一些圖片和注釋使作品更加完善;“選做作業”可以在一周內完成,學生收集各組設計的標識,編成小冊子,互相瀏覽學習。
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小學英語復習課,要秉持英語學習活動觀設計教學活動,依據“學習理解—應用實踐—遷移創新”的順序循序漸進地設計教學流程。教師要依托單元主題,認真研讀教材,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整體設計教學活動,適當整合和拓展教學內容,促進學生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意識和學習能力的融合發展,注重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培養,提升學生的學科綜合素養,最終實現學科育人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