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磊
摘 要:高中英語作為一門基礎學科,不僅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語言知識,還應當注重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這種思維能力對于學生的未來發展以及提高其社會適應能力具有重要意義。然而,當前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對于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還存在諸多問題,如缺乏獨立思考、缺乏多角度分析問題等。因此,本文旨在探討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策略,以期為相關教育工作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英語;批判性思維能力;培養策略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教育的深入改革,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目標已經發生了轉變,它不再僅僅關注語言知識的傳授,而是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批判性思維,作為一種能夠幫助學生獨立思考、理性分析問題的重要能力,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具有不可忽視的地位。因此,高中英語教學需要積極尋找有效的教學策略,將批判性思維的培養有機地融入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以真正有效提升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一、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必要性
(一)學生適應信息時代的需要
在信息時代,我們每天都面臨著海量信息的沖擊,這些信息來源各異、真偽難辨。而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就是賦予他們一雙銳利的“眼睛”,使他們能夠在這浩渺的信息海洋中分辨信息的真偽、判斷信息的價值。具備這種能力的學生,不會輕易被虛假信息所誤導,而是能夠保持清醒的頭腦,審慎地評估每一條信息的可信度。更重要的是,在面對各種觀點和論點時,他們能夠獨立思考,不盲從、不人云亦云。他們能夠運用理性分析,深入挖掘觀點背后的邏輯和證據,從而做出明智的判斷。這樣的學生,不僅能夠應對信息時代的挑戰,還能在其中游刃有余,成為信息時代的弄潮兒。因此,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對于他們適應信息時代的需要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1]。
(二)提升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的需要
批判性思維是問題解決的核心能力之一,這對于學生來說具有無可估量的價值。通過系統和深入的培養,學生能夠逐漸養成良好的批判性思維習慣。具備這種思維能力的學生,在面對各種復雜問題時,能夠迅速而準確地提取問題的關鍵信息。他們能夠不被問題的表面現象所迷惑,而是能夠通過深入挖掘,找出問題的癥結所在。更進一步,這種思維能力也使他們不僅僅停留在問題的分析階段。他們還能夠基于批判性思維的原則,提出解決問題的有效策略。這些策略既不是憑空而來,也不是簡單的“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是經過深思熟慮、全面權衡后的結果。因此,注重批判性思維的培養,不僅有助于學生當前的學業進步,更是為他們未來的人生鋪設堅實的基礎。
(三)促進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需要
批判性思維與創新思維之間存在著密切聯系。當學生學會了運用批判的眼光去看待世間萬物,他們也就掌握了一種全新的思考方式。這樣的思考方式,使他們更容易從習以為常的事物中發現新的問題。他們不再滿足于現有的答案,而是敢于質疑、敢于挑戰。批判性思維不僅僅是對現有觀點的批判和反思,它更是一種對未知領域的探索和挖掘。這種思維方式鼓勵學生不斷地向前進,不滿足于現有的知識邊界,而是勇敢地邁向未知的領域,提出全新的觀點。同時,這種批判的精神也是創新的源泉。在批判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僅是對現有答案提出疑問,更是在這個過程中,激發出了一種為解決問題而尋找新答案的動力。這種動力,就是創新的開始。創新不僅僅是為了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案,更是為了推動社會的進步和發展[2]。
二、目前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存在的不足
(一)教育理念缺失
結合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來看,這種教育理念的缺失顯得尤為突出。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很多學校和教師往往將重點放在詞匯、語法等語言知識的傳授上,而忽視了對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在閱讀教學中,教師通常會讓學生閱讀一篇文本,然后回答與文本相關的問題,而這種教學方式往往只停留在對文本表面的理解,沒有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這就導致了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缺乏批判性思維的訓練,無法對文本中的觀點、論證進行獨立的思考和判斷。
同時,由于教育理念中批判性思維培養的缺失,很多教師在閱讀教學中也沒有有意識到要引導學生去發展批判性思維。他們可能認為,閱讀教學的目的就是讓學生理解文本,掌握語言知識,而批判性思維的培養并不是閱讀教學的重點。這種想法無疑削弱了批判性思維在教育中的地位,也限制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二)教學方法陳舊
傳統的教學方法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常常表現為以教師為中心的“填鴨式”教學。在這種模式下,教師主導課堂,將知識一味地灌輸給學生,而學生則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對于文章內容、結構、作者的觀點等方面,學生往往只是簡單地接受教師的解讀,而不去主動思考、深入探究。這種教學方式的問題在于,它沒有給予學生足夠的空間和機會去獨立思考。而批判性思維的培養,恰恰需要學生具備獨立思考、深入探究的能力。只有當學生能夠自主思考,才能對不同觀點進行批判性分析,才能形成自己的獨立判斷。
(三)課程設置不足
在課程設置方面,很少有學校將批判性思維課程納入必修或者核心課程體系中。批判性思維課程往往被視為選修課程,或者并未受到足夠的重視。這一現狀帶來了多方面的問題。首先,由于批判性思維課程未被設置為核心課程,學生對批判性思維的重要性往往認識不足。他們可能更關注于語言技能的學習,如詞匯、語法等,而忽視了批判性思維在學術與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其次,缺乏系統的批判性思維課程,意味著學生錯過了學習和掌握批判性思維方法的機會。批判性思維是一種需要通過學習和實踐不斷發展的技能,而不僅僅是一種天生的能力。通過專門的課程,學生可以學習到如何分析、評估和應用信息,進而做出明智的決策和判斷。對于高中英語閱讀教學而言,批判性思維課程的缺失是一個尤為明顯的不足。在閱讀過程中,學生需要運用批判性思維去分析文本、理解作者的觀點、辨別事實與觀點等。然而,在沒有相關課程支持的情況下,學生可能只是停留在表面的文本理解,而無法進行深入的、批判性的思考[3]。
三、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策略
(一)創設有利于批判性思維發展的教育環境
為了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創設一個有利的教育環境至關重要。這種環境不僅僅是物理上的空間,更是一種氛圍和文化的營造。首先,學校和教師需要打破傳統課堂上“教師講、學生聽”的模式,鼓勵學生參與到討論中去。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中,應該給予學生充足的機會和時間,在課堂上提出問題,挑戰教材或教師提出的觀點。這種質疑和探索的精神是批判性思維的核心。為了使學生真正感受到自由探索和質疑的價值,教師需要創造一個寬松、包容的氛圍。當學生提出問題或挑戰觀點時,教師應以鼓勵和支持的態度回應,而不是簡單地給予肯定或否定的答案。這樣,學生才能更加自信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不怕犯錯,因為他們知道,犯錯誤和經歷失敗也是學習的一部分。此外,學校還可以通過設置專門的學習空間,如辯論室、討論角等,為學生提供一個隨時隨地可以交流、討論、質疑的環境。這樣的空間可以成為學生之間交流思想、碰撞觀點的場所,促進他們之間的合作與互動。
例如:以譯林版高中英語必修第一冊中的“Unit 2 Let's talk teens”中的“Strangers under the same roof?”教學為例,在教學本篇課文時應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疑問,并與其他同學進行辯論和討論。如學生可能會提出這樣的問題:“為什么室友會變成陌生人?”或者質疑文本中的某些觀點,如:“筆者認為,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是由于現代社會的技術發展,但我相信還有其他原因。”在這種開放的教育環境中,學生不僅僅是被動的接受者,他們更是積極的參與者,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與教師和同學進行平等的交流。通過展示“Strangers under the same roof?”這個例子,充分說明了如何創設有利于批判性思維發展的教育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生不僅能夠深入理解文本,更能夠在這個過程中鍛煉他們的批判性思維能力,為他們未來的學習和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引入批判性思維課程和教學方法
學校為了有效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可以將專門的批判性思維教學內容納入教學計劃。這一舉措確保了學生在校期間能夠系統地學習和實踐批判性思維。在教學內容的設計上,首先需要讓學生理解批判性思維的基本原理,例如學會如何識別和分析觀點、論據和假設。學生應該學習如何基于證據進行推理,以及如何識別和避免邏輯謬誤。除了原理的學習,實際的批判性思維技巧和策略也是教學的重點。如學生可以學習如何進行有效的論證,構建和評估觀點,以及如何使用批判性思維來解決問題和決策。在教學方法上,教師可以采用多種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案例分析是一個非常實用的方法,通過分析真實的或模擬的案例,學生可以運用批判性思維來解決問題。
例如:以譯林版高中英語必修第二冊中的“Unit 2 Be sporty, be healthy”教學為例,在這個單元中,主題是運動和健康,這是一個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話題,也是他們日常生活中經常面對的問題。因此,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讓學生運用批判性思維來探討這個話題。首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主題進行深入的思考。例如:教師可以提出一些問題,如“運動對健康有什么影響?如何平衡鍛煉和學習?”等問題,讓學生進行討論。這些問題需要學生進行深入思考和分析。然后,教師可以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來引導學生學習批判性思維技巧和策略。例如:可以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讓學生分析一些真實的案例,如一些運動員的訓練計劃、健康飲食計劃等,讓學生評估這些計劃是否合理,是否存在潛在的問題。學生需要考慮各種因素,如營養、休息、訓練強度等,這是對他們批判性思維的很好鍛煉。
(三)激勵和評價批判性思維的表現
激勵和評價在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是教育學生認識并實踐批判性思維的重要手段。在評價方式上,教師可以采用多種方式來全面、真實地評估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表現。例如:教師可以布置論文作業,讓學生在論文中展示他們對某個問題的深入分析和獨到見解。這種方式可以鼓勵學生進行深度思考,并運用批判性思維來挖掘問題的本質。此外,報告和項目也是有效的評價方式。學生可以通過報告展示他們對某個領域的綜合理解,以及在這個領域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項目則更能體現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及他們在面對實際問題時如何運用批判性思維進行決策和解決。通過綜合使用各種激勵和評價手段,學校和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深刻認識到批判性思維的重要性,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進而不斷提升自己的批判性思維能力。這樣的教育環境將使學生在未來生活和工作中,能夠更好地應對復雜挑戰,實現個人和社會的價值。
例如:以譯林版高中英語必修第三冊中的“Unit 1 Nature in the balance”教學為例,激勵和評價批判性思維的表現可以具體應用如下:
1.激勵批判性思維的表現
鼓勵提出新問題: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對“Nature in the balance”這個主題提出新的問題和觀點。對于那些能夠提出有深度和新穎性問題的學生,教師可以給予表揚和獎勵,激勵他們繼續保持批判性思維的態度。
贊賞不同觀點:教師應該欣賞和尊重學生的不同觀點,并鼓勵他們在課堂上表達出來。這樣,學生才會感到自由和安全,愿意展示自己的批判性思維。
2.評價批判性思維的表現
論文或報告:針對“Nature in the balance”這個主題,教師可以布置論文或報告的任務,讓學生展示他們對于生態平衡的理解和思考。教師可以評估學生的論文或報告,看他們是否能夠運用批判性思維分析生態平衡的重要性、人類活動對生態平衡的影響等問題。
課堂討論: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組織討論來評價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表現。例如:教師可以提出一些有爭議性的問題,如“人類是否應該干預自然以維持生態平衡?”然后觀察學生是否能夠運用批判性思維,從多個角度分析問題,提出有深度和新穎性的觀點。
小組項目:教師還可以安排小組項目,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研究和探討生態平衡的相關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觀察學生是否能夠運用批判性思維進行團隊合作,有效解決問題。
通過以上激勵和評價方式,教師可以幫助學生了解自己在批判性思維方面的表現和進步,并鼓勵他們繼續發展這一重要能力。同時,這樣的教學方式也有利于提升學生對“Nature in the balance”這一主題的理解,促使他們更加關注生態保護和環境問題,實現個人和社會的共同價值。
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是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通過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引入批判性思維課程與教學方法,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以及激勵和評價批判性思維的表現,可以有效促進學生的批判性思維發展。然而,這是一個長期而持續的過程,需要教育者們的共同努力和不斷探索。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面對復雜多變的世界時,保持清醒的頭腦,批判性地分析問題,做出明智的決策,成為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因此,讓我們攜手努力,不斷推動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批判性思維培養的創新與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明.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 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以一節閱讀公開課為例[J].云南教育:中學教師,2017(7):31-34.
[2]陳辰.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初探[J].科學咨詢,2020(31):238-239.
[3]姜靜靜.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與提升研究[J].學周刊,2021(33):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