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剛
【摘要】基于常態化的初中體育課程教學實際發現,女生在體育課程中的參與程度較低。文章通過調查與訪談,分析了初中女生體育課參與程度不理想的原因,提出了初中體育教學的設計與實施路徑,為有效提高初中女生參與體育課程度提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女生;體育課程;參與程度;調查與分析
【中圖分類號】G633.96【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4—0463(2023)24—0102—04
從國內來看,自1999年啟動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并于2001年由教育部印發包括《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在內的18個學科課程標準以來,學校體育教育發展迎來了新的挑戰與機遇,這為體育教育工作者帶來新的思考和變革。尤其在當今世界未有之大變局的背景下頒布的《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2022年新課標”)指出:“體育與健康教育是實現兒童青少年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對于促進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運動養成健康生活方式健全人格品質,提升國民綜合素質,推動社會文明進步,建設健康中國和體育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要的現實和長遠意義。”[1]初中體育課“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以發展學生核心素養和增進學生身心健康為主要目的,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2]。
在參與體育課堂教學及參加體育鍛煉方面,雖然有研究表明我國約有86%的學生能夠不同程度地參加課外體育活動,這與我國對于校內外體育活動的重視有著直接聯系。但同時也有研究指出,我國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強度和次數明顯不足,雙休日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人更少,而學生群體中的女生能夠參加體育活動的更是屈指可數。從筆者所在學校的體育教學實際來看,雖然體育教師對體育教學的內容與節奏安排得比較緊湊,但還是會有一部分女生在旁邊看男生的表演或者坐在大樹下聊天,成了體育課堂的“邊緣人”。
基于以上認識,本研究通過問卷調查、查閱文獻、觀察等方法對定西市S學校(以下簡稱S學校)的初中女生體育課參與程度進行了調查研究。
一、初中女生體育課參與程度的調查與分析
(一)S學校初中女生體育課參與現狀
以定西市S學校的初中女生為研究對象,發放問卷600份,收回584份,收回率97.3%。通過數據整理,得到有效問卷562份,有效率93.7%。通過對問卷數據的整理發現,在涉及學生對體育課的直觀感受時,只有15%的女生表示喜歡體育課,65%的女生表示表示對體育課一般,20%的女生表示不喜歡體育課(見表1)。
在體育課參與性的相關調查中,筆者初步設計了可能影響初中女生體育課參與程度的問題。通過數據分析發現,愿意與教師接觸的女生占30%、無所謂的占60%、不愿意接觸的占10%。做動作怕男生笑的女生占58%、無所謂的占29%、不怕笑的占13%。認為體育對健康有幫助的女生占26%、無所謂的占38%、不認為的占36%。有體育成功感的女生占25%、無所謂的占65%、沒有成功感的占16%。認為影響文化課成績的女生占32%、無所謂的占56%、不影響的占12%(見表2)。
經過調查發現,大部分女生由于受害怕做體育動作被男生恥笑、做體育活動又臟又累、身體過胖等因素的影響,對體育課缺乏足夠的信心。另外還有一定比例的女生認為體育教師過于嚴肅甚至比較粗魯,體育教學內容單一守舊,體育課堂缺乏生機。
(二)初中女生體育課參與現狀之原因分析
1.學生的主觀因素。(1)學生普遍缺乏對體育課程的正確認識。就目前的學校教育現狀而言,大多數學生及家長最注重的是文化課的學習及其結果。對學生而言,上體育課“既可能是迫于紀律的壓力,或是為了從緊張的文化課學習中得到暫時的放松和解脫”,但更多的是受限于學校的課程安排。這一現象在女生這一群體表現得尤為明顯。
(2)生理因素。女生在初中階段是進入青春期的關鍵時期,大部分女生有“不了解月經期知識、體形改變、體重增加、臀部變大、皮下脂肪增多、重心低等生理特征”[3]。在運動能力方面,“女生的速度、力量、耐力等方面均較男生弱”[4],往往導致在體育課堂中不敢做動作,或對完成動作缺乏信心,進而造成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大大降低。
(3)心理因素。“在中學階段,不管是內向型或者外向型的女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膽小、害羞、愛美、怕臟、自尊心強等心理特點”。這一時期的多數女生表現出好靜少動的行為特點,影響了體育課程活動的參與程度。
(4)體育基礎素質的差異。體育素質的差異是長期以來影響女生體育課參與程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調查中我們了解到,S學校的初中女生有三分之二來自農村不同鄉鎮。從體育教學的日常測評來看,大部分女生存在體育基礎素質不高的情況,導致其對體育學習成就感不足。
2.體育教學本身存在的問題。(1)體育教學的內容安排不合理。體育教學的內容安排不合理主要表現在教學內容的重復出現、教學指向過于關注中考的大量機械化訓練等方面。例如在S學校當前的初中體育教學中,蹲踞式起跑的內容幾乎貫穿整個義務教育過程的始終。此外,由于體育課程在中考中計算每一位學生的實際成績,因此除S學校之外的所有學校都會在體育課上集中訓練學生的考試能力,而這種機械化的訓練勢必會導致學生,尤其是體育基礎素質較為低下的女生難以對體育課程產生學習熱情。
(2)體育教學方式方法單一。從小學到初中,大部分體育教師的教學方法相似,甚至教師在不同年級針對不同的學習內容也會采用缺乏技術與實踐水平的教學方式,這使學生對體育課程產生厭學心理,最終形成惡性循環。
(3)教師在教學中缺乏自主性和探究性。體育課程的教學實踐歸根結底是一個教育過程,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要充分考慮“為什么教”“教什么”“誰來教”“怎么教”“在哪里教”等問題。在教師未明確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的前提下,學生會思考學習內容的實用性,當得出學習與實踐無法平衡的結論后,學生的學習動機明顯不足,進而產生厭學情緒。
3.社會因素。(1)升學率。社會對學校的評價要求是升學率越高越好,而體育中考成績是被廣大師生及家長視為關乎升學率的重要部分。尤其當學生處于“社會、學校、家庭的多重壓力下”[5],除了文化課程的學習和中考規定的體育考試項目的“鍛煉”,參加其他體育項目鍛煉勢必成了“浪費時間”。
(2)家庭環境。隨著社會的發展,大多數學生被嬌生慣養,意志力不強,對體育課的“苦”與“累”吃不消,這種情況在女生群體中表現更為明顯。
二、初中體育教學的設計與實施路徑
(一)挖掘體育課程中蘊含的德育思想
在體育教學實踐中,教師首先要積極做好女生的思想工作,幫助他們改變由于傳統觀念而導致的認識誤區。在此基礎上,充分挖掘體育課程中蘊含的德育內容,并聯系學生的生活與學習實際,引導學生從體育的視角建立審美情趣,鍛煉健康體魄,培養意志品質,最終形成科學的生活方式[6]。
(二)營造輕松活潑的課堂氛圍
在體育教學中,教師需注重營造輕松活潑的體育課堂氛圍,大力提高女生的體育意識。可用積極鼓勵的暗示性評價語言,激發女生的興趣和求知欲,培養女生的自信心,調動女生參與體育教學活動的積極性。
(三)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一方面,教師應依據初中女生實際學情,既考慮學習動機強的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狀態與節奏,還要重點關注學習動機低下學生的情緒變化,且在教學實踐中盡可能使學生能夠擁有較為平和的心理狀態,既能保持愉快、積極上進的心情,又能夠接受自己學習成果的不理想[7]。另一方面,教師的語言、行為及情緒對學生的影響極大,因此,在體育教學實踐中,教師須從主觀角度出發調控自己的情緒,要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對待學生。
(四)切實提升體育教育教學水平
教師應該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地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持續接收新的文化知識。從教育教學理論的角度來看,體育教師提升教育教學水平應從講授、提問、課堂組織策略、動作示范與演示、運動游戲與競賽、課堂管理、激發學習動機等方面進行綜合學習、研究與實踐[8]。從S學校來看,教師教授學生相關的體育知識不能僅限于教材規定的,或者是考試內容等單一的教學內容,應適當引進一些鮮活的資料,傳遞一些新科技信息,增加體育教學的“磁性”,以吸引學生[9]。
基于以上認識,筆者認為,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的講解要形象生動,示范要輕松優美,使學生聽了情趣盎然,看了躍躍欲試”[10]。為防止教學內容長期單一守舊,體育教師應“不斷吸取本學科的新鮮血液,多積累一些資料,以便在教學中不斷推出新的學習內容”[11],改變女生對體育課“枯燥、缺乏生機”的認識。
(五)教師應樹立良好的自身形象,提高自身修養
教師自身首先應該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應積極主動地樹立自身良好的形象,并切實提高自身的修養。換言之,品德高尚的教師既能使學生體會到榜樣的力量,更能拉近學生與教師的心理距離,有助于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和學生的成長發展。學生不喜歡上體育課的原因是多方面,既包括“學校體育教學中存在的教學內容的問題、教師教學方式方法的問題、教學條件的問題”等[12],又包括學生個人方面的問題,還包括社會層面對體育課程的認識問題。特別是女生到了初中階段,“由于生理、心理等方面的特殊情況,在體育活動中的惰性更加明顯”[13],部分學生對體育課持消極態度。在體育教學中,也經常會遇到部分女生以生理期為由而不參于體育活動的情況,教師就要特別關注這部分學生,加以正確的引導,以培養她們的興趣。
從教師開展教學設計的角度來看,教師須在提高自身職業素養和道德素養的基礎上,打破傳統觀念,基于課程標準和教學內容準確分析學生學情,以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為指向,認真做好課程的設計與實施,大膽創新,關注學生,科學合理地開展體育課程的教—學—評。
從學校實際來看,定西市S學校由于其所處位置的獨特性以及學生自身條件的特殊性,無論是學校還是班主任及體育教師都應該認識到,學生對體育課程興趣的提升以及最終學習成果的優化非一人之力而可為,也非一時之功而可成。正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可以說學生的全面發展勢必需要體育課程參與其中,而任何一門課程要真正發揮其自身的教育價值,就需要學校、教師、學生及社會與家庭共同參與,應由班主任及科任教師為主導,綜合探究符合學生發展的教學方式。如此一來,才有可能從根本上改變初中生,尤其是女生群體對體育課程參與程度不理想之現狀。
參考文獻
[1][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3][4]龐群英.中專女生對體育課不感興趣的原因剖析[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1(06):111-112.
[5]吳者健.中學生體育興趣的分析和研究[J].內江科技,2012(07):176+192.
[6]李旺軍.教育傳播學視角下初中地理德育課程資源開發研究[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21(23):28-31.
[7]覃志標.淺淡在體育教學中協調好師生關系的作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0(19):64.
[8][9]張艷永.師專院校學生體育興趣現狀的調查與分析[J].山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2(01):133-135.
[10]王艷超.初中體育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研究[D].新鄉:河南師范大學,2014.
[11][12]趙勐.體育課堂中的和諧美[J].青海教育,2008(Z1):59.
[13]林楚云.大學女生對體育課的興趣研究及教育對策[J].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03):108-110.
(本文系2023年度定西市“十四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初中女生體育課參與性的調查研究”的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DX[2023]JKS0381)
編輯: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