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思維導圖是一種可視化的思維工具,通過圖示將各個知識點有序串聯和呈現,形成系統性的知識網絡,能夠促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有助于學生閱讀與學習能力的提升。在閱讀預習時,思維導圖能夠幫助學生初步掌握相關知識,了解文本大體內容和結構要點,在閱讀過程中,思維導圖能夠幫助學生理順文本結構、理清關鍵信息、把握重點知識等。在閱讀結束后,憑借思維導圖,學生能夠深入理解和記憶文本內容。總體而言,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能夠顯著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和課堂參與度,促進學生思維能力、學習能力等核心素養的發展。本文主要探究思維導圖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以期推進學生在閱讀教學中能夠高效學習、全面發展。
關鍵詞:思維導圖;初中英語;閱讀教學
作者簡介:劉團陽,泉州市洛江區青少年學生校外活動中心。
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作為初中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教學效果直接影響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很多教師受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常常運用“填鴨式”教學方式來開展英語閱讀教學,這種教學方式雖有一定成效,但是對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是不利的。而思維導圖通過圖形化的方式,將復雜的知識結構化、可視化,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記憶知識。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思維導圖能夠幫助學生梳理文章的結構,抓住文章的主旨,理解文章的深層含義,有效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促進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進行多角度思考和分析。
一、思維導圖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一)提高閱讀教學效率
一方面,學生應用思維導圖進行英語閱讀,能夠節省閱讀時間,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中進行更多的思考。在傳統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會花費大量時間講解單詞、逐句翻譯以及梳理文章結構。而思維導圖的應用可以大大優化這一流程。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提前將文中的重點單詞、關鍵語法結構以及篇章結構以可視化的形式呈現出來。同時,將地點、人物、事件等要素分別用不同的分支在思維導圖上展示,以幫助學生迅速抓住這些要點,減少教師解釋的時間。同時,思維導圖可以幫助教師更有邏輯地組織教學內容,按照思維導圖的分支依次進行教學,避免教學過程中的混亂和重復,提高單位時間內的教學效率。
另一方面,思維導圖強調主題與細節之間的聯系,因此學生在閱讀英語文章時不像傳統英語閱讀那樣只是停留在表層的文字理解,而是通過對文章結構的梳理和分析,實現更深層次的理解,從而提高閱讀效率。針對一些復雜的長難句和邏輯關系復雜的文章,思維導圖能夠將其拆解成一個個易于理解的部分,并清晰地展示各部分間的聯系。在思維導圖的引導下,學生能夠更快地把握文章的核心內容,減少理解上的障礙,提高閱讀學習的速度。隨著學生理解能力和學習速度的提升,整個英語閱讀教學的效率也隨之提高。
(二)促進學生思維品質提升
思維導圖通過圖形化的方式,將復雜的閱讀內容進行結構化和視覺化呈現,使學生能夠更直觀地理解和梳理文章的邏輯關系和內容要點,幫助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快速抓住文章的核心信息,同時促使學生在頭腦中構建清晰的知識框架,提升對文章整體結構的把握能力。在思維導圖的引領下,學生能夠高效分析文章在閱讀理解方面取得更好的成績。在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中,學生需要對文章內容進行深度分析和思考,找出各個部分之間的聯系,并以自己的方式進行重組,從而鍛煉邏輯思維能力。學生從不同角度進行思考,提出自己的見解和觀點。在繪制完成后,通過與同伴互相分享和討論各自的思維導圖,學生可以相互學習,拓寬自己的思維視野,進一步提升批判性思維和創新能力,更好地理解和記憶閱讀內容,實現思維品質的提升。
(三)強化學生閱讀理解能力
初中英語閱讀文章的結構包括總分、分總或者總分總等形式。繪制思維導圖時,學生可以將文章的主題置于中心位置,把各個段落的主旨作為分支。通過思維導圖,學生能夠明確文章的結構和各個信息點之間的聯系,從而加深對閱讀文本的理解,增強閱讀理解能力。通過思維導圖,學生清晰地看到文章各部分之間的邏輯聯系,從而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整體意義,不再是孤立地看待單詞和句子,而是從宏觀的角度去理解文章的內涵,有效強化閱讀理解能力。思維導圖的繪制過程其實也是學生創作的過程。在思維導圖中,學生可以使用不同的顏色、符號或者字體來突出重點信息。在英語閱讀過程中,重點信息可能是關鍵的人物、事件、觀點等,通過對這些信息著重標記,學生加深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和記憶。解答關于文章內容的理解性問題時,學生可以憑借思維導圖快速定位相關信息并準確作答,從而提高閱讀理解的準確性和效率。
二、思維導圖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讀前:借助思維導圖架構整體框架,有效進行預習
學生如果能夠在課前做好預習,那么課堂教學效率會進一步提升。在讀前階段,教師引導學生借助思維導圖來架構文章的整體框架。首先,根據文章標題確定思維導圖的中心詞,這是對文章核心內容的初步定位。隨后,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和對標題的理解,推測文章可能涉及的內容,這些內容就成為思維導圖的分支。如此,學生在閱讀前就對文章有了大致的認識,明確了閱讀的方向,有助于他們在閱讀過程中有意識地去尋找與這些分支相關的信息,提高閱讀的針對性。
例如,在教授仁愛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上冊Unit 6 “Celebrating the big days”中的課文“The Lantern Festival”前,學生需要借助思維導圖進行文本預習。首先,根據課文標題“The Lantern Festival”確定思維導圖的中心詞,學生根據自己對元宵節的已有認知,比如元宵節的時間是農歷正月十五,將“Time”作為思維導圖的一個分支。然后,將元宵節的特色活動——賞花燈、猜燈謎等也列為分支。元宵節的特色美食——元宵也作為一個分支。如此,學生基于標題和自身的背景知識構建出一個思維導圖框架,從而在閱讀前對課文內容進行一定推測,明確在閱讀過程中需要重點關注哪些方面的信息,比如對元宵節時間的具體描述、各種活動的詳細情況以及元宵這種美食的相關介紹等,為正式閱讀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讀中:借助思維導圖深入梳理知識,提高閱讀質效
1.利用思維導圖梳理文本結構。
在閱讀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使用思維導圖梳理文章的主要內容和細節,教授學生如何識別文章的關鍵詞和主題句。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一邊閱讀一邊思考文章的中心思想,并從中心思想延伸出多個分支,每個分支代表文中的一個段落或一種觀點。如此,學生可以在閱讀的同時,逐步明確文章的框架和邏輯結構,使得復雜信息得以簡化和清晰展示。學生能夠隨時對思維導圖進行添補,以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記憶。
以仁愛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上冊Unit 5 “Love mother nature!”的課文“Our hometown—Yunnan”的教學為例。該課文主要介紹了云南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觀、民族文化以及經濟發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引導學生快速瀏覽全文,了解文章的大致結構和主要內容。隨后,讓學生利用思維導圖,將課文的主要信息點進行分類和歸納。以“Yunnan”為中心,從中心向外輻射出幾個主要分支,如“Location”“Climate”“Plants and animals”“Activities”,讓學生在文中找出與各分支相關的句子。比如,針對“Location”,課文中的描述為“I am from Xishuangbanna. It is in the south of Yunnan.”。針對“Climate”,文中的表述為“The climate is hot and there is a big rainforest here.”。借助思維導圖學生能夠明確文章的結構,把握各部分內容的關系。在此基礎上,學生還可以自行補充,將自己所了解的相關知識添補在思維導圖中,或者舉更多的例子來進行說明,從而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提高學習效率。
2.利用思維導圖歸納語言知識。
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思維導圖作為一種直觀高效的工具,既能幫助學生明確文本結構,又能夠幫助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有效地歸納和整理語言知識。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在閱讀時利用思維導圖記錄和歸納文章中的詞匯、短語和句型結構,以便學生能夠將零散的語言知識進行系統化整理,形成清晰的知識網絡。在閱讀過程中,學生可以搜集每個新詞或短語添加釋義、同義詞、反義詞以及例句等信息,加深對這些語言要素的理解和記憶。同時,通過在思維導圖中標注文中出現的時態、語態、從句等重點語法現象,學生能夠深入理解文中的語法結構,進一步強化英語基礎,推動語言能力的發展。
以仁愛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下冊Unit 6 “Our local area”的課文“My home”的教學為例。首先,教師借助思維導圖呈現課文中的詞匯和語法知識。在詞匯分支,歸納bedroom、living room、kitchen等有關家庭設施的詞匯,以及center、left、right等描述物品方位的詞匯,并列出例句“bedroom—There are three”“center—There is a small garden in the center of the yard”。通過思維導圖,學生能清晰地看到這些詞匯之間的聯系,并有效記憶和區分不同類型的詞匯,提高詞匯量。而在語法分支“there be”句型是這篇課文中的重點語法內容,學生可以將“there be”句型的不同用法,如肯定句、否定句和疑問句的結構分別列在不同的分支上。比如,肯定句“There is a TV in the living room.”,否定句“There isn't a computer in my bedroom.”,疑問句“Is there a sofa in the living room?”,以此,學生能直觀地對比不同句式結構之間的差異,加深對語法知識的理解。
(三)讀后,借助思維導圖全面復盤重點,鞏固閱讀記憶
思維導圖的結構符合人類大腦的記憶規律,通過將文章的重點內容以圖形化、層次化的方式呈現,學生更容易記住文中的信息。學生在復習時,看到思維導圖上的分支和關鍵詞,就能快速回憶起文中的相關內容。通過對照語篇和思維導圖,學生能夠準確地識別出學習過程中的遺漏或理解不足之處,從而有針對性地查漏補缺。與傳統的死記硬背相比,這種基于思維導圖的復習方式更加高效,能夠讓學生更好地鞏固知識,提高英語閱讀學習的效果。
例如,在仁愛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下冊Unit 8 “The seasons and the weather”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以“Seasons”為中心,構建一個思維導圖。在這個思維導圖中,學生可以逐步添加與季節相關的分支,如“Spring”“Summer”“Autumn”“Winter”。每個分支下,學生可以進一步添加與該季節相關的天氣特征、活動、衣物等細節。比如,在“Spring”下,學生可以列出“warm weather”“flowers bloom”“wear light clothes”等關鍵詞。通過思維導圖,學生可系統地整理課文中的信息,通過視覺化的方式加深對內容的記憶。思維導圖的層級結構使得信息之間的關系更加清晰,學生可以通過連接線和關鍵詞,快速回憶課文中的關鍵點。
在構建好思維導圖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思維導圖進行復習和鞏固。教師要求學生根據思維導圖復述課文內容,或者進行小組討論,分享各自對不同季節的理解和感受。這樣可幫助學生鞏固記憶相關知識,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和合作,推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在讀前、讀中、讀后靈活運用思維導圖來梳理文本結構、歸納語言知識和復盤重點內容,可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效率,促進學生思維品質和閱讀理解能力的提升。因此,在英語課堂上,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應用思維導圖來進行知識梳理和整合,以進一步降低英語學習難度,增強學生學好英語的信心,促進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玉春.用好思維導圖,提升初中英語閱讀效率[J].校園英語,2024(39):150-152.
[2]李春.基于思維導圖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探究[J].學周刊,2024(27):124-126.
[3]婁雨杰,姚麗梅.思維導圖應用于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策略研究[J].海外英語,2024(18):170-172,178.
[4]杜燕.思維導圖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運用探析[J].成才之路,2024(11):101-104.
[5]鄧鑫鑫.思維導圖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實踐探究[J].教育觀察,2024(17):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