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宇欣 葛驍歐
摘要:網絡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得到了豐富,渠道得到了拓寬,實效得到了提高,但仍存在教育內容寬泛、嵌入有失兼容以及在網絡沖擊下思想政治教育復雜化等問題。中醫藥院校應遵循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相結合、繼承與創新相結合以及共性與個性相結合的原則,促進線上教育與線下教育相結合、引導教育與自主學習相結合、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激發中醫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動能。
關鍵詞:網絡;中醫藥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技術;立德樹人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4)04-0037-04
在數字化、信息化時代,大數據引擎激發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力,這種活力體現在豐富教育內容、拓寬教育渠道、提高教育實效上。當前,高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普遍存在教育內容寬泛、嵌入有失兼容以及在網絡沖擊下思想政治教育復雜化等問題。下面,筆者從網絡背景下中醫藥院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路徑研究的意義、原則、存在的問題入手,探討如何從理論層面、網絡視角突破困境,更好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以激發中醫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動能。
1.豐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
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多以思政教師的灌輸式理論教育為主,課堂缺乏趣味性和活力,不符合新時代所倡導的教育主客體的雙向互動原則。新時代,信息技術已經廣泛運用到各個領域,一些新媒體也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鮮活的教學素材和精準的個性服務,廣大思政教師可以從中汲取靈感,豐富教學內容。如一些貼合中醫藥院校特點的“國醫大師系列訪談”“中醫藥重大國際成果的震撼啟迪”“國家出臺的有關中醫藥事業發展規劃的文件”等,都可以成為教學內容,讓學生真切體會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意義。教師可以利用大數據,尋找既能夠與教學內容相匹配又可以滿足學生精準需求的素材,將其嵌入到日常教學過程中,引導、帶動學生積極探討,拓寬視角,實現教育主客體之間的有效互動。
2.拓寬思想政治教育渠道
高校思政課堂實踐拓展多集中在與“紅色基地”建立合作,組織參觀和學習上。這種實踐活動的推廣是值得借鑒的,但在實際開展過程中可能會受到各種內外部條件的制約,而互聯網技術的應用就可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其可以使學生及時了解中醫藥領域最新的資訊信息和研究成果,從而明確學習目標和方向;可以突破空間地域的限制,讓學生“云游覽”全國各地甚至是世界各地有關中醫藥文化的文物或場所,從而開拓視野,形成中醫藥大局觀;可以為學生提供新奇獨特的觀感和身臨其境的體驗感,滿足不同個體的個性化需求,從而打破枯燥和厭煩的學習心理,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3.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中醫藥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鮮明的中醫文化特色,這就對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興網絡媒介的普及成功搭建起了這兩者之間的橋梁。一方面,當前的大學生群體已成為網絡空間的“原住民”,網絡世界的虛擬性、信息的多樣性更符合當代大學生群體追尋個性化的特點,也是他們更愿意接受和運用的新形式。另一方面,網絡信息的多方面融合性和形式的新穎性可以為教育者提供更加豐富且滿足需求的教育教學資源,了解學生所關注的熱點問題,便于進行有效的內容供給。這能夠將“大水漫灌”轉換為“精準滴灌”,將“精準教育”和“共性施教”相結合,激發中醫藥院校思政課堂的活力和創造力,進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1.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過于寬泛化,有待整合
當前的中醫藥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總體上較為豐富,尤其在時間維度和場域維度上都進行了擴展,使得本就龐大的內容體系更加復雜化,不僅廣大師生在辨別上難度加大,而且在運用上更是存在一定困難。這就需要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進行有效整合,使其按照種類、特色或是內容形成條理清晰、查找有序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體系。這既可以讓教育者在運用上省時省力,也可以讓受教育者在進行自主學習時明確定位,從而有效改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2.網絡信息浪潮的沖擊下,思想政治教育復雜化
隨著移動互聯、大數據、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大學生獲得信息的渠道已經從傳統的課本知識、老師的經驗傳授,轉變成更加便捷化、多樣化的互聯網。互聯網憑借其信息的及時性、內容的豐富性、形式的新穎性、結構的精短性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大學生,但新媒體帶來的“信息繭房”效應和“圈層化”現象也對個別大學生的思想政治認知體系產生了沖擊[1]。在這種網絡信息浪潮的沖擊下,中醫藥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變得更加復雜和困難。
3.教育者對新興網絡技術掌握能力弱,思想政治教育的嵌入有失兼容
近些年,互聯網技術與教育領域的結合出現了熱潮,越來越多的教育設計、教育環節、教育評價將其納入進來,同時也暴露出了教育者缺乏數據化思維的問題。基于中醫藥內涵的深奧與傳承發展的需求,教師年齡普遍偏大,他們已然適應了傳統的個體經驗教育教學模式,不想有所改變,且新興的網絡技術專業性過高,掌握起來有難度。這些問題使得中醫藥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缺少與互聯網時代的結合,更沒有實時量化的教育信息特征,成為阻礙中醫藥教育現代化發展的癥結。而在年輕教師群體中,問題主要集中在對互聯網技術的運用是否得當上,表現為缺乏融通性和有失兼容性。一些青年教師在課堂上通過播放整部的電影或是觀看視頻講座來占據講解時間,更有甚者在教育內容中直接照搬照抄網絡,毫不顧及是否與自己所講的內容匹配貼合,沒有理解嵌入的實質是“合作”,而非一方向另一方的“單向索取”。
1.理論教育與實踐教育相結合的原則
中醫藥院校學生肩負著推動中醫藥事業蓬勃發展的重大使命,因此中醫藥院校必須把握住“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教育根本問題,明確、完善、創新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體系。廣大中醫藥院校有著深厚的中醫文化底蘊,中醫藥文化博大精深,如藥王孫思邈“志學于醫槐蔭苦讀”的勵志精神、外科鼻祖華佗“集方藥、針灸、心理療法于一身”的博學廣聞、藥圣李時珍“嚴謹分類成就《本草綱目》醫學巨著”的專研精神等,均可作為中醫藥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廣闊理論來源。如何將經典現代化?如何將內容生動化?如何將形式新穎化?信息技術將回答這一系列的問題。中醫藥院校應利用大數據引擎將海量信息進行分類整理,根據詞條信息匹配相應的人物事跡、著作,以及圖片、影視資料等,將符合要求的內容實時傳送,以達到傳播速度的現代化、推送內容的生動化、傳授形式的新穎化。新時代,廣大中醫院校要將實踐教學上升到和理論教學同等重要的位置,打破重理論輕實踐的傳統思想觀念。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是一門實踐活動,必須豐富教育內容,擴大教育視域,創新教育模式,拓展教育媒介,優化教育評價標準,使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更好地與實踐活動相結合。
2.隱性教育與顯性教育相結合的原則
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是高校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的重要指引。中醫藥院校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可以將愛國主義教育作為主攻方向,將高校的思政大課堂作為主要戰場,將高校思政教師作為主導力量。在這種顯性教育開展的同時,高校還可以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校園文化的宣傳和推廣,依托中醫文化節、護士節、醫學大師的誕辰等在校園文化的建設上多下功夫,也可以形成立體化的網絡思政平臺矩陣,組織大學生網絡文化節等活動,在提高學生道德品質的同時提升其網絡素養[2]。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是一種潛在的渲染性的教育,而潛移默化的形式更有利于學生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3.繼承性教育與創新性教育相融合的原則
中醫藥院校應發展具有中國特色、本校特點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和體系。除結合中醫藥古籍、經典中醫藥理論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外,中醫藥院校也要對相關數據展開關聯分析、科學推斷、動態跟蹤、精準預測,從而勾畫出教育對象的群體和個體圖譜[3],以此形成具有中醫文化特色的中醫藥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時代、新環境、新背景下,中醫藥院校要跟緊時代發展的步伐,不斷豐富、發展、創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形式、體系以及評價標準,激起廣大學生學習思想政治教育知識的熱情,從而改善教學效果,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創造性轉化,推動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性發展。
4.共性教育與個性教育相結合的原則
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是塑造人的工作,中醫藥院校思政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積極探尋處在“拔節孕穗”關鍵時期的大學生思想政治層面所呈現出的共性問題,并從中找出問題的主要原因。新時代背景下,互聯網技術的廣泛普及,使得大學生可以隨時隨地獲取海量的信息。在各種文化價值觀的影響下,他們“求新求異”“追求自身價值”以及“向往自由”的特點愈發明顯,因此在尋求其共性特征的同時也不能忽略其特殊性。中醫藥院校可借助大數據的分析和預測功能,運用總體分析、個性分析、動態分析、關聯分析充分考慮每個個體的特征,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共性和個性的有機統一。
1.促進線上教育與線下教育相結合
思想政治教育作為提高醫學生政治素養和道德修養的關鍵課程,對醫德、醫風以及職業信仰的培養起到了基礎性、引領性、推動性作用。擁有優良的品德是學習一切醫療理論知識、專業技能的基礎和前提條件。醫生的服務對象是人,醫生的本職工作是治病救人,醫生職業的崇高性和特殊性由此體現得淋漓盡致。互聯網最大的優勢就是通過不同的主客體進行有機互動,從而使不同的學習對象構建一個彼此聯動的傳播體系[4]。取得網絡領域的話語權已然成為新時代下高校教育現代化改革的重要內容,線上教學突破了時空的限制,可以隨時隨地開展。教師在線上教學的過程中應穿插具有中醫特色的教學內容以及相關的網絡素材,既提高內容的豐富性,又兼顧課堂的趣味性。同時,利用“回看”“彈幕互動”“小組討論”等功能,讓大學生反復觀看難點、重點問題,加深理解,使師生互動更為活躍。再結合線下教育的實踐教學,能夠使思想政治教育入腦入心,從而唱響“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使大學生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踐行者和中醫藥精神的弘揚者。
2.促進引導教育與自主學習相結合
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培養出具有堅定的政治立場、遠大的理想抱負以及強烈的責任感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教育者的引導固然重要,但是個體的自主意識才是教育成功的關鍵。因此在教學定位上一定要積極探索教育主客體的雙向互動模式,努力實現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的教育定位,構建中醫藥特色的“網絡信息平臺”[5]。首先,由思政課教師與專業課教師聯合組建研究小組,根據不同階段學生的思想和學習情況,確定不同的網絡教育主題。其次,由網絡技術人員根據相應要求在學校官網或是其他校園平臺上建立專欄,讓大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進行自主學習。最后,網絡技術人員通過對后臺學習數據的監控,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思政課教師與專業課教師根據數據對比及時進行內容調整,推送更多學生關注的學習內容。這種方式可以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創造更有利的條件,使教育者可以通過布置“PPT展示”“小組視頻活動”等新形式的作業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針對互聯網學習開展方法教學,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效率。同時,教育者能夠將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與其他學科進行有效結合,從而拓寬教育主體自主學習的視野和渠道,實現“擎信仰之炬、育時代新人”的目標。
3.促進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獨特性,中醫藥院校的獨特性體現在中醫藥優秀傳統文化以及醫學生職業的特殊性上。首先,要鑒定中醫藥文化內容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匹配度。其次,要厘清內容的難易程度與學生能力之間的關系。最后,要延伸內容枝干,實現與專業課各學科的融合。中醫藥院校可以從深挖中醫傳統文化的角度出發,從中總結出符合時代和廣大學生發展需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也可以貼合本校的實際情況,從國醫大師傳承、經典著作的專研中再現中醫藥文化的博大精深,使學生從中感悟具有新時代內涵的思想政治教育精髓,形成既符合社會主流又獨具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實現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的發展。目前,中醫藥行業進入了高質量的發展階段,更需要“傳承精華、守正創新”,以增強其影響力和感召力[6]。中醫藥院校在對醫學生進行思政教育時要適當融入人文教育以及和諧醫患關系教育的內容。人文教育包含醫學的起源、發展、進步以及相關的衛生法律體系等,而和諧醫患關系則包括對醫患關系內涵的深度理解以及通過語言的藝術、肢體的表述、表情的傳遞等掌握合理的溝通技巧,營造良好的醫患關系。中醫藥院校在將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時,應在堅定政治性、厚植文化性、提升科學性和增強實踐性上在聚焦[7],為我國中醫藥事業的發展蓄足后備力量,持續輸出具有新時代精神、新時代風貌、新時代能力的高質量中醫藥人才。
高校作為網絡信息化平臺的建設者和智慧校園的打造者,具備豐富的數據資源。推進大數據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有利于打破“唯主觀情感論”和“唯數據論”的兩極化思維困境。在新時代的大數據引擎推動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促進線上教育與線下教育相結合、引導教育與自主學習相結合、共性教育與個性教育相結合,以更好地培養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參考文獻:
[1][3]馮多,李大棚.大數據驅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的活力、困境及進路[J].現代教育管理,2022,388(07):113-121.
[2]李璐璐,何桂美.關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2,667(04):85-87.
[4]劉國瑞,路曉芳.新時代新征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體系建設的使命、任務與策略[J].大連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44(01):1-8.
[5]孫華峰.新時代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價值意蘊、現實挑戰及創新路徑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22(08):147-152.
[6]衛庶,熊建.促進中醫藥與多學科交叉融合[N].人民日報,2023-03--21(009).
[7]楊航.網絡背景下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路徑創新研究[D].長春:長春工業大學,2022.
Exploring the Theoretical Path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hinese 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Internet
Dong Yuxin, Ge Xiaoou*
(School of Marxism,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Liaoning Province, Shenyang 110847, China)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the internet, the educational cont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has been enriched, educational channels have been expanded, and educational effectiveness has been improved.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problems such as broad educational content, incompatible embeddings, and weak dominan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under the impact of the interne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follow the principles of combining theory with practice, combining explicit education with implicit education, combining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and combining commonality and individuality, promoting the combination of online and offline education, guiding education with self-directed learning, and combining commonality and individuality education, in order to stimulate new momentum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 Internet; Chinese medicine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ostercharacter and civicvirt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