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社會的現代化發展,汽車產業整體進入了較高發展水平,而汽修行業作為汽車產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獲得了廣泛的發展前景。因此,在汽修專業人才培養中,中職學校應推動汽修專業群建設,以此打造多元化的汽車維修技術人才培養體系,為汽修專業人才發展及產業升級奠定基礎。本文即在此背景下展開研究,通過分析中職汽修專業群建設目標與定位,進而提出中職汽修專業群建設策略與實踐路徑。
關鍵詞:中職;汽修專業;專業群建設
汽車維修屬于汽車產業的后續服務附加產業,而汽修專業則是培養具備該后續服務能力人才的專業,也是為汽車產業整體發展而服務的專業。但汽修專業所涉及的方向有著廣泛差異,因此構建專業群成為支持汽車維修專業技術人才細化培養的重要舉措,能夠充分發揮現有資源推進汽修專業深化發展,進一步展現學校的辦學特色與教育水平。
一、中職汽修專業群建設目標與定位
在中職學校中,汽修專業群的建設目標主要在于推進本專業的優化發展,一方面要提升其教育質量與教學管理水平,進而更好地落實教學改革,凸顯教學內涵與特色;另一方面則在于適應現代化專業建設要求,將汽修專業劃分為更直接具體的專業方向,提升人才培養的專業度,實現更精確的分工培養。
因此,中職汽修專業群建設可以通過開設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汽車技術服務專業、汽車改裝技術專業、汽車電子技術專業、新能源汽車專業、汽車營銷專業等,以此進一步細化不同專業的人才培育目標與基礎定位,凸顯出不同專業的優勢與特征。在此基礎上,中職學校也可以更合理地調整教師資源,配置教學資源,提升區域服務能力。尤其在重點專業中,還可以推動領先優勢,打造學校專業品牌,不斷擴大汽修專業群的影響力。
二、中職汽修專業群建設路徑
(一)專業群教師隊伍建設
師資力量強化培養是專業群建設的核心動力,中職學校汽修專業群應建立專業教師多元培養通道與培訓體系,以此通過長期工程建設,打造優質、高水平、現代化的師資隊伍,建成以專家教師為引領,以骨干教師為中堅力量,以青年教師為后備力量的專業群教師團隊。
1.建立多元化培訓通道
第一,構建校內“雙師型”教師素質與能力提升工程。中職學校應以信息化教學大賽、名師團隊建設等活動與途徑為基礎,開展針對汽修專業群專業教師基本教學設計能力與教學實踐技能的培訓活動。在此基礎上,以技能大賽等活動形式為基礎,打造優秀名師團隊,進而落實“以賽促教”與“常賽常教”工作目標,建立以教師競賽體系與教師技能培訓與提升機制,滿足不同專業教師的成長需求。
第二,建立企業專家選聘機制與技能定向培訓工程。一方面,學校應充分發揮校企合作平臺優勢,積極從合作企業中引入專家,并將其選聘為兼職導師,以此豐富和優化中職學校的教師團隊力量,并由此建立“學校教師+企業導師”的雙師實踐教學體系。另一方面,則要開展技能定向培訓工程,打造以教學技能為主題的專題培訓課程資源,教師根據自身的教學需求,通過線上課程的方式完成相關教學理念、教學技能的學習,以此獲得定向成長。
第三,構建校校聯盟,合作共建高水平師資隊伍。中職學校應與同類型職業院校建立聯盟合作關系,比如可以在省內組織建立示范職校汽修專業聯盟,組織各學校教師定期開展交流學習會議、教研研討活動、教學技能競賽等活動,以此推動教師整體的發展與提升。又比如可以與同類高職、本科高校建立合作協議,定期組織教師隊伍進入更高級別學校進行參觀、交流與學習,由此拓寬教師教學視野,并積極引進成熟經驗與新技術新知識。
第四,推進國際交流活動。中職學校可以深化與國外汽車企業或職業院校的合作關系,組織教師隊伍定期參加進修培訓活動,進而掌握國外的優秀教學模式與個性化教育理念。
2.實施專業負責人培養
中職學校應建立專業負責人培養機制,針對汽車運用與維修、汽車車身修復、汽車美容與裝潢三個核心專業方向設置專業負責人,并由專業負責人引領專業內名師、技能大師與企業培訓師的培養工作,并借助企業掛職、外校掛職等方式,專項提升專業負責人的引導與管理能力,推進核心專業的建設與規劃發展,提高教師的整體素養與能力水平,具備支持專業發展管理、提升專業統籌、專業服務執行的能力,進而強化汽修專業群的核心競爭力。
(二)專業群課程體系建設
課程體系建設是專業群建設的根基所在。中職學校應建立多維度、互動式的專業群課程標準,進而聯合多方資源建立多模式、組合型專業群課程開發體系。既要充分發揮校企合作平臺優勢,又要在此基礎上打造集成式專業群網絡教學平臺,以此為汽修專業群技能型人才培養創造良好環境條件。
第一,應建立多維度、互動式專業群課程標準。中職學校應以自身教學水平與情況設定專業培養方案,同時以汽車產業的年度發展報告、行業調研報告、人才需求報告、崗位技能需求報告、企業定向人才培養研討會等調研形式與活動,建立符合當前汽修行業發展與人才需求的專業群課程體系,確保其課程內容契合不同專業、不同職位、不同崗位的人才培養要求。
第二,應建立多模式、組合型專業群課程開發體系。中職學校汽修專業群課程體系應包括平臺共享課程、方向專業課程、核心模塊課程三個基本模塊。其中平臺共享課程包含基礎素養與專業基礎兩個專題,前者以基礎文化課教研團隊開發,主要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能力等基礎素養;后者則由汽修專業教研團隊聯動合作企業共同開發,主要培養學生專業相關的基礎理論知識與基本技能方法。方向專業課程是以同類型高校為參考,訂單式合作企業人才培養為基礎,面向具體崗位工作或個性化工作任務而建立的課程內容,主要針對不同汽車品牌、不同車身部分維修以及不同需求的汽車改裝等內容,一般以校本課程的方式呈現。核心模塊課程則需要以專業群建設專家小組、企業專家小組、名師團隊共同研發,主要培養學生的核心專業技能,既包括理論知識,也包含實踐項目活動。
第三,應打造集成式專業群網絡學習平臺。為推進中職汽修專業群建設,有效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卓越技能,并實現規范化的人才培養管理,學校還應將專業群課程與集成式專業群網絡學習平臺進行深度融合,以此為教師提供個性化教學空間與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教師可以依托教學平臺資源,為學生布置課前預習任務與課后鞏固學習任務,學生也可以根據自身學習需求,自主開展補充用戶課外拓展學習。此外,在網絡學習平臺與校園網的聯通中,教師還可以由此對學生實施教學全過程管理,對學生的出勤、教學、作業、考核、評價等進行綜合一體化管理。
(三)專業群實訓基地建設
在中職學校汽修專業群建設中,還應通過建立完善的實訓基地,以此充分發揮教學資源的應用價值。中職學校專業群實訓基地建設應突出智慧、兼容、共享、綠色、定向、開放等基本理念,由此通過智慧校園建設與引領,推動綠色發展、資源節約的技能人才培養目標,為企業定向輸出優秀的專業型人才。
第一,建立智慧型實訓基地。在互聯網環境下,中職實訓基地的建設應突出信息化與智能化特征,既要能夠合理引入信息化教學資源,又要建立以虛擬仿真技術為基礎的實訓平臺,進而建立全過程信息化管理系統,為學生提供完整項目的汽修實訓課程體系。中職學校應針對汽修專業群實訓基地建設,打造以智慧校園綜合管理平臺為中心的實訓基地管理模式。一方面,可以確保不同專業課程均能落實到信息化實訓活動之中,保證學生實訓教學、評價管理、實踐活動等可以實現全過程數字化管理;另一方面可以保證虛擬仿真實訓室能夠滿足多個專業或多門課程的實訓要求,進而提高虛擬仿真實訓平臺的資源利用率。
第二,建立兼容式實訓基地。中職汽修專業群應逐步面向本區域內的汽車產業各個環節,因此需要進一步加深校企合作關系,進而打造企業冠名實訓基地、企業定點人才培養基地等合作項目。因此中職學校在實訓基地建設過程中,還應考慮兼容性特征,以此確保現階段建立的實訓基地項目與實驗室符合校企合作人才培養的需求。
第三,建立共享型實訓基地。中職汽修專業群實訓基地還應不斷提升資源利用率,并形成可持續發展模式。因此中職學校應深入分析汽修專業群各個專業之間的聯系,進而建立不同專業共享共用的實習實訓項目,并由此充分發揮實訓項目資源價值。
第四,建立綠色型實訓基地。在環保與資源節約的大環境下,中職學校實訓基地的建設也要以綠色環保為主題,一方面要提高資源配置的合理性,優化實訓基地結構,進而有效降低人力、物力與財力成本;另一方面則要在綠色實訓基地建設的同時,同樣要符合汽車產業的轉型升級發展訴求,進而提升實訓基地的可持續發展,能夠跟隨汽車產業與汽修產業變化而不斷調整。
第五,建立定向式實訓基地。隨著校企合作的不斷深入,不同企業的崗位技能需求逐步呈現出較大差異化,而大批量規模化的技能實訓課程無法滿足不同企業的獨立需求,因此中職學校還應針對不同的合作企業,共同出資建立定向人才培養的實訓基地,以此專項滿足其技能培養需求。
第六,建立開放式實訓基地。市場化運作已經成為當前實訓基地建設與長期運行的重要依據,中職學校在汽修專業群實訓基地建設中,也要堅持實訓基地即工廠的原則,建立以生產實際為目標的校內工廠,讓學生通過真實工作,為社會與市場提供汽修服務。同時,該實訓基地還應建立學生雙創孵化基地,為學生創業發展提供重要的平臺與資源基礎。
三、中職汽修專業群實踐路徑
(一)建立校企合作長效機制
校企合作是支持中職汽修專業群實踐建設的核心力量,必須建立校企合作長效機制,以確保企業在學校人才培養體系中的參與度,發揮出企業需求導向作用,推動學生的目標性發展。
第一,應定期開展校企合作交流活動,學校專家教師與骨干教師應與企業專家共同商議人才培養方案,修訂課程體系與教學策略。第二,應深化開展企業信息調研工作,學校應組織工作小組定期對汽車產業以及汽修行業的發展信息進行調研與統計,進而在此基礎上調整人才培養計劃與課程內容。第三,應積極開展校企互聘活動,學校要積極聘請企業專家進入學校擔任實踐導師,并鼓勵兼職教師參與到科研活動與課題研究項目之中。同時,企業要主動引導優秀教師進駐企業掛職或交流學習,以此為企業發展提供理論支持,同時也可以為教師成長創造實踐條件。第四,學校應與企業共同制定頂崗實習方案與管理辦法,既要滿足學生的實訓實踐需求,又要符合企業的生產工作需求。第五,應依托中職學校教育資源為企業提供必要的技術培訓、技術咨詢、資格鑒定、能力考核等服務。第六,應以實際情況為基礎,建立校企合作事務優先響應機制,確保校企合作事務能夠有效落實,并按照緊急程度與重要性形成分級制度,確保校企合作的良性發展與長效建設。
(二)開展工學交替育人模式
工學交替、訂單培養是中職汽修專業群建設的重要思路。汽修專業有著其特殊性,不僅涉及多個細化方向,而且不同企業、不同品牌、不同崗位對人才的需求標準也不同。因此中職學校可以開展“工學交替、訂單培養”模式。
一方面,應推動工學交替教學機制建設,與傳統實踐教學不同,該模式要求學生在每一個學習階段都應進入企業進行實習學習。每學期學生完成相應的技能理論學習后,即可進入實訓基地或企業崗位進行參觀實習、實踐學習或項目化學習,以此逐步推動學生實踐技能的發展。另一方面,應落實訂單培養機制建設,學校應與合作企業進行深化發展,由企業提出更具體的人才培養標準與內容,進而與學校合作建立對應的訂單班與人才培養方案。學生可以根據自身需求選擇簽訂訂單班合約,通過課程學習與實踐活動達到企業要求標準后即可進入企業就業工作。訂單培養制度還可以為貧困學生提供良好的就業渠道,由企業為學生提供學費等支出,而學生畢業后進入企業可以逐步償還費用,由此也可以為精準扶貧提供重要支持。
(三)構建企業標準課程體系
在中職學校汽修專業群建設過程中,還應建立以企業標準為基礎的課程體系。汽修專業課程應以汽修行業或崗位的具體職業能力規范與標準為依據,以相應人才的專業能力與職業素養要求為基礎,以此建立符合就業需求的專業核心課程內容與結構體系。
第一,中職學校可以針對每一門課程配備一名專業教師與一名企業專家,通過雙師協同配合,健全專業核心課程的內容與技能。在具體教學中,應堅持任務驅動與項目導向融合的教學方法,以此推動學生理論基礎與實踐技能的協同發展。第二,各學科教師應以企業標準為基礎,對不同課程的教學方法進行探索與升級。一方面,可以充分借助虛擬仿真技術與網絡平臺,將學生從課堂環境中引入企業生產現場,進而提升學生的理解與掌握;另一方面,則要依據企業標準或行業標準調整課程標準與教學目標,甚至可以由此編寫符合職業特色與工學結合特征的校本課程。第三,應推動汽修專業信息工作室建設,通過建立信息化共享資源庫,為專業群師生提供教學與學習支持。
結語
綜上所述,在現代教育改革背景下,中職學校應推進汽修專業群建設,既要通過專業群教師隊伍、專業群課程體系與專業群實訓基地的建設落實汽修專業群建設目標,又要通過校企合作長效機制、工學交替育人模式、企業標準課程體系的構建推進汽修專業群的實踐發展,以此提升汽修人才培養質量,為我國的汽車產業發展夯實人才基礎。
參考文獻:
[1]穆加彩.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群建設實踐研究[J].時代汽車,2021(16):6869.
[2]黃澤.校企共建現代化專業群的若干舉措——以高職院校汽車維修專業群為例[J].黑龍江科學,2019,10(01):4445.
[3]金翔.中職汽修專業群創新建設探索[J].汽車維護與修理,2018(18):6465.
[4]白樹全,孫麗,楊秀芳,等.高職汽車維修專業群企業人才需求調研報告[J].內燃機與配件,2018(11):184186.
資金項目:“廣西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2年度專項課題《提質培優視域下中職汽修專業群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構建研究》(課題編號:2022ZJY401)”成果
作者簡介:梁曉明(1977—?),瑤族,廣西來賓人,實驗師,教師,研究方向:汽車運用與維修、新能源汽車運用與維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