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錦
【摘要】中職數學課堂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學生學習參與度低,教師有熱情,學生沒激情,學生課堂抬頭率低,注意力不集中,造成課堂效率低,教學效果不理想。基于這些問題,如何提高中職生數學課堂學習參與度迫在眉睫,通過課堂實踐的探索,研究出提高中職生數學課堂學習參與度的有效策略,讓中職數學課堂“活”起來,學生“動”起來,實現高效課堂,從而提高中職數學教學質量。
【關鍵詞】中職生;數學課堂;學習參與度
中職數學課程內容屬于高中層次,這對大多數學生來說學得很吃力,甚至學不會,鑒于這種情況,中職數學課堂一定要有別于高中課堂,體現出職業教育的特點。如何保證數學教學質量,需要教師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到數學課堂中,做到全程全員有效參與,本人結合教學實踐,談談提高中職生數學課堂學習參與度的有效策略。
一、數學課堂分層化,確保學生參與基礎
在學生基礎差的情況下,如何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則需要教師顧及到學生的參與基礎。在數學課堂中可以采用分層教學法,將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練習、作業、考試、評價等進行分層設計。以講解“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為例,一是教學目標分層。水平一:會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不等式;水平二:會用圖像法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二是教學內容分層。做到每個教學目標都可以分成不同等級的教學內容,如水平一目標,教學內容可分三層,第一層:(x+1)(x-2)>0;
第二層:x2-2x-3>0;第三層:6x2≥x+2。三是練習、作業、考試、評價等分層。這部分的分層同樣給予不同水平學生不同的題目,并在每一道題賦分值,水平一的題目占比70%;水平二的題目占比20%;水平三的題目占比10%,這樣既能照顧到基礎差的學生,又可以滿足基礎好的學生,讓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得到進步。
二、數學課堂生活化,激發學生參與興趣
為激發學生參與興趣,每堂課教學過程中要做到深入淺出,多舉身邊的實例,如講解“集合運算(交、并、補)”內容時,以學校食堂采購菜品為例:某食堂計劃三天共購進10種菜品U={青菜、蘿卜、冬瓜、土豆、西紅柿、雞蛋、茄子、魚、豬肉、雞肉},第一天已經購進6種菜品A={青菜、土豆、西紅柿、雞蛋、魚、雞肉},第二天購進7種菜品B={青菜、土豆、西紅柿、雞蛋、茄子、魚、豬肉},問題1:第一天與第二天購進相同品種的菜品有哪些?則A∩B=?,答案:A∩B={青菜、土豆、西紅柿、雞蛋、魚};問題2:第一天和第二天一共購進多少種菜品?A∪B=?,答案:A∪B={青菜、土豆、西紅柿、雞蛋、茄子、魚、雞肉、豬肉};問題3:針對三天的采購計劃,第一和第二天還沒有購進的菜品還有哪些?暨Cu(A∪B)=?答案:Cu(A∪B)={蘿卜、冬瓜}。“集合的運算”以學校食堂生活實例幫助學生理解交集、并集和補集定義,同時也教會學生如何進行集合運算,較好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三、數學課堂專業化,提高學生參與意識
中職數學教師在教學內容選取上盡量跟專業結合,列舉實用性強的相關例子來提高學生參與意識。如在高星級飯店運營與管理專業中講到“不等式應用”這節內容時,可以列舉農家旅行社例子:一農家旅社有客房300間,每間房房租為30元時,天天客滿,如果每間房租每增加1元,每天客房出租數會減少5間,不考慮其他因素時,旅社將房間租金定為多少元時,可以保證每天客房的總租金不少于10000元?通過此專業實例逐步引導學生利用數學建模的思想列出一個不等式來解決問題,也同時讓學生知道,如果沒有掌握不等式的解法,那便解決不了這個問題,并以此引伸,未來工作崗位上需要頻繁用到數學知識解決此類問題,提醒學生要學好數學才能更好地工作。
四、數學課堂實踐化,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需要學生動手畫、動手量、動手算的內容盡量讓學生自己親身體驗,才能更好地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例如在講空間幾何體的表面積和體積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課前尋找模型,課中動手示范、測量并計算。如在講長方體(正方體)體積和表面積時,可以讓學生先拿出模型(長方體或正方體紙盒),然后用尺子測量長寬高各多少?再根據表面積和體積公式算出表面積和體積,教師還可以乘勝追擊讓學生觀察自己所在的教室,看學生能否算出表面積和體積,特別是對建筑裝飾專業的學生更側重于讓學生量房計算。這樣的課堂學生學習印象深刻,基本上能調動每個學生,提高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
五、教學活動多元化,吸引學生主動參與
一是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日常教學中比較受學生歡迎的教學法,如任務驅動、案例、問題探究、啟發式、情境、實驗、數形結合、游戲、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小組合作、自主探究等教學方法。如在講“古典概型”時,通過學生拋擲硬幣、擲骰子、抽簽等實驗,引導學生探究、總結古典概型的特征。又如設置“猜猜我是誰”“你畫我猜”等游戲環節,為數學課堂增加更多趣味性。
二是選擇適用的教學資源,采用信息化手段輔助教學。如多媒體、幾何畫板、學習通、職教云、雨課堂、微課、GeoGebra軟件等信息工具與資源。有效利用信息化資源和工具輔助教學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及興趣。如利用GeoGebra軟件、微課視頻等信息化資源,將數學三視圖教學可視化,大大降低了學習難度;利用幾何畫板畫函數圖像直觀明了,還可以動態觀察函數圖像的變化;利用職教云、學習通平臺可以做到課前自學,課中學習檢測,課后鞏固提升,學習效率高,容量大,學生學習情況可評可測,教師隨時掌握學生學習動態。
三是精心策劃教學過程。在每堂數學課中,如何安排好45分鐘的教學環節,做到一環扣一環,需要老師結合教材分析、學生學情、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進行合理的設計,吸引學生主動參與。
案例一:“指數函數”教學過程設計。通過“三段五環”模式進行設計,三段:課前、課中、課后;五環:情境導入、探究新知、強化新知、案例提升、總結評價。教師在課前利用智慧職教平臺預習本節內容,課中按照五個環節來完成新課內容,課后利用學習通發布作業,作業分層安排,學生根據自己水平選取相應的題目完成。
案例二:“三視圖剖結構”教學過程設計。采用“三段5E教學法”,課前任務準備:資源提前推送預習,VR體驗投影;課中任務實施:5E層層深入,學生合作探究,1E吸引—2E探究—3E解釋—4E遷移—5E評價;課后任務拓展:個性輔導,科學評價,學生鞏固學習。
案例三:“橢圓的標準方程”教學過程設計。通過“三段六環”模式進行設計,課前導學(預習),課中探究(創設情境—繪制圖像—探究新知—學以致用—課堂檢測—總結評價),課后拓學(分層作業)。
案例四:“古典概型”教學過程設計。按照“三階”遞進,“六環”相扣,層層開展,課前思考學習(預習新知),課中情景體驗(創設情境—尋找規律—得出公式—評估效果),課后任務鞏固(拓展延伸)。
案例五:“函數的奇偶性”教學過程設計。按照“三段五環”模式設計,課前準備(微課預習、知識點教學包、搜集圖片),課中實施(創設情境導入—探究新知—趣味應用—講練結合—歸納小結),課后提升(基礎作業、提高作業、拓展作業)。
六、評價模式多元化,增強學生參與動力
學生成績評價不能只單一地看卷面分,更應重視學生參與過程及關注學生的進步,才能增強學生學習的動力。因此,中職生數學成績的綜合評價需要做到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學生的綜合評價=過程評價(占60%)+結果評價(占40%)。結果評價一般以考試成績來確定,主要考核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過程評價主要考核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參與度、學習能力、學習方法等指標,具體的抓手是過程評價=出勤率(占20%)+作業(占20%)+課堂表現(占40%)(是否積極回答問題,是否完成課堂練習,答對給予獎分)+學習態度(占20%),學習態度的評價方式以小組評價為主,采取自評(占20%)、小組互評(占30%)、教師評價(占50%)等方式。通過多元評價方式提高學生學習參與度,對進步明顯的學生還可以給予增值性評價,評價的過程呈現了學生學習的蛻變過程,彌補原來的基礎差問題,增強學生學習自信心,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生學習參與度是保證教學質量的前期條件,只要教師能以學生為中心去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并及時調整教學進度和方法,定能研究出提高中職學生學習參與度的有效策略。
【參考文獻】
[1]張紅真.談提高中職數學課堂吸引力的途徑[J].職業教育研究,2021(03).
(基金項目:本文系海南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提升中職生數學課堂學習參與度的策略研究—以海南省中等職業學校為例”的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編號QJHV20210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