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浩
摘 要:語文單元整體教學設計,需要教師做好三個“整體”,即整體分析,從單元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出發,整體分析單元各部分內容,以設計科學、合理的單元教學目標;整體關聯,將單元內的課文、口語交際、習作等各部分內容關聯起來,設計能統領整個單元的主題情境;整體聯動,在活動中使各部分內容相互聯動、相互作用,幫助學生建構知識網絡。
關鍵詞: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設計
語文單元整體教學是對單篇文本教學的改進,有助于學生以統整的眼光看待單元內容,建構結構化的知識體系,促進對單篇文本的理解和對單元主題的認識。語文單元整體教學設計,需要教師做好三個“整體”,即整體分析,從單元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出發,整體分析單元各部分內容,以設計科學、合理的單元教學目標;整體關聯,將單元內的課文、口語交際、習作等各部分內容關聯起來,設計能統領整個單元的主題情境;整體聯動,在活動中使各部分內容相互聯動、相互作用,幫助學生建構知識網絡。下面以統編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為例,介紹相關做法。
一、整體分析,設計單元教學目標
小學語文教材各單元以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雙線組元,單元內的課文、口語交際、習作、語文園地等存在相通點及關聯性。教師可以將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作為切入點,整體分析單元各部分內容,從而確定恰切、合適的教學目標,為單元整體教學的推進指明方向。
三年級下冊第七單元以“天地間隱藏著無窮無盡的奧秘,等待我們去尋找”為人文主題,編排了《我們奇妙的世界》《海底世界》《火燒云》三篇精讀課文。《我們奇妙的世界》圍繞“這是一個奇妙的世界,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描繪了天空中云彩的形狀與色彩的變化,還有四季給自然萬物帶來的變化,引發學生尋找天地間的神奇與美好;《海底世界》圍繞“海底真是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介紹了幽暗寧靜的海底里動物活動的聲音、活動的方法以及多樣的植物和豐富的礦產;《火燒云》按照“晚飯過后,火燒云上來了”到“一會兒工夫,火燒云就下去了”的時間順序,著重刻畫了火燒云形狀與顏色變化之多、之快,引領學生找尋火燒云這一獨特自然景象的壯美。
口語交際部分創設“一同學坐在樓梯的扶手上往下滑,勸他別這么做”的任務情境,引發學生通過對比三位勸告者的不同說法,思考并討論勸告他人時需要注意的事項。
習作中設計了“回答問題”和“拓展圖表”兩個任務,旨在啟動學生的探究意識,使其通過資料檢索、信息整合等方法,尋找大熊貓的更多“秘密”,從而在寫作時學會更有條理、更加準確地介紹國寶大熊貓。
單元語文園地呼應“尋找奧秘”這一主題。“交流平臺”旨在引導學生尋找有“新鮮感”的詞語和適合仿寫的句子。“詞句段運用”安排了以問句作開頭寫一段話和學寫尋物啟事兩部分內容,前者要求學生在仿寫前發現問句中“大海深處”“石頭”“奇妙”等關鍵詞,后者需要學生對照范例自主發現尋物啟事這一應用文體的格式。“書寫提示”要求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尋找筆畫較少和筆畫較多的字的書寫特點,從而提高書寫能力。“日積月累”部分編排了四個八字成語,其前后四字表達的意思有所關聯,且常放在一起使用。
除了明確的人文主題,本單元還設置了“了解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把事物寫清楚的”“初步學習整合信息,介紹一種事物”兩個語文要素。《我們奇妙的世界》的課后思考題中“說說課文分別從哪幾個方面寫了天空與大地”,《海底世界》中“說說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介紹海底世界的”“說說那段話是怎樣把這個意思寫清楚的”“讀一讀,注意加點的部分,體會這樣寫的好處”,以及《火燒云》中“說說課文寫了火燒云的哪些特點”等問題,都是緊扣語文要素設置的,意在讓學生運用圈出關鍵詞、畫出關鍵句、繪制思維導圖等閱讀策略,梳理文章脈絡,深入探究作者整合信息的內在邏輯,以及把文章寫生動的奧秘,掌握介紹事物的方法。
單元口語交際、習作和語文園地等,則需要學生綜合運用學到的技能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綜觀整個單元,天地間的美妙、與人相處的巧妙、寫作方法的奧妙、積累運用的奇妙,都需要學生擁有一雙善于尋找和發現的眼睛。基于此,我們可以將本單元的教學目標設計為:讀懂課文,抓住關鍵詞句,了解課文是從哪些方面把事物寫清楚的;體會課文語言表達的特點,知道怎么把一段話寫清楚;初步掌握整合信息的方法,學會通過幾個方面介紹一個事物;懂得勸說的語氣,學會從他人的角度思考,善于勸說。以此為基礎的單元整體教學設計,能較為高效地做到前后關聯,聚焦重點,切實加強學生的語文素養。
二、整體關聯,設計單元教學情境
為了更好地整合單元內容,推進單元整體教學的落實,教師還需要做到整體關聯。這里的“關聯”有兩重含義,一是將單元學習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相關聯,促使學生從自身實際出發加深理解;二是將課文與口語交際、習作、語文園地等相對零散的內容關聯起來,使其真正成為一個整體。由此再設計能夠統領整個單元的主題情境,將更貼合學生學習的興趣與需要。
根據前面的分析可知,本單元的內容以“探秘”為主線——三篇課文重在引導學生探索自然界的奧秘,口語交際以“勸告”的話題帶領學生探索與人交往的奧秘,習作從“國寶大熊貓”入手引導學生探索清楚介紹事物的奧秘。由此,教師設計“探秘天地之間”的單元整體情境,在此情境中整合單元內容,并進一步分設“觸摸霞光”“挖掘寶藏”“守護世界”三個子情境,使整個單元呈現在完整的“情境鏈”中,從而幫助學生加強對單元內容的感悟。
首先,按照一般的教學進度,這一單元的教學發生在夏季,而火燒云也是在夏天出現的現象。所以,可以將《火燒云》作為本單元教學的切入口,設計“觸摸霞光”子情境,讓學生從身邊的自然現象中感知大自然的神奇。而后,借助《火燒云》一課的學習,引導學生發現,《我們奇妙的世界》第七自然段中“落日的余暉不時變換著顏色,好像有誰給天空涂上了金色、紅色和紫色”一句,描述的同樣是火燒云。再以點帶面,引導學生思考,除了火燒云,《我們奇妙的世界》和《海底世界》中天空、大地以及海洋里的珍藏也亟待我們的觸摸、探索與守護。由此設計“挖掘寶藏”的子情境,統領這兩課的教學,幫助學生進一步認識自然界隱藏的奧秘,培養熱愛自然、保護自然的情感。口語交際關注的“勸告”,是學生日常生活必備的交往能力。“怎樣勸告才能讓對方更容易接受”,這需要學生探索,也只有掌握了“勸告”的奧秘,才能更好地與人交往。習作則需要學生自主探索大熊貓的奧秘,并將搜集到的信息進行整合,形成一篇完整的介紹大熊貓的文章。因此,可以將口語交際與習作的內容整合在“守護世界”的子情境下,引導學生在前面學習的基礎上進一步關注自然、關注他人、關注自我。如此,“探秘天地之間”的情境,將單元教學內容有機關聯起來,也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將世界與自我相關聯。
三、整體聯動,設計單元學習活動
語文學習強調實踐和運用。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設計整體聯動的單元學習活動,引導學生逐層進階,在活動中內化所學、深化認知。
這一單元中,在“觸摸霞光”的子情境中,教師設計了“色彩寫生課”“班級朗誦會”“走近火燒云”三個活動。因為這一情境統領《火燒云》一文,所以,教師首先安排“色彩寫生課”這一跨學科學習活動,與美術教師合作,用絢爛的圖畫幫助學生打通文字與想象的關聯,并以視頻《滿庭芳·國色》幫助學生體會火燒云的顏色變化多、形態變化快的特點。“班級朗誦會”活動中,教師引導學生梳理古詩詞中的晚霞以及名家筆下的晚霞,形成誦讀內容,輔以優秀的寫生作品,讓學生自由遐想、創作。比如,“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是邊塞蕭瑟的晚霞,“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是水天一色的晚霞,“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是絢爛奪目的彩霞。“走近火燒云”活動,重點開展《火燒云》一課的教學,利用學生繪制的圖畫作為想象與表達的素材,幫助學生感受文章的語言美和畫面美。
在“挖掘寶藏”的子情境中,教師組織學生學習《我們奇妙的世界》和《海底世界》兩篇文章,旨在引領學生從平常的事物中找到美,并學會用文字表達美。所以,在這一情境下,教師設置了“尋天地間的珍藏”和“學天地間的表達”兩個學習活動。“尋天地間的珍藏”活動,帶領學生在閱讀《我們奇妙的世界》和《海底世界》的基礎上,尋找兩篇文章中介紹的天空、大地和海底三個地方的珍藏,形成對文章的初步理解。而后,引導學生關注兩篇文章分別是按照什么順序來寫“珍藏”的,以及它們分別描述了哪些“珍藏”,還要啟發學生將這兩篇文章與《火燒云》一文進行對比,思考它們之間的異同。這樣,學生能夠對“天地間的珍藏”形成基本的認識,具備一定的關注世界、關注自然的眼光。“學天地間的表達”活動,重在引導學生梳理《我們奇妙的世界》和《海底世界》兩篇文章中的關鍵詞句,并從天空、大地、海底三方面繪制“天地間的珍藏”圖譜。這可以為后面習作的展開做好鋪墊。在此基礎上,教師再以問題驅動學生小組交流,包括“天空、大地、海底在描寫順序上有什么不同?”“它們分別描寫了哪些事物?”“描寫的事物有哪些異同?”“圍繞中心句,我們可以采用哪些方法展開來寫?”等,將學生的視野由宏觀引向微觀,掌握介紹事物的方法。
“守護世界”這一情境的設計,意在讓學生知道:守護世界不是大人的事情,我們也可以從守護珍愛的國寶,從守護身邊的朋友開始,以主人翁的意識守護我們美好的世界。為了避免機械化地學、零碎地講,教師會引導學生以主人公的角色投入“班級調解師”和“國寶宣講員”的學習活動中。在“班級調解師”活動中,教師先帶領學生從“提建議”等角度思考勸告的方法,再引導學生將“說危害”轉化為“提建議”,比如把“你這樣做太危險了,有可能會撞到別人”轉化為“快下來,這么高摔下來很容易受傷,撞到人大家都會受傷的”,從而讓學生能發自內心地替他人著想。“國寶宣講員”活動主要是為了完成單元習作。教師先帶領學生完善大熊貓研究報告,在教材提供的表格信息的基礎上,進一步搜索大熊貓的別稱、野生數量、養殖數量等信息。然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拓展制作大熊貓“出使”他國的地圖,搜集或創編大熊貓的趣味故事。最后,在“大熊貓研究分享會”上,班級以小組為單位分享研究成果,并在相互傾聽、學習的過程中記錄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以豐實研究內容。這樣,在學習活動的充分激活和鋪墊下,學生再借用課文學習中掌握的寫作方法,便能較為順暢地完成一篇翔實、生動的作文,同時,其熱愛動物、守護世界的品質也能得到培養。
單元整體教學設計的探索啟示我們,單元中的各篇文章、各部分內容不是分散的個體,其中有著巧妙的聯系,需要我們引導學生去觀照,以形成整體意識,加深對單元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