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構建科學合理的復合型高技能人才評價體系可以客觀評價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能有效對接市場需求,提高學生高質量就業能力。本文以江蘇省無錫技師學院電子商務專業為例,基于KOMET理論,構建復合型高技能人才評價體系,探討“崗課賽證”融通人才培養模式,并通過創新實踐,做到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相結合,有效發揮人才培養評價的引導功能。
關鍵詞:“崗課賽證”;KOMET理論;評價體系
課 題:本文系江蘇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1年度立項課題“新時代復合型高技能人才培養的校本探索與生態重構”(課題編號:D/2021/03/183)的研究成果之一。
為進一步推進職業教育改革,實現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崗課賽證”融通人才培養模式成為職業院校一體化教學的著力點。其中,“崗”是工作崗位,“課”是課程體系,“賽”是各級各類職業技能大賽,“證”是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江蘇省無錫技師學院(以下簡稱學院)通過“崗課賽證”融通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將企業的最新標準、方法、工藝、技術等引入教學過程,將職業技能大賽、職業技能等級認定準則引入教學課程體系。同時,學院基于KOMET理論,構建了復合型高技能人才評價體系,從而不斷提高學院高技能人才培養效能。
(一)“崗”是人才評價的基本標準
“崗”對應電子商務專業崗位群,將崗位工作要求和評價標準轉化為學生學業評價的基本標準,既要關注崗位的專業技能要求,又要關注崗位任務完成過程中所需要的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以及職業素養的要求,并在考核評價方案中體現出來,既要有定量的結果性評價,又要有定性的過程性評價。
目前,電子商務行業主要就業崗位群和崗位如下:
中等技能崗位:運營助理、推廣助理、倉管員、客服專員;高等技能崗位:運營專員、推廣專員、直播銷售員、客服主管;技師(預備技師)崗位:網店運營主管、平臺運營主管、數據運營高級專員。
針對崗位群提取典型工作任務,并明確崗位評價標準,將其轉化為學生學業評價要求。根據學業評價的要求,使用超星、問卷星等平臺和有效工具,分解學業評價要求,設計考評量表,系統收集學生在認知行為上的變化信息,并對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進行價值評估。
(二)“課”是人才評價的核心要素
“課”既是課堂教學的基礎,也是開展學業評價的抓手。學院根據學生的基本情況進行教學設計,構建電子商務專業“學生中心、能力本位”的有效課堂教學模式,構建“崗”(電子商務運營崗位群),“賽”(電子商務運營大賽、行業直播大賽、創新創業大賽等職業技能大賽),“證”(電子商務師等級認定證書、“1+X”職業技能證書標準)的課程體系,并將評價貫穿于整個課堂,采用過程性考核和終結性考核有機融合的方式開展“課”的評價工作。
(三)“賽”是課程教學的升級體現
學院依照國家級、省級職業技能大賽的比賽要求,將電子商務專業設置為海報設計、短視頻制作、直播推廣等模塊,把國家級、省級職業技能大賽要求和考評標準轉變為院級比賽的要求,建立院級比賽機制,確定技能節活動內容。將大賽的標準作為復合型高技能人才評價的標準,從而進一步提升電子商務專業人才的培養質量。
(四)“證”是人才評價的結果體現
“證”是人才評價的結果體現,以取得專業目錄中對應的工種為主要目標,但不是以取得證書為最終目的,而是要將證書等級標準融入課程體系中。學院要求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生在畢業前通過技能等級認定,能夠獲取電子商務師的技能等級證書,同時把行業新科技、新工藝、新標準等納入學院的教學評價系統中,倒逼學生對接行業新要求。
KOMET 為德語縮寫,KOMET理論是一個源于德國的國際職業教育比較研究項目,其研究內容是職業教育科學的評價方法,該評價方法注重強化對學生知識層面、分析綜合能力、創新素養等方面的考查,根據能力診斷要求,對學生的能力和素養進行評價。其能力模型有三個維度,即職業能力級別的要求維度、典型工作能力的內容維度和完整工作過程的行動維度。
學院以工學一體化理念探索電子商務專業“崗課賽證”融通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以期適應新時代復合型高技能人才培養的新要求。學院基于KOMET理論,以電子商務崗位群為依據,通過分析代表性工作任務,提煉典型工作任務,吸收最新行業大賽中的內容,并結合電子商務師、互聯網營銷師等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考試國家標準,綜合考慮將其轉化為一體化課程,形成電子商務專業“崗課賽證”融通評價體系。
(一)緊密對接行業標準,完善課程評價體系
構建復合型高技能人才評價體系,除了吸納與學院緊密合作的企業專家意見以外,還要廣泛聽取行業專家的意見,分析行業企業對復合型高技能人才的實際需求,據此進一步細化評價指標。評價指標以KOMET理論作為開發基礎,指標的確認從電子商務專業學生、學校、企業(社會)多個層面著手,內容針對電子商務運營崗位專業能力的考評。指標設置不僅包括扎實的電子商務專業基礎、管理能力、實際操作能力,還要設置電子商務專業創新能力、自我學習能力、成本意識、遵紀守法意識等綜合性指標,并為每個指標確定不同的評價主體,設置權重,努力踐行“思政引領、德技并修”的教育理念。
根據已確定的電子商務專業評價體系進行測評,將最終反饋的數據形成分析報告,不僅可以反饋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生是否符合社會所需要的復合型高技能人才的要求,而且能對電子商務專業教師的教學效果進行檢驗,學院依此進一步調整電子商務專業教學的內容和方法,并持續優化評價體系,形成閉環。
(二)創新產教融合體制,構建協同評價機制
為達到KOMET理論中對學生的職業能力、職業承諾和職業認同感發展情況的評價要求,尤其是能力模型的職業能力級別、職業典型工作任務、完整的行動過程三個維度的目標。首先,學院深入企業研究崗位需求,組建由企業專家學者和學院教研組成員、專業帶頭人組成的電子商務專業建設委員會,定期開展專業建設委員會活動,對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評價要求、課程內容、就業崗位等進行深入研討,確保專業培養目標和課程設置符合最新行業發展和企業用人需求。其次,吸納行業企業專家和一線崗位技術骨干參與課程資源的開發,校企共同制定課程標準、完善課程體系、開發工學一體化工作頁、編寫教材、制作網絡微課等教學資源;學院層面積極協同龍頭企業組織參與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工種標準和題庫的開發,對行業發展起到輻射帶動作用。結合地區電子商務專業的發展趨勢,確定與合作企業共同開發電子商務專業教材及數字資源和案例,將電子商務專業的主要課程如網店運營、網店推廣、倉儲管理、客戶服務、網店商品優化、網店數據分析、內容推廣作為校企合作開發項目,進一步發掘教學資源,并與行業協會共同確定電子商務師等級認定平臺資源。最后,依托企業平臺,建立校企聯合評價體系。開展課程評價、實訓評價、頂崗實習評價和能力評價,引進第三方機構開啟獨立評價模式。
(三)借鑒技能大賽理念,引領人才評價改革
基于KOMET理論模型,技能人才一般需進行四個階段能力進階,學院千方百計地為人才培養提供四個階段能力進階平臺,在人才培養的平臺上進行評價。能力進階平臺模式為:工作室平臺—競賽項目組平臺—企業項目組平臺—大師工作室及協同創新平臺。其中,工作室平臺根據學生的興趣分類培養,設有院級競賽項目、市級創業項目等,培養具備較強實踐能力和職業能力的高技能人才;競賽項目組平臺對接世賽、國賽、省賽及行業賽等賽事,培養具備綜合能力的高技能人才;企業項目組平臺對接企業需求,校內指導教師與企業技術骨干深度合作,以企業的工程項目為載體,培養具備行業企業所需要的具有豐富項目經驗的高技能人才;大師工作室及協同創新平臺致力于培養具有高度創新創業能力的高技能人才。
通過各級各類技能大賽可以研判職業院校的教學質量,將技能大賽的有關理念和標準引入人才評價體系,能夠達到“以賽促教、以賽促改”的目的。特別是國家級職業能力大賽、世界技能大賽這樣的賽項,具有很強的前瞻性和引領性作用,學院應將大賽的規范、具體內容轉化為具體的課程要求,將大賽的評價要求轉化為課堂教學的評價要求,將大賽的集訓材料、課件、視頻轉化為學生的教學資源。
職業教育擔負著培養復合型高技能人才、促進就業創業的重要職責。學院電子商務專業全面實施基于KOMET 理論構建的“崗課賽證”融通評價體系,從而不斷改革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模式,教學成效不斷顯現,專業內涵建設水平大大提升。
(作者:吳越,江蘇省無錫技師學院現代服務系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