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等職業學校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20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力推使用議題式教學方法,培育中職思政學科核心素養。本文以“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為例,根據“大思政課”建設要求,遵循教學規律和技工院校學生身心發展特點,通過情境線、活動線、任務線、生成線四個維度開展議題式教學實踐探究,提升思政課魅力。
關鍵詞:議題式教學;大思政課;提升;思政課魅力
課 題:本文系2023年浙江省職業技能教學研究所科研項目“核心素養視域下技工院校思政課議題式教學研究與實踐”(編號:2023-02-095,課題負責人:張建娣)的研究成果。
新課標指出,議題式教學方式是培育思政學科核心素養的主要載體和重要抓手,也是提高技工院校思政課魅力的有效手段。筆者聚焦課堂教學改革,創新方式方法,根據“大思政課”建設要求,發揮技工院校對接專業、面臨就業的獨特優勢,通過開展議題式教學來探尋課堂教學最優解。
大思政課我們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現實結合起來。以教學內容“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為例,根據新課標,把民生事項和學生學習專業緊密結合,選取城軌運營班學生,精心設計教學方案,以議題式教學貫穿課堂始終,幫助學生解開思想的疙瘩,堅定黨帶領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信心和決心,作為一名未來城軌人,也應提升本領,為民生出一份力,以奮斗姿態激揚青春,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和底氣。
情境創設是進行議題式教學的前提和切入口,對之后任務的布置、活動的開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情境的營造、選擇尤為關鍵。真實的事物、事件最吸引人,也最能打動人心。教學中的情境選擇必須來源于現實生活、社會熱點或貼合學生所學專業的真實情境。
為完成教學內容,筆者課前專門組織開展了一次與學生所學專業一致的思政實踐課——到城軌公司參觀,這大大突破了文化課與專業課的限制,文專完美融合,教師精準捕捉到了學生的興趣點,學生的求知欲被激發,迅速代入未來職業情境。在參觀前,學生根據教師課前布置的任務,收集了問題,準備了“參觀大禮包”。參觀中,企業導師用“答記者問”的方式當面答復學生的相關問題,真正融入了職業情境。參觀后,教師讓學生通過人流量、票價、運營成本等計算經濟賬,邊計算邊學習邊領悟情境,計算中得出第一個情境“城軌公司當下運行是虧本的,是否要取消城軌班車”。既然虧本,能否通過漲票價的形式來減少支出,收回成本呢?第二個情境“能否漲價減成本”應運而生。如果不能漲價,那可以通過哪些辦法實現創收來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由此,第三個情境“如何高質量運行”被引出。
三個典型情境圍繞專業一以貫之,層層遞進,有一定的開放性、思辨性。情境創設將“思政小課堂”和“社會大課堂”有機結合,有效拓展了思政課渠道,豐富了課堂教學資源,激勵學生推進理論和實踐良性互動,避免了生硬地將思政內容“綁在”專業課程上的窘境,使學生在真實、鮮活、零距離的職業情境中,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觀察、思考、認知、體驗、感悟與實踐,有利于學生品德和良好職業素質的養成。
活動開展是議題式教學區別于傳統課堂教學的最顯著特征,努力把原來的“講授型”課堂塑造為“活動型”課堂,強調學生的主體性、思維的參與性和表現形式的多樣性。活動開展必須以問題為導向,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構建新的知識、能力和價值體系,具有針對性和趣味性。
在教學中,筆者創新性地組織開展了三個活動。一是針對“是否取消班車”,開展辯論賽,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思維碰撞,合作探究,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問題。這與教師單純的灌輸相比,學生理解更加深刻,結果也會越辯越明,答案靈動生成。二是針對“能否漲價”,排演情景劇。結合城軌票價是否需要調價,開展城軌運價聽證會。聽取政府相關部門、城軌公司、上班族、老人、低保戶等意見,將學生代入“現實”情景事件中,帶動學生對問題的思考,引導學生形成與現實對接的分析、判斷和理性價值取向。它改變了以往教學中枯燥、單調的模式,讓學生在娛樂中學習,實現了教書與育人的有機結合。三是針對“如何高質量運營”,開展建言獻策活動。根除教學“表面化”現象,廣開言路,不局限學生、思政教師的意見,運用好“大師資”,線上線下聯結,征求企業導師、專業課教師的意見,實現多主體跨界協作,增強可信度,學生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通過辯論賽、聽證會、建言獻策等方式,還主體于學生,不再是教師唱“獨角戲”,營造了師生齊參與的氛圍。整個學習過程鍛煉了學生的思維和能力,體驗了搜集整合、理解探究、實踐應用、創新遷移等過程,由“被動”學轉為“主動”學,給學生提供溝通表達、闡述想法的機會,課堂變得豐盈、生動、鮮活。
任務是方向,統領著整個教學的設計思路和實施過程。每個任務的實現都需要創設一定的情境和豐富的載體開展相應活動,因此,只有搭建各類平臺,將任務歸還到情境中,增加任務的趣味性,學生才會在探究欲望的驅使下主動進行學習和思考。
知識型任務結合教學內容,通過辯論得出在運行虧本的情況下,我們不支持取消城軌班車,那是因為我們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把人民立場作為根本政治立場,完成第一個“論證人民立場”的知識型任務。演繹情景劇,召開城軌運價聽證會,在虧本情況下,堅持不漲價。探討型任務“經濟賬與民生賬孰輕孰重”,需要政府、企業、城軌人員共同探討。公共交通是最基本的民生保障,我們的政策和發展都應順應民意,符合人民所思所想,問題迎刃而解。為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我們可以從哪些方面入手,實現不斷創收,提供高質量服務,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引導學生學以致用。教學不僅局限于教材本身和課堂內容,應從教材轉到生活,從課內轉到課外。延伸型任務“在發展中更好保障民生”在建言獻策及課外實踐、實習中不斷達成。
通過“描述—探討—延伸”的邏輯,重新架構內容,一步步分解任務,教學脈絡清晰,重難點突出,學生的學習目標更加明確,且任務設置過渡自然、層層遞進、螺旋上升,不斷促進高認知、高階思維的發生,從理解逐漸走向運用、遷移和創新。
思政學科核心素養生成又稱價值引領,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是學生通過學科學習逐漸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和使命所在。新課標中明確指出,思政學科的核心素養主要包括政治認同、職業精神、法治意識、健全人格、公共參與等五個方面。
教學中,教師精心設計,充分發揮引路人(價值引領)作用,嵌入職業崗位情境,全程落實辯論、探究、分享等環節,學生沉浸式體驗,合作探究,陳述、表達自己的觀點,在交流中不斷碰撞,在學習中借鑒甄別,逐漸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積極擁護黨的領導,堅定“四個自信”;增強主人翁意識,有序參加公共事務,增強遵守職業道德和提高職業技能的自覺性,努力承擔社會責任,堅信通過職業發展實現人生出彩的信心,從而不斷提升人生價值,實現全面發展。
圍繞議題設計活動進行教學,能有效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其核心理念與培養學科核心素養的目標要求高度一致。議題式教學模式能將情境、活動、任務等串聯起來,極大地提高了課堂的系統性,讓思政課“融起來、實起來、活起來、強起來”。技工院校思政教師要想上好每一堂課,就要不斷更新自身教育理念,積極構建“大思政”的育人格局,形成“大師資、大平臺、大課堂”等的協同育人,破解教學的時空難題,培養滿足時代和社會發展要求的有用人才。
[1]沈壯海.“大思政課”我們要善用之:思考與探索[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1(3).
[2]向穎.道德與法治課議題式教學的內涵、困境及實施路徑[J].教學與管理,2022(10).
(作者:張建娣,浙江交通技師學院思政教研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