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英梅
摘要:為了幫助學生在未來的學習和發展中取得進步,教師要適時地在小學延時服務中滲透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根據新課標中提出的有關核心素養的概念,教師從小組合作探究出發,靈活設計延時服務教學環節,從而幫助學生培養數學核心素養。葉圣陶先生提出:“凡為教,目的在于達到不需要教。”所謂“不需要教”即達到思維的“解放”,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應只有接受,而應通過自主學習掌握知識和技能,培養數學思維,提升數學核心素養。
關鍵詞:課后延時服務 數學核心素養 小組合作
一、數學核心素養的本質
新課標中提出“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三個核心素養。這些素養是教師在數學延時服務中應當培養學生的有關數學思維、感悟和能力等的著重點,更是打造新世紀高素質人才的重點,因此,將這些核心素養的培養作為小學數學延時服務中的教學目標,是當前數學的重中之重。
二、小學數學學習的現狀
每天一節數學課,時長40分鐘,為了完成進行任務,教師基本是每天講授一節新課,對于一些學生較難掌握的課程內容,教師需花費大部分的課堂時間來進行講解,這就導致數學課堂缺乏師生和生生互動,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不到體現,難以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而延時服務可以為學生提供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平臺,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使學生成為課堂的真正主人。因此,我采取了小組合作式課后延時服務,一方面是為了提高學生的探索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是為了擴大學生之間的良性影響,在小組合作式學習中讓思維敏捷的學生用其獨特視角引領其他學生探索問題,獲得解決問題的能力,再以所獲能力來良性影響本組的優化發展。
三、數學延時服務小組合作式的實施策略
(一)合理分組,提高小組合作學習質量
運用小組合作學習這一模式的過程中,分組是其中的重要環節,同時也是小組活動順利開展的重要保證。數學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分組是,需將基礎不佳的學生、中等生以及能力優秀的學生進行優化組合。通常來說,每一組包含4位學生比較合理,4個人交流時間適中,空間上容易做到面對面,充分保證小組討論中信息共享的流暢性,提高合作質量。完成分組之后,為指導學生進行有效學習,數學教師還需給各個小組布置相應任務,對所有成員的具體職責進行明確。而為鍛煉學生能力,教師可讓組內成員輪流負責某項事務,這樣可以讓所有學生在小組活動當中得到有效鍛煉。在學生通過小組形式展開探究的過程中,數學教師需給予各組適度以及適時指導,這樣能夠確保合作探究這一活動有效、有序地推進下去。
(二)小組合作交流之前,應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獨立思考
教師提出數學問題,應該留給學生足夠多的時間去獨立思考,先讓學生提出自己的解決方案,等到思考成熟或者已經得出答案之后再宣布進行小組合作,那么在討論過程中一旦發現自己的答案和別人不一樣,此時合作討論便會水到渠成。所以我覺得在學生沒有經過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就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會導致思考不成熟而討論沒有效果,同樣也會使本來基礎就不好的學生在沒有引導的前提下直接討論而束手無策或人云亦云。沒有獨立的思考也就沒有真正的合作,因為合作的基礎來源于每個學生的獨立的觀點和見解,這樣每個學生才能拿出自己的觀點進行交流,此時智慧的火花在這里碰撞,真正的合作才會形成。
(三)開展趣味游戲,激發學習興趣
開展延時服務時,學生已經在學校學習了一天,普遍比較疲憊,學習興趣不高。在延時服務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可以開展一些趣味性學習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比如,在“數學好玩——找規律”的活動中,教師講明規則:說數字1-30,誰說到21誰輸,老師可以穩贏,學生不信,老師先和學生玩游戲,學生在不找規律的情況下,屢戰屢敗,這充分調動了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索規律的欲望,學生找出規律后,讓學生運用規律,自己制訂規則,在小組內和同學繼續玩,在游戲中掌握規律,運用規律。
(四)成果展示,增強自信
針對學生而言,在進行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如果他們可以對知識進行準確講解,就表明學生對所學知識有了比較扎實的掌握。因此,開展合作教學期間,要考查學生是否在小組合作當中完成了相應的探究任務,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對成果加以展示。指定某個小組來對探究成果加以展示,各個小組可以選出一名代表來完成這個任務。之后,可讓其他成員對該名學生的發言進行補充。在此之后,其他小組可對該名學生的發言進行評價以及討論。對于學生優點,數學教師要進行及時的鼓勵以及肯定。針對其不足,數學教師需及時提出相應的優化以及改進建議。這樣,所有學生都可以參與其中,并且在辯論以及交流當中互相答疑解惑,能夠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認識以及理解,進而促使教學效果不斷提高。
總而言之,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是數學課后延時服務開展與實施的重要形式,它對小學生數學意識、數學思想以及學科素養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