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霞
[摘 要]“能讀會寫”單元統整教學,強調以寫為主、以讀為輔,閱讀為寫作服務。設計“能讀會寫”單元統整教學,教師要從單元中提取寫作知識與技能,整合課文、課后練習、語文園地等教材內容,增補必需的課外學習材料,確定明確的單元教學目標,構建單元寫作訓練系列,引導學生進行集中學習、遷移運用;同時,既要創設真實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圍繞學習任務進行自主學習,又要設計評價單,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價。這樣進行“能讀會寫”單元統整教學,能有效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關鍵詞]核心素養;能讀會寫;單元統整
[中圖分類號] G623.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24)01-0008-03
當前,不少語文課堂的閱讀教學與習作教學壁壘分明,習作教學在有限的時間內難以收到較好的效果,學生習作難的問題仍然存在。為解決這一難題,幫助學生達成能讀會寫的目標,“能讀會寫”單元統整教學應運而生。“能讀會寫”是指前置寫作目標,從學生自主寫作、完成單元作文的目的出發,統整單元學習材料,增補必須的內容,提供完成寫作任務的知識框架,達成以讀助寫、以寫促讀的單元教學目標。
進行“能讀會寫”單元統整教學,確立寫作目標是前提,制訂單元統整規劃是基礎,建立讀寫活動系列是關鍵,設計讀寫評價單是保證。本文以統編語文教材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為例,談談“能讀會寫”單元統整教學設計的基本策略。
一、確立單元寫作目標是前提
“能讀會寫”單元統整教學設計主張以終為始,從學習結果開始進行逆向思考,以完成單元習作作為學習的頂層目標。進行“能讀會寫”單元統整教學,研究教材是根本,確立寫作目標是前提。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是一個普通單元,習作要求是“學寫一件簡單的事”,閱讀要素是“學習帶著問題默讀,理解課文的意思”;單元以“美好品質”為人文主題,選編了《司馬光》《灰雀》《手術臺就是陣地》《一個粗瓷大碗》四篇課文。這些課文通過具體的事件表現了人物的美好品質。司馬光冷靜機智,砸缸救人;列寧呵護兒童,男孩知錯能改;白求恩冒著炮火搶救傷員,勇于為革命獻身;趙一曼把吃飯的碗送給七班當菜盆,和戰士們同甘共苦。單元的習作要求是“學寫一件簡單的事”,話題是“那次玩得真高興”。這是小學階段統編語文教材第一次安排寫一件事,要求學生把玩的過程相對完整地寫下來,并表達出當時快樂的心情。從讀事件到寫事件,教材編排體現了閱讀鋪路、由讀到寫的理念,這樣為三年級學生起步階段的習作降低了難度。“學寫”一詞,明確本次習作旨在引導學生初步學習如何寫一件簡單的事,未對寫作提出過高的要求。
為達成“學寫一件簡單的事”這一單元寫作目標,在單元統整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學習課文,分步達成以下習作目標。
1.能用“放電影”的方法回想一次特別開心的玩耍經歷;
2.能借助表示先后順序的連接詞,寫清楚玩的過程;
3.能把自己玩耍過程中的快樂心情表達出來。
二、制訂單元統整規劃是基礎
“能讀會寫”單元統整教學重視表達,是為解決學生不知道“寫什么””怎么寫”的問題,以寫為主,以讀為輔,閱讀教學為寫作表達服務。設計“能讀會寫”單元統整教學,教師要統籌單元中的閱讀與寫作教學內容,綜合考慮如何加強習作過程指導,如何加強單元內部的橫向聯系,使各板塊內容形成合力,以促進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同步發展。我們從課時安排、學習目標、學習任務等方面制訂單元統整規劃,為設計“能讀會寫”單元統整教學打下基礎。統整規劃如表1所示。
如表1所示,我們把整個單元學習統整規劃為五大課時板塊。每個板塊有不同的目標與任務。課時目標是單元目標的細化,具有小而實的特點。如第5~7課時中的目標“1.帶著問題默讀,借助人物的語言、動作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動”“2.帶著問題默讀,聯系課文內容與事情發生的背景,體會人物形象,感受美好品質”。課時目標定得小,讓教師教學有抓手,學生學習有支架。縱觀整個單元的子目標,從熟悉課文內容到帶著問題默讀體會人物品質,再到提取文章寫作方法,最后到運用方法完成習作,呈鏈狀推進,協同發力,循序漸進地達成單元總目標。
課時目標確定后,教師就可以設計相應的學習任務。“能讀會寫”單元統整規劃中的學習任務根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識字與寫字”“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四大塊來設計,具有具體、可操作的特點。如第5~7課時中的學習任務“1.閱讀與鑒賞:品讀《灰雀》中的人物對話,體會人物內心想法;品讀《手術臺就是陣地》,體會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美好品質”,就是為匹配“帶著問題默讀,借助人物的語言、動作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動”這一目標的。同一課時板塊中的學習目標與學習任務一一照應,相互匹配。
三、構建讀寫系列活動是關鍵
(一)通讀課文,把握內容,學習言之有序
統編語文教材三年級上冊八單元的課文通過事件表現人物品質,具有典范性,寫作順序清晰明了,便于學生學習。為保證單元習作言之有序,學生能把事情寫清楚,在單元學習伊始,教師要引導學生通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發現四篇課文的寫作順序。這既是閱讀教學的需要,也為學生習作言之有序提供了助力。具體安排如下。
1.默讀四篇課文,找出文中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用一句話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2.對比學習:四篇課文中的事件分別是按照什么順序寫的?找出文中提示順序的關鍵詞,完成學習任務單。
3.交流學習結果:寫事情,可以按照時間順序寫,也可以按照事件發展順序寫。
(二)用自己的話講故事,學習言之有物
由讀課文到寫事件,學生要考慮選擇什么事件來寫、寫哪些方面的內容,即言之有物。學習言之有物是這一單元教學的重點之一。教師通過組織學習《司馬光》《一個粗瓷大碗》兩篇課文, 讓學生練習講故事,學會抓住人物連續動作和幾件小事進行講述,并體會人物品質。
1.學習《司馬光》,用自己的話講故事
教師組織學生借助動詞講故事:每個動詞都是一個動態的畫面,許多動詞連起來,就像一本連環畫。看連環畫,想象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用自己的話講故事。人物眾多時,還可以用上“有的……有的……還有的……”的句式來講述。
2.學習《一個粗瓷大碗》,練習講故事
(1)擬小標題,梳理故事經過:得到大碗—倒飯盛粥—“丟掉”大碗。
(2)品讀語言、動作描寫,體會趙一曼與戰士同甘共苦的品質。
(3)借助小標題,抓住“有一回” “開飯了”“第二天”等時間詞,練習講故事。
(4)小組成員借助評價單評價。
可以看出,這一任務的落腳點在閱讀教學,終點卻在表達層面。這樣,由讀故事到講故事、由輸入到輸出,循序漸進,學生的寫作思維得到發展,口頭表達能力得到提升。
(三)聚焦細節,體會想法,學習言之有法
葉圣陶先生曾說:“教材無非是個例子。”“能讀會寫”單元統整教學不僅要解決學生言之有物的問題,更要用課文進行指導,讓學生言之有法。本單元習作要求學生能把自己玩耍過程中的快樂心情表達出來。如何表達呢?教師可引導學生學習《灰雀》中的借助對話表達的方法,也可以學習《手術臺就是陣地》中借助細節、環境描寫等特寫鏡頭凸顯人物品質的方法。
(四)歸納寫作方法,助力成功表達
有了這樣的以讀助寫的實踐,在習作前,教師還應該引導學生歸納課文中具體的表達方法。
1.事情過程如何寫——就像放電影一樣
教師組織討論:課文是如何把事情過程寫清楚的?師生共同討論后得出結論:寫一件事情,就像放一場電影;電影有故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并由人的行動、對話推動情節發展。
2.人物內心如何寫——用特寫鏡頭的方法
教師組織討論:四篇課文是如何把人物的內心想法和精神品質寫出來的?師生討論得出結論:要寫出人物的內心想法或人物品質,可以用動作、語言、神態來表現,還可以用環境描寫來襯托。這些細節描寫,就像電影中的特寫鏡頭,特別傳神。
四、設計讀寫評價單是保證
在開展“能讀會寫”單元統整教學活動之前,教師要像評估員一樣思考,思考以下幾個問題:如何確定學生是否達到預期目標?達到目標的什么程度?教師的教學是否有效?為了讓這些問題可視化,我們在單元統整規劃中還設置了“成果評價”這一項目,設定“優秀”“良好”“合格”三個層級,其中“優秀”是追求的目標,“合格”是底線。“成果評價”與“學習目標”相匹配,保持高度的一致性。需要注意的是,“成果評價”的設計與確定是在建構讀寫系列活動之前進行的,用以指導教師設計單元學習任務、安排教學活動與選擇教學方法。如第9~10課時,我們這樣設計成果評價單(見表2)。
在“能讀會寫”單元統整教學設計中,不僅有成果評價式的終結性評價量規,還有根據教學需要,設計過程性評價單,借助評價保證單元教學的有序推進。這樣,多樣的評價嵌入教與學的過程,使各課時的學習重點突出,觀照不同的學習成果,讓學習更為系統。
以上是筆者對“能讀會寫”單元統整教學設計的一些實踐與思考。用此設計進行教學實踐,學生對寫作產生濃厚的興趣,寫作能力有了一定提升。
[ 參 考 文 獻 ]
[1] 格蘭特·威金斯 ,杰伊·麥克麥格.追求理解的教學設計(第二版)[M].閆寒冰,宋雪蓮,賴平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
[2] 何捷.“寫讀互促”式單元統整教學設計舉隅[J].語文教學通訊,2023(12):21-25.
[3] 葉圣陶.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4.
(責編 韋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