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同山



[摘 要]在低年級識字教學中,生字回生率居高不下,給學生后續的語文學習造成極大阻礙。教師把漢字的構字規律與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相結合,在詞匯操練中通過歸類、字理復現生字,在語用訓練中通過字謎游戲、兒歌創編、文本閱讀復現生字,引導學生進行有意義的識記。不僅能使學生獲得事半功倍的識字效果,有效降低生字回生率;還能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調動學生自主識字的內驅力,為學生后續的語文學習奠基。
[關鍵詞]低年級;小學語文;生字回生;生字復現;識字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23.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24)01-0093-04
識字既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內容,又是學生語文學習的重要起點,還是學生閱讀與寫作的語言基礎。低年級學生的識字任務繁重,平均每課的識字量達十幾個。如果不及時復習鞏固,很容易出現生字回生的現象,給學生后續的語文學習造成極大阻礙。
一、透視:生字回生
據筆者統計,低年級學生的生字回生率平均在40%左右。也就是說,學生每學習10個生字,就會寫錯或遺忘4個生字。這給學生后續的語文學習造成了極大阻礙,如寫句子時,一個句子中有三四個錯別字;讀課文時斷斷續續,甚至紕漏百出;做題時,因為讀錯題,理解錯題意,導致答題時南轅北轍,直接影響語文成績等。
居高不下的生字回生率,不僅讓教師深感頭痛,也對學生的自信心造成了巨大打擊,使學生產生深深的挫敗感,從而漸漸對語文學習產生抵觸、厭煩的情緒。
二、透析:生字復現
低年級生字回生率高主要與漢字結構和學生的認知水平有關。漢字不僅筆畫較多、結構復雜,而且很多字的字音、字形相似,學生很容易認錯、寫錯。低年級學生的思維以表象思維為主,缺乏抽象思維和空間思維。如果只從字面上引導學生識記,學生很容易遺忘。因此,教師可以把漢字的構字規律與學生的認知規律相結合,讓生字巧妙復現,引導學生進行有意義的識記。這樣不僅能有效降低生字回生率,還能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調動學生自主識字的內驅力。
生字復現一共有四種方式。
其一,字理復現,指運用漢字的構字規律復現生字,引導學生進行有意義的識記。
其二,直觀復現,指運用直觀教學法復現生字,即借助圖畫、實物、動作等媒介加深學生對生字的印象。
其三,趣味復現,指運用趣味教學法復現生字,即通過誦讀兒歌、猜字謎等活動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提高生字鞏固率。
其四,語用復現,指在語用訓練中復現生字,即在語言文字運用過程中加深學生對生字的印象,提高生字鞏固率。
三、踐行:科學復現
低年級識字教學中的生字復現,可從詞匯操練和語用訓練兩大板塊入手(見圖1)。
(一)詞匯操練,觸類旁通
漢字經歷了幾千年的演變,雖然在字音、字形、字義方面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其構成仍有一定的規律,如有的意義相近,有的偏旁相同,有的讀音相似等。教師可以利用漢字的這種內在聯系,在詞匯操練中進行歸類復現和字理復現,提高學生的生字識記效率,大大降低生字回生率。
1.歸類復現,以點帶面
歸類是傳統的識字教學方法。同樣地,教師也可以采用歸類的方法復現生字,幫助學生復習鞏固生字,即利用漢字的特點類比聯動,實現“學一個帶一類”的高效識字。
(1)形聲字歸類
形聲法是漢字占比最高的構字法。很多漢字都是在其他漢字的基礎上加上或變換新偏旁創造出來的。利用形聲字的造字原理復現生字,可以讓學生的識記更有意義,大大提高學生的生字識記效率。以“干”字為例,教學片段如下。
師:(板書“干”字)同學們,這是什么字?
生:(齊讀)“干”字。
師: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學過的字,哪些是在“干”字上加偏旁變成的呢?
生1:“趕”字,是“干”字加上走字旁變成的。
生2:“竿”字,是“干”字加上竹字頭變成的。
師:再想一想,“干”字還可以加上什么偏旁變成新的字呢?
生3:可以加上木字旁變成“桿”,木桿的“桿”。
生4:可以加上月字旁變成“肝”,肝臟的“肝”。
……
這樣,復習一個“干”字,就連帶出很多以“干”字為聲旁的形聲字。不僅增強了學生的生字識記效果,還提高了學生的自主識字能力。
(2)反義詞歸類
反義詞指意義相反的一組詞。教師可以利用反義詞歸類復現生字,讓學生進行有意義的識記。如復習“快”字時,引導學生鞏固“快”的反義詞“慢”字。類似的還有“大—小”“上—下”“多—少”“勝利—失敗”“光明—黑暗”“高大—矮小”等。
反義詞的歸類復現,不僅意義要相反,而且字數也要對等,通常是一字與一字對應,二字與二字對應,以此類推。此原理還可用于近義詞歸類復現,方法與反義詞的相似,這里不再贅述。
(3)主題歸類
主題歸類的方法既可用于識字教學,又可用來復現生字。如清明節前,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收集有關清明節的佳詞佳句、節日風俗、詩歌故事等,并指導學生出一期以清明節為主題的黑板報,或設計一面以清明節為主題的班級識字墻,主要展示學生的書法作品、手抄報等,集中呈現與清明節有關的內容。
一般來說,主題歸類中的主題主要有節日主題、活動主題、詞匯主題。節日主題如我國的傳統節日春節、清明節等,活動主題如環境保護、學雷鋒紀念日等,詞匯主題如表示天氣的詞語、表示動作的詞語等。這樣,讓學生在主題文化的浸潤下復習生字,不僅能提高學生的生字識記效率,還能對學生進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2.字理復現,以舊推新
心理學研究表明,第一印象極其重要。因此,教師可以根據漢字字理,引導學生以舊字推新字,進行群組識字。這樣既能提高學生的生字識記效率,又能加深學生對生字的第一印象,擴大學生的識字量。
以統編語文教材二年級下冊《我是一只小蟲子》中“屁”“尿”“屎”三個字為例。課上,教師提問學生:“‘屁‘尿‘屎這三個字都是尸字頭。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學過的哪些字也是尸字頭呢?”學生踴躍發言,舉了“尾”“居”“屋”三個字例。教師繼續提問:“那同學們知不知道為什么這些字都是尸字頭呢?”學生一齊搖頭。于是,教師帶領學生分析這些字的字理。
教師先用課件出示“尸”的初始字形及演變過程。學生恍然大悟,認識到“尸”字在古代與“人”同源,表示人的身體;屁、尿、屎都是身體的排泄物,所以都是尸字頭。再告訴學生,“屁”“尿”“屎”雖然都是尸字頭,但構字原理卻不盡相同?!捌ā笔切温曌?,“尸”為形旁,表示字義;“比”是聲旁,表示讀音?!澳颉焙汀笆骸倍际菚庾?,“尿”的另一部分是“水”字,表示從人體排出的液體;“屎”的另一部分則是“米”字,表示吃下去的食物經過消化、吸收,最終變成廢物排泄出來。這樣,學生就理解了“屁”“尿”“屎”的字理。最后,讓學生再舉一些尸字頭的字例,如“局”“尺”“屏”等,進一步深化了學生對這一類漢字的認知,鞏固了學生的識字效果。
通過引導學生分析字理,以舊推新復現生字,不僅能降低學生的生字回生率,而且能促使學生在掌握某類漢字的構字規律后,根據構字規律自主識字。同時,還有助于學生體會漢字的悠久歷史和深厚文化底蘊,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與文化自信心。
(二)語用訓練,多維聯動
“語言運用”是《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提出的核心素養的四大維度之一。在識字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廣泛的語用訓練,通過多種方法夯實學生的語言文字基礎。
1.在字謎游戲中復現生字
愛玩是小學生的天性。將生字復現與游戲活動相結合,能極大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教師可以先把生字編成字謎讓學生猜,再引導學生自主創編字謎。這樣能極大活躍課堂氣氛,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寓教于樂,讓學生快樂識字,在不知不覺中牢固掌握生字。
字謎游戲主要有三種:文字字謎、圖畫字謎、動作字謎,其中前兩種在識字教學中用得較多。
(1)文字字謎
文字字謎是根據漢字的結構、讀音、意義來創編文字謎面。如“一點一橫長,兩點一橫長;你若猜不出,站著想一想”,就是根據“立”字的結構和意義創編出來的。
(2)圖畫字謎
圖畫字謎是根據字理或字義(詞義)來創編圖畫謎面。如在引導學生復習“休”字時,教師可以出示圖片(見圖2),讓學生通過畫面猜字。根據“一個人靠著一棵大樹”的畫面,學生很快就能猜出謎底是“休”字。又如,在引導學生復習“鴉雀無聲”一詞時,教師可以出示圖片(見圖3)。鴨(與“鴉”讀音相同)和雀的嘴都被封上不能出聲,畫面與詞義非常貼切,學生略一思索便能得出正確答案是“鴉雀無聲”。
這樣,根據字義(詞義)繪制圖畫謎面讓學生猜,是一種很好的智力訓練,不僅能增加生字復習的趣味性,改變以往生字復習給學生留下的單調刻板的印象;而且通過圖文結合的方式,把抽象的字義直觀形象化,能幫助學生理解生字的深刻內涵,提高學生的生字識記效率。
(3)動作字謎
動作字謎是根據字義創編動作,讓學生根據動作猜字。如“撿起一根木棒放在土堆旁”表示“杜”字,“把一顆棋子放在臉盆上”表示“孟”字等。
這樣,通過字謎游戲復現生字,既能使學生玩得盡興、學得開心,又能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識記生字,真正做到寓教于樂、寓學于樂。
2.在兒歌創編中復現生字
兒歌篇幅短小、語言淺顯、朗朗上口,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教師引導學生把一些比較難寫、難記的字編成兒歌并誦讀,不僅能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還能大大提高學生的生字識記效率。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生字的音、形、義入手創編兒歌,既要凸顯生字的特征,又要使兒歌簡單易記、朗朗上口。
兒歌創編主要有三種方式:拆分式、加減式、同音式。
(1)“拆分式”兒歌
“拆分式”兒歌,指把合體字拆分成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漢字,并根據各部分的特點編成兒歌。如“一個小孩真有勁,一手推倒一座山”,表示“掃”字;“太陽照進北京城,再加三撇看電影”,表示“影”字等。
(2)“加減式”兒歌
“加減式”兒歌,指將某個字加一筆或減一筆變成新字的過程編成兒歌。如“‘干字去橫變成‘十,‘十下加橫變成‘土,‘土上加橫就是‘王,‘王上加點變‘主人;‘主字去點變成‘王,‘王字去橫變成‘土,‘土字去橫變成‘十,‘十上加橫就是‘干”。通過創編、誦讀這首兒歌,學生能清楚區分“干”“十”“土”等形近字,實現生字識記效率的大幅提高。
(3)“同音式”兒歌
“同音式”兒歌,指將一些字形相似、讀音相近的形聲字編成兒歌。如“青”“清”“晴”“情”“請”“睛”“猜”這幾個字,學生經常弄混。教師把它們編成兒歌:“山青青,水清清,太陽出來天氣晴。心頭有事就用‘情,說話客氣常用‘請,看書寫字用眼睛,犬立青旁你來猜?!辈⒆寣W生誦讀。學生就能比較容易地區分這些字。
這樣,通過創編、誦讀兒歌,學生能記住一連串生字,既擴大了識字量,又培養了發散思維與創新思維。識字兒歌不僅可以用在學生初學生字時,還可以在復習鞏固時使用。教師可以根據學情多次復現兒歌,直到學生完全記住生字為止。
3.在文本閱讀中復現生字
把生字放在具體的語境,如詞語、句子、課文中復現,有助于學生深入理解字義和適用語境。因此,教師可以在文本閱讀中復現生字,引導學生進行有意義的識記。
以統編語文教材二年級下冊《找春天》一課為例,該課要求學生會認14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不僅識字量大,而且難寫、難記的生字也很多。雖然學生在初讀課文時已經學習了生字,但如果不及時鞏固,學生很快就會遺忘。因此,在該課第二課時的教學中,筆者巧妙利用課文語境復現生字,幫助學生及時鞏固。如課文第3自然段中“春天像個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一句里,包含了“羞”“姑”“遮”“掩”四個生字。筆者先用課件出示這個句子,讓學生仔細觀察這四個生字的結構;并用圖片、動作等輔助講解“害羞”“遮遮掩掩”“躲躲藏藏”三個詞,引導學生明確這個句子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再指導學生反復朗讀這句話,仔細體會句子的含義。最后,讓學生即興表演“害羞”“遮遮掩掩”“躲躲藏藏”的動作,并用這三個詞練習說話。這時,學生對這四個生字已經有了比較深刻的印象。筆者趁機出示田字格,演示“姑”的結構與筆順,并讓學生書空練習。
這樣隨文復現生字,不僅有利于學生理解生字的內涵及適用語境,而且由于是有意義的識記,學生對生字的印象會更深刻,記得也更牢固。
綜上所述,教師把漢字的構字規律與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相結合,在詞匯操練和語用訓練中巧妙復現生字,既能幫助學生鞏固生字的讀音、字形,又能拓寬學生對字義的理解,提高學生的語用能力;既能有效降低生字回生率,又能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培養學生的語言創新能力,讓學生在漢字文化的浸潤下,獲得語文知識、技能與思維的同步提升,民族自豪感與文化自信心的共同成長!
[ 參 考 文 獻 ]
[1] 潘雅娟.復現,識記生字最有效的方法:一堂低年級識字課的啟示[J].吉林教育,2010(17):91.
[2] 李昱.生字復現:提升學生識字質量的重要途徑[J].小學教學參考,2019(16):91-92.
[3] 金佩芬.識字秘方 有效阻止生字回生[J].作文成功之路(小學),2015(1):14.
[4] 何必鉆.激活形象,喚醒言語生命[J].語文知識,2017(8):3-6,2.
(責編 劉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