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梅
【摘要】課外閱讀作為學生綜合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直以來都備受教育界的關注。而為了更好地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探索新的指導課形式已經成為教育領域的一項重要任務。傳統的課外閱讀指導以教師為主導,圍繞特定書目展開,而課外閱讀指導課形式強調學生的自主性、創造性和興趣驅動,旨在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他們的閱讀能力,并培養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表達能力。本文分析當前小學生課外閱讀存在的問題,探討加強課外閱讀指導課形式的實施方法,以期為教育實踐提供有益的思考。
【關鍵詞】課外閱讀? 指導課? 小學語文
【中圖分類號】G623.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4)02-0145-03
隨著教育理念的不斷發展,課外閱讀逐漸受到廣泛關注。課外閱讀是指學生在正式教育課程之外,主動選擇并閱讀各類書籍、文獻和資料的一種教育活動。將課外閱讀納入學校教育體系,通過專門設計的課程和教材,引導學生進行有計劃、有目標的閱讀活動。這不僅有助于彌補傳統課外閱讀的不足,還能夠更好地發揮學校教育的作用,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當前小學生課外閱讀存在的問題
1.不懂得如何選擇課外讀物
學生在課外閱讀時,經常感到迷茫和困惑,因為他們缺乏對于哪些書籍或文學作品適合自己的清晰認識。這個問題的根本原因在于學生未能獲得有效的指導,幫助他們更好地選擇適合自己興趣的閱讀材料。因此,許多學生會隨意挑選書籍,或者根據封面、標題來做選擇,而不考慮書籍的內容是否符合他們的實際需求。這種情況導致學生的閱讀體驗受到不必要的制約,他們讀到不感興趣或難以理解的內容,降低其對閱讀的積極性。
2.對課外閱讀興趣不高
現代社會的多樣化娛樂方式如電視、網絡游戲和社交媒體等,極大地分散學生的注意力。這些活動通常具有即時性和互動性,相比之下,傳統的閱讀活動顯得較為單調被動,很難吸引學生的興趣。學生更傾向于選擇能夠立即獲得滿足和娛樂的活動,這種現象不僅影響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也阻礙他們對知識和文化的探索。此外,學校和家庭在鼓勵閱讀方面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在學校中,課外閱讀被視為一項次要的活動,缺乏系統的引導機制。在家庭中,由于家長的工作忙碌,學生缺乏足夠的閱讀鼓勵。
3.沒能掌握相應的課外閱讀方法
在學校的教學過程中,更多地關注于文本的字面理解和知識點的掌握,而較少涉及閱讀技巧的訓練。因此,學生在進行課外閱讀時,只是機械地翻閱書籍,沒有學會如何高效地閱讀,如何提取和整合信息,以及進行批判性思考。這不僅限制他們從閱讀中獲得的知識和樂趣,也影響其對文本的深入理解和評價能力。此外,許多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如生詞的理解、文章結構的把握、主題思想的提煉等,因為缺乏有效的解決策略而無法克服。缺乏引導和支持的學生,很難形成獨立的閱讀習慣,發展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考的能力。
二、加強課外閱讀指導課形式措施
1.明確小學課外閱讀指導課的目標
在設計小學課外閱讀指導課時,教學目標的明確性至關重要。區別于依托課文的課內閱讀,課外閱讀指導課應著重于整本書籍的閱讀實踐,旨在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深化他們的閱讀理解,并提高閱讀效率。這要求教師在課堂設計上注重實踐性和互動性,鼓勵學生通過廣泛的閱讀活動來提升自身的語文素養。針對五年級學生,課外閱讀指導課應特別強調廣泛閱讀實踐的重要性。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探索不同類型的書籍,如文學作品、歷史讀物、科普書籍等,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同時,通過組織豐富多樣的閱讀活動,如讀書分享會、閱讀俱樂部等,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促進他們在閱讀中的主動探索和深入理解。此外,課外閱讀指導課應重視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教師可通過指導學生如何分析文本結構、提煉主題思想、評價作者觀點等方式,幫助學生提高閱讀理解水平。這不僅能夠增強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也為他們未來的學術和職業生涯奠定堅實的基礎。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是課外閱讀指導課的另一重要目標。教師可以教授學生有效的閱讀策略,如快速閱讀、筆記記錄、關鍵信息提取等,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和理解能力。通過這些方法,學生能夠更加高效地處理大量的閱讀材料,從而更好地利用課外時間進行閱讀實踐。
例如,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課文都是散文,主題寫的都是事物,教師可以推薦散文集《冰心散文集》《郭沫若散文》等,讓學生在其中選擇一本他們感興趣的書進行閱讀。選擇的依據可以是對散文主題的興趣,或是對作者風格的好奇。教師可以簡要介紹每本書的特點,幫助學生作出選擇。設定一個為期兩周的閱讀期限,要求學生每天在班級群里進行閱讀打卡,打卡內容包括一兩句當天的讀書心得。這種方式不僅鼓勵學生堅持閱讀,也幫助他們培養簡明扼要表達思想的能力,鼓勵學生評論至少兩位同學的閱讀心得。這樣的互動不僅能夠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也能激發他們從不同視角理解所閱讀的內容。在閱讀分享課上,教師可以要求每位學生將自己的閱讀心得整理成一份“閱讀心得卡”。這份心得卡應包含學生對書籍的整體感受、特別印象深刻的段落或觀點,以及個人的感悟。在這個過程中,每位學生有機會分享自己的心得,同時也能聽取并學習同學們的觀點。最后,對全班學生的“閱讀心得卡”進行評選,選出若干“最佳心得卡”。這些心得卡可以張貼在教室的文化墻上,作為鼓勵其他學生的示范。通過這樣的活動設計,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對散文閱讀的興趣,還能有效提升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從而達到課外閱讀指導的目的。
2.組織學生開展講故事比賽
組織學生參與講故事比賽是加強課外閱讀指導的有效手段。這一活動不僅能激發學生對故事的興趣,還能促進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創造力的提升。在實施過程中,教師首先需通過課堂討論、個別交流或問卷調查等方式深入了解學生的閱讀偏好。講故事比賽的組織應注重多樣性,確保每位學生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故事領域。比如,可以設置不同的故事類別,如傳統民間故事、現代童話、科幻故事等,滿足不同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還應提供指導,幫助學生選擇合適的故事,并指導他們如何有效地進行故事的構思和講述。在比賽準備階段,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集體或小組討論,分享各自的故事想法和創作過程,從而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和相互學習。同時,教師應鼓勵學生發揮創造力,不僅重現故事原文,還可以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想象,使故事更具個性。在比賽當天,教師應確保公平公正的評比環境,并提供積極的反饋。通過這樣的活動,學生不僅能夠享受講故事的樂趣,還能在語言表達和創意思考方面得到顯著提升。講故事比賽作為一種富有教育意義的活動,對于促進學生課外閱讀的積極性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在學習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牛郎織女》后,教師可以組織一場以民間故事為主題的講故事比賽。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課外閱讀更多類似的民間故事,如《梁山伯與祝英臺》《白蛇傳》等,拓寬他們對中國傳統文化和民間故事的了解。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指導學生挑選自己感興趣的故事,并幫助他們理解故事的深層含義。同時,鼓勵學生在講述故事時發揮創造力,不僅要忠于原文,還可以融入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在比賽中,學生需要將自己所選的民間故事以生動的語言和表情來講述。這不僅是對他們閱讀理解和語言表達能力的一次考驗,也是展示他們創造力的機會。教師應確保比賽的公平性,鼓勵每位參賽者展示自己的獨特風格。通過這樣的活動,學生不僅能更深入地了解和欣賞中國傳統文化,還能提升自己的閱讀興趣和語言表達能力。這種結合民間故事的課外閱讀指導課形式,對于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考具有重要意義。
3.引導學生交流課外閱讀體會
教師在開展課文教學時,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他們根據課文內容選擇相關的課外讀物。比如,課文講述自然景觀,教師可以推薦與自然科學相關的讀物;若課文涉及歷史事件,可以引導學生閱讀相關的歷史書籍或傳記。在學生完成課外閱讀后,教師應組織課外閱讀成果交流會。這樣的交流會不僅是學生展示自己閱讀成果的平臺,也是他們分享閱讀體會、相互學習的機會。為使交流更有效,教師可以指定一些交流主題,如“我從這本書中學到了什么”或“這本書改變了我對某個話題的看法”。在交流會上,教師應鼓勵學生分享自己的閱讀體會,同時,教師可以提出引導性的問題,促進學生深入思考,詢問他們對書中人物的看法,或是讓他們討論書中提出的觀點與現實生活的關系。此外,教師還可以邀請學生準備相關的閱讀材料或展示,如書摘、心得報告或相關藝術作品,增加交流的趣味性和互動性。通過這些活動,學生不僅能夠加深對閱讀材料的理解,還能提高自己的表達能力和批判性思維。
例如,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少年中國說(節選)》富含愛國情懷和歷史文化,為學生提供深入了解中國近代史和愛國思想的絕佳機會。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閱讀《少年中國說》的完整版本,幫助學生獲得更全面的理解,鼓勵學生在課外閱讀與該文內容相關的歷史書籍,如關于辛亥革命、梁啟超等歷史人物的傳記。在學生完成課外閱讀之后,教師應組織一次課外閱讀成果交流會。在這次交流會上,學生可以分享他們對《少年中國說》的理解、對相關歷史事件和人物的認識,以及這些閱讀如何影響他們對國家的看法。此外,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創作相關的作品,如繪畫、詩歌或短劇,以表達他們對文章和歷史的理解。通過這種方式,學生不僅能夠更深刻地理解《少年中國說》這篇文章,也能夠在分享和討論中加深對中國近代歷史的認識,提升自己的思考和表達能力。這種課外閱讀指導課形式的創新,對于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歷史意識和批判性思維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4.運用單元組合式閱讀方法
單元組合式閱讀方法是一種高效的課外閱讀指導策略,它通過模仿教材的單元編排方法,將同一類別的文章組合成一個單元進行深入學習。這種方法的基本模式為談話導入→簡介作者→瀏覽不同文章→找尋共同特點→精讀各個片段→對比不同風格→整理歸納知識→鞏固閱讀方法。在實施時,教師應依托語文單元教學,對學生的課外閱讀進行同步指導。首先,通過談話導入環節,教師激發學生對特定主題或文體的興趣,并引導他們進入閱讀的情境。接著,在作者簡介環節,教師提供作者背景信息,幫助學生建立起對文章的初步理解和期待。隨后,學生在瀏覽不同文章的過程中,能夠對各篇作品有一個宏觀的認識。在找尋共同特點環節,教師應引導學生去發現不同文章間的相似之處,如主題、寫作手法或表達方式等,幫助學生理解特定文體的共性。在精讀各個文章片段中,學生通過細致的閱讀,深入探究每篇文章的獨特之處和寫作技巧。教師還可以對比不同寫作風格,讓學生意識到同一類別文章在表達上的差異,從而提升他們的鑒賞能力和批判性思維。最后,在整理歸納知識和鞏固閱讀方法的環節,學生總結所學知識點,鞏固和提升自己的閱讀策略。通過單元組合式閱讀方法,學生能夠在有序擴大閱讀量的同時,逐步培養閱讀興趣。這種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閱讀難度,減輕學生的閱讀負擔,同時強化課外閱讀的實效性。
例如,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的第五單元以說明文為主題,教師可以有效運用單元組合式閱讀方法,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閱讀課外說明文書籍,如《宇宙奧秘》《動物小百科》等。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初步了解不同作者對相似主題的表述方法。教師選取幾篇課外書籍中的關鍵片段,指導學生進行精讀,深入分析作者的表述方式、用詞選擇及其傳達的信息,讓學生對比《太陽》《松鼠》與所選課外讀物的風格和表達方式,討論各自的特點和差異。學生根據他們的閱讀和討論結果,整理歸納關于說明文閱讀的知識點,如何從說明文中提取關鍵信息,理解科學術語等。通過這樣的課外閱讀指導課,學生不僅能夠擴大閱讀視野,還能提高他們理解和分析說明文的能力。
三、總結
通過創新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教師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閱讀理解能力。課外閱讀指導課使學生不僅能夠學習到課本之外的豐富信息,還能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維。特別是在五年級這個階段,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認知水平逐漸成熟,通過恰當的課外閱讀指導,可以有效地幫助他們構建更加堅實的知識基礎,為未來的學習和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桑志軍.基于學生閱讀階段的課外閱讀指導課型探析[J].語文教學通訊,2019(3):4-7.
[2]許衛麗.明確目標,激發興趣,豐富表達——課外閱讀指導課教學策略[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8(6):26.
[3]史威.明確目標點,找準興趣點,豐富表達點——課外閱讀指導課的教學策略[J].小學教學(語文版),2017(12):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