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班級管理既要管理個人,也要管理集體,涉及班級文化建設、學生思想教育、行為養成等各方面。班級管理工作既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載體,也是實現育人目標的主要陣地。
關鍵詞:正面管教" 班級管理" 主要陣地
學校教育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滲透在學校的每一項工作之中,是每一位教師的責任與使命。在“立德樹人”工作中,班主任的工作顯得尤為重要,肩上的擔子也相對較重,因為班主任除了教學之外,還承擔著班級管理工作。小學班級管理的方法有多種,其中有一種叫正面管教。正面管教以尊重與合作為基礎,既不驕縱也不懲罰,從正面實施管理與教育,有人把正面管教定義為“和善與堅定并行的教育”。
一、 小學班級管理中正面管教的價值
小學班級管理的對象是小學生,他們年齡小、心智尚未成熟、自尊心強、心靈脆弱、活潑好動,自我調控能力不強,意志力較差,對教師有較強的依賴心理,比較相信教師,總希望得到教師的肯定與贊賞,害怕教師的批評與懲戒。因此,在班級管理中,教師應對學生進行正面的肯定,為學生注入“正能量”,激發學生的內驅力,促進學生自律、自理、自強。
在班級管理中,筆者發現多數“問題學生”的個性較強、情緒波動大,有較強的逆反心理。如果采取批評或其他非正面教育的方式,往往會適得其反,越是指責他們的不是,或者強制要求他們認識錯誤,他們就會越是反感,甚至會與教師對著干。對此,筆者進行正面疏導,先保護好學生脆弱的心靈,安撫好學生的情緒,取得學生的好感與信任,再與學生進行心平氣和的談話,引導學生一起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正面管教順應了學生的天性,是對學生的尊重與關懷,能營造和睦的班級氛圍,有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
二、 小學班級管理中正面管教的工具
(一)激勵性語言
語言既是人類交流溝通的重要工具,也是教師管教學生的主要工具。在管教學生時,教師可以采用口頭語言或書面語言,通過直接談話,表達自己的觀點、思想、情感,把自己的想法以文字的方式書寫出來,通過細膩而有溫度的文筆去溫暖和打動學生的心靈。
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無論是口頭語言還是書面語言,正面管教的語言應當是良言,是激勵性語言。激勵性語言具有表揚色彩、鼓勵味道、啟發成分,語言目的性明確、導向性良好、驅動性較強,是正面管教的有效工具。在實施正面管教時,教師應對學生多表揚少批評;多說學生的優點,少講學生的缺點;應多向家長報喜,少向家長告狀。只有這樣,學生才會減少思想壓力,形成積極向上的動力,才會主動改正自身的缺點。
(二)啟發式提問
“有教養的頭腦的第一個標志就是善于提問。”提問既是教師常用的教學方法,也是管教學生的主要工具。許多教師喜歡通過提問去管教學生,尤其是當學生犯錯時,教師會問:“你知道錯了嗎?”“你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了嗎?”“你以后還會不會再犯這種錯誤?”教師常常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認識錯誤,改正錯誤。同樣是提問,不同的方式會取得不同的效果。比如,有的班主任以啟發式的語氣提問,通過提問啟發學生思考問題的癥結所在,啟發學生自我反省與自我修正。如“你當時為什么會這樣做?”“現在想一想你這樣做對嗎?”啟發式提問是一種正面管教“工具”,能起到較好的教育作用,可以變指責與命令為邀請與商量,體現了對學生的尊重,彰顯了一種民主與平等,讓學生心里舒服,更容易接受。啟發式提問不是把答案強加給學生,而是在啟發與點撥中讓學生得出結論。
(三)任務式清單
班級是一個小集體、一個小社會,人員眾多,關系復雜。班級管理事務繁多,千頭萬緒,牽涉衛生、紀律、學習、禮儀、活動等方方面面。有經驗的班主任會采取清單式管理方式,即給學生開出具體的清單,把每天需要做的事情和所要達到的要求,一條條地羅列出來,讓學生寫在紙上、記在心上。比如,在班級管理中,筆者就給學生制作了一張日常“慣例表”,上面注明了一天的具體任務,時間從到學校一直到放學回家,內容有教室衛生、課堂學習、陽光體育、文明就餐、文明游戲等,詳細規定了各項任務的要求細則。任務式清單細化了班級管理的內容,讓學生明確了目標職責,使班級管理有條不紊。
三、 小學班級管理中正面管教的策略
(一)多維激勵,喚醒動能
“教育的藝術在于喚醒、激勵和鼓舞。”在班級管理過程中,聰明的班主任不是靠“灌輸”和“強壓”,而是靠激勵和喚醒。學生是班級的主體,是自我管理的主人,管教的最好辦法是讓學生自我管理。在喚醒學生自我管理的動能時,教師要多維度激勵,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首先,可以采取鼓勵性語言,通過口頭表揚,肯定學生的優點,讓學生看到自己的閃光點,增強學生的成就感與自信心。其次,可以采取物質獎勵與精神鼓勵相結合的方式,在學生表現好的時候,適當給予物質獎勵。最后,可以通過故事激勵,給學生講述一些英雄人物故事,或者講述身邊的好人好事,用真實具體的故事去激勵學生,喚醒學生向上向善的意識。
(二)共同商討,自我約定
“民主使每個人成為自己的主宰。”民主是有效班級管理的前提,在傳統班級管理中,幾乎沒有民主可言,班主任是班級的“統治者”,學生是“被統治者”;班主任是一個大家長,什么事都說了算,學生只能言聽計從,班級的一切規章制度都由班主任一個人制定。要想提高正面管教的實效,堅持民主協商是基本的原則。在進行班級管理時,教師不能搞“一言堂”,要給予學生自主權,尊重學生的意見,尤其是在班級公約的制定上,要和學生一起商量,讓學生自我約定,形成規則,這樣學生才會更好地執行。
(三)標兵引領,率先垂范
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跟好人學好,跟壞人學壞,小學生好奇心重,模仿性強,不管是好的壞的,都喜歡模仿,有些學生還特別愛模仿學習一些不好的言語與行為。在班級管理中,教師要盡量正面引領,多給學生正面示范,樹立標桿,讓學生看到正面的形象。首先,教師要自己當標兵,端正言行,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其次,要利用好班級、學校的優秀典型人物和事例,組織學生學榜樣、做標兵,向身邊的人看齊,從自身找差距,使他們受到熏陶與感染。
(四)角色互換,體驗感悟
現在的孩子在家中都是“小皇帝”,大人都以他們為中心,什么都圍著他們轉,導致許多學生自私自利、個人主義思想嚴重,這也是學生之間互不相讓,經常發生矛盾糾紛的主要原因。如果學生能夠換位思考,懂得替別人考慮,就會主動謙讓,互相尊重包容。為了培養學生的同理心,打破學生的個人中心主義思想,在班級管理活動中,筆者經常組織學生開展角色互換活動,引導學生換位思考,讓他們走出自己的“圍城”,體驗、感悟對方的心理感受,從而學會團結友愛、和睦相處。
(五)活動浸潤,合作互助
合作是成功的保障,合作意識與合作能力是一種重要的素養,當今小學生缺乏合作意識,尤其是在勞動與學習等活動中,既不愿合作也不會合作。因此,班主任要善于給學生搭建合作平臺,設計合作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合作互助,通過活動浸潤,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與能力,提高學生的團隊精神與集體榮譽感。
參考文獻:
[1]馬勝全.創新班級管理理念 促進學生健康成長[J].文理導航(下旬),2020,(11):88.
[2]丁怡.不妨將解決問題的機會交給孩子:例談正面管教在班級管理中的運用[J].中小學德育,2020,(6):60-6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