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計算思維是信息技術課程的核心內容,也是學生必備的能力。在當前的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中,教師要幫助學生掌握計算思維,而不是讓學生單純地掌握計算機操作技能。筆者針對信息技術課堂中計算思維的培養需求,結合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實例,分析了計算思維視域下信息技術教學的策略。
關鍵詞:計算思維" " 初中信息技術" "項目式學習
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要重視計算思維的滲透,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因此,筆者提出了創設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建構;項目學習,解決具體問題;模式識別,提煉學科規律這三種典型的教學策略,以期促進學生計算思維能力的提升。
一、創設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建構
學生在剛剛接觸信息技術知識時,更加偏向于具象思維,難以從抽象的角度理解信息技術知識,因此教師應有意識地針對學生的認知特點,采取情境教學策略,引導學生主動建構信息技術知識體系。
(一)實物操作,理解工作原理
從實際案例出發創設學習情境,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對案例進行修改、模仿及再創作,歸納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是有效培養學生計算思維的途徑。教師應結合教學內容,為學生創設具體的操作情境,幫助學生獲取直觀的計算機相關知識。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為學生提供具體的操作案例,是方便學生理解計算機工作原理的常見方法。比如,在學習“圖片加工”時,學生需要理解“圖片”這一虛擬物在計算機中具備的基本屬性,理解各項屬性的含義及修改原理。對此,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具體的案例,給出不同格式的圖片,讓學生通過“雙擊打開”的方式,觀察其基本屬性,如尺寸、色彩及文件大小等。之后,教師可以給出操作方式,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打開圖片加工軟件,按照操作流程實現圖片的色彩修正、裁剪拼接及放大壓縮等。
在上述教學設計中,教師通過一個圖片修改的案例指導,為學生提供了具體的操作流程,讓學生經歷自主動手實踐的過程,加深了學生對計算機工作原理的理解,提升了學生對于信息技術的遷移能力,促進了學生計算思維的發展。
(二)再現生活,調動情感體驗
聯系生活經驗,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可以幫助教師創設符合學生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的生活情境,在生活情境中再現課堂知識的建構過程。教師應結合信息技術與實際生活,充分利用學生的情感體驗,促進學生計算思維的發展。
比如,在教學“數據處理與統計”時,教師可以創設生活情境,鼓勵學生利用Excel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教師創設的情境如下:“我收集了班內某次英語考試的成績,其中客觀題分數由讀卡器給出,存在Excel文件中;主觀題分數需要手動輸入表格,兩者相加得出學生的總成績。請利用表格,排出這個班學生的成績順序,并計算考試成績的平均值。”在這一情境下,學生的生活經驗得到充分調動,紛紛對情境中的數據進行處理、分析。學生利用Excel表格的排序功能,按照分數的高低進行排序,之后利用表格中的計算平均值的函數,計算出所有學生的平均分數。
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可以有效增強學生的信息意識,讓學生感受到信息技術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從而促使學生深度建構信息技術知識體系,強化計算思維。
(三)設計游戲,迸發創新活力
在學生的認知中,計算機往往是與游戲緊密聯系的,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應充分考慮這一因素,創設游戲學習情境,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下主動建構知識,迸發創新活力,實現計算思維的發展。
結合信息技術教學內容設計游戲,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創新活力。比如,在學習“智能風扇”時,教師可以設計游戲環節,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自主設計智能風扇的感應方式和工作控制功能,并結合組合套件選取合適的傳感器,完成程序設計,實現智能風扇的功能運用。教師還可以通過比賽的形式,選出班級內將智能風扇設計得最好的學生,激勵學生充分發散思維,如利用超聲波傳感器測量人體和風扇之間的距離,實現“人靠近風扇即自動打開”的功能,或者利用聲音傳感器,讓風扇識別語音后自動開啟。
在游戲化課堂中,學生的思維得到有效發散,他們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結合生活經驗,進行創新設計,提升自身的信息素養。
二、項目式學習,解決具體問題
項目式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獨立分析以及合作探究等過程,完成一個完整的項目任務。在項目式學習中,學生可以經歷完整的問題分析—形成方案—程序編寫的過程,最后解決具體問題。完整的信息技術應用過程,對于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及計算思維有著積極的作用。
(一)深度分析,形成科學方案
在一般的計算機項目式學習中,首要環節就是方案調研與設計。而將其引申到課堂教學中,教師同樣需要引導學生進行深度調研,形成一套完整可行的科學方案,再進行后續的環節。因此,在項目式學習中,教師應引領學生對具體問題進行深度分析,鼓勵學生在交流互動中得出科學方案。
深度分析主要指對需求及已有資源進行歸類和總結,嘗試利用已有資源滿足某一項需求。比如,在學習“紅外傳感器”時,教師可以設計具體的項目:“設計一個迎賓機器人,當檢測到有人靠近時,機器人會發出響聲。”并給學生提供輔助器材,包括插線機器人及紅外傳感器套件。首先,教師可以引領學生分析紅外傳感器的作用,明確其可以對人體進行探測,并通過連接線發出對應的信號。之后,教師帶領學生分析如何實現上述功能,學生通過分析得出,可以將紅外傳感器、蜂鳴器及插線機器人連接,令機器人檢測紅外傳感器的信號,當檢測到有目標靠近時,蜂鳴器發出聲音。針對該方案,教師引導學生設計對應的程序圖,從而形成科學的項目方案。
深度分析環節是培養學生計算思維的重要一環,在這一環節中,學生需要充分利用所學知識,努力解決實際問題,從而鍛煉思維能力。
(二)編寫程序,修改指令參數
在項目式學習中,編程的作用十分突出,學生需要根據設計方案,完成編程設計,滿足任務需求。編程設計最能體現計算思維,因此,教師應加強對學生編程設計的指導,鼓勵學生通過修改指令參數,深度理解計算機編程語言,深化計算思維。
條件判斷是編程設計中的一種基礎語句,理解條件判斷對于培養學生的計算思維有著十分積極的作用。在學習“紅外傳感器”時,學生被要求進行深入分析,確定項目方案,實現編程設計。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需要根據紅外傳感器的輸出,判斷是否有目標靠近,這時學生就需要用到條件判斷語句。已知紅外傳感器對于不同距離的探測返回值大小不同,學生通過修改條件判斷語句中的閾值大小,就可以實現對不同距離目標的檢測。在修改參數的過程中,學生對整個方案的流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促進了計算思維的提升。
(三)拓展創新,進行知識遷移
計算思維視域下的項目式學習對學生的創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學生在掌握信息技術操作本領的基礎上,進行知識遷移,將信息技術知識應用在多個知識領域中,實現計算思維的活學活用。這就要求教師在開展項目式學習的過程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進行拓展創新,實現信息技術知識的遷移。
比如,在教學“紅外傳感器”時,在完成智能風扇的設計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基于現有設備,進行拓展創新,嘗試實現新的功能。學生再次對已有設備的功能進行細致分析,提出了功能更加豐富的智能風扇設計方案,即通過紅外傳感器測量風扇與人體之間的距離,距離越近,則蜂鳴器發出的聲音越尖銳,同時風扇轉速越快;隨著人體遠離風扇,風扇的轉速降低,同時蜂鳴器發出的聲音變得低沉。之后,學生基于編程語言設計,實現了上述功能。
三、模式識別,提煉學科規律
計算思維是邏輯思維及抽象思維的集合體,這在編程語言設計中體現得最為明顯,這就導致學生對編程語言的理解存在較大的困難。因此,教師應采用模式識別的教學方法,促使學生理解學科規律,掌握編程語言設計方法,發展計算思維。
(一)畫出圖示,討論結構特點
流程圖繪制,是深度理解計算機程序執行流程、培育學生計算思維的有效手段。通過流程圖的繪制,教師可以將抽象的計算過程直觀地呈現給學生,讓學生在了解計算機程序結構特點的同時,實現計算思維的提升。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基于對計算機程序的理解,自主繪制流程圖,討論不同計算機程序結構的特點。
循環語句是常見的一種編程語言結構,教師引領學生針對不同的循環實現方式繪制流程圖,可以助力學生建立完善的計算機語言知識體系。在學習“循環語句”時,教師應引導學生針對教材中的三種結構,分別繪制流程圖,并分析其結構特點。通過討論不同結構的循環語句流程圖,學生會發現,三種結構都可以實現條件循環語句,從而對計算機的實際運行過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二)順勢而導,探究算法基礎
對算法基礎的理解,建立在學生自主探究的基礎上,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發揮引導作用,凸顯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結合教學內容有效分析學生面臨的問題,并順勢引導學生基于信息技術學科的特點,思考編程的算法流程,促進學生計算思維能力的提升。
基于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順勢思考,是幫助學生深入理解算法原理的有效方法。比如,在教學“循環語句”時,筆者布置的編程任務如下:“怎樣令計算機打印出每行10個,共10行‘星號’?如何實現每一行的‘星號’數與行號一致?”針對這一問題,學生的初始想法是利用編程打印10次輸出語句,每一個語句中分別輸入需要打印的內容。這種方法很明顯效率低下,不符合簡潔編程的原則,對此,筆者順勢引導學生基于所學的循環語句,對程序進行優化和修正。結合循環語句設計,學生最終設計出合理的循環結構程序。
在上述教學設計中,教師以編程任務的形式創設問題情境,調動學生的求知欲望,順勢引導學生利用新算法結構,對程序進行優化,從而促使學生深入理解算法結構,掌握計算思維的遷移能力。
綜上所述,培養學生的計算思維能力,是當前教育背景下信息技術課堂的核心教學目標,教師應把握計算思維的抽象特征,優化課堂教學模式,凸顯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掌握信息技術操作技能,理解編程設計的原理,提升計算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陸潔.任務驅動教學法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策略研究 [J].中小學電教,2023,(3):25-27.
[2]霍樹霞.項目教學法在初中信息技術課程中的應用策略研究 [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2,(5):13-14.
[3]焦永剛.項目教學法在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J].試題與研究,2022,(8):100-101.
[4]曾襯弟.情境教學法在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J].教育信息技術,2021,(5):75-77.
[5]劉德元.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運用項目教學法 [J].知識窗(教師版),2020,(1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