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數學教師既要教書又要育人,不僅要注重文化知識教學,還要關注思想道德教育,把德育融入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之中,奏響德育與智育的和諧交響曲,為學生啟智潤心、培根鑄魂。
關鍵詞:小學數學" " 德育價值" " 德育滲透" " 教學范式
“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是黨和國家對每位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時期教育之問,也是每位教師應當完成的時代答卷。我們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教育教學要“以樹人為核心,以立德為根本”。如何把“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分解、落實到小學數學教學之中,是每位小學數學教師應當思考和解決的問題。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既要教書又要育人,不僅要注重文化知識教學,還要關注思想道德教育,奏響德育與智育的和諧交響曲,為學生啟智潤心、培根鑄魂。
一、小學數學課程德育價值的體現
堅持“五育并舉”,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策略,在“德智體美勞”五育之中,又以德育為要,無論哪一門學科課程,都擁有德育的功能。在學科教學中,我們當以德育為先。教師在進行學科知識教學時,不能忘卻德育的義務,要在教學過程中相機滲透德育,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夯實學生的道德根基。
小學數學課程雖然是一門“研究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科學”,具有抽象性、精確性等特征,以數學知識的掌握、數學思維的培養為重點,但仍具有極其重要的德育價值。小學數學課程的德育價值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在傳承與弘揚數學文化、普及數學家的貢獻中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在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中培養學生的辯證唯物主義方法論以及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在數學實驗中培養學生尊重事實、不迷信權威、不感情用事的理性精神。
二、小學數學課程德育資源的挖掘
數學的德育價值是一種隱性價值,小學數學課程中的德育內容并不明顯,德育資源也不是很多。然而,只要教師潛心剖析、精心挖掘,還是能夠找到一些德育素材,發揮好數學的德育功能,實現數學的育人價值。
(一)在教材中挖掘德育資源
教材是數學教學的重要素材,小學數學教材中包含著一些德育內容,教師只要有心,就可以發現并開展相關的德育教學。教師可以結合數學教材內容,挖掘與“愛”相關的德育資源,如愛國、愛家鄉、愛惜糧食、愛護環境等。例如,在“大數的認識”一課中,教師可以在教材內容的基礎上,適度補充一些其他方面的數據,如我國現有的石油基礎儲量、2023年的汽車出口量、2023年的糧食產量等,讓學生明白我國資源豐富、經濟高速發展、科技飛速進步,從而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及愛國主義情懷。
再如,“一億有多大”是一節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學重點是讓學生在各種實踐活動中,從不同角度感知一億的大小,培養學生對大數的數感。教師可以設計“稱一稱”的活動,向學生提出問題:“100粒米有多少克?請稱一稱100粒米的重量,推算出一億粒米有多少克。計算一下,若全國14億人,每人每天節省一粒米,能夠供一個人吃多少天?合多少年?”該教學內容是一個非常好的德育滲透契機,通過實踐活動,教師能夠對學生進行愛惜糧食的教育,倡導學生開展“每天節約一粒米”行動,教育學生要從小事做起,養成“節約糧食”的好習慣,每一次就餐要做到“光盤”,杜絕浪費現象。
(二)在生活中挖掘德育資源
生活即教育,生活即學校,生活即教材。生活是數學教學的“活教材”,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可以成為數學教學的重要內容,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生活活動,從生活中挖掘德育資源,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環保意識等,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
例如,在教學“統計表和統計圖”時,筆者設計了一些生活調查活動,讓學生調查家里“一個季度的用電量”“一年的用水量”“一個水龍頭一個月漏水多少噸”。在活動中,學生不僅領會了統計表和統計圖的現實作用,而且懂得了節約資源與環境保護的緊迫性和重大意義。
三、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的方向
(一)在故事中滲透德育
故事有內容、有情節、有情感,具有怡情、激趣、啟智的作用。小學生對故事情有獨鐘,因此故事教學是小學數學教學常用的手段,教師常常會給學生介紹一些數學故事,用數學故事幫助學生了解數學發展史,弘揚數學文化,培養學生對數學的熱愛之情。例如,教師可以給學生講述一些我國古代數學家的故事,引導學生感受數學家的智慧與偉大貢獻,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教育學生努力學習。
例如,在教學“圓周率”的相關知識時,筆者插入我國古代數學家祖沖之的故事,向學生介紹了祖沖之研究圓周率的經過,以及他在數學史上的貢獻。數學故事幫助學生進一步認識和理解了圓周率,同時深深激發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在實踐體驗中滲透德育
實踐是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也是德育的有效途徑。教師可以在數學課堂中為學生設計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感知數學,學習做人做事的道理。例如,在教學“時、分、秒”一課時,筆者為了讓學生感受一分鐘的長短,設計了幾個實踐體驗活動:一是“一分鐘計時”活動;二是“一分鐘數數”活動;三是“一分鐘閱讀”活動;四是“一分鐘口算”活動。通過實踐,學生加深了對一分鐘的理解,懂得了一分鐘很短,卻也很長,一分鐘在不知不覺中就溜走了,然而一分鐘也能夠做很多事,因此我們要珍惜時間,不能虛度時光。
再如,在教學“可能性”時,很多教師會設計摸球游戲:從口袋中任意摸出1個球,看看摸到的是哪種顏色的球。這個游戲有兩個重要的規則:一是任意摸球,二是摸后放回。有些調皮的學生在玩這個游戲時,不遵守游戲規則;有的學生偷看袋里的球,故意摸自己喜歡的顏色;有的學生摸球后不把球放回。此時,筆者可以適時進行德育,增強學生的規則意識,讓他們懂得公平游戲的重要意義。
(三)在數學實驗中滲透德育
實驗是數學教學的重要手段,也是進行德育的大好契機。在數學實驗過程中,有的學生出現了爭搶實驗器材的情況;有的學生實驗操作不規范,不尊重事實,篡改數據。這正是教師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良好時機,教師可以趁機教育學生要遵守紀律,友好相處;要實事求是,認真嚴謹。教師還可以在實驗分析過程中滲透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引導學生從客觀事物中發現規律,培養學生求真務實的理性精神。
(四)在課堂評價中滲透德育
評價是數學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教學的有效手段。評價具有診斷、激勵等作用,科學的評價可以使得師生關系更加融洽,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評價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主動探究;可以啟發學生,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可以讓學生正視自我、糾正自我。教師在進行數學課堂評價時,還可以滲透思想品德教育,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態度和習慣,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促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與人生觀。
筆者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常常利用評價的機會滲透德育。教師在數學課堂評價中滲透德育,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化心理,多對學生進行鼓勵,要對學生的情感體驗、學習方法、學習態度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教師的評價語言要豐富幽默,有親和力,要能撥動學生的心弦。評價要有明確的導向性、激勵性,能夠促進學生自省,使學生學會欣賞他人,學會取長補短。
四、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的具體策略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筆者從道德情感、道德認知、道德行為三個維度出發實施德育,建構出小學數學德育“三維”教學范式,從而充分發揮數學的育人價值,全方位推進“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落實。
(一)創設具體情境,激發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是德育的構成要素,它是一種心理體驗,包含了自尊感、責任感、羞恥感、榮譽感、集體主義情感、愛國主義情感等。情感來源于具體的情境,道德情境是道德情感的誘因,良好的道德情境是引發和培養學生積極健康道德情感的重要載體。
德育切忌空洞的說教,教師應在形象生動的情境中培育學生的道德品質。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需要借助具體的情境。情境是具體、真實的場景,作用于學生的感官與心理,能夠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有助于激發學生的道德情感。良好的情境可以是熟悉的生活場景,也可以是真實的數學故事,還可以是有趣的游戲活動。
例如,在教學“圓的周長”一課時,筆者創設了故事情境,制作了多媒體課件,給學生介紹了祖沖之的故事。形象生動的故事情境,不僅吸引了學生的注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使得學生產生了強烈的代入感,激起了學生的情感共鳴,學生變得更加熱愛祖國了。
(二)搭建模仿通道,促進道德認知
皮亞杰的“兒童道德發展理論”告訴我們,小學階段的學生不再對規則和命令絕對服從,他們認為道德規范是同伴之間共同約定的一種產物,在規則面前,同伴之間是一種“可逆”關系,也就是“你遵守,我才遵守;你不遵守,我也不遵守”,他們對道德判斷已經有了自己的標準,逐步擺脫外界的道德束縛。
道德認知是學生對現實道德關系和道德規范的認識。規則意識是一種重要的道德規范,如游戲的規則,實驗中的分工規則等。道德認知是在道德實踐中形成的,小學生的模仿能力很強,無論是言語、動作,還是道德認知、道德行為,他們都喜歡模仿他人。因此,教師要給學生搭建模仿的通道,幫助學生形成道德認知。實踐探究是數學學習的重要途徑,是學生形成道德認知的重要渠道,教師可以在數學實踐探究中引導學生互相模仿,互相學習。
例如,在進行數學實驗“怎樣滾得遠”時,筆者加強對學生的指導,讓學生掌握正確的實驗方法,明確實驗要求。接著,筆者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分工合作,幫助學生學會各司其職。這樣一來,各組學生能夠做到有效分工,互相配合,遵守實驗規范。這說明,數學教師要搭建好學生的模仿通道,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
(三)應用練習反思,優化道德行為
道德行為是道德動機、道德認知、道德情感的體現,學生的道德品質最終都從道德行為上體現出來。培育學生良好的道德行為,是德育的最高目標。在學生形成道德情感、道德認知、道德判斷后,教師要進一步引導學生學以致用,幫助學生反復練習,促進學生反省提升。應用練習是數學教學的重要部分,是鞏固數學知識的重要方法,也是滲透德育的重要環節。在此環節中,教師可以有意識地設計德育類習題,在數學練習題中融入德育要素。教師可以在練習環節后組織學生進行展示交流,給學生提供交流的機會,增加學生的道德實踐活動經驗。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展示交流中相互評價、相互幫助,引導學生自我反思,想一想練習中的得失和成敗,審視自己的優點與不足。學生在知識應用中,能夠不斷提高自己的道德判斷能力。
總之,“潤德啟智”是小學數學教學的應然之道。小學數學課程的德育價值是隱性的,教師要潛心挖掘教學中的德育內容,在數學教學中有機滲透德育。
參考文獻:
[1]趙艷玲.立德樹人視域下小學數學課堂德育滲透策略 [J].吉林教育,2023,(31):36-38.
[2]莫宗趙,劉存華,周瑩.立德樹人背景下中小學數學教材的教育價值審視 [J].教學與管理,2020,(27):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