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中應用“教—學—評”一體化教學模式,能優化單元整體教學結構,促進學生能力發展,培養學生的自我反思意識。教師要在教學設計與實施過程中遵循一致性、整體性和互動性要求,以提升單元整體教學的有效性。淺談基于“教—學—評”一體化的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的意義、要求和策略。
關鍵詞:“教—學—評”一體化;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
作者簡介:司紹琴(1983—),女,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康樂縣新治街小學。
“教—學—評”一體化旨在將教學過程、學習過程和評價過程緊密結合,形成一個相互促進、協同發展的整體。在此教學模式中,教學不是教師單方面傳授知識的過程,而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互動的過程[1]。在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實踐中,應用“教—學—評”一體化教學模式具有提升教學質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活躍課堂氛圍等作用。因此,教師需要充分理解“教—學—評”一體化的內涵和要求,以實現教學、學習和評價的有機結合與協同發展。
一、基于“教—學—評”一體化的單元整體教學意義
(一)有助于更新教學設計,優化單元整體教學結構
實施“教—學—評”一體化單元整體教學,意味著對傳統的教學設計進行更新與優化。在“教—學—評”一體化教學模式下,單元整體教學設計不僅注重知識點的傳授,還注重學生的實際需求和學習過程。教師依托先進的教學模式,全面考慮學生的學習能力、興趣愛好和認知特點,能設計出符合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案。同時,教師借助“教—學—評”一體化教學模式,能關注教學評價和反饋,及時調整教學策略。
(二)有助于創造實踐機會,促進學生英語能力發展
應用“教—學—評”一體化教學模式,對于學生英語能力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價值與意義。基于“教—學—評”一體化的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能通過有效的策略和手段,為學生組織實踐活動,創造實踐機會,全面提升學生的英語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能依托單元整體教學目標訓練學生的聽、說、讀、寫等方面的技能,使學生能夠在實際生活中靈活運用英語知識。
(三)有助于凸顯評價的作用,培養學生的自我反思意識
在基于“教—學—評”一體化的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中,評價的作用得以充分凸顯。評價不僅是對學生學習成果的檢驗,更是對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策略的反饋。通過及時評價,學生能夠更加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發現自己在學習中的不足之處,并進行自我反思與調整。這樣,學生不僅能夠提高學習效率,還能培養自我反思意識與能力,為未來的深度學習與發展奠定基礎。
二、基于“教—學—評”一體化的單元整體教學要求
(一)一致性要求
“一致性”指在整個單元的教學過程中,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學習活動和評價方式均需要保持高度一致性,使教學目標與內容同步、教學內容與方法適配、教學方法與學習活動相輔相成。遵循一致性要求,意味著教師需要根據單元整體的教學目標來設計每個環節,確保各個環節都能夠服務于總目標的實現[2]。同時,教師在選擇教學方法、設計學習活動和明確評價方式時,也需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確保教學活動、教學方法與教學目標保持高度一致性。這種一致性有助于提升教學過程的連貫性和有效性,避免出現教學內容、評價方式與教學目標脫節的情況。
(二)整體性要求
“整體性”強調單元整體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節形成一個有機整體,讓單元的各個部分相互關聯、相互促進。這意味著教師需要將教學過程、學習過程和評價過程視為一個整體,確保各要素之間的銜接和協調。同時,教師還需要將各個教學環節視為一個整體,確保多元教學要素之間的邏輯關系和順序的合理性。教師遵循整體性要求,能實現教學、學習和評價的有機結合與協同發展,提高教學效果和學習效率。
(三)互動性要求
“互動性”強調在單元整體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要積極參與、互動交流。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發表個性化觀點和看法。同時,教師還需要注重與學生的互動交流,及時回應學生的問題和反饋,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互動性要求有助于營造積極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三、基于“教—學—評”一體化的單元整體教學策略
(一)依托主題研讀語篇,制訂單元整體學習目標
閱讀教學作為單元整體教學的核心組成部分,其重要性在小學英語教學體系中尤為明顯。在“教—學—評”一體化教育理念的引領下,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的實施聚焦于對語篇的深入剖析與利用,這一過程緊密結合教材中的語篇實例及其所營造的語境,旨在構建一套全面而系統的單元學習目標體系。教師不僅要深入剖析教材內容,精準提煉單元主題,還要基于對學生個體差異、學習狀態及需求的深入理解,設計出既具體又具有可行性與針對性的學習目標框架。此框架的構建,超越了單一語言知識與技能的傳授范疇,強調多維度、綜合性的學習成效。其要求教師在設定目標時,不僅要考慮學生基礎的語言能力發展(如讓學生掌握與課文緊密相關的詞匯與句型,在真實語境中展開有效交流),還要重視學習策略的傳授(如鼓勵學生自主探索、合作學習,激發其內在學習動機),以及學生文化意識、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塑造(拓寬學生的國際視野,增進學生對文化多樣性的理解與尊重)。更為重要的是,這些目標的設計需體現出層次性與漸進性,以適應學生不同發展階段的學習需求,確保每位學生都能在適合自己的節奏中穩步前進。
以人教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下冊Unit 1 School Subjects為例,教師應通過細致研讀教材語篇,敏銳捕捉“School subjects”這一核心主題,并以此為基點,制訂單元整體學習目標。這些目標不僅要聚焦于提升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如熟練運用特定句型表達個人喜好),還應強調交際策略的應用(運用所學知識進行有意義的對話,闡述個人見解),以及學習方法的引導(主動合作與反思,深化學習體驗)。同時,教師還應通過引入跨文化元素,培養學生的全球視野與文化敏感性,為其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與人文關懷的公民奠定堅實的基礎。單元整體教學目標的制訂不僅能為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提供清晰的導航,還能促進學生語言素養、思維能力、文化品格及情感態度的發展。
(二)依托學情創設情境,組織單元整體教學活動
在深入探討單元整體教學策略時,教師應依托學情創設情境,組織單元整體教學活動。實施這一策略的核心在于,教育者需要了解學生的年齡特征、興趣愛好以及認知水平等多元學情要素,并以此為基石,創設貼合學生實際的教學情境。此類情境旨在營造一種生動、鮮活且富有趣味性的語言環境,以激發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激活學生的學習潛能,促使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探索知識。
具體而言,教師在進行情境創設時需要遵循真實性、趣味性與教育性相統一的原則,確保學生能夠自然融入模擬或真實的情境中,有效運用語言進行交流與表達[3]。這不僅有助于加深學生對語言知識的理解與記憶,還能促進其語言技能的全面發展。在此基礎上,教師還需要充分考慮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實施差異化的教學策略,設計多層次的教學活動。通過調整任務的復雜度、深度及要求,確保每位學生都能在適合自己的難度層級上獲得進步,從而滿足其個性化學習需求。
以人教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下冊Unit 1 My Neighbourhood為例,教師可巧妙地構思“Neighborhood Exchange Meeting”這一情境教學活動。在此情境中,學生要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生動地介紹自己的住所特色及周邊環境。這一過程不僅是對住所相關詞匯與句型的實際應用,更是對學生口語表達、思維邏輯及社交能力的綜合鍛煉。同時,教師要根據學情反饋,靈活調整教學策略:對于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設計基礎問答環節,讓其通過簡單的對話練習鞏固基礎;對于基礎扎實、學有余力的學生,則鼓勵他們參與更為復雜的小組討論或展開深入交流,以此提升其語言運用能力。
依托學情設計單元整體教學情境與活動,不僅能為教學提供豐富的實踐載體,還能為學生搭建從知識學習到能力提升的堅固階梯。這一過程不僅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也促進了教學過程的動態調整與優化,為實現高效的單元整體教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此類策略的實施能夠激發學生的內在潛能,培養其自主學習與終身學習的能力,最終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三)依托活動強化指導,提升單元整體教學成效
單元整體教學的生命力在于其實踐性與互動性,而精心設計的教學活動正是這一生命力的源泉與載體[4]。通過巧妙嵌入活動與強化指導,教師能夠精準對接學生的學習需求,實現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的雙重目標。
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成效的顯著提升,依賴于教學活動對教學內容的深度整合與高效轉化。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充分利用學情反饋這一手段,提供具有明確導向性的教學指導。這種指導不僅著眼于學生知識的鞏固與拓展,更致力于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提升和綜合素質的發展。通過活動的多樣性與層次性設計,教師能夠構建一個包容性強的學習環境,確保每位學生都能在適合自己的節奏與難度中獲得成長。
以人教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下冊Unit 1 Keeping Healthy為例,本單元聚焦于健康生活方式的培養,為教師提供了實施綜合性教學活動的廣闊舞臺。通過策劃“Healthy Living Week”這一主題活動,教師可巧妙地將健康意識、飲食習慣、體育鍛煉及充足休息等要素融入教學實踐之中。在該活動框架下,設計“Healthy Eating Day”“Sports Fitness Day”和“Good Rest Day”等子活動,提升學習的趣味性與實效性。
在“Healthy Eating Day”活動中,教師不僅可以傳授學生健康飲食的基本知識,還可以讓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踐,通過制訂個人健康飲食計劃,鍛煉書面表達能力與邏輯思維能力。這一過程不僅加深了學生對營養均衡的重要性的理解,還激發了他們的自主學習興趣。教師在這一過程中從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過程的引導者與促進者,通過適時的反饋與調整,確保每位學生都能在活動中獲得實質性的成長與進步。
(四)依托反饋調整策略,完善單元整體教學評價體系
單元整體教學評價體系的完善是提升教學質量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關鍵環節。這一過程高度依賴系統化的反饋機制,旨在通過精細分析教學過程中生成的多維度評價信息,實現教學策略的動態調整與優化,進而達成教學、學習成效評估與反饋改進的良性循環。
單元整體教學評價體系倡導的是一種全面的、交互式的評價方式,涵蓋了學生自我評價、同伴互相評價以及教師專業性評價等多個維度。這些評價方式相互補充,共同構建了一個立體、動態的評價網絡,使教師能夠深入洞察學生在學習單元知識過程中的認知發展、能力變化及情感態度,為個性化教學方案的制訂提供參考。
以人教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下冊Unit 1 Visiting Canada為例,教師可以通過策劃“Journey of Canadian culture”綜合實踐項目,為學生搭建一個沉浸式的語言學習環境。在評價環節,教師可以精心設計一系列富有創造性的任務,如制作加拿大文化海報、撰寫加拿大旅行指南、開展加拿大文化主題演講等,這些任務不僅能考查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與語言運用能力,還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與表達能力[5]。
單元整體教學評價體系強調反饋的即時性與有效性。教師可通過綜合學生自評、同伴互評及教師評價等,迅速捕捉學生的學習成效與困惑,并據此靈活調整教學策略,如增加情境模擬、強化弱項練習等,以確保教學活動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此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評價過程,學會利用反饋進行自我診斷與調整,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元認知能力。
結語
綜上所述,“教—學—評”一體化視角下的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實踐強調教學過程、學習過程和評價過程的有機結合與協同發展,旨在提高小學英語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在教學實踐中,教師需要充分理解這種教學理念的內涵和要求,制訂單元整體學習目標,組織單元整體教學活動,提升單元整體教學成效,完善單元整體教學評價體系。多元教學策略的實施能有效提升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的有效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林惜珍.基于單元整體教學的小學英語育人策略:以人教版英語五年級下冊Unit 2“My Favourite Season”教學為例[J].文科愛好者,2023(6):127-129.
[2]陳妍.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的有效設計與實施:以“Chinese New Year”為例[J].文科愛好者,2023(6):175-177.
[3]李琦.新課標理念下以數字化資源賦能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J].校園英語,2023(52):97-99.
[4]陳娜,任軍軍.單元整體視域下的小學英語語音板塊教學實踐:以Unit 2 My favourite season Part A Let’s Spell為例[J].英語教師,2023,23(24):121-124.
[5]夏恩力.指向主題意義探究的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實踐:以人教PEP版英語六年級下冊Unit 4 Then and now為例[J].小學教學研究,2023(3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