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承波
【摘要】小學階段是學生開始系統性學習數學的關鍵時期,采用生活化教學理念可以幫助學生提升數學的學習效能。基于小學數學的教學形式,來明確生活化教學理念的融合方式與方向。之后,結合課堂教學引入具體化的生活情境,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同時,融合生活元素來構建數學活動,幫助學生進一步在數學學習當中體會生活化教學理念。此外,教師也要重視生活化教學理念對于教學評價的影響。本文將結合教學實際對小學數學多維度滲透生活化教學理念的路徑進行研究。
【關鍵詞】小學數學 ?多維度滲透 ?生活化教學理念 ?路徑研究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4)01-0178-03
隨著社會的發展,教育也在不斷地變革。小學數學教學作為基礎學科之一,其教學理念也在不斷地更新與完善。生活化教學是一種注重學生實際生活體驗的教學理念,它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同時,對于小學生來說,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需要長時間的學習和練習。然而,小學數學教學不僅僅是為了傳授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的生活觀察能力和發現數學問題的能力。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生活化教學理念是非常必要的。
一、基于小學數學,融合生活理念
小學數學多維度滲透生活化教學理念,是指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將數學知識與生活緊密結合,通過多種途徑和角度,讓學生在生活中感受到數學的應用和意義。這種教學理念強調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轉化為具體的生活情境,讓學生能夠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數學解決問題。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各種現象和事物,發現其中的數學規律和關系。教師還可以設計生活化的問題,讓學生通過分析和推理,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從而豐富學生的數學學習體驗。例如,小學數學教學需要創造多維度的生活化教學環境,引導學生在這個環境中感受到生活的氣息。可以通過設置生活場景、引入生活實例等方式來構建生活化教學環境。比如,在教學長度單位時,可以設置一個測量小石頭的長度的場景,讓學生感受到長度可以來自生活中的點滴。同時,引導學生學習探究生活化的數學學習方法。可以通過提出問題、自主探究等方式來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并自主探究解決方法。比如,在教學周長單位時,可以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如何測量操場的周長,并自主推導出公式。這樣使學生在生活中感受到數學氣息,進而認可數學學科的價值。
二、結合課堂教學,引入生活情境
生活化情境是指在小學課堂教學中,將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中的情境結合起來,讓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在課堂導入中可以采用生活化的導入方式,如通過一些生動的例子或場景,來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在課堂教學中,可以提出一些與生活相關的問題,讓學生通過解決問題來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還可以布置一些與生活相關的作業,讓學生能夠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這樣實現生活化理念與學生日常數學學習的有機融合,而不用單獨地進行布置,增加教學負擔。
(一)注重課前導入,收集生活資源
在對生活化情境進行教學應用的過程中,課堂導入是其重要應用場景,教師可以收集學生熟悉的生活資源進行課堂教學的導入。在選擇生活資源進行課堂導入時,需要根據教學內容來選擇適合的生活資源,這些資源可以是學生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品,方便學生快速展開數學聯系。在選擇好生活資源后,需要與生活實例相結合,讓學生能夠感受到生活與數學的緊密聯系。此外,教師也要注意生活資源對于學生的啟發,在導入過程中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生活資源的特點和應用方法。例如,在進行“百分數(二)”一課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生活資源來進行課堂導入。在課前,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準備好一些日常生活中需要用到百分數的場景或情境,如計算利息、比較圖表等。可以鼓勵學生在課前自己思考和記錄這些場景。在課堂上,可以通過鼓勵學生展示收集的生活資源,引導學生進行利率、千分數、萬分數在生活當中應用的說明,使學生感受到百分數在現實生活中的實際應用。之后,教師可以結合學生展示的內容,順勢引入國債利息計算的生活案例,并鼓勵學生進行實踐計算,以此來引出課堂教學主題,將學生自然地過渡到課堂教學當中。
(二)圍繞單元知識,解決生活問題
小學數學教學是學生們成長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階段,在這個階段中,學生們通過各個單元主題需要學習各種數學概念和計算方法。然而,單純地教授數學概念和計算方法并不能讓學生們真正地掌握這些單元知識,更不能讓他們將所學應用于實際生活。同時,在日常生活中,學生會接觸到很多數學問題,如果教師能夠將這些實際生活問題作為情境進行教學,可以使學生更加自然地在知識應用中進行理解學習。此外,生活問題的解決過程,也是學生發現數學樂趣的過程,需要教師進行數學興趣引導。例如,在進行“分數乘法”一課的教學時,可以通過生活化的問題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分數乘法。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呈現一些實際生活中需要用到分數乘法的場景或情境,比如計算一份食譜中的配料量,其中脂肪為5g,糖是脂肪的1/3,鹽是糖的2/5,為學生提供一個進行分數乘法應用的場景。之后,引導學生思考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將配料量轉化為分數形式,可以先求糖是多少克,再通過糖來求鹽是多少克,或進行分數連乘運用綜合算式進行計算。這種方法也能夠幫助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中,提高他們的實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聯系課堂內容,布置生活作業
作業設計是教師課堂教學的有效延伸,與課堂知識內容有緊密聯系,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需要布置一些生活化的作業來鞏固和拓展學生所學的課堂內容,并且培養他們的實際思考能力和優化學生的數學學習體驗。生活化的作業不僅可以幫助學生進行課堂內容的鞏固運用,還可以為學生提供不同的作業形式,使學生可以結合自身的數學興趣完成作業。學生既可以選擇生活實踐類的作業進行數學調查,也可以選擇生活活動類的作業進行數學探究驗證,使學生獲得自主發揮的空間。例如,在進行“測量”一課教學時,在課堂學習之后教師可以布置讓學生測量家中某個物品的長度的作業,幫助學生鞏固加深長度的概念。比如,讓學生測量家中筷子的長度、書本的高度等。這樣的作業不僅能夠鞏固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還能夠讓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在完成“面積”的課堂教學之后,教師可以布置讓學生計算自家房屋面積的作業,比如,讓學生計算自家房屋中客廳的面積、臥室的面積等。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課堂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一些與生活相關的作業,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
三、融合生活元素,構建數學活動
生活化教學理念下,小學數學教學需要運用生活元素進行教學活動的構建,引導學生在活動中學習。為此,可以設計觀察發現的數學活動,讓學生通過實際生活中的場景或現象,來發現其中的數學問題和規律。也可以設計參與體驗的活動,讓學生通過實際操作和實踐,來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同時,可以設計小組合作的數學活動,讓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共同完成一項數學任務。
(一)鼓勵學生觀察,發現生活中的數學
觀察是數學學習的基礎能力,小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通過觀察現象,提取問題的本質,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數學概念和方法。而通過生活中的觀察活動,學生可以將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更好地解決實際問題。相反,如果學生沒有學習過相關的數學知識,就很難理解和解決這些問題。此外,數學不僅僅是一門學科,更是一種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通過觀察生活中的數學元素,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數學與生活的關系,從而提高數學素養。例如,在進行“克和千克”一課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觀察生活中的橡皮、書本等,讓學生感受不同重量的物體對體感的影響。比如,可以讓學生用手感受橡皮的重量,并與不同大小的書本進行比較,從而讓學生感受到不同物體的重量差異。這樣的觀察活動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重量的概念,并且能夠將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在進行“分數”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蛋糕、餅干等實物,讓學生理解分數的含義和用途。比如,可以讓學生將一塊蛋糕分成若干份,并分別用不同的顏色標記出每一塊蛋糕所占據的份數。這樣的觀察活動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分數的概念。
(二)引導學生參與,體驗生活游戲
小學數學教學可以通過生活化游戲教學的方式,讓學生通過體驗的方式來理解數學知識。這種方式可以調動小學生的數學好奇心和參與度,使他們更加主動地學習數學。在生活化游戲教學中,可以通過設置互動性強的游戲環節,讓學生參與其中,在這些環節當中可以通過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和啟發學生思考等方式,實現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內化學習。同時,也可以與團隊游戲、模仿游戲等形式進行融合,為學生提供更加多元的生活參與場景,讓學生的數學學習更加生動、有趣、有效。例如,在進行“混合運算”一課的教學時,在加減法混合階段,可以設計一個購物游戲,讓學生在模擬的超市中購買各種商品。游戲中,可以設置不同的商品單價和數量,讓學生通過計算總價來判斷是否優惠。這種購物游戲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加減法的概念和應用,并且能夠將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在乘除法混合階段,可以設計一個烹飪游戲,讓學生在模擬的廚房中制作美食。游戲中,可以設置不同的配料和烹飪時間,讓學生通過乘除法計算時間來控制烹飪進程。這種烹飪游戲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乘除法的概念和應用,從而讓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
(三)注重生活合作,設計小組活動
生活化的小組合作能夠讓學生更好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在小組合作中,學生可以分工合作,各司其職,從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在單個學生的學習中,學生往往只能獨自面對問題,難以將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而在小組合作中,學生可以互相交流、討論和傾聽他人的意見,從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此外,在生活化合作中,學生可以根據個人特長和興趣進行分工,從而更好地發揮自己的作用,同時也能夠從他人的想法中汲取營養,拓展自己的思路。例如,在進行“條形統計圖”一課的教學時,可以通過生活主題統計圖制作的小組活動,引導學生展開合作學習。教師可以布置一個小組任務“班級考試成績的條形統計圖”,讓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共同制作該條形統計圖。在制作過程中,可以讓學生根據自主收集的數據,選擇合適的分數區間劃分,并使用合適的顏色和符號進行標注。之后,開展小組討論環節,共同討論條形統計圖的特點和應用。在討論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分享自己對條形統計圖的理解和認識,并提出自己的問題和想法。此外,還可以引導學生介紹自己的制作過程和所使用的統計圖表類型,并分享自己制作條形統計圖的經驗和感受。
四、展開生活評價,助力學生發展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展開生活化的教學評價能夠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評價。學生通過參與評價過程,可以更好地理解評價的重要性,同時也能夠更好地發揮自己的作用,從而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度。同時,教學評價過程的生活化可以鼓勵學生將數學視野與生活進行關聯,使學生樂于發現生活當中的數學元素。展開生活化的教學評價能夠采用多種不同的評價方法。可以采用口頭評價、書面評價、小組合作評價等多種方式來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使學生通過生活化學習感受到自身價值。例如,采用生活化的評價方式來鼓勵學生進行生活化的數學學習。首先,可以采用多種評價方式來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如作業評價、課堂表現評價等。通過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可以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能力水平,并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其次,可以采用生活思維的評價方式,來評價學生的思維過程和思維能力。比如,可以布置一些開放性的生活問題,讓學生進行思考和解答,并通過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評價。同時,還可以采用參與度評價的方式,來評價學生的參與度和學習態度。比如,可以通過課堂表現、小組合作等方式來評價學生的參與度和學習態度,并針對性地進行教學。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學需要滲透生活化教學理念,構建多維度的生活化教學環境,滲透生活化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探究生活化的學習方法,營造生活化的教學氛圍。這些路徑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同時也能夠培養學生的實際數學素養。
參考文獻:
[1]林濟鑫.生活化素材讓小學數學計算教學更精彩[J].考試周刊,2020(A4):77-78.
[2]李學文.教學生活化,課堂互動化——小學數學教學模式的創新[J].教育觀察,2019,8(42):121-122+130.
[3]陳麗青.在生活中尋找數學——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實踐[J].新課程,2020(52):156-157.
[4]劉燦洪.生活化教學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20(24):80.
[5]潘忠宏.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有效策略探究[J].讀寫算,2019(36):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