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簡介:馮苑,女,講師,博士,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經濟學教育與管理。
基金項目:2022年度江西省學位與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研究一般項目:基于“柯氏評估模型”的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質量評價體系研究(JXYJS-2022-050)
摘? 要:文章基于“柯氏評估模型”的理論框架,構建了由4個一級指標和12個基礎指標構成的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并以江西師范大學為例,采用問卷調查法進行了分析。研究發現,研究生對培養體系的反應較好,學到的內容較扎實,但培養效果有待提升,知識運用能力偏弱。因此,在未來研究生培養中,高校需要加強對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的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柯氏評估模型;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研究生培養質量;評價體系
中圖分類號:G643?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2-4107(2024)04-00? -04
2022年4月1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發布,在“打造統一的要素和資源市場”的戰略部署中,首當其沖地提出“推動建立健全統一的土地和勞動力市場”,具體包含統籌增量和存量建設用地、實行統一規劃、強化統一管理等與土地市場相關的四點內容,對我國土地資源管理類研究生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例如,目前我國城市規劃建設領域的許多管理思路和規定主要還是基于增量建設用地,對存量建設用地仍在實踐探索中,基于物質空間管控的增量思維顯然已經不適用于存量建設用地。如何基于需求牽引,提升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研究生的培養質量,是一個亟待研究的重要課題。構建科研客觀的研究生培養質量評價體系是提高培養質量的第一步也是必要的一步,然而,現有相關的研究生教育質量評價體系尚不完善,缺乏科學性和客觀性。因此,文章以江西師范大學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為例,基于“柯氏評估模型”,構建一套科學合理的評價指標體系,并進行問卷調查和數據分析研究,為科學評估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質量提供參考。
一、引言
我國現處于從研究生教育大國向研究生教育強國轉變的關鍵時期。研究生教育質量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深化研究生教育質量保障體系改革至關重要[1]。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相繼召開了三次研究生教育工作會議,都以“提高研究生教育質量”為主題,確立了提高質量、服務需求、追求卓越的方針[2]。為加強質量管理和監督,教育行政部門相繼發布了《關于加強學位與研究生教育質量保證和監督體系建設的意見》和《關于進一步規范和加強研究生培養管理的通知》等文件,明確了研究生教育的管理要求和標準。
構建科學評價體系對于提升研究生培養質量很關鍵。沒有評價體系,難以明確培養目標和任務,也很難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提高培養質量。國家政策已經明確指出,需要評價指標來引導教育發展[3]。同時,《中國教育現代化 2035》提出,需要制定多樣化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質量標準。科學的評價體系可以為培養質量提供標準和指導,促進研究生的全面發展和專業能力提升,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才支持。
文章以江西師范大學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為例,結合在研究生教學與培養實踐中的經驗與感悟,基于“柯氏評估模型”這一理論框架,構建碩士研究生培養質量評價體系,并通過問卷調查分析拓展評價體系的定量和實踐運用。以土地資源管理專業作為文章研究對象的主要原因在于,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對土地資源管理類人才培養質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從而需要改變培養模式,以及與時俱進的培養質量新評價體系。具體而言,2022年4月10日,隨著《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的發布,建立健全統一的土地和勞動力市場成為重要任務,對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的研究生培養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傳統的基于“增量思維”的管理思路已經不適用于當前的“存量時代”,在此背景下,如何基于需求牽引[4],為研究生提供更全面、實踐性和創新性的培養,以滿足土地資源管理領域日益復雜和多元的需求已成為一個亟需研究的重要問題。
二、文獻綜述
現有研究對研究生培養質量評價體系進行了較為豐富的探討。張元等[5]針對計算機學科專業型碩士和學術型碩士的不同培養目標,建立了課程、專業實踐和學位論文的專業碩士培養質量評價體系。樂長高等[6]提出了由思想道德品質、學習能力、科研能力、工作能力 4個維度構成的化學專業研究生培養質量評價體系。丁省偉等[7]從5個一級指標、18個二級指標和59個三級指標來展開對民族傳統體育學研究生培養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吳春林等[8]從課程教學、學術鍛煉、實踐培訓及論文答辯等多個環節,分別構建了經濟管理類學術型碩士和專業型碩士培養質量評價體系。張瑞等[9]從導師指導、專業實踐和科研課題等維度構建了由 7 個一級指標和 24 個二級指標構成的公共衛生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質量評價體系。
盡管上述文獻對新時代研究生培養的質量評價體系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但仍有進一步拓展和完善的空間。例如,在評價對象上,現有研究大多沒有明確定義學術型和專業型碩士研究生在培養模式和目標等方面的差異,導致評價體系無法準確區分不同類型研究生的培養質量。同時,關于特定專業領域的研究生培養質量評價體系的研究相對較少,例如,在土地資源管理專業領域的探討仍未得到充分關注。在評價指標選擇上,許多文獻缺乏相應的理論框架,可能導致評價維度不夠科學,缺乏可操作性和可衡量性。此外,大多數評價體系未能充分吸收最新政策精神,在實際應用中可能無法發揮有效引導作用。
對此,未來的研究可以關注學術型和專業型碩士研究生的差異、特定專業領域的需求、理論框架的應用以及與國家政策和需求的契合性等方面,以進一步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評價體系的科學性和實用性。文章嘗試在以上這些方面做出改進,使研究對象更加明晰、評價指標選擇更具理論性與時代性,且可操作、可衡量。
三、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一)“柯氏評估模型”概述
“柯氏評估模型”為研究生質量評價提供了理論依據和契機,且在培訓效果評價方面得到了實踐驗證,成為應用最廣泛的培訓效果評價工具。該模型將培訓效果評價分為反應層、學習層、行為層、結果層四個遞進層次,貫穿于整個培訓過程,符合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質量系統性評價要求。
(二)基于“柯氏評估模型”的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柯氏評估模型”可以全面評價研究生的學習成果、行為改變和影響等方面,通過使用多種評估方法和工具,收集各個層級的評估數據,提供多個視角評估研究生培養質量。相對于其他模型,“柯氏評估模型”在質量評價方面彌補了一些缺陷,它提供了一個系統的框架來分析和評估培養過程的不同層次和結果,避免了評價維度不夠科學和評估過程不夠全面的問題。
依據“柯氏評估模型”,將培養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劃分為四個層級,即反應層、學習層、行為層和效果層,并為每個層級設置相應指標,由此形成了由4個一級指標和12個基礎指標構成的評價指標體系。這種評價方法能夠提供更全面、多元和科學的視角,使評價結果更具說服力和實用性,對完善研究生培養質量管理和提升研究生培養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四、問卷設計與結果分析
(一)研究對象
依據上述構建的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培養質量評價指標體系,設計了相應調查問卷,并向基本涵蓋了一至三年級的江西師范大學在讀研究生發放,進行調查,共回收有效問卷49份。
(二)問卷結果分析
1.反應層結果分析
第一,課堂參與活躍度。通過調查發現,僅有26.53%的研究生課堂參與活躍度為較活躍,非常活躍的占比也僅有2.04%,而65.31%的研究生課堂參與活躍度一般,其余則表現為非常不活躍或不活躍。從整體上來看,受訪研究生的課堂參與活躍度不高。
第二,科研活動參與度。調查結果顯示,參與科研活動的頻率為一般和較頻繁的研究生分別占到了34.69%和42.86%,不頻繁和非常不頻繁的各占10.2%,非常頻繁的占2.04%。總結而言,研究生對于科研活動的參與度較高。
第三,培養方案合理度。調查結果顯示,有48.98%的研究生認為本專業培養方案設置一般,32.65%的研究生認為設置較為合理,認為非常合理的研究生僅占2.04%,認為設置非常不合理和不合理的研究生各占6.12%和10.2%。總體而言,受訪研究生對本專業培養方案的認同度尚可,但還有待提高。
2.學習層結果分析
第一,專業通識能力。調查結果顯示,對核心專業理論知識掌握一般的研究生占比為55.1%,掌握程度為非常不深刻和不深刻的各占6.12%和22.45%,僅分別有14.29%和2.04%的研究生認為掌握的較深刻和非常深刻。總體而言,多數研究生對核心專業理論知識掌握程度一般,研究生的專業通識能力有待提升。
第二,科研素養能力。調查結果顯示,對學術寫作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一般和較強的研究生各占65.31%和26.53%,掌握程度為非常強的有2.04%,其余研究生認為自己的掌握程度為不強或非常不強。總體而言,大部分研究生的科研素養能力較好,科研能力在整個培養體系中得到了成長。
第三,自主學習能力。調查結果顯示,自主學習和思考能力一般和較強的研究生各占59.18%和30.61%,2.04%的研究生認為自己的自主學習和思考能力非常強,其余研究生則表現為不強或非常不強。整體而言,受訪研究生整體的自主學習能力較強。
3.行為層結果分析
第一,學習鉆研精神。調查結果顯示,有57.14%的研究生認為自己的刻苦努力程度以及學術鉆研精神為一般,認為較強和非常強的研究生各占26.53%和2.04%,認為不強和非常不強的研究生各占12.34%和2.04%。總體而言,大多數研究生的刻苦努力程度以及學術鉆研精神為一般或較強,研究生的整體學習鉆研精神較好。
第二,知識運用能力。調查結果顯示,將知識運用到科研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效率為一般和較高的研究生各占比67.35%和14.29%,非常高的研究生占比為0,較低和非常低的各占比14.29%和4.08%。總體而言,受訪研究生的知識運用能力一般。
第三,社會實踐能力。調查結果顯示,社會實踐參與頻度為一般和不頻繁的研究生各占40.82%和32.65%,非常不頻繁的研究生占比6.12%,較頻繁和非常頻繁的研究生各占比14.29%和6.12%。整體來看,大多數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社會實踐參與頻度為一般或不頻繁,研究生的社會實踐能力較弱。
4.效果層結果分析
第一,社會責任感。調查結果顯示,有59.18%的研究生認為自己的社會責任感較強、6.12%的社會責任感非常強,26.53%的研究生社會責任感一般,社會責任感不強和非常不強的研究生各占比6.12%和2.04%。總體而言,大多數研究生的社會責任感較強,研究生培養在這一方面的效果較好。
第二,學術培養效果。調查結果顯示,有44.9%的研究生沒有公開發表過論文,發表過普通刊物、學校B類和A類及以上刊物的研究生各占22.45%、12.24%和20.41%。整體來看,大多數研究生沒有公開發表過論文,研究生的學術成果較少,整體學術培養效果亟待提升。
第三,實踐培養效果。調查結果顯示,參與過社會實踐活動但程度不深的研究生占比55.1%,沒有參與過實踐活動的研究生占比22.45%,參與較多、但尚未取得一定成效的研究生占比14.29%,參與較多并取得一定成效的研究生占比8.16%。整體來看,大多數研究生參與過實踐活動,但程度不深也并沒有取得代表性成效,研究生的實踐培養效果不容樂觀。
五、結束語
文章基于“柯氏評估模型”,從反應層、學習層、行為層和效果層四個層級構建了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并進一步以江西師范大學為例進行了問卷調查研究,進而得出了如下主要研究結論,并相應地提出了對研究生培養體系的反思。
(一)主要研究結論
第一,反應層——研究生對培養體系的反應整體較好。首先,研究生的科研參與度較高且大多數研究生認同本專業培養方案的合理度。有超過七成的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認為參與科研活動的頻率為一般或較頻繁,認為本專業培養方案設置一般和較為合理的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各占48.98%和32.65%,研究生整體上對專業培養方案的認同度尚可。其次,研究生的課堂參與活躍度較低,超六成以上的研究生認為自己的課堂參與活躍度一般,課堂參與活躍度的低下往往會引發許多連鎖問題,在培養中需要重視研究生課堂參與活躍度的實際情況。
第二,學習層——研究生學到的內容整體較為扎實。首先,研究生的科研素養能力較好且自主學習能力較強。根據調查結果顯示,有九成以上的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認為自己對學術寫作、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一般或較強,有近九成的研究生認為自己的自主學習和思考能力一般或較強,整體來看,研究生的科研素養能力以及自主學習能力較好。其次,研究生的專業通識能力較弱,僅有14.29%的研究生認為對核心專業理論知識掌握程度為較深刻,2.04%的研究生認為掌握程度非常深刻,這可能與研究生的課堂參與度較低有關,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與知識掌握程度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聯系。
第三,行為層——研究生的知識運用能力整體較弱。首先,研究生的學習鉆研精神較好,有超八成的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認為自己的刻苦努力程度以及學術鉆研精神為一般或較強。其次,研究生的知識運用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較弱,認為將知識運用到科研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效率較高的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僅占14.29%,認為較低和非常低的各占比14.29%和4.08%,從整體上來看,研究生的知識運用能力不佳,這也進一步印證了在學習層評價中表現出來的研究生的專業通識能力較差的現象。此外,有七成以上的研究生認為社會實踐參與頻度為一般和不頻繁,研究生的社會實踐能力較弱。
第四,效果層——研究生培養的效果有待提升。首先,研究生的社會責任感培養效果較好,調查顯示,有近六成的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認為自己的社會責任感較強。其次,研究生的學術培養效果和實踐培養效果較差,有44.9%的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沒有公開發表過論文,參與過社會實踐活動但程度不深的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占比55.1%,且大多數研究生都沒有取得一定成效,整體上看,研究生的學術成果較少,參與實踐程度較淺且取得成效較少。這種現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證了行為層中研究生知識運用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較弱的現象,知識運用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越強,研究生的產出成果往往也會更多。
(二)研究生培養體系反思
一方面,對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專業理論知識的培養需要進一步加強。四個層級的調查結果都體現了研究生對于專業理論知識掌握程度較低的現象,從反應層中的課堂參與活躍度較低到效果層中知識運用能力較弱,形成了一種連鎖反應。專業理論知識是學生進行其他活動的基礎,只有掌握了專業理論知識、打牢了基礎,學生才能更好地進行實踐,有更多的收獲。對于學校而言,需要加強對研究生專業理論知識的培養,結合學校自身條件,不斷更新豐富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活躍度,讓他們更加愿意學習專業理論知識,重視專業理論知識的學習,從而促使學生提高自身的專業通識能力和知識運用能力,達到較好的研究生學術培養效果。
另一方面,對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需要進一步重視。行為層和效果層的調查結果都體現出了研究生實踐能力較弱這一問題。通過調查數據可以得知,大多數研究生參與社會實踐程度較淺且取得成效較少,對研究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還需要加強。研究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投入的過程,對于學校而言,應該加大力度支持研究生實踐活動的開展,不僅要提供必要的經費支持,而且要注重在實踐中對研究生的指導工作。研究生的實踐活動次數變多了,教師的指導工作做得更好了,最終才能達到量變引起質變的效果,提高研究生的實踐能力,達到較好的研究生實踐培養效果。
參考文獻:
[1]包水梅,李祖贈.多源流理論視域下我國研究生培養質量保障政策議程設置分析[J].西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2):35-46.
[2]張艷寧,李衛衛,肖敏.研究生教育內部質量保證體系構建及運行效果[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23(1):39-46.
[3]郭朝紅,張寧娟,朱益明,等.“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的理論與實踐探索”筆談[J].基礎教育,2022,19(5):17-32.
[4]萬建軍,鄭享清,聶長飛.需求牽引“三位一體”的經濟學研究生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23,77(07):13-15.
[5]張元,熊風光,況立群.“新工科”計算機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質量評價體系改革[J].計算機時代,2020(11):113-116.
[6]樂長高,朱業安,謝宗波,等.基于“三全育人”的研究生培養質量評價體系的研究[J].東華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39(5):450-456.
[7]丁省偉,儲志東,范銅鋼.民族傳統體育學研究生培養質量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研究[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21,37(4):100-108.
[8]吳春林,劉揚,秦中峰.學術型與專業型經管類碩士生培養質量多元評價體系構建[J].黑龍江高教研究,2021,39(10):104-112.
[9]張瑞. 基于GAOHP和ISOA的公共衛生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質量綜合評價體系構建及實證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軍醫大學,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