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甜甜
摘要:聽力技能是大學生英語技能的核心組成部分,也是英語口語技能的基礎,因此聽力技能的教與學應當引起相關人員的重視。文章分析大學英語聽力教學(尤其是二本院校非英語專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對應的改進策略,希望能夠用于指導日后的教學實踐,也希望能夠對相關教師有所啟發。
關鍵詞:大學英語;聽力教學;非英語專業
聽力技能是大學生英語技能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培養大學生聽力技能是大學英語課堂的主要任務。然而,大部分學生聽力基礎弱,且教師對聽力教學重視度不夠,教學策略不適用,教學內容和形式比較單一,導致大學英語課堂對學生聽力技能的提升作用有限。所以,教師要在分析問題和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制訂具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有效培養學生的英語聽力技能。
一、大學英語聽力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學生聽力基礎薄弱,對英語聽力訓練重視度不夠
筆者對目前所帶教學班的大一學生做過一個問卷調查,發現一個教學班里80%以上的學生生源地都是山西。而到目前為止,在山西省內,聽力在高考英語中不計分,因此大學以前的各個階段的英語教學都忽視了學生英語“聽”“說”技能的培養,而把重心放在“讀”“寫”技能的培養上,導致學生的英語學習失衡,語言“聽”“說”能力薄弱。進入大學后,在英語學習中,大部分學生還是習慣性地把重點放在閱讀和寫作上,對聽力訓練重視度不夠。對部分學生的問卷調查顯示,97%以上的學生不會在課余時間做聽力訓練,即使知道自己聽力是弱項。
(二)部分聽力材料難度遠高于學生聽力水平
根據著名語言教育家克拉申提出的“語言輸入假說”,聽力材料的難度應略高于學生現有的聽力水平。只有在這種情況下,學生才有興趣和動力去理解聽力材料,做到有效學習。但是,筆者通過分析現有聽力材料和所帶學生的聽力水平,得出結論:大部分聽力材料的難度遠高于大部分學生的聽力水平。例如,《新視野大學英語視聽說教程》中每個單元的“sharing(共享)”和“viewing(查看)”部分,聽力材料都是以街頭采訪和BBC紀錄片為主,特點是背景音嘈雜,說話者講話速度很快,并且帶有口音。大部分學生能聽懂不帶任何雜音的標準的英音,或者美音簡單對話,或者60%的室內采訪內容。在不考慮詞匯和語法難度的情況下,這些聽力材料的難度已經遠遠高于學生現有的理解能力,導致學生在做這部分聽力練習時,缺乏熱情或者動力,自信心受挫。
(三)學生對語音語義缺乏辨別能力
因為大學之前的英語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的“讀”“寫”能力,大部分學生能做到“看形識義”,但缺乏“聽聲識義”的能力,也就是難以在語言單位的發音和意思之間建立聯系。筆者從觀察學生聽力課堂的表現中得出結論:在單詞層面,大部分學生不清楚基礎音標的標準發音,因而不熟悉大部分單詞的標準發音,所以在聽力訓練中需要較長的反應時間,進而影響對整句話的理解;在句子層面,學生斷句能力弱,詞匯儲備量不足,缺乏根據上下文分析單詞和句意的能力,因此無法準確識別多義詞的意思,也無法對有歧義的語言結構的意義進行準確定位。究其原因,除了部分學生單詞儲備量不足之外,大部分學生缺乏根據語境猜詞義的能力。
(四)聽力教學內容和形式單一
目前,大部分大學英語聽力課堂的教學內容是基于《新視野大學英語視聽說教程》1冊至4冊,教師只需要按照教學大綱和教學日歷的要求,引導學生把課本每單元各部分內容聽一遍,并完成相關聽力練習,就算完成了教學任務。這樣的教學實踐不管是在內容上還是在形式上,都過于單一,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課堂參與度,進而影響聽力課堂的教學效果。
二、大學英語聽力教學的優化策略
(一)根據學生聽力水平調整聽力教學內容
作為課堂教學的引導者,教師首先應評估班里絕大部分學生的英語聽力水平,然后據此調整教學內容,切忌完全按照教學內容進行課堂教學。比如,如果班里大部分學生在大學之前沒有接受過系統的、正式的聽力訓練,只能勉強聽懂發音標準的簡單對話,那么在剛開始的教學階段,教師應避免過多地讓學生聽有背景雜音的,且講話者帶有口音的聽力材料,即使這樣的聽力材料滿足“authenticity(真實性)”的標準,教師也應把重點放在課本里沒有背景雜音的聽力材料上。然后,隨著學生聽力水平的提高,教師可以適當增加聽力材料的難度,循序漸進地讓學生聽有背景雜音的,講話者帶有口音的對話或者采訪,并完成相關的聽力練習。
同時,教師應關注班里其他學生的學習需求。這部分學生的數量占比不到5%,他們在初高中就進行過正式的英語聽力訓練,并且高考時聽力成績算入總分,他們一般來自其他省。和班里大部分生源地是山西的學生相比,來自其他省的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較強。對于這部分學生,教師應布置課后作業,讓他們在課后完成課堂上因為兼顧絕大部分學生水平而沒有選擇的難度較大的聽力練習,并經常抽查他們的作業完成情況。
(二)重點培養學生聽音識義的能力
對于聽力基礎薄弱的大部分學生,在大學英語課程的開始階段,教師應重點教學生識音和辨音。這個教學任務應要求學生掌握基礎音標的正確發音。教師除了在課堂上讓學生跟著相關視頻做模仿練習之外,課后練習也必不可少。同時,教師要重視糾錯,保證教學效果。另外,學生練習基礎發音不能局限于課程開始階段,而應貫穿整個英語教學過程。教師應每節課抽出10%以上的時間用于檢查學生的發音學習效果。而檢查學習效果的手段除了要求學生讀單詞、短語、句子之外,聽寫也是非常有效的檢測方式。這就要求教師要提高自己的英語發音水平,讓自己的發音標準化。這樣,不僅能在對學生進行單詞和句子聽寫時起到示范作用,還能保證聽寫效果。
針對學生不能辨別同音異義詞,不能根據語境準確定位多義詞的意思,以及不能正確理解容易產生歧義的語言結構的情況,教師應做到幾點:第一,對出現頻次較高的多義詞,教師應專門花時間向學生科普其常用的意思及用法,并要求學生掌握,如light(輕的)和light(光),fine(好的,晴朗的)和fine(罰款),fair(公平的)和fair(集市,展覽會),jam(果醬)和jam(堵塞)等。第二,教師應重視聽前準備活動。在聽力訓練開始前,教師要向學生介紹必要的背景知識,以及某個話題會涉及的重點詞匯,引導學生在具體的語境中進行聽力理解。第三,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一些具有文化引申義的短語,避免學生聽到這些短語時因為不了解而對句意產生誤解,如black sheep(害群之馬)、rain ticket(下次再約)、Achilles heel(致命弱點)等。
(三)豐富教學內容和形式
要保證聽力課堂的趣味性,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教師有必要改變教學內容和形式的單調性,豐富教學內容和形式。
在教學內容上,聽力教學不應該僅僅依賴課本,照本宣科,而應該根據培養目標和學生的興趣點及學生的現有聽力水平,基于課本每個單元的話題,創造性地引入其他教學內容,可以是英文電影和電視劇、BBC紀錄片、YouTube短視頻、VOA慢速新聞等。例如,在講授《life under the spotlight(聚光燈下的生活)》這一單元時,除了讓學生完成課本上的聽力訓練,分析成為名人的利與弊之外,教師還可以要求學生課后觀看英文電影《Notting Hill(諾丁山)》, 然后在課堂上談論電影觀后感,列舉“成名(fame)”給電影中作為好萊塢電影明星的女主人公安娜斯考特帶來了哪些利與弊。
在教學形式上,教師要利用其他教學形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參與度。這些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引導學生對聽力文本中涉及的熱點或學生感興趣的話題進行討論,讓學生齊讀對話,對學生進行單詞短語聽寫等。例如,在講授《Journey into the Unknown(未知之旅)》這一單元時,教師可以邀請學生展示他們的夢想之旅,內容包括目的地、交通方式、旅途時長等,讓學生在體會單元主題的同時,圍繞主題進行輸出,主動參與課堂教學。
(四)引導學生聽、說、讀、寫結合發展
“聽”是說的基礎,“說”是“聽”的鞏固。在聽力課堂上,教師應引導學生聽說結合,在語言輸入的基礎上,通過跟讀模仿、角色扮演、課堂討論、基于話題做課堂報告等形式,將“輸入”內化為“輸出”。同時,“輸出”又能幫助教師檢驗學生“輸入”的內化效果,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聽”和“讀”作為兩種形式語言的“輸入”渠道,在過程和技巧上有很多相通之處。因此,在剛開始階段,大部分學生對“聽”這種語言技能不夠熟悉時,教師可以通過類比“聽”和“讀”,讓學生基本了解“聽”一個文本的基本過程和所需要的技巧。同時,學生的單詞、語法儲備主要靠閱讀,教師應要求學生大量閱讀,在提高閱讀技能的同時,培養語感,積累詞匯量,這有助于學生提高聽力理解能力。
“聽”和“寫”兩個技能看似關系不大,但實際上,很多聽力材料的話題和內容能為寫作提供足夠的靈感與支撐材料。例如,在講授《Urban Pulse(城市脈搏)》這一單元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聽力材料中,人們談論生活在某個城市的好與壞時使用的相關單詞、短語、句式、成文結構,寫一篇關于自己生活在現在的城市或者最喜歡的城市有哪些利與弊的議論文。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能鍛煉寫作技能,還能掌握某個特定體裁、特定話題的聽力文本的結構和用詞,以及做該類文本的聽力理解時所需要的聽力技巧。
三、結語
總而言之,教師應認真調研班級學生的聽力水平,然后依托課本,使教學內容和形式多樣化,從而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增強課堂的趣味性和學生的參與感。同時,在進行聽力教學時,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其他技能,使聽、說、讀、寫四個技能相輔相成,讓學生的英語學習得到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徐錦芬.高校英語課程教學素材的思政內容建設研究[J].外語界,2021(2).
[2]林艷.口語教學寓于《大學英語》聽力課中的實踐[J].浙江萬里學院學報,2004(1).
[3]賀行知.大學英語聽力教學改革模式初探[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8(12).
[4]湯茜.大學英語視聽說教學現狀與改革措施分析[J].教育現代化,2019(34).
[5]萬銳.聽說法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應用初探[J].南國博覽,2019(4).
[6]楊華麗.高校英語聽力教學的透視與反思[J].海外英語,2020(2).
基金項目:2023年山西省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晉籍翻譯家關琪桐哲學翻譯史料整理與研究”,項目編號:2023W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