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郭銀波(1980~),女,漢族,廣東廣州人,廣州市南沙區東涌第一小學,研究方向:小學德育中賞識教育。
摘? 要:文章簡明扼要地說明了賞識教育的主要目標,并強調了小學德育中滲透賞識教育的必要性與重要意義,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一系列小學德育中賞識教育滲透的策略,包括尊重學生差異、重視學生個體發展、營造良好的德育氛圍、重視良性師生關系的構建、強化生活化德育教學的展開、加強落實德育實踐,以此著重闡述了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融合賞識教育的實施要點,以實現小學德育的升級。
關鍵詞:小學德育;道德與法治;賞識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4)14-0018-04
小學德育與學生“三觀”的正確培養與形成息息相關,也影響著學生良好行為習慣、個性品質的養成。實踐中,教育者需要結合賞識教育的引入強化對學生的正向激勵,以此收到更為理想的德育效果。
一、 賞識教育的主要目標分析
賞識教育對尊重、理解、激勵、信任、包容等更為強調,要求教師尊重學生的不同個性和特點,能夠理解學生,主動激勵學生,信任學生的能力與品行,包容學生的錯誤行為并及時進行科學引導。在當前的教育教學中,實施賞識教育的主要目標在于,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進行更好調動,讓學生逐步形成更為正確、真實的自我評價,形成良好的行為態度以及學習發展目標,推動學生最終成為具有良好行為習慣、道德品質以及獨立人格的人。
二、 小學德育中賞識教育的滲透必要性與重要意義分析
在小學德育中滲透賞識教育內容,能夠實現融洽的德育教學氛圍的營造,依托激勵、鼓勵、正向引導等,讓教學氛圍更為開放、輕松,實現和諧師生關系的構建。同時,賞識教育的實施還能夠達到有效喚醒學生道德自覺的效果,促使學生正確認識自己,了解自身優點的同時,正視自己的缺點,并逐步實現自我提升。總體而言,在當前的小學德育工作中,特別是在道德與法治教育中,融入賞識教育極為必要,它是促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高尚道德與獨立人格的重要舉措,在推動學生全面、健康發展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有助于實現小學德育工作的升級。
三、 小學德育中賞識教育的滲透策略與實施要點探究
(一)尊重學生差異并重視學生個體發展
1. 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因材施教
教師應當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適當引入賞識教育,避免對學生進行一味贊賞,這很容易導致學生驕傲自滿,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在教學中,教師應當面向不同學生使用差異性的評價方式,切實做到因材施教。
對能力相對強的學生,應當提出更高的標準要求,及時批評、糾正其錯誤認知與行為,讓其認識到遵守規則的必要性與重要性;應當在“最近發展區”理論的指引下,適當提升學習任務的難度,調動其積極性,確保小學德育能夠得到更好展開。
能力一般的學生是小學德育工作中很容易被忽視的一個群體,卻是德育工作的主要對象。針對他們開展德育,教師應當著重帶領學生探索、發現自身的閃光點、潛力,并在了解其他同學優點的基礎上,取長補短,樹立自信心,為其更好發展提供支持與鼓勵。例如,可以深挖不同學生在體育、藝術等多方面的潛能,使他們發現自己的優點、深入了解自己,并實現更好發展。
對能力相對弱的學生,教師應當投入更多的精力,及時給予該學生群體以認可與肯定,結合語言上的鼓勵,逐步樹立他們的自信心,以此實現對小學德育工作展開總體質量水平的提高。對小學生而言,他們喜歡被表揚、認可,結合這一心理特點,教師需要深化融合德育與賞識教育,給予學生更多的鼓勵、支持。即便他們完成的事情相對較小,如按時完成作業、主動幫助其他同伴打掃衛生、上課積極舉手發言等,均應當及時予以表揚、鼓勵,逐步推動學生更好成長。
在此基礎上,在融合開展小學德育與賞識教育期間,教師還應當在切實把握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的基礎上,針對學生的特點進行賞識。“賞識”一詞對人而言就是認識到別人的才能而予以重視或贊揚,這意味著,教師必須首先認識到學生的才能,相信每一個學生都是天才,欣賞學生的長處,再予以重視和贊揚。賞識又要有針對性,具體而言,教師在表達對學生的賞識時,不能胡亂指著學生的某一語言或某一行為大加贊揚,而應針對學生的特點或在適當時機進行賞識,肯定他們的每一個細微進步,讓他們不斷體驗成功的喜悅,找到學習的快樂和自信,并真誠地幫助學生,以此推動學生健康成長。
2. 關注學生個體發展,賞識行為與品德
在當前的小學德育教學期間,教師應當學會賞識,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每一個學生都是獨特的個體,在教育的過程中,要根據學生的具體差異,實行因材施教,最大化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尊重中成長,認識自己與他人的不同,在差異中提升自己,肯定自己,逐步成長為積極向上的新時代建設者和接班人。
同時,教師應當重點以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切入點,提高對學生在日常生活、課堂學習中的具體表現以及良好行為的關注度,給予適時、適當的贊賞。如果學生的成長、良好行為得到教師的肯定,那么學生的個人榮譽感就能夠得到更好滿足,并發揮一定的模范帶頭作用。在實際的德育教學階段,相關教師應當將注意力聚焦于學生的具體學習表現、日常生活方面,將學生的行為表現融入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例如,在“學會溝通交流”(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面向學生展示同伴交往、同伴之間有效溝通、利用溝通解決矛盾等的相關視頻,促使學生在真實案例的激發下,理解人與人之間的有效溝通方式。在此期間,教師通過融入賞識教育內容,就能夠達到促使學生形成良好、健康行為品德的效果,滿足小學道德與法治的教學要求。
(二)營造良好的德育氣氛
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期間,教師應當著力為學生構建更為理想、放松的學習環境,在良好校風、班風、家風的支持下,提升德育現實成效,推動學生全面發展。教師應當以身作則,成為學生的良好模仿對象以及學習典范,鼓勵學生與教師、家長、同伴之間展開和諧交流,能夠自主進行同伴之間的互幫互助。同時,在德育教學期間,教師還應當適當融入一些法治常識類知識內容,提升學生的法治修養。在此基礎上,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還應當主動與學生家長展開密切溝通與合作,引導學生家長在家庭教育中也滲透進賞識教育理念,推動學生的言行始終朝規范化的方向發展,切實提高小學生道德修養,增強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教學效果。
另外,為了在班級營造良好的德育氛圍,促使賞識教育的優勢與作用能夠得到最大化的發揮。實踐中,教師還應當圍繞學生的進步進行及時表揚。在此過程中,可以以“家校共育”教育理念為切入點,結合信息技術、新媒體平臺的應用,實現對學生的及時、有效贊賞。學生取得的點滴進步,不單單靠學生自身的努力,也離不開家長和老師的關心、幫助。教師可以通過釘釘班級圈向家長朋友反饋學生的進步與成長,教師可以同時對學生取得哪方面的進步與需要做哪些努力一同提出,以此表達對學生的進步肯定的同時,希望能夠得到家長朋友的進一步關注與協助,讓學生在后續能得到更好的發展。
(三)重視良性師生關系的構建
小學教師應當始終相信每一顆星星都會閃光。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實施賞識教育,賞識每個學生,賞識學生的每個閃光點,賞識學生的每次進步。在賞識中給學生以鼓勵、自信和膽識,幫助他們克服自卑、怯懦等心理障礙。在學習和生活中,發現學生有突出表現或點滴進步,教師需要及時給予肯定,構建更為和諧、良好的師生關系,并讓學生感受到在學習生活中處處有成功,處處受鼓舞。對“賞識”而言,其根本就是“愛”,所以教師在展開賞識教育期間必須心中有愛。賞識不是虛情假意的作秀,不是寵幸,不是溺愛,而是發自內心的真誠關愛與期待。教師要學會賞識學生,把他們當作自己的孩子來看待,挖掘他們的閃光點,理解學生、相信學生,不斷地鼓勵表揚他們。賞識并不深奧,也許就是一句“你很聰明”“我就知道將來你能成為科學家”,就是摸摸學生的頭,就是把沒有自信的學生推到起跑線上,甚至它還可以是一句“我以有你這樣的學生而感到驕傲”。一句溫馨的話語、一個愛撫的動作、一次表現的機會往往就蘊含著賞識,能夠營造更為理想、和諧的師生關系。
另外,在實際的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教學期間,為收到更為理想的教學效果,構建更為理想的師生關系,并實現德育與賞識教育的有機融合,教師還應當重點把握以下內容:教師應當迅速轉變角色,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善于巧妙導入課堂,激發其學習興趣;巧用多媒體技術手段,注重資源有效開發,拓寬現場教學;珍視學生學習體驗,賞識每個學生;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培養良好習慣。
(四)強化生活化德育教學的展開
1. 生活化情境教學
情境教學模式的應用能夠在豐富課堂教學素材與內容的基礎上,提升學生的理解力。搭配生活化教學的實施,可以促使學生深化對相關知識內容的理解,實現德育教學升級。教師應當結合學生在課堂中的實際表現,及時表達對學生的肯定、贊賞,鼓勵學生在教師創設的生活化情境中完成知識點學習,提升學生的自我認同的同時,收到更為理想的德育效果。
例如,“我的祖國”(人教版五年級上冊)一課的教學目標為,促使學生通過學習,對我國的海陸疆域形成初步了解,感受到我國的幅員遼闊,形成自豪感;通過學習,對我國人口數量進行了解,明確人口多的優勢;通過學習,實現個人信息獲取能力的提升,并可以完成自主合作探究。在教學期間,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向學生播放《中國力量》等紀錄片,營造更加生動的、貼近學生現實生活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更為直觀地感受到祖國的發展。在此基礎上,結合學習經典與傳統文化等教學活動的展開,促使學生深入掌握我國的歷史文明、人口積累過程,讓學生在了解我國領土變化過程中切實感受國家發展,以此實現對其愛國之情的激發與調動。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及時給予學生表揚,肯定學生掌握的歷史文化知識,鼓勵學生進行知識內容與個人思想的表達與分享,以此實現對學生獲得感的有效提高。
2. 生活化教學+小組合作學習
小學道德與法治旨在引導學生從小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健全人格。教師可以通過創設真實的生活情境,鼓勵學生勇于表達自己,展示自己,激發內心感受,實現自我教育和自主建構。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結合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應用,推行生活化德育教學,并合理把握賞識教育的滲透時間與節點,適時贊賞學生,對學生形成的合作學習成果表達賞識。
例如,在對“我是一張紙”(人教版二年級下冊)教學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心理和認知特點,在生活的場景中,從認識紙張開始,了解紙張的分類、用途和歷史文化內涵,進一步了解紙張的制作過程,幫助學生初步樹立愛惜紙張、節約用紙的意識。同時通過師生共同參與的小組評價有效指導學生學習行為表現,表達賞識,增強教學效果。在基于師生合作的小組評價階段,一方面是對小組學習的情況進行總結,讓學生在思考和探討中,思維得到充分發展;另一方面是分階段在小組內對每個同學的表現進行評價,目的是讓每個學生了解自己在小組活動中的表現。在實際的教學期間,著重依托賞識評價激發活力,以評促學,深化賞識教育在小學德育中的融合,推動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升級。
(五)加強落實德育實踐
在當前的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期間,教師除了要向學生傳授相關理論知識,還應當強化展開實踐教學,提升德育實踐的占比,推動小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教師可以結合賞識教育的引入,對學生形成的良好的品德素養以及行為習慣等,做出積極、正向的強化,以此實現對德育實踐成果的有效鞏固,推動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升級。
實踐中,教師應當根據不同年級學生所積累的生活經驗以及知識儲備、特征特點等,設定差異性的德育實踐活動,并結合信息技術、新媒體平臺的應用,及時給予學生肯定。例如,在寒假期間,針對一年級學生,可以布置“風兒輕輕吹”手抄報設計與繪制活動,讓學生在制作手抄報期間感受季節的變化。針對二年級學生,可以布置“我和綠植合個影”實踐活動,讓學生體會生命的奇妙,感受生命的頑強和堅韌。對三年級學生,可以布置“我心中的美麗家鄉”繪畫活動,讓學生把心中美麗的家鄉畫出來。對四年級學生,可以布置“我的春節購物清單”制作活動,讓學生使用手抄報的形式畫出購物時的細節,從中養成良好的購物習慣。對五年級學生,可以布置“春節家人團聚的時刻”手抄報設計與繪制活動,展示自己的美好家園,懂得珍惜關心家庭每一位成員。對六年級學生,可以布置“保護地球,愛護家園”的手抄報設計與繪制活動,讓學生在制作手抄報期間形成環保理念,了解到地球是人類的生存空間。要求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相應手抄報、攝影等作品的提交,教師可以進行評選,并將優秀作品在學校微信公眾號內展示,也可以在班級微信群、QQ群內實現學生作品的分享,以此體現對學生繪制作品的肯定,提升學生參與德育實踐活動的積極性。
四、 結論
綜上所述,在當前的小學德育中,融入賞識教育極為必要,這是促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高尚道德與獨立人格的重要舉措,在推動學生全面發展方面也發揮著重要作用。在教學實踐中,通過尊重學生差異并重視學生個體發展、營造良好的德育氛圍、重視良性師生關系的構建、強化生活化德育教學的展開、加強落實德育實踐等策略,有助于推動小學德育的升級。
參考文獻:
[1]黃紅曼.賞識與信任:小學班主任開展德育工作的新策略[J].名師在線,2022(26):52-54.
[2]陳蓉.德育應從賞識與信任開始——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方法探討[A].2020課程教學與管理云論壇(重慶分會場)論文集[C].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智能學習與創新研究工作委員會,2020:154-157.
[3]蔡舒萍.德育教育,賞識先行——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藝術探究[J].小學生(中旬刊),2020(5):80.
[4]范銀丹.德育從賞識與信任開始——小學班主任德育方法分析[J].家長,2020(12):45-46.
[5]彭靜.成功教育,從賞識與信任開始——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策略與探討[J].知識窗(教師版),2020(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