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秀麗
摘要:在新時代,教師要凸顯出生物學科的育人價值,不僅要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的生物知識,還要讓學生形成完善的人格、健康的心理。基于此,教師需關注學生生命觀念的培養,通過創設生活場景、設置多樣問題、開展生物實驗等方式,循序漸進地增強學生的生命意識。
關鍵詞:生命觀念 高中生物 生活場景
在生物學科中,生命觀念是核心素養中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學生必須要具備的素養,應貫穿到生物教學的整個過程中。當高中學生能真正理解生命的本質后,就能對生命產生更多的了解和認知,也就能更加珍惜、熱愛和尊重生命。因此,教師需重視學生生命觀念的培養,調整課堂教學方法。
一、創設生活場景,增強生命意識
生物知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如果學生未能透徹理解基礎概念,那么將會影響當前和未來的學習。在培養學生生命觀念時,教師首先要帶領學生理解生命觀念的概念,增強其生命意識,使其在教師的引導下形成正確的生命觀念。情境教學法是當前較為常見的一種教學手段,能優化課堂教學氛圍,讓理論知識變得更加具體和直觀。基于此,教師可從生命觀念的角度入手創設生活情境,引導學生結合生活經驗探究生命觀念的概念,利用生物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象、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例如,在教學“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時,教師可從日常生活入手開展教學活動。在正式教學前,教師可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要求學生對肺癌患者進行走訪調查,并分析肺癌患者中吸煙者的比例,調查健康人群中吸煙的人數,再去分析占比。在課堂中,教師需引導各小組的學生展示活動成果,再利用多媒體播放吸煙對人體肺部產生影響的動畫,由此構建出真實的生活情境。之后,教師可引導學生分析為什么吸煙的人患肺癌的概率要遠高于不吸煙的人,從生物學因果關系的概率性、復雜性進行分析,使其正確認識生命,懂得尊重生命,學會利用生物知識解釋生命現象。
二、設置多樣問題,感悟生命價值
在生物課堂中,教師要帶領學生從多角度入手探究生命的本質,但這對于學生來說具有一定難度。[1]基于此,教師可利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發現更多與生命相關的問題,在討論、思考的過程中解決問題,全方位感受生命的本質、發現生命的價值、正確理解生命,最終形成生命觀念。
例如,在教學“細胞的衰老和凋亡”時,教師可利用問題引導學生探究生命:“同學們,你們在夏天時是否會做防曬措施?在夏天你們被曬黑后,冬天就會逐漸變白,這是為什么呢?人人都有愛美之心,有些人會經常去角質,但為什么角質總是會出現呢?”這種問題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存在緊密關聯,學生能根據自己積累的經驗闡述個人想法。之后,教師還要繼續提出問題:“同學們,你們現在正值最有活力的年紀,未來一片光明。但,你們是如何看待衰老的?如何正確面對衰老?”問題的設置可活躍學生的思維,而教師需引導學生從生物學科入手正確認識衰老。
三、開展生物實驗,體驗生命過程
在生物學科中,生物實驗占據較大比例,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生命觀念,教師可發揮生物實驗的積極作用,帶領學生分析生命規律。實驗可將原本抽象的理論知識變得更加直觀和形象,讓學生直觀感受生命的變化,真正認識到生命的珍貴。[2]因此,教師需結合教學內容開展多樣化的生物實驗。
例如,在教學孟德爾豌豆雜交實驗時,該實驗的目的是讓學生了解基因遺傳,培養其正確看待生命的態度。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應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再開展性狀分離比的生物實驗。教師可提前準備好兩個小桶,其中A小桶代表著雄性生殖器官,B小桶代表著雌性生殖器官;A、B兩個小桶中都有很多彩球,分別代表著雄雌配子,再進行隨機結合,由此模擬生物的生殖過程。教師設計恰當的實驗步驟:1.在兩個小桶中分別放入顏色不同的10個彩球;2.充分晃動兩個小桶,保證彩球的充分混合;3.隨機從兩個小桶中抽取一個彩球,再進行組合,記錄下彩球對應的顏色和字母;4.在完成記錄后,將彩球重新放回到小桶中,并搖勻;5.重復以上步驟,直到完成30次為止。同時,教師還要趁機布置任務,要求學生結合實驗的過程、結果等設計圖解。在完成生物實驗后,教師接下來需重點培養學生的生命觀念,引導學生利用實驗中積累的知識解釋以下現象:父母是正常的,但是其子女患有白化病。在生物實驗中,學生能掌握更多的生物知識;在解釋真實案例時,學生能從生物學的角度入手探究生命現象,逐漸形成正確的生命觀念。
結束語:
總而言之,生物是高中階段非常基礎且重要的學科,是從科學的角度探究世間的各種生物,并且蘊藏著生命觀。生物教師需要充分發揮生物學科的價值,將生命觀念的培養滲透到每個教學環節中,通過創設教學情境、開展生物實驗、設置多種問題等,循序漸進培養學生的生命觀念。
參考文獻:
[1]莫立強.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培育學生生命觀念的策略[J].江西教育,2023(39):36-37.
[2]呂西洋.高中生物“生命觀念”的培養探討[J].文理導航(中旬),2023(11):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