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新文
摘要:從2014年起,浙江、上海開始實施新高考改革,新高考模式實施后,學校管理帶來的一個重大的變化就是走班教學,如何來完成走班教學的安排,成了學校的重點工作,新高考下的走班教學包括了學生選課、教學班分班、排課、學校教學評價等一系列的問題,其中最核心的就是分班,在學生選好自己的選考學科后,如何合理地劃分班級,這是在整個走班教學管理中最核心的部分,也會影響整個教學計劃。
關鍵詞:走班制? 高中教學? 教學技巧
一、什么是走班制教學
其實,新高考政策的實施把“選擇權”交到了學生手里,學校的教學管理也將從“標配”到“自選”的一個跨越,而這種教育模式也稱作“走班制”。走班制與行政班級的區別在于早前的班級模式是文理分科之后,學生只需待在固定的班級。但是在改革后的高考,變成6選3之后,選科的方案總共有20種,要是繼續按照選科方案來分班,有可能出現以下兩種情況:有的選科組合會有很多人選,超出一個班的人數;而有的組合可能超級冷門,選的人太少。這種情況下,原本的行政班模式無法滿足這種需求。因此,走班制應運而生。但對這種走班制度的方案目前尚沒有什么更具體的信息,我們可以結合浙江、上海等地已經開始實施高考改革地區的走班制了解是怎么實行的。
浙江地區目前的走班制度有以下四種模式。第一種是“不走班”模式:學校向學生提供的選科組合有限數量,然后把那些3門選考科目相同的學生組成一個班,學生依舊在固定的教室上課。這種模式是因為學校的師資力量有限,只能從20個選科組合里挑選出一些,雖然是方便了教學和管理,但是無法很好滿足學生多樣化選科的需求。第二種是“小走班”模式;優先將3門或2門選科相同的學生優先組成班級,然后其他科目或學生走班教學。也就是優先滿足選科人數最多的選科組合,把大部分學生先固定成班級,然后剩下的學生再依此匹配到不同的班型。第三種是“大走班”模式:這種模式是把語數英3門必考科目保持行政班,其余的3科選考均通過走班。雖然能較好滿足學生的選擇,但學生需要經常到不同的教室上課,課程上安排會更加繁雜。第四種是“全走班”模式:全走班的意思很明顯,就是語數英和3門選科全部走班,這種模式非常考驗學校的管理能力。
二、走班制教學的現狀
我國高中排除部分全封閉的住宿類學校,大部分都是走讀類學校。如果采取走班制,學生沒有固定的學習場所,如何保證學習的持續性,同時學生的安全會不會受到影響,在浙江過去的兩年時間,很多學校都已有了自己的解決方案,包括分類、分層走班,定二走一的分班,部分3科套餐制的分班,無論采用了哪一種,他們都各自解決了自己的問題,但要指出的是,如果學校在充分尊重學生志愿的前提下,保證學生合理的走班教學,這確實還是一個比較大的難題,因為涉及到師資、場地、學生的上課時間等一系列問題。
筆者曾研究過走班教學的多種方案,經過多年的探索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方案,但目前仍還有很多的細節需要完善。
走班制是教育改革的重要舉措之一,可以說是打破了長期以來傳統教學的體制,更利于學生的自我發展。學科教室和教師固定,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水平和興趣愿望選擇自身發展的層次班級上課,不同層次的班級,其教學內容和程度要求不同,作業難度也不同。在走班制這一機制下,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深層次交流減少。且走班制度下,教師有時無法有效地觀察到學生的日常生活,教師對學生的監督能力下降,與他們的心理溝通有了障礙。
三、走班制教學的應對之策
(一)積極樂觀地看待走班制。走班制是新高考模式下的新的教學組織形式之一,教師要正視這個問題,要發揮自己的積極主動性,及時調整狀態。客觀看待“走班”的利與弊,做走班時代的收益者。
(二)真誠平和地對待走班同學。在走班模式下,雖然少了傳統教學模式之下的同桌,但是會收獲眾多的伙伴,會接觸到更多有活力、有夢想的同伴。每個學生都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特長結識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
(三)遇到困難及時求助指導教師。指導教師會通過對學生學習生活及興趣愛好的判斷和了解,指導學生做出科學合理的選擇。此外,網絡也成為師生溝通的新渠道,讓師生之間的交流不再受到時空限制,遇到困難可以及時向指導教師求助。
四、總結
綜上所述,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課程進行走班制教學是十分有必要的,在進行走班制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充分了解每位學生的基礎以及學習接受能力,從而更好地對不同基礎的學習進行教學,同時學生要真正認識自己,懂得規劃自己的未來,有規律地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