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分析了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在教學評價上普遍存在的問題,基于培養職業崗位能力、職業素質出發,從信息技術賦能職業教育教學評價改革視角,提出了教學評價改革實踐路徑:提升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建立在線教學資源平臺、制定多維度可測化評價量標、監測跟蹤全過程、構建多元化評價方式、開通專業自媒體公眾號等,為職業學校專業或課程的教學評價信息化改革提供參考。
關鍵詞" 信息技術;職業教育;教學評價;汽車運用與維修
中圖分類號:G712" "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24)03-0012-03
0" 引言
202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中提出,教育評價要堅持科學有效,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提高教育評價的科學性、專業性、客觀性。二十大報告中明確提出三融(職普融合、產教融合、科教融匯),進一步明確職業教育的重要地位,科教融匯意味著職業教育要提升檔次,需緊跟科技步伐[1]。同時,教育部在2022年的工作要點中提出了實施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到2035年實現教育的現代化。這一系列指導文件和精神的頒布,足以表明信息技術滲透到職業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勢在必行,而教學評價是教學活動的指揮棒,利用信息技術賦能教學評價改革,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高學校人才培養質量有著重要影響。
1" 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教學評價現狀
1.1" 教育利益相關方在“教”與“學”評價上的權重失衡
所謂“教育利益相關方”指的是政府、行業、企業、學校、教師、學生、家長等利益相關方。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是他們共同的期待,因此,對教學評價需凝聚他們的共識,理論上只有教育利益相關方均參與教學評價,才能提高評價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而在目前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的教學評價中,評“教”以學生、同行、督導為主,鮮有涉及與職業教育緊密合作的企業方和家庭方;評“學”以任課教師為主,很少將學生自評或互評納入評價范
圍[2]。對于職業學校,職業崗位能力、素質的培養是重點,為社會或高等學校輸出大批技術技能人才,因此,對于中職學校的“教”與“學”的評價,在教育利益相關方中應該進行評價權重的重新分配,加大對口企業、高等院校尤其是走單招途徑入學的高職院校方的評價權重,這樣既能有效銜接中高職教學內容,也能為學生入職企業崗位提供必要的職業技能、素質。
1.2" “教”與“學”的評價方式單一
教師“教”方面的評價,主要有同行或督導評課和學生評教兩部分。其中同行或督導評課包括提前公布的公開課和隨機推門聽課。公開課存在提前彩排演練的成分,課堂脫離真實情況。推門聽課盡管降低了表演的成分,但是時間上的不確定性,很難保證同門課程任教教師恰好在推門聽課時段,自己沒有授課任務或其他工作安排,能前來聽其他老師的課。有時候為了完成推門聽課,甚至可能出現不同學科教師之間聽課,這樣的聽課評課只能發現一些共性問題,針對學科的個性問題無法完成評價。另外,無論是公開課還是推門聽課,評分的標準邊界感模糊,評分的維度單一,主觀性比較強,有個人感情成分,很難真實且客觀地做好教學評價。學生評教是由學校學工部或教務處統一組織學生完成對各科目任教教師授課情況的評價,學生根據一個學期下來的感受,對每位教師的教學給出籠統的評價,不能反映每次教學真實情況,評價反饋的滯后性讓學生評教流于形式,且學生評教一般安排在期末,對教師及時調整授課進度、方法或策略起到的作用甚微。
學生“學”方面的評價,主要采取的是科任教師評價,評價形式往往是期末筆試,考查的多為識記知識,對實操應用能力、職業素質少有評測。對于職業學校教學評價,學生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是考評的重點,尤其是實踐類的專業課程,是學生進入企業崗位的基石,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穩扎穩打是教學必需,所以對學生的評價應該是每個項目的全過程學習評價。通過走訪省內兄弟院校及查閱文獻資料可知,職業學校汽車實訓實操設備不足比較普遍,這給教師的實訓教學和學生的職業技能考評帶來了諸多挑戰。目前多采取小組形式開展實訓實操,教師在巡查中給予指導,由于人數較多,很難對每個學生的掌握情況進行摸底,只能根據學生提交的實驗、實操報告給學生打分。這就導致有的學生在小組內并沒有真正參與實操,僅僅是照抄組內成員的報告,也獲得了課程的學分,顯然這與我們的評價意義背道而馳。
1.3" 教學評價工具落后、時效性差
教學評價是教學的反饋環節。教師“教”的評價,無論是同行或督導聽課還是學生的年底評教,這都是來自外部的干預評價,都不能連續且及時地將授課情況反饋給任課教師,這樣的教學評價時效性差,對教師教學調整作用不大。對學生“學”的評價,采用試卷分析表、實訓報告分析表、科目成績分析表形式,分析學生對項目技能的掌握情況,這樣的確能找到學生知識盲點,但是由于試題并不能全面覆蓋項目知識點和技能點,導致分析出來的結果并不能全面反映學生學習情況。且這樣的分析,往往集中在項目結束或課程結束,此時發現問題,很難讓學生重新學習和練習,前一個項目遺留的知識盲點沒能及時發現解決,可能導致后續項目的學習也受到影響。
2" 信息技術賦能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教學
評價改革的實踐路徑
2.1" 以賽促教、以賽促改,提升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教師職業能力競賽教學能力比賽是一個很好提升教師信息技術賦能教學的手段。教師在備賽中,除了對教學項目內容開展教學設計,重頭戲是如何將教學設計落地應用,尤其是對于像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的專業實踐課程,課程內容抽象、汽車內部構造復雜,要做到巧妙有效地化解教學難點,突破教學重點,信息技術的融入變得非常必要。為完善參賽作品,學校可以邀請專家對教師進行信息化教學培訓指導,對賽事作品進行診斷,分享先進教學理念,這個過程能促進參賽教師相互交流探討、能快速提升教師信息化教學的知識儲備與應用能力,從而倒逼傳統教學改革,達到以賽促教、以賽促改的目的,更好地服務日常教學,提升教學質量。
2.2" 建立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教學資源庫、精品課程,突破教學重難點
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具備比較強的專業性,不論是故障診斷還是汽車檢修,都是一個比較復雜的過程,需要學生具備非常強的思維能力,這對中職學生而言難度不小[3]。建立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教學資源庫,資源庫課程資源由公共課、專業課組成。在資源的建設上,除了自建外,還可以引用省級、國家級的精品課程資源,減少重復建設造成資源浪費。對于復雜的結構、原理和操作要點,教師采用精品課程中的動畫資源,3D解剖,清晰呈現,學生還可在手機上登錄學習平臺反復觀看,有問題還可在交流互動區發布,很多問題在生生互助中得到解決,減少對教師、實訓設備的依賴程度,有效提升學生學習興趣。
2.3" 基于能力導向,制定多維度、可測化評價量標
以培育學生綜合學習能力、崗位競爭能力和自主控制能力等為導向,將汽車機電維修、車身修復、車身涂裝職業技能賽項考評標準融入企業生產流程。比如將汽車機電維修分為若干子項目:整車維護、車輪定位、發動機機械拆裝、汽車故障診斷等與校企合作企業——湖南精銳汽車服務有限公司的生產流程相耦合,制定每個項目的可測化評價量標,量標包括技能、思政、雙創等方面。技能維度的量標在實操中對標企業崗位要求,包括零部件的認知、問題點的排查、零件的裝拆步驟等。思政維度的量標包括工裝穿戴、工量具的整理、安全文明生產等。創新、創業思維可以在頂崗實習中為企業提出的合理化建議、優化方案、專利申報、創新創業大賽、挑戰杯賽事等活動中量化。
2.4" 監測跟蹤全過程,信息全體共享,及時動態反饋教學狀態
利用數據采集平臺,比如利用智慧職教平臺,發布課前預習視頻和習題,課中同步檢測,課后練習鞏固,學生的學習數據(視頻觀看時長、習題答題情況等)由系統生成。根據學生完成情況,由系統判斷學生是否存在學習困難,推送個性化的資源,對未按時完成學習任務的學生,系統發送督學通知,及時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干預。在教學全過程,學習數據會根據學生完成情況動態呈現,教師能隨時隨地查看,對關注學情、調整教學起到良好作用。職業學校學生往往在學習上惰性比較明顯,秉承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家長的監督作用不容小覷。在學習平臺建立開放班級,家長可以查看學習內容,同時通過微信群輔助不會操作的家長,可詢問家長助教,查看孩子學習情況,實現“教”與“學”信息在家校之間的共享。借助學習平臺的強大儲存和分析功能,學習數據能形成電子檔案,記錄學生學習成長軌跡,對教學評價診斷、教學評價激勵、發現學生潛質和不足、制定個性化教學方案提供數據支持,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個性成長[4]。
2.5" 校企合作開發立體化教學資源,創設情境化教學,形成多元化評價方式
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具有很強的實操性,企業方對崗位能力的把握比職業學校更具發言權,校企合作開發教學資源,包括教材、PPT、微課、實習實訓基地等,將企業文化精神融入基地建設,為企業員工培訓提供平臺和資源,實現校企合作共贏。在課堂上,教師可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發放任務書、維修手冊、評估表格,并根據所設定的工作場景,將學生的角色轉變為公司維修技術員[5],讓學生體會到被需要,肩負責任感,主動去尋找解決辦法。企業也可以將汽車在維修或使用中遇到的問題放在學習平臺,學生可以將自己的“金點子”發到平臺上,一方面能及時得到企業導師的指導,另一方面集思廣益也能為企業帶來靈感甚至是直接可用的解決方案。問題解決的過程采用角色分工、小組討論、制定方案、動手實施及評價管理開展,學生的探索精神、工匠精神及勞動素養在任務完成中得到培育。評價管理采用自評、小組互評、匯報展示、校內外導師點評等形式,優秀的“金點子”甚至可以申請專利,多元化的評價方式,能較好地激發學生精益求精的學習態度,營造你追我趕的學習氛圍。
2.6" 開通專業自媒體公眾號,搭建家?;悠脚_,提升“汽運”專業“品牌”特色
除了課堂內的多元教學評價,課堂外的教學評價對學生的成長同樣重要。在信息爆炸時代,手機、平板、電腦等產品已經成為生活的必需品,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可以開通自己專業的自媒體賬號,比如“湘鄉一職汽車之家”“汽運學長學姐有話說”等,由專業社團進行賬號管理,利用抖音、微信公眾號、微博等形式,發布關于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的優秀實訓作品、汽車生活科普、汽車維修小竅門等。為了保證賬號的持續運行,賬號內容由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各班級學生分小組提供,可以將生活學習中關于本專業的新奇想法、解決問題的新奇思路等以文字、圖片、視頻形式,交由汽修專業社團教師團隊審核,再通過專業賬號進行發布,提升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品牌”特色。在這個搜集素材,到成果審核,再到成果發布的過程,就像在孕育一件寶貝。讓署有自己名字的作品能獲得更多的流量、點贊,定會加大對賬號內容的宣傳力度,此時包括他們的父母在內的人員都更愿意在該賬號停留更多時間,無形之間讓父母和孩子在學校受到的專業教育上有了一個公共的交流平臺。對學生而言,獲得更多的關注會讓他們成就感油然而生,激發對專業學習的探索欲、對職業崗位的認同感。
3" 結束語
現代信息技術幫助教師獲得并挖掘更多原始中等職業教育數據信息,印證和揭示更有價值的教育規律機制,促使教學評價實踐愈加精準與深入,提升評價的效率與精準度和教學評價的時效性,能針對個體差異,有針對性地提升學生個人素養。同時,信息技術的加入,讓家、校、企之間的交流、評價變得更加便捷和開放,對共同促進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教學評價改革,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具有較好的現實意義和應用價值。
4" 參考文獻
[1] 曾天山.以大職業教育觀推動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J].職教論壇,2023,39(1):5-8.
[2] 馬國勤.成果導向的高職教學質量評價改革探索與實踐[J].職教論壇,2021,37(5):62-69.
[3] 孫得虎.校企合作在中職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中的應用[J].時代汽車,2022(17):46-48.
[4] 楊宗凱.利用信息技術促進教育教學評價改革創新[J].人民教育,2020(21):30-32.
[5] 李靜.信息技術在汽車維修專業人才培養中應用實例研究[J].內燃機與配件,2022(17):1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