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3~6歲是幼兒動作發展及基本的運動技能掌握的黃金時期,此時幼兒可以進行練習的基本動作包括走、跑、跳、投、爬、鉆等內容。幼兒參與運動時,多采用游戲方式進行,因此提高幼兒參與的興趣,進行多方位的練習達到鍛煉身體與提高能力的目的就顯得尤為重要。讓幼兒積極參與體育活動,器材的投放與選用是一個重要的環節。本文從便攜式器材選用與游戲案例設計進行闡述,在設計教學案例中實現一物多玩,物盡其用,讓幼兒體育活動變得更加簡單易行。
關鍵詞:便攜式器材;一物多玩;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623.8"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5-2410(2024)03-0050-03
3~6歲是幼兒在動作發展及基本運動技能掌握的黃金時期,此時幼兒可以進行練習的基本動作包括走、跑、跳、投、爬、鉆等內容。幼兒參與運動時,多采用游戲方式進行,因此提高幼兒參與的興趣,進行多方位的練習達到鍛煉身體與提高能力的目的就顯得尤為重要。讓幼兒積極參與體育活動,器材的投放與選用是一個重要的環節,如何更有效地利用幼兒體育器械進行幼兒體育教育工作是當下幼兒體育教育發展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但在實際的幼兒園體育活動設計過程中,經常存在游戲設計不合理、游戲設計單一、現有體育器材不夠用的問題。如何利用體育器材,讓器材“活”起來是擺在幼兒園教育者面前的現實問題。
便攜式體育器材的優勢在于器材體積小、重量輕、易于攜帶,可以實現一物多用,運用不同的練習方法可以全面鍛煉幼兒體質,既能減少器材擺放所占空間,也能減少課前準備時間,還能節約器材采購經費,對于幼兒體育活動時的安全性也有更大的保障。
一、便攜式體育器材種類
便攜式體育器材要具備質量輕、體積小、空間占用少、使用功能多、材料結構優化的特點。例如繩梯、標志盤、充氣皮球、塑料圈、短繩條、小墊子、充氣棒、四輪平衡車、沙包、網球等,每種器材質量不超過2kg,多為可折疊或充氣式,能放入幼兒園常用收納箱(56cm×40cm×26cm),收納后重量不超過10kg。
(一)充氣類
充氣皮球、充氣棒等(圖1)。
圖1
(二)折疊類
繩梯、小墊子、標志盤等(圖2)。
圖2
(三)自制類
自制沙包、短繩條等(圖3)。
圖3
(四)器材箱裝箱效果
器材箱裝箱效果如圖4。
圖4
二、3~6歲幼兒便攜式體育器材一物多用活動示例
便攜式體育器材要做到一種器材可以練習多種動作,充分發揮器材的作用,通過器材的使用增加游戲的趣味性,提升幼兒學習興趣。本研究的活動示例的設計理念為:器材不變、動作變;器材不變、形式變;器材不變、鍛煉素質變。以下將提供幾個案例進行展示。
(一)繩梯案例設計
器材尺寸:長50cm,寬30cm。
器材材質:尼龍繩、塑料(圖5)。
圖5
可設計練習動作包括跳躍類動作、鉆爬類動作等,主要鍛煉價值包括:下肢力量、身體協調性、軀干穩定性、肢體協調性、軀干力量、空間感知覺、方位辨別、肢體協調性。
1.動作一:雙腳連續跳
(1)動作適用年齡段:3~6歲。
(2)動作鍛煉價值:下肢力量、身體協調性。
(3)動作要求:雙腿并攏,腿稍屈,雙手自然置于身體兩側;雙腿同時用力蹬腿跳躍,不停頓繼續向前跳,雙手自然擺動;保持身體平衡,動作節奏穩定(圖6)。
圖6
(4)器材選用理由
繩梯由扁狀的尼龍繩串連扁狀塑料,基本無離地高度,幼兒在雙腳連續跳過程中速度較快,易踩到或踢到塑料繩,運用繩梯進行練習不易崴腳、絆倒;繩梯每格之間間距可以調整,可根據小中大班幼兒不同跳躍能力進行調整,適宜不同年齡段幼兒使用繩梯是一個串連的器材,質量較輕且擺放方便,練習過程中不易移動位置或倒下,即使有移動也容易調整,可減少器材擺放或調整時間,增加練習時長。
2.動作二:繩梯正向鉆
(1)動作適用年齡段:3~6歲。
(2)動作鍛煉價值:空間感知覺、方位辨別、肢體協調性。
(3)動作要求
于繩梯橫向面,面對繩梯空格,采用手足爬或手膝爬依次正向鉆過繩梯每一格;手腳交替移動,每通過一格后需折回至下一格,始終面對繩梯空格,依次按照用頭部、上肢、下肢順序通過(圖7)。
圖7
(4)器材選用理由
小中大班幼兒身形大小及身體靈活度不同,可根據其身形大小調整繩梯每格之間間距進行練習,其高度固定,可約束幼兒爬行時背部拱起高度,提升動作練習質量;繩梯是一個串連的器材,頭尾固定即可豎起進行練習,練習過程中不易移動,可減少器材擺放或調整時間,增加練習時長;繩梯材質為尼龍繩和塑料,尼龍繩為軟性材質,塑料具有一定彈性,幼兒在爬行過程中碰到尼龍繩或塑料不易擦傷,有效增加了練習安全性(圖8)。
圖8
3.動作三:繩梯側向爬
(1)動作適用年齡段:3~6歲。
(2)動作鍛煉價值:軀干穩定性、肢體協調性、軀干力量。
(3)動作要求
于繩梯橫向面,呈俯臥撐姿勢將兩臂撐于相鄰兩個繩梯格中,手臂結合腳步平行移動,從繩梯一側行進到另一側;手腳平行移動,軀干呈一條直線,移動過程中兩手無交叉,身體與地面垂直。
(4)器材選用理由
小中大班幼兒上下肢長度不同,側向移動時距離不同,可根據其上下肢長度及爬行能力調整繩梯每格之間間距進行練習;繩梯是一個串連的器材,質量較輕且擺放方便,室內室外均可使用,受場地限制較小。
總之運用繩梯設計的體育活動:有雙腳連續跳的跳躍類練習,繩梯側向爬的爬行類練習,繩梯正向鉆的鉆爬類練習,有效鍛煉了幼兒的上下肢力量、核心穩定和肢體協調性等能力。后期隨著幼兒對于動作有了一定的掌握可以進行進階練習,如:增加繩梯每格之間間距,提升跳躍遠度,以及變換跳躍方向,由正向跳變側向跳、背向跳;變換爬行方向,由側向爬變為向前爬、后退爬以及爬行時幼兒背上放沙包,提升動作的正確性和難度;變換鉆爬方向,由正向鉆變側向鉆、倒退鉆,提升幼兒方向辨別能力等。
(二)短繩條一物多玩練習案例設計
器材尺寸:長50cm。
器材材質:棉(圖9)。
圖9
可設計的練習動作包括跑跳類、身體柔韌類、協調類。主要鍛煉價值:柔韌素質、身體控制、上下肢協調能力、反應速度、疾跑急停能力、制動、爆發力。
1.動作一:啟動跑
(1)動作適用年齡段:3~6歲。
(2)動作鍛煉價值:反應速度、疾跑急停能力、制動、爆發力。
(3)動作要求
兩人以短繩條為中點,間隔10米,相對站立;兩人同時向短繩條方向起跑,先到的人拿走短繩條迅速跑回自己的起點(圖10)。
圖10
(4)器材選用理由
短繩條質量較輕,幼兒拿取較為方便,材質較軟,爭搶時不易受傷。
2.動作二:持繩身體繞環
(1)動作適用年齡段:3~6歲。
(2)動作鍛煉價值:柔韌素質、身體控制、上下肢協調能力。
(3)動作要求:雙腳并攏,身體保持直立,雙手橫舉短繩條兩端至胸前;彎腰屈腿,一腳向前跨過繩條,落地后另一條腿隨即跨過繩條;曲臂將繩從身后經過頭頂繞回胸前,期間雙手一直持繩兩端不松手(圖11)。
圖11
(4)器材選用理由
短繩條材質柔軟,可以彎曲與折疊,在進行身體繞環時能隨著動作變形,不易受傷;繩條有一定長度,幼兒進行練習時可根據能力不同,抓握不同長度進行練習。
3.動作三:雙人持繩跑
(1)動作適用年齡段:3~6歲。
(2)動作鍛煉價值:手腳協調、合作能力、反應能力。
(3)動作要求:兩人前后間隔一臂距離站立,均面向前方,站在前方的人兩手后伸,左手與后方左手分別持一根短繩條兩端,右手分別持另一根短繩條兩端;兩人同時啟動向前跑動,途中雙手一直持繩(圖12)。
圖12
(4)器材選用理由
短繩條材質柔軟,可以彎曲與折疊,幼兒跑動時會根據兩人跑動速度改變形狀,兩人速度相同時則形狀不變,一人過快或過慢繩子會彎曲或繃直,幼兒可適時調整跑動速度。短繩條材質軟、質量輕、體積小,幼兒在練習過程中不慎松手掉落也不易導致絆倒或摔跤。
運用短繩條設計的體育活動:有持繩身體繞環的柔韌性練習,雙人持繩跑的合作跑類練習,啟動跑的反應跑練習,有效鍛煉了幼兒的柔韌素質、反應能力、緊急制動能力、上下肢協調等能力。后期隨著幼兒對于動作有了一定的掌握,可以進行進階練習,如:持繩身體繞環時減少雙手持繩長度,由從腳下至身體后方過頭頂繞回改為從頭頂至身體后方從腳下繞回;雙人持繩跑時由正向跑改為側向跑、倒退跑;啟動跑的起跑姿勢由面向站立改為背向站立、坐下起跑,趴下起跑等。
三、結論
在幼兒園體育活動設計中便攜式體育器材要能夠做到一種器材練習多種動作,做到一物多用,充分發揮器材的作用,同時減少練習期間因替換器材造成的等待時間;不同器材之間可以適當相互替換,不同器材應能鍛煉同一動作,做到多物一用,通過替換器材以增加使用的趣味性,提升幼兒學習興趣;不同器材還應能組合使用,做到多物多用,更加精準、全面地鍛煉幼兒身體素質。動作鍛煉價值全面:便攜式體育器材設計的練習內容,能夠符合幼兒期動作發展規律,能夠充分鍛煉幼兒的協調、柔韌、平衡等不同身體素質,同時要兼顧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器材要具有一定趣味性和吸引力,不僅能鍛煉身體素質,還能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發展,提高其日后的社會適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