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也需要與創新創業教育進行相互融合,以此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思政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是當代推進高校穩定發展的重要基礎,以兩者結合作為切入點,基于此文章將對現條件下高校思政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在相互融合的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探討,論述這兩種教育相結合的影響與價值,并為進一步教育改革,提供全方位的人才參考,使當下的高校思政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融合研究工作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關鍵詞:高校思政教育;創新創業教育;融合教育
中圖分類號:G416"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4)09-0051-04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們黨針對高校學生群體展開的育人工作。隨著近年來我國經濟的突飛猛進,各高校教育水平也都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學生和學校的數量也呈飛速提升的趨勢,但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導致很多學生面臨著就業問題。為了有效解決此問題,高校應該將思政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進行相融合,對當代大學生的全方面進行培養教育,提升大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讓學生在畢業時可以更好地與社會相融合。
一、高校思政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相融合的意義
(一)兩者之間的關系
思政教育引導著學生創新創業,其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意義和引領作用,創新創業更是使思政學科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兩者在一定的程度上具有相輔相成的關系。同時,兩者的充分融合可以更好地推動教學任務改革,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二)兩者相結合的有效性
1. 思政教育的主要方向是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品質,近年來國家對學生的思政工作的重視,激發了我國各個高校將思想政治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相融合的探索,二者的相互融合,可以有效地提升學生創新創業的能力;幫助學生在面對創業或就業問題時,使學生朝著正確的方向進行發展。[1]
2. 高校思政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相融合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正確的主觀價值,有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可以更好地實現學生個人的人生價值,使其為社會做出相應的貢獻,承擔起相應的責任。在現階段,將思政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相融合是一項對時代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的舉措,有助于學生提供明確的發展方向,培養吃苦耐勞的精神品格,提升學生創業就業等能力。
(三)兩者相互融合的重要性
1.高校思政教育在大學中具有一定的重要地位;創新創業教育屬于是高校中新興的一門學科,它對于人才培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還可以幫助學生提升一定的自我認知能力。雖然兩者在形式上具有較大差異,但是,兩者在設立教學目標及要求上面是相一致的,都是以樹立學生的未來和正確的價值觀主要發展方向的,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2. 思政教育作為載體:高校思政的教育內容比較廣泛,除了我們所認知的理論知識體系之外,還會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等等,同時還有相當多的拓展知識內容,因此思政教育可以作為兩者相融合的重要載體。
3. 創新創業教育是主要發展方向: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可以為學生打開新的世界,拓寬學生的眼界,但是傳統的教學理念過于注重理論實踐,導致學生的實踐能力相對較弱。為此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應該專注學生自身的發展,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體現出學生的主導地位,使學生得到全方位的健康發展。[2]
二、高校思政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之間的聯系
(一)兩者具有一致性
高校中的創新創業教育對學生的自身發展具有重要作用,能提高其綜合素養以及對于社會的適應能力,從而實現全面發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幫助學生樹立起正確的思想價值觀,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道德觀念。所以,從兩者的教育內容來看,其間是具有一致性的,都是為了給學生樹立優秀的精神品質。高校將思想政治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相互融合,以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為目的,教給學生正確的創新創業觀念,促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提升,為美好的未來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思政為創新創業提供堅實的保障
思想政治教育是提升學生綜合素養的一種重要手段,在高校教育的發展中,將思政與創新創業相結合,不僅可以提升學生就業和創業能力,還可以為創新創業教育學科提供良好的教學經驗。以培養學生作為主要的目標,將思政與創新創業教育結合起來,共同提高學生的全面綜合能力,解決應屆畢業生在創業就業中面臨的問題。[3]
(三)兩者結合的重要意義
創新創業在高校作為新興事物對于優化教育改革具有重大意義,意在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并為學生適應社會能力打下基礎;有助于緩解大學生就業問題,為科研力量注入了一份新鮮的血液。我國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相對比較完善,擁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厚的教學經驗。兩者都是作為獨立的體系出現的,思政教育起步早教學經驗豐富,但內容上相對單一;而創新創業教育雖然出現的時間比較短一點,但是在內容上十分豐富多彩,為此,如果二者可以通過融合教學,那么其作用效果將會十分顯著,使學生可以得到更好的發展。
三、當前思政與創新創業面臨的問題
(一)兩者之間的不同問題
1. 思政方面:雖然我國高校的思政教育起步早,教學經驗相對豐富,但是在實踐過程中,部分高校仍然存在問題,很多高校對思政教育結果不是特別理想的問題。
當前思政與創新創業教育面臨問題的主要原因是:(1)課堂模式基本上以書本知識內容為主,學生缺少社會實踐的機會;而有的學校雖有實踐內容,但是所進行的實踐大多都與所學的內容完全不符。(2)受到傳統教學方式的影響,學生處于一個被動的狀態,教師在課堂上進行單方向的輸出,而學生雖然在教室里,但是大多都會感受無聊,缺乏興趣,或是在課桌底下偷偷地玩手機等,導致教學效果非常的不理想。(3)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的生活進入互聯網時代,在高校幾乎每位學生都可以自由上網。但是,有的學校的思政教學工作沒有進行轉變,缺乏新穎而有趣的教學內容,使學生對思政這門學科缺乏興趣。[4]
2. 創新創業教育方面存在的問題: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國人口數量激增,同時也為大學生就業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創新創業教育的進行,展現出其對高校學生獨特的教育作用。然而,部分高校卻在創新創業教育上存在著一些問題,最主要的問題便是培育學生理性問題。在教學過程中,忽視了對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引導,如對正確的就業觀、世界觀、人生觀等缺乏重視。
(二)學生的認知不全面
高校的學生將會成為社會的未來主要支撐力,有研究表明,大約52%的學生對創新創業的意義與目的并不是特別的清楚,也不了解相關的政策內容。大多數的學生認為創新創業教育只不過是一門課程而已,對于未來的實際作用,效果微乎其微。此外,還有部分學生認為,創業創新與他們無關,即使當前的大環境使大學生就業存在非常大的壓力,他們也不想進行創新創業等實踐。
由此可見,身為主力軍的學生在對創新創業知識等方面的關注較少,因此,高校教師需要針對此情況做出相應的改革措施,促使學生認識到創新創業對其未來發展的重要性。
(三)教師方面所體現的不足
當前,不僅僅是學生對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政教育融合的不重視,部分高校對二者創新改革的內容重視度較低,導致很多高校的思政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無法深度融合,致使學生的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無法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導致學生一直被唯利主義等狹隘的思維禁錮。高校教師應深刻認識到思政與創新創業相結合的重要意義,才能及時停止錯誤的行為。[5]
(四)創新創業與思政融合的認知達不到統一
對思政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相融合的認知水平決定著高校是否可以有效融合思政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同時,這也決定著這項工作的質量。雖然目前有學者與專家在這一方面的理解認知上的水平正在不斷增加,但是仍有許多的教育工作者對此項任務知識停留在表面認知,對學生的教育、當前勞動所需市場要求等問題不知如何下手。正是由于這種不同的認知行為,導致高校的思政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相互融合達不到預期的理想效果,為教育發展帶來了諸多的不利影響。
(五)教學過程中體現的不足之處
1. 教學理念的偏差認知:在現階段的教育發展中,思政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在高校課堂上過于獨立,兩者教學理念上也存在一定的偏差。教學過程中,思政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不夠密切,大多數高校的領導或是教師對思政創新創業的影響力度不夠,甚至對思政與創新創業的理解就是讓學生通過課堂學習到書本中的知識內容,與社會、時代脫節,所以缺少讓學生進行社會實踐的環節。
2. 教學方式太過單一:通過對教學課堂方式觀察,可以看出,在思政與創新創業的教學過程中,方式和內容過于單一化,導致學生對此提不起興趣,從而降低了教學質量。由于課程的單調,課程偏向理論知識的傳輸,大多數高校都是通過演講或是座談等形式來對學生進行開展的,阻礙了學生的實踐能力與思考能力。除此之外,過于單一化的教學使學生的能力和需求等方面產生了較大的差異,使學生的興趣愛好等需求得不到充分的滿足。[6]
(六)教學內容缺乏針對性
當前,部分高校在進行創新創業教育教學時,主要是以思政教育為主,內容缺乏創新創業教育,教師也沒有根據創新創業教育的相關內容展開計劃性的備課,學生缺乏進行實踐的機會。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缺乏正確的定位,認為創新創業教育就是教學生如何在將來找工作的一門課程。因此高校對創新創業缺少了針對性目標教學,進而忽視了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發展。
(七)理論脫離了實踐
在當下的高校課堂中,思政與創新創業融合的教學大多都是以理論知識為主要發展方向。為此,忽視了實踐教學環節。過多的理論知識教學會導致學生對課堂提不起興趣,缺乏學習的動力,進而導致教學效果較差。同時,學生的實踐能力也沒有得到充分發展,其對創新創業的能力培養秉持一種消極的態度,當學生真正進入社會時,會出現難以適應的情況。為此,針對實踐內容高校方面應該提起重視。
四、思政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相融合的有效途徑
(一)轉變教育理念
高校教師及其領導應該正確地認識到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創新創業教育相融合的教學效果,轉變以往的教育觀念,提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將高校的思政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相融合,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學效率,建立科學的學習規劃,順應時代發展的需求,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
(二)提升教師創新能力
教師作為學生的引導者,對學生的未來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為此教師應該提高自身素養,開展具有創新理念的教學方式,有效地將思政與創新創業教學相融合。學校可以邀請在教學方面有豐富經驗的教授或是學者來學校開展講座或是演講,對學生進行思想上的引導,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充分利用各項資源培育學生。高校教師也應該在課堂上創新教學內容,結合時事熱點,提升學生對創業創新等方面的認知能力,以及自身綜合實踐能力,進而提升教學質量,培養學生全方位發展。
(三)為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
理論和實踐是相輔相成的,理論知識為實踐打下基礎,實踐可以更好地體現出所學的理論知識的效果。如果,只有理論而無實踐,那么將會導致學生在日后進入社會的時候,難以適應。為此,高校應該把教學資源有效利用,可以和校外企業進行合作,讓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后可以有效地進行實踐,以此讓所學內容變得更加牢固,增強學生的理論與實踐能力。
(四)高校提高對此的重視
如果高校可以提高對思政和創新創業教育相融合的關注度,那么其將會在一定程度上發揮促進的作用。為此,高校在進行思政與創新創業相融合的時候應該提高重視度,從教學的多方位進行入手與布置,充分體現出以培養人才為目的的教學方針。高校各個相應的部分盡到應有義務與責任,進而不斷激發師生對此的重視程度,達到理想的教學目標。
(五)創建良好的校園環境
環境是影響一個人的重要因素,因此校園的環境也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情況。學校可以通過互聯網平臺促進思政與創新創業教育的深度融合并加以宣傳,增加學生對此的了解,提升教學效果。同時學校還應該大力鼓勵大學生進行創新創業,以此營造一個良好的校園氛圍,提升學生對思政與創新創業的正確認識。
五、結語
高校作為培養人才的主要場所之一,應該加大力度來提高對思政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相融合的關注,為學生的美好前程打下堅實的基礎。為此高校應該及時轉變思政和創新創業教育的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式,注重學生理論與實踐的相結合,開展實踐活動促使校園文化環境得到改善,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進一步加強思政與創新創業教育的融合。
參考文獻:
[1] 劉磊. 淺析高校思政教育與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有機融合[J]. 就業與保障,2020(23):70-72.
[2] 于雷. 高校思政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的十個要素[J]. 農家參謀,2020(24):181-182.
[3] 馬小龍,鞠雅文,韋家華. “互聯網+”視域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政教育融合的探索[J]. 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上旬刊,2020(08):183-185.
[4] 傅春長. 淺談高校思政教育與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的有效融合路徑——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協同育人研究》[J]. 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20(05):98-99.
[5] 程穎,侯燁. 高校思政教育與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有機融合路徑[J]. 教育教學論壇,2020(08):50-51.
[6] 胡樹驥. 高校思政教育與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有機融合路徑[J]. 智庫時代,2020(07):194-195.
(薦稿人:羅小麗,江西應用科技學院公教部主任副教授)
(責任編輯:胡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