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gnitive impairment and risk factors in young and middle-aged patients with mild ischemic stroke
Keywords mild ischemic stroke;cognitive impairment;risk factors
摘要 目的:分析中青年輕型缺血性腦卒中病人認知障礙發生情況及危險因素。方法:選取2019年7月—2021年8月于我院接受治療的98例中青年輕型缺血性腦卒中病人為研究對象,采用簡易智能精神狀態檢查量表(MMSE)評估病人認知障礙情況,依據評估結果將其分為認知障礙組和正常組。采用單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影響輕型缺血性腦卒中病人認知障礙的危險因素。結果:98例中青年輕型缺血性腦卒中病人中,27例發生認知障礙,71例未發生認知障礙,認知障礙發生率為27.55%;且輕度認知障礙發生率gt;中重度。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認知障礙組糖尿病史、高血壓史、高血脂史、吸煙史、飲酒史、心房顫動史以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等與認知障礙發生有關(Plt;0.05);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糖尿病史、高血壓史、吸煙史、飲酒史、心房顫動史、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是影響輕型缺血性腦卒中病人認知障礙的獨立危險因素(Plt;0.05)。結論:中青年輕型缺血性腦卒中病人認知障礙發生率為27.55%,且多數為輕度認知障礙,糖尿病史、高血壓史、高血脂史、吸煙史、飲酒史、心房顫動史、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是影響輕型缺血性腦卒中病人認知障礙的危險因素。
關鍵詞 輕型缺血性腦卒中;認知障礙;危險因素
doi:10.12102/j.issn.2095-8668.2024.07.019
缺血性腦卒中是由于腦部的供血動脈(頸動脈和椎動脈)狹窄或閉塞、腦供血不足導致大腦局部或全面功能損傷的綜合征,是臨床常見的內科疾病之一[1-2]。該病好發于老年病人,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飲食習慣的轉變,腦卒中已經逐漸趨于年輕化,給社會帶來沉重負擔[3]。隨著我國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腦卒中的診療技術取得重大突破,降低了腦卒中的死亡率,但腦卒中后由于中樞神經系統功能受損,會引發一系列神經功能并發癥[4-5]。其中認知障礙是常見的神經功能缺損并發癥。既往研究顯示,腦卒中后認知障礙的發生率高達50%,嚴重影響病人的預后恢復及生活質量[6]。目前,臨床尚無治療腦卒中后認知障礙的特效藥,臨床主要以早發現、早防治為主要原則。而對于輕型腦卒中病人,因其軀體功能障礙臨床癥狀輕微,病人及醫務人員往往會忽視認知障礙的發生,而錯過最佳防治時機[7-8]。因此,對輕型腦卒中病人進行早期篩查及探尋可能影響認知障礙的危險因素對臨床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9]。目前,已有相關研究探索了影響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危險因素。但對于中青年輕型缺血性腦卒中病人的危險因素相關研究較少。基于此,本研究對中青年輕型缺血性腦卒中病人認知障礙情況進行篩查并分析影響認知障礙的危險因素,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7月—2021年8月于我院接受治療的98例中青年輕型缺血性腦卒中病人為研究對象,其中男60例,女38例,年齡為24~58(41.01±8.67)歲。納入標準:1)依據《短暫性腦缺血發作與輕型卒中抗血小板治療中國專家共識(2014)》[10]及《高危非致殘性缺血性腦血管事件診療指南》[11]中輕型缺血性卒中的診斷標準,確診為輕型缺血性腦卒中;2)年齡18~60歲;3)無語言、意識等其他功能障礙者;4)病人自愿參與本次研究。排除標準:1)既往精神疾病史者;2)心、肝、腎功能不全者;3)合并其他非血管因素造成的神經系統功能缺損癥狀或代謝障礙性疾病者;4)既往腦血管意外者。
1.2 研究方法
1)由神經科專業護士完整記錄每例病人的年齡、性別、文化程度等一般人口學信息。2)由資深、經驗豐富的神經科及影像科醫師各1名參與記錄病人既往病史,包括糖尿病史、高血壓史、高血脂史、心房顫動史、吸煙史、飲酒史等,并參與排除關鍵部位梗死工作。3)所有病人入院后采用簡易智能精神狀態檢查量表(MMSE)[12]評估病人認知障礙情況,MMSE量表共30個條目,主要從定向力、記憶力、語言能力、回憶能力、注意力和計算力等方面評估,每個條目回答正確計1分,分值范圍為0~30分,27~30分為認知功能正常,根據病人的文化程度劃分認知障礙的標準,文盲≤17分,小學≤20分,中學(含中專)≤22分,大學(含專科)≤23分,考慮存在認知障礙。其中,0~9分為重度認知功能障礙,10~20分為中度認知功能障礙,21~26分為輕度認知功能障礙。4)所有病人入院3 d內采集空腹肘靜脈血,檢測生化指標包括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等,并完成頭顱核磁共振檢查,以確定病人梗死灶部位和數目,其中額葉、顳葉、枕葉、海馬、內囊、丘腦、穹隆和尾狀核為關鍵部位,其他部位為非關鍵部位[13]。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符合正態分布的定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行t檢驗;定性資料采用例數、百分比(%)表示,行χ2檢驗;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以Plt;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中青年輕型缺血性腦卒中病人認知障礙發生情況
98例中青年輕型缺血性腦卒中發生認知障礙27例,發生率為27.55%;其中,16例發生輕度認知障礙,發生率為59.26%,8例發生中度認知障礙,發生率為29.63%,3例發生重度認知障礙,發生率為11.11%。
2.2 中青年輕型缺血性腦卒中病人發生認知障礙的單因素分析
認知障礙組病人性別、年齡、文化程度、梗死部位、梗死病灶數、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與正常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認知障礙組病人糖尿病史、高血壓史、高血脂史、心房顫動史、吸煙史、飲酒史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與正常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見表1。
2.3 中青年輕型缺血性腦卒中病人發生認知障礙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以糖尿病史、高血壓史、高血脂史、心房顫動史、吸煙史、飲酒史、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為自變量,自變量賦值情況見表2。以是否發生認知障礙為因變量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糖尿病史、高血壓史、高血脂史、心房顫動史、吸煙史、飲酒史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是影響中青年輕型缺血性腦卒中病人認知障礙的獨立因素(Plt;0.05)。見表3。
3 討論
3.1 中青年輕型缺血性腦卒中病人發生認知障礙現狀
輕型缺血性腦卒中是表現為輕度神經功能缺損的缺血性卒中,雖然癥狀輕微,但腦卒中病人仍會誘發一系列軀體、認知、行為和情感障礙,其中認知障礙的發病率最高[14-15]。相關研究表明,輕型缺血性腦卒中發作后認知功能下降風險將增加,一旦發生認知功能障礙,會嚴重影響病人身體各項功能,導致病人日常生活能力下降,并給社會和家庭帶來沉重的負擔[16]。因此,了解輕型缺血性腦卒中病人認知障礙的發生情況,并探究影響認知障礙發生的影響因素可為腦卒中病人的早期干預提供依據,對于預防認知障礙的發生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17]。目前,腦卒中病人認知障礙的發生機制尚未完全闡明,既往研究認為其可能與病人基本人口學信息、自身基礎疾病以及不良生活習慣等因素密切相關[18],但尚缺乏大量研究證實。既往調查研究顯示,缺血性腦卒中病人認知功能障礙的發生率為25%~60%[19],本研究中98例病人中有27例病人發生認知功能障礙,認知功能障礙的發生率為27.55%,與既往研究報道結果一致。另外,本研究中輕度認知功能障礙的發生率大于中度和重度,可能因為本研究納入的病人為輕型缺血性腦卒中,且為中青年病人,所以多數為輕度認知功能障礙。
3.2 影響中青年輕型缺血性腦卒中病人發生認知障礙的危險因素
本研究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認知障礙組性別、年齡、文化程度、梗死部位、梗死病灶數、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與正常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認知障礙組糖尿病史、高血壓史、高血脂史、心房顫動史、吸煙史、飲酒史以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與正常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提示病人性別、年齡、文化程度、梗死部位、梗死病灶數、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與認知功能障礙的發生無關,而糖尿病史、高血壓史、高血脂史、心房顫動史、吸煙史、飲酒史以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等可能是認知功能障礙發生的影響因素。既往研究顯示,年齡升高,文化程度降低是影響認知功能障礙的因素[8],本研究可能因為納入病人為中青年,年齡分化不大,且受教育程度比較接近,所以無法體現對認知功能障礙發生的差異性。進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糖尿病史、高血壓史、高血脂史、心房顫動史、吸煙史、飲酒史以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是影響中青年輕型缺血性腦卒中病人認知障礙的獨立因素,這與既往研究結果一致[20]。
1)合并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會加快動脈粥樣硬化進展,造成腦組織缺氧、缺血或供血不足[21-22],從而增加認知功能障礙的發生率;糖尿病病人體內血糖異常升高,控制不好可能會增加心臟病和腦卒中的風險,從而損害大腦血管,隨著時間的推移會損傷腦細胞[23],增加認知功能障礙的發生風險;2)合并心房顫動:心房顫動是腦栓塞或缺血性腦卒中的危險因素,心房顫動史病人腦組織壞死程度較為嚴重,故而可能會增加認知功能障礙的發生風險[24];3)不良生活習慣:吸煙可能會導致基底前腦的膽堿能輸入區域萎縮,增加癡呆風險,吸煙也可能通過縮短睡眠時間影響病人認知功能;飲酒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可能通過影響人體記憶、智力以及精神功能增加腦卒中病人認知功能障礙的發生[25]。4)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既往研究認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會對血管內皮細胞造成損傷,進而促進動脈粥樣硬化,進一步誘發腦血管疾病,從而增加認知功能障礙的發生[26]。
4 小結
綜上所述,糖尿病史、高血壓史、高血脂史、心房顫動史、吸煙史、飲酒史、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是中青年輕型缺血性腦卒中病人認知功能障礙發生的危險因素,在認知功能障礙的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臨床可通過對以上因素的早期篩查或干預降低腦卒中病人認知功能障礙的發生風險。本研究尚存在不足之處,中青年群體樣本數量較少,年齡差距較小,后續有待進一步展開多中心、多樣本研究。
參考文獻:
[1] 何小輝,周楷,孟召友,等.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顱內外動脈狹窄的分布及危險因素分析[J].局解手術學雜志,2019,28(3):192-196.
[2] 段建鋼.防治缺血性卒中和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的最新循證醫學證據[J].中國現代神經疾病雜志,2008,8(6):503-511.
[3] 邱凱,施海彬,祖慶泉,等.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機械取栓后大面積腦梗死發生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介入放射學雜志,2020,29(12):1182-1186.
[4] 張靜,李杰,溫小敏,等.封堵術對缺血性腦卒中合并卵圓孔未閉患者的近期安全性及療效評價[J].腦與神經疾病雜志,2019,27(6):331-335.
[5] SHAO K,WANG W,GUO S Z,et al.Assessing executive function following the early stage of mild Ischemic stroke with three brief screening tests[J].Journal of Stroke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2020,29(8):104960.
[6] 穆軍山,葉建新,林航,等.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血管性認知功能障礙的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實用老年醫學,2015,29(2):151-153.
[7] 任源水,蘇志強,沈翠茹.輕型腦卒中后認知功能障礙的相關研究進展[J].卒中與神經疾病,2019,26(3):367-370.
[8] 趙世嬌,門慧,王瑩,等.輕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認知障礙的危險因素研究[J].中國醫藥導報,2021,18(8):74-77.
[9] 袁大華,張虹橋,章成國,等.首發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認知功能變化及其與相關因素關系的分析[J].中華神經醫學雜志,2012,11(11):1098-1105.
[10] 短暫性腦缺血發作中國專家共識組.短暫性腦缺血發作與輕型卒中抗血小板治療中國專家共識(2014年)[J].中華醫學雜志,2014,94(27):2092-2096.
[11] 王伊龍,趙性泉,劉新峰,等.高危非致殘性缺血性腦血管事件診療指南[J].中國卒中雜志,2016,11(6):481-491.
[12] 汪凱,董強.卒中后認知障礙管理專家共識2021[J].中國卒中雜志,2021,16(4):376-389.
[13] 李強,張麗敏,孫會艷.腔隙性梗死患者血管性認知障礙危險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9,29(16):99-102.
[14] 姜一,沈紅健,陳蕾,等.靜脈溶栓或橋接治療對大動脈閉塞急性輕型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療效和安全性[J].第二軍醫大學學報,2018,39(11):1214-1218.
[15] 李菁晶,鞠奕,潘岳松,等.輕型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急性期神經功能惡化的相關因素分析[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6,18(7):715-718.
[16] LI J,YOU S J,XU Y N,et al.Cognitive impairment and sleep disturbances after minor ischemic stroke[J].Schlaf amp; Atmung,2019,23(2):455-462.
[17] 曾瑞,李春芳,劉蕾,等.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性認知障礙及其亞型的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卒中雜志,2016,11(4):255-261.
[18] 熊益,蔣森,茹姍,等.非糖尿病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認知功能障礙特點及其危險因素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8,21(26):3179-3183.
[19] 于永華,韓騏,唐茂慶.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認知功能障礙情況及影響因素分析[J].四川解剖學雜志,2019,27(3):128-129.
[20] 張瀟瀟,唐雪花,王龍芳.缺血性腦卒中后認知功能障礙的危險因素及護理措施[J].海南醫學,2019,30(13):1757-1759.
[21] LU Y F,TANG O,BRADY T M,et al.Simplified 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 approaches and implications for hypertension screening:the atherosclerosis risk in communities study[J].Journal of Hypertension,2021,39(3):447-452.
[22] 冉東川,何艷,王莉華,等.糖尿病合并動脈粥樣硬化病人CTRP3的表達及其與血脂、血糖的相關性[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21,19(22):3952-3955.
[23] 陳浩,祁平,唐國軍,等.丹紅注射液聯合西格列汀對2型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經病變患者血糖波動、心率變異性的影響[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9,28(12):1299-1303.
[24] GALLINORO E,D′ELIA S,PROZZO D,et al.Cognitive function and atrial fibrillation:from the strength of relationship to the dark side of prevention.is there a contribution from sinus rhythm restoration and maintenance?[J].Medicina,2019,55(9):587.
[25] 呂雪嬋,王文政,李煦,等.精神分裂癥住院患者吸煙與認知功能相關性研究[J].精神醫學雜志,2016,29(6):406-409.
[26] 董芳,杜怡峰.小劑量葉酸對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腦梗死患者認知功能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8,38(21):5135-5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