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云菲
摘要:情境教學法是小學音樂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種互動型教學方式,將理論學習與實踐相結合,幫助學生更容易地理解音樂知識,引導學生建構知識聯結,讓學生在體驗中感知音樂內涵,深化審美能力。通過創設多種契合教學需要的音樂情境與活動,利用多樣化的應用策略,達到創新教育模式與方法,激發學生學習動力,開發學生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合作意識的目的。本文主要從情境教學法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的創設類型、價值與應用策略三個方面介紹音樂情境教學法的優勢。
關鍵詞:小學音樂? 情境教學? 應用策略
音樂情境教學法是一種以真實生活情境為基礎的教學方法,旨在將學習與實踐結合起來,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知識和提高實際運用能力。這種教學法強調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音樂,通過與音樂相關的場景、活動和情境互動,在體驗中完成知識、技能和情感等多方面的學習目標,同時,教師根據學生自身發展特點,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學生進行情境創設,有效促進學生在音樂學習上的自主性,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感受音樂的真正魅力。李吉林教授是我國首位提出情境教學理論的學者,她對于情境教學進行了積極的探索與實踐研究,她認為:“情境教學就是從情于境,情與辭,情與理,情與全面發展的辯證關系出發,創設典型的場景,把情感活動與認知活動結合起來所創設的一種教學模式。”在此模式中,教師通過創設形象化、具體化的情境,將所學知識和情境融合,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完成相關理論體系的構建,推動核心素養的培養。
一、情境教學法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的創設類型
(一)創設音樂游戲式情境
在小學低年級學生中開展游戲式情境教學是最有效、最佳的教學方式。相較于小學高年級學生,小學低年級學生在課堂中的配合度、參與度更高,模仿能力強,可以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來對音樂進行體驗,可以讓學生結合不同風格的音樂晃動身體進行律動,同時培養學生的身體素質,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在實施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結合自身教學經驗,創設符合學生年齡特點與認知特點的游戲情境,結合學生感興趣的教學內容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可以將節奏訓練與音樂游戲活動相結合,創新教學模式,調動學生興趣,為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奠定基礎。在傳統的音樂課堂中,音樂體驗大多數是以聽想為主,而游戲式情境教學則更側重于感受與律動,調動學生感官互動,讓學生能更積極、高效地加入到課堂學習中,實現寓教于樂的教學目標。
(二)創設音樂表演式情境
音樂需要通過一種載體方式來進行詮釋和表達,表演式情境教學法可以呈現音樂的表達性。一節優質的音樂課程中需要教師要給予學生充足的展示空間,讓學生突破自我的束縛,讓學生擁有更多元化的學習方式。教師要制定一個教學活動框架體系,合理融入音樂情境,增強體驗感,能夠準確地解析音樂,并在演唱過程中準確地表達出歌曲的情感,完成對音樂的體驗并實現音樂對人的作用和價值,提升學生對音樂的感知。例如在《打麥號子》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挑選一位領唱,剩下的同學合唱,共同合作教學“一領眾和”的演唱方式,同時請了幾位同學上臺模仿打麥的姿勢,讓幾位同學在臺上,一邊進行打麥一邊演唱號子,感受勞動號子的力量感,更讓學生親身感受農民耕作的情境,學生都參與進了課堂,使得課堂氣氛積極活躍,歌曲也呈現了很好的教學效果。最后教師升華主題,這節課體會到了農民農作的辛勤,學生也要學會不要浪費糧食,樹立環保意識,還能潛移默化地將審美教育融入學生的教學過程中。
(三)創設音樂故事式情境
故事情境教學法是指教師依據教學內容,根據學生心理需求和學習需求創設出合理情境,通過講述蘊含一定道理、擁有豐富人物情節的故事輔助小學音樂教學,在故事所渲染的氛圍中逐步滲透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與重難點。在學生傾聽故事的過程中,可以通過故事初步理解這節課所要學習的新知識,又能在故事的引導下對于樂曲的情緒與風格產生感性認知。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生動有趣的故事、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更能吸引他們的興趣,通過這些故事讓學生對于樂曲產生聯想,在不知不覺中培養學生對于樂曲的理解力與感知力,同時還能引發學生獨特的想象力,刺激學生主動參與進音樂教學中,從而開展高效、有趣的音樂課程。故事情境可以讓學生更直觀形象地領會歌曲內容,抓住學生興趣,讓學生快速融入課堂中,再通過表演情境、語言情境以及現代教育技術的共同協作,創設新穎、輕松、愉悅的故事情境,激發學生獲取新知識的欲望,提升課堂效果。
(四)創設音樂問題式情境
在小學音樂課堂的教學中,教師還可以創設問題情境,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與重難點提出針對性的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提高學生探索新事物的興趣,從而啟發學生對于音樂作品的理解,以情啟智。同時提出符合大多數學生認知水平多樣化的問題是保持課堂活力的秘訣,可以增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性,并且讓學生在此過程中建構屬于自己對于樂曲的理解與解決問題的模式,讓音樂的教學過程成為以問題為主導的一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發展過程。例如在《小狗圓舞曲》欣賞課教學中,樂曲分為三段體,先讓學生聆聽樂曲的第一樂段,提問學生們感受到了小狗什么樣的動作與神態,啟發學生對于作品情境的理解。再為學生解釋樂曲中快速反復的回轉型的節奏描繪出了小狗追逐自己尾巴的樣子,呈現出小狗健康活潑的神態。給學生分組討論的時間后,再引導學生感受第二樂段,作品進入優美抒情的圓舞曲主題,仿佛一只小狗追逐玩耍了一段時間后,累了躺下休息片刻,表現出悠然閑適的模樣。最后配著樂曲,請幾位學生上臺一邊聆聽一邊表演,加深學生對于樂曲情緒的把握,培養學生對于樂曲的想象力。教師在教學上運用問題式情境教學,不僅僅是欣賞一首《小狗圓舞曲》,是對教材內容進行適當的拓展和延伸,讓學生思維在深度和廣度上有拓展的空間,在由淺入深的探究過程中達到深化知識。
二、情境教學法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的價值
(一)音樂情境教學法有助于創新教學模式與方法
2022年的義務教育課程方案中提出深化教學改革,要求教師強化學科實踐,注重在做中學,引導學生參與學科探究活動,注重真實情境的創設,增強感知體驗,營造開放的學習情境。將情境教學法融入小學音樂課堂,音樂教師能夠繼承與創新傳統音樂課堂,打造創新型課堂,完善課堂的教學方式,營造創新多元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產生獨特的音樂情感體驗,激發學生想象,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藝術表現形式,培養學生多樣化的藝術表達方式,讓學生全身心、積極地參與其中,獲得審美直覺和美感體驗。同時在藝術教學過程中,能夠指導學生通過欣賞藝術作品感知世界,體驗情感,實現音樂與藝術形象的共情,運用藝術的語言與方式迸發創意,優化教育環境,豐富教學環節,展現音樂與自然之美,體驗創造的喜悅與自我實現的愉悅,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提升實踐能力、創造能力和審美能力。
(二)有助于激發小學生的音樂學習動力
情境教學法強調音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性,鼓勵學生自主建構新知識與舊知識的聯結,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創設良好、有趣的學習情境,推動學生對于音樂感知理解的內部動機,將知識內化成自身經驗,讓學生主動參與音樂課堂實踐,同時調動學生興趣,讓興趣成為學生的主要音樂學習動力。小學生好奇心強、活潑好動、善于模仿、身心可塑性強,但注意力時間較短,在平日的教學中,應該注重營造愉悅、歡快的學習氛圍,在課堂中讓他們在親身體驗中進行有效學習,通過圖片、視頻、動畫、多媒體等手段創設學生感興趣的合理情境,連接聽覺、觸覺、視覺等方式感知音樂,為學生構建一個關于音樂的想象空間,在能夠滿足學生的情感需求的同時,滿足學生的主觀內在需要,促進小學生學習的興趣與積極性,使學生更加直觀地認識和學習音樂,增加他們學習音樂的內驅力,從而提高學習效果。
(三)有助于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普遍大眾的認知中,大家常常認為音樂教學只能培養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與審美感知能力,但事實上,音樂教育還可以在潛移默化中實現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知識遷移能力、復雜事物理解能力的培養。從學生長遠的發展趨勢來看,高效、系統、合適的學習方法對于學生的學習以及成長更有意義。情境教學法可以輔助學生對于思維能力的培養,在面對抽象事物的感知與理解時,學生可以通過多樣化、促進智能發展的情境,激發潛在的思維能力。在進行音樂學習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了解到各國各類作曲家的個性風格,理解一些基礎樂理的形成規律,還可以學習到作品的創作背景等理論知識,再引導學生通過欣賞、思考等方式,感受音樂背后所蘊含的情感與風格特點,形成自我認知和思維發展的積淀,同時將音樂教育理念趨于多元化和科學化。
(四) 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加強合作教育對于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康成長是至關重要的,教師可以通過情境教學法,幫助學生形成和諧的人生觀和合作觀。團隊活動可以幫助你加深對問題的認識和理解,在團隊中學習能夠讓學生從他人的角度審視問題,開闊視野。每個學生都應當學會與他人合作,融入集體,培養伙伴精神。例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創設合作或競爭的情境,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進行合作游戲或比賽,幫助學生提高溝通交流的能力,促進伙伴之間的相互學習與相互協作,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更多自我發展與互相交流的空間。在共同認知與共同目標的指導下,學生能夠不斷調整自身行為融入合作行為中,最后達到雙倍的成就感,提升自身的社交能力,為未來學生融入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情境教學法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的應用策略
(一)豐富音樂情境導入
新穎有趣的課程導入,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讓學生對課程有個初步的了解和認識。教師掌握到多種類型的教學情境后,需要依據不同的教學客體和教學內容靈活運用,提高情境體驗的教學效率,將傳統教學轉化為啟發式教學,引導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創造資源與空間,利于學生發揮創造潛能。例如在《獅王進行曲》的新課導入環節,教師可以先用故事式的情境導入方法,告訴學生們今天我們要去森林中參加一場盛大的動物狂歡節,有許多小動物都來參加宴會,及時抓住動物元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們對于課程產生興趣,保持良好的注意力與學習狀態。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小動物的頭飾邊聽音樂邊律動,在聽到獅王出場的時候,請學生們一起模仿獅王的走路聲和吼叫聲,讓學生充分參與課堂,感受樂曲的情緒,培養學生的音樂感知力與鑒賞力。
(二)注重理論聯系真實情境
教師應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結合,將知識貼近學生的真實生活中,注重開拓學生的思維空間,增加學生對于身邊真實情境的探索,激發學生的創造力、求知欲與觀察力。例如,在《理發師》的課堂教學中,可以先創設關于理發的真實情境,之后通過肢體模仿、律動、小樂器伴奏等游戲活動,讓學生體會二拍子的活潑感,為歌曲學唱和表演做好鋪墊。同時,讓學生自己創編設計動作,分組模仿理發師爺爺的工作狀態,引導學生們自我思考或小組討論,在情境學習的過程當中構建屬于自己的音樂世界,再邀請學生上臺展示,最后評選出舞臺表現最好的團隊,并對他們進行相應的獎勵,鼓勵他們下次還能繼續保持這樣的舞臺表現力。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參與興趣,又學習了音樂知識,提升了團隊意識,鍛煉了表演能力,并且能夠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三)引入現代化教學手段
隨著現代化信息技術的不斷更新發展變化,教師可以利用音樂活動錄像、幻燈片等方式將課堂所需的情境再現出來,進行形象化的直觀教學。現代化教學手段可以將優美的畫面,逼真的形象、動聽的音響渾然一體,能夠充分調動學生聽覺、視覺等多種感官,使學生對于所學內容得到充分的感知,開闊學生視野,使學生對于作品有一個完整的構建,提高教學效果。例如在《快樂的潑水節》的課堂教學中,通過學習讓學生掌握傣族的音樂風格特點,調動學生學習民族音樂的興趣,讓學生能夠喜歡少數民族音樂文化。但是,由于地域生活的差異性,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展示大量傣族的風俗、服飾、民間樂器、民間音樂與舞蹈的圖片和視頻資料,還為學生播放傣族人民慶祝潑水節的片段,讓學生了解傣族富有特色的音樂風格,為學生拓展講解潑水節是傣族的新年,傣族人民舉行別具特色的潑水活動,意在相互潑水祝福,讓學生更能感受作品的歡快活潑。最后還可以和學生一起進行編創活動,加入一些傣族特色的舞蹈動作,隨著音樂表演。
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音樂課堂中運用情境教學法對于提升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與情感表達能力有著必不可少的作用。通過創設符合學生年齡特點、認知特點的創造性情境,讓學生能夠在愉悅、和諧的學習氛圍中,以情境來啟發學生思維,能夠輕松、高效地掌握新的教學內容,并且能將新舊知識進行建構聯結,從而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與整合知識的能力。教師在依據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設計合適情境的過程中,也能夠提升自身綜合性教學能力,在熟知教育理念的基礎上,運用具有創新性的生動、形象的課堂內容,創新課堂模式與方式,拓展教學方式,讓學生主動接受知識,學習知識,感知音樂之美。
參考文獻:
[1]賈蓉靜.情境教學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的應用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6.
[2]丁潔.情境教學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實踐運用[D].華中師范大學,2016.
[3]靳雯.情境式教學在蘇教版小學音樂課程中的應用研究[D].揚州大學,2023.DOI:10.27441/d.cnki.gyzdu.2023.000390.
[5]葉子瑞.情境教學法在小學低年級唱歌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西南大學,2022.DOI:10.27684/d.cnki.gxndx.2021.001017.
[4]謝張琦,蒯衛華.探析核心素養下小學低年級音樂情境教學[J].藝術教育,2022(12):6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