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偉
〔摘? ? 要〕? 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教師的引導能力直接影響學生對數學的理解和學習效果。然而,傳統的應試教育只注重灌輸知識,缺乏與學生的互動和促進學生思維發展。因此,本文將深入探討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的引導策略,旨在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數學思考能力。教師通過合理的問題設計、啟發性的討論和個性化指導,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數學課堂教學活動。這種教學方式可以幫助學生建立數學概念,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增強他們的合作溝通能力。
〔關鍵詞〕? 引導策略;教學;探討
〔中圖分類號〕? G424?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文章編號〕? 1674-6317? ? (2024)? 12? ? 085-087
由于小學生自控能力較差,學習數學較為吃力,因此,教師需要運用合適的教學策略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主動性,幫助他們構建數學知識的框架,促進思維能力的發展和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本文旨在探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的引導策略,以期能為教師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和建議。
一、設置學習目標
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教師設定清晰明確的學習目標對于學生的學習至關重要。設定學習目標不僅能夠引導學生的學習方向和努力方向,還可以幫助他們了解自己的學習進展情況,提高他們對數學內容的理解。
(一)明確學習目標的重要性
學習目標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明確課程中的重點,也能夠幫助教師合理規劃課程。通過設定明確的學習目標,教師能夠確保學生學習過程的連貫性和目標導向性。同時,教師可以通過與學習目標的比較,評估學生是否達到預定的學習效果。這樣可以幫助教師確定學生的學習進展情況,發現他們的弱點,并根據需要進行進一步的課堂教學調整和針對性的輔導。
(二)如何設置有效學習目標
教師在設定學習目標時需要參考課程標準,并明確本節課程重點。因此,教師應該熟悉相關的課程大綱,從中抽取關鍵要點,并為學生設定適合他們學習情況的學習目標。同時,教師也要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和需求,靈活地調整學習目標,為每個學生設定有針對性的目標。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在實際實施時一定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進行目標設置,可以采用分層式目標設置。例如,可以綜合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知識掌握情況將他們分成三組:基礎知識掌握較差、學習能力較為薄弱的為一組,基礎知識基本掌握但應用時容易出錯的為一組,基礎知識掌握牢靠、學習能力較強的為一組。第一組學生的學習目標就可以為熟練掌握和應用本章知識內容;第二組可以在讓學生熟練掌握的同時,分析每次出錯的原因,并整理為錯題集;第三組則可以適當加入一些拓展題目練習,并讓他們在課堂上分享和講解基礎題的解題思路。通過將學生分組的方式,能夠細化每組學習目標,幫助學生強化薄弱部分,將學習任務的價值最大化。此外,在設置學習目標時,教師應該設置具體明確、能夠被學生理解和可量化的學習任務。模糊的學習目標會給學生帶來困惑,導致他們無法集中難以掌握的重點。因此,教師需要將學習目標具體化,以便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目標,并能夠評估自己的學習進展情況。同時,在設定學習目標時,教師還應該注意確保目標的合理性和實際可行性。學習目標應該能夠適應學生的學習能力,并且能夠在有限的學習時間內完成。必要時,教師可以與學生共同討論目標的設置,使目標更有針對性,學生完成起來更容易。
二、注重學生的思維能力發展
(一)激發創造性思維
首先,提供開放式問題是一種常用的教學策略,通過引導學生思考和解決開放式問題,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相比于傳統的封閉式問題,開放式問題鼓勵學生思考不同的解決方法和途徑。例如,學生在學習完整數的加減乘除后,教師可以提問:“用8和9兩個數字寫出一個數學題,并解答。”這個問題沒有固定的答案,學生可以通過運用自己學習過的知識來將這兩個數隨意組合,可以得到不同的答案。這種類型的問題鼓勵學生學會運用創造性思維,跳出固有的思維模式,將所學的知識整合起來思考問題。此外,積極探索數學語境也能夠有效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數學不僅僅是一組抽象的概念和符號,也存在于我們日常生活中。教師通過將數學與現實世界聯系起來,學生通過觀察、實踐來發現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強化對基礎知識的理解。例如,在教學“圖形與變換”時,教師可以舉例生活中熟悉的物品,讓學生思考這個物品可以由哪些圖形變換而來。通過引入生活化的數學問題,學生能夠更好地將數學知識與生活聯系起來,同時教師也能在此過程中鼓勵學生發揮想象力。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遵循以下原則才能將課堂效果最大化:1.提供充足的時間,讓學生思考和獨立解決問題;2.鼓勵學生勇敢嘗試和正視錯誤,從錯誤中學習,強化基礎知識的掌握。
(二)發展邏輯思維
數學是一門基于邏輯推理和證明的學科,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加強對學生推理能力的引導。利用問題來讓學生解決是培養學生邏輯思維的一個重要環節。教師可以提供給學生一系列的問題,鼓勵他們通過邏輯分析來解決。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夠學會分解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關鍵。以倍數的教學為例,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發現倍數的規律,教師可以列舉出“2”和“5”兩個數字的倍數,引導學生思考和觀察這兩個數之間倍數的區別和規律。通過觀察學生發現,個位數上是“0和5”一定為5的倍數,個位數上為“2,4,6,8”則一定為2的倍數。通過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同時,也幫助學生發現數學基礎知識中的關聯性,并學會將這種數學邏輯思維應用于其他知識的學習。
三、增強課堂互動性
(一)組織小組活動
在小學數學課堂上,通過組織小組討論、競賽等活動,可以活躍課堂氛圍,使學生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學習探索中,實現對數學知識點的充分掌握和深刻理解。對此,教師也需要做好課堂教學設計,在適當的時機開展小組活動,并通過引入特定的知識點以開展課堂教學。在教學過程中,首先需要對學生進行分組,教師應充分了解不同學生的學習情況和特點,將學習能力較好的學生與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進行搭配分組,以發揮領頭羊作用,充分帶動所有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和學習。與此同時,教師需要合理安排小組成員,為其配置小組長、學習委員、執行委員、小組發言人等“職位”,讓每個小組成員都能擔任“職務”,從而獲得更好的參與感。在此之后,教師還需要引入小組討論的課題,如“雞兔同籠”“攤煎餅”等具有場景性話題,讓學生能夠更好地代入場景,并對其中的問題進行探討。在小組討論過程中,需要由不同“職務”的學生完成相應的任務,如學習委員負責提出思路,執行委員負責記錄討論內容,發言人負責回答問題,由小組長負責評價其成員完成任務的情況。在小組討論過程中,教師需要巡視各組討論情況,并負責為學生解答思考中存在的疑惑,以保證其思路正確,避免陷入思考死角。教師在提出主題后,還需要為每個小組布置具體的任務,并設定討論時間,時間結束時由每個小組的發言人負責回答問題。在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也需要給予積極的反饋,對每個小組的任務完成情況進行評價,通過小組對比來給予獎勵,由此來激發學生的求勝欲,使其能夠以認真負責的態度參與小組討論,并確定相應的成績。在小組討論完成后,教師還應當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總結,通過對各小組答案的分析,讓學生了解自身存在的不足之處,由此來加深對相關知識點的認知和理解,實現對數學知識的充分掌握與靈活應用。
(二)引入教學游戲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游戲玩樂是其天性,過度壓抑不僅無益于課堂教學,甚至可能適得其反,導致學生出現逆反心理。因此,教師也可以引入游戲教學模式,通過增加教學內容的趣味性,提高數學課堂的互動性,讓學生能夠更加積極地參與到學習當中。在數學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數學理論構建游戲規則,如數列規則、公因數和公約數規則等,使游戲過程充滿數學知識,達到寓教于樂的效果。與此同時,教師也可以通過設計游戲活動來教授數學知識,如分類游戲、數數游戲以及場景游戲等。在游戲教學中,為提高學生的代入感,教師可以先設計游戲場景。例如在數字計算游戲中,教師可以先在課堂上設置一個“超市”的場景,用書本、文具作為商品,并對每個商品進行明碼標價,在游戲的前半部分,可以讓學生扮演超市導購員,將不同的商品按照價格高低進行歸類放置,由此來提高學生的數字敏感性。而在游戲的后半部分可以讓學生扮演顧客,設計同類商品多個購買可以打折的游戲規則,讓顧客在有限資金范圍內選購最多的商品,并由收銀員進行計算。在游戲過程中,既能夠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也能夠讓學生體驗生活場景,使其將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提高學習興趣。
(三)轉換學習角色
在小學數學課堂上,學生應當主動進行學習,而非被動接受知識。對此,教師可以通過轉換學習角色,讓學生扮演“小小教師”,從而開展相對簡單的數學知識教學。在課堂上,教師可以提出一個簡單的數學問題,讓學生進行思考和解答,之后抽取解答正確的學生到講臺進行講解。例如,教師可以提問“如何利用正方形面積公式計算三角形面積”,通過提出問題和具體的數字,讓學生進行計算并要求展示答案,之后讓回答正確的學生分別上臺進行講解,使其以教師的角度為其他學生講解原理,由此來培養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也可以通過先提出問題,讓學生進行思考,再從問題的答案中總結數學知識,由此來提高學生的探索積極性,使其養成探索式學習的習慣。除此之外,教師也需要做好對學生學習成果的評價,可以通過生活實踐,讓學生利用所學知識點,如加減乘除運算規則以及統計方法等,解決具體的生活問題。通過聯系生活實際,可以讓學生在不斷探索中汲取知識,并使其能夠了解到數學知識的重要作用,從而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學會靈活應用多種教學方法。通過增強課堂的互動性,學生能夠更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提高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能力。同時,教師在實施這些教學環節時也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能力進行靈活調整,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夠受益。
參考文獻
[1]沙云珍.論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有效引導”策略[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2(36):71-73.
[2]張艷.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引導策略的應用與實踐[J].理科愛好者,2022(5):157-159.
[3]韓亞芳.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教學引導策略分析[J].新課程,2022(24):198-199.
[4]丁慧芹.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教學引導策略分析[J].小學生(下旬),2022(1):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