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順
摘要:學校是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主陣地,中小學要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上下功夫,讓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厚植青少年心中。調研發現,中小學在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中,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一是教育體系不健全;二是教育資源不均衡;三是教育成效難以評價;四是師資隊伍不足。針對這些問題,中小學應積極構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教育體系;推動教育教學創新和多樣化;整合教育資源;建立科學評價機制;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扎實有力推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工作在中小學走深走實。
關鍵詞:中小學;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探索;實踐
教育部等十一部門在印發的《關于加強學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指導意見》中,全面部署了新時代加強大中小學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主要任務。青少年是新時代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的主體力量,中小學要推動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深度融合,扎實有力推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進校園、進課堂、進頭腦,引導青少年堅定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高度認同,牢固樹立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
一、中小學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現實問題
當前,中小學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教育工作中雖然已取得了積極發展和成效,但也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體系不健全
部分中小學在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過程中,主陣地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發揮。當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主要側重于歷史和傳統文化方面的知識傳授,而對于現代社會中多元文化交融、國家認同等方面的內容涉及較少,教育內容缺乏深度和廣度。由于歷史文化知識基礎薄弱,青少年對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知識了解較少,很難從根本上認識到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政治意義和道德價值。部分中小學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主要通過傳統宣傳教育和把教育內容融入課堂教學中進行,教育方法缺乏創新性與實踐性,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主動性。
(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資源缺乏整合
部分中小學在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方面,尚未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教育資源建設與管理體系。在一些地區和學校,仍存在嚴重的教育資源匱乏問題,導致這些學校在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工作中遇到困難。同時,有些學校卻還存在教育資源浪費的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教育相關部門以更廣闊的視野統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資源建設。
(三)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成效難以評價
中小學校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需要進一步完善評價體系、進一步發揮督導評估的激勵作用。當前,很多教育評估機制不完善,缺乏科學的評估標準和方法,評價過程和評價主體不夠多元,評價結果運用不足,無法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準確評估,也難以發現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改進。
(四)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師資隊伍不足
中小學校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需要有專業的師資力量來提供支持。然而,目前很多教育部門和學校在師資隊伍的培養和保障方面存在不足,這導致師資隊伍的素質和數量難以得到保證。因缺乏系統的培訓,師資隊伍還存在著理論知識缺乏、專業素養不高、創新能力不足等問題。
二、中小學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探索與實踐
青少年處于人生的“拔節孕穗期”,他們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正處于形成和發展的過程之中。中小學校要加強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牢固樹立青少年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促進各族青少年之間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只有當青少年在內心深處鑄牢樹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才能夠使其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行穩致遠。
(一)構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體系
1.構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一體化機制
中小學教育應加強頂層設計,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立德樹人的教育系統之中,以確保學生在教育過程中,無論是在小學階段還是中學階段,都能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其中。在教育內容的安排上,中小學要消除各學段之間的壁壘,遞進分明,即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確保教育內容的連貫性。中小學要以有形之魂、有感之舉、有效之方,構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體系,使學生能夠在實踐中感受到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性和價值。
2.構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協同機制
各級教育部門要建立聯動機制,共同推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真正落實。各級教育部門要密切合作,共同制定和實施相關的政策、規劃和措施,以確保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能夠得到有效的推進和落實。中小學校應成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工作小組,由校領導承擔起職責,負責統籌協調學校內的各項工作。通過各部門的緊密合作和聯動,要形成高效的育人共同體,全方位提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實效性。
3.完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課程體系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是一個系統的工程,中小學校應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納入學校重點工作,積極拓展課程目標、課程內容、教學方法及評估方式等,完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課程體系,為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營造更加完善的教學環境,促進學生共同學習生活、健康成長。
(二)創新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內容和方法
1.創新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內容
中小學應豐富相應的教育內容,從中華民族歷史、文化、藝術、體育、地理等多個方面切入,以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應全面深入推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進校園工作,將中華民族共同體的種子“種”進校園,“種”進師生的心里,讓校園成為民族團結進步之花綻放的絢麗花園;應講好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發展史,形成“多元融合”的教學內容;開好“中華民族大家庭”“中華民族大團結”等專題教育課程。
2.探索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多元方式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是培養全體學生增強民族凝聚力、增進民族團結、維護國家統一的重要途徑。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創新教學方式和教學模式,創設鮮活的、智慧的課程,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豐富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果,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要通過設置情境模擬、角色扮演等互動環節,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要組織專題講座、現場教學、小組研討等,讓學生在課堂內外都能深入了解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歷史、文化、風俗等方面的知識。此外,中小學還可以通過實踐活動、社會調查等方式,讓學生親身參與到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中。例如,通過開展紅色講壇、文藝展演、經典誦讀、傳統體育等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讓學生在參與中感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3.樹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榜樣
中小學應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的示范引領作用,可評選出新時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好少年和先進集體。通過發掘鮮活的模范人物和故事,樹立榜樣、培育典型,促使青少年知行合一。
(三)優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資源
1.豐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校園文化
中小學應充分發揮學校文化育人功能,通過校園廣播、宣傳欄、文化長廊、班級板報等宣傳陣地,充分發揮學校人文建設環境的隱性潤育功能;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進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培養,努力形成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核心的良好校園人文環境;突出特色,加強品牌建設,分層次打造一批特色鮮明的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示范學校和示范基地。
2.構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網絡平臺
中小學應積極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數字化教學,利用“互聯網+教育”,共享優質教學信息和經典范例,使學校可以獲得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優秀資源,讓教育資源數字化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資源建設;使資源形成更有效的流動與共用,形成優秀內容與實踐資源的互鑒共用;形成共學、共樂的教學格局,進而講好民族團結進步的故事,實現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均衡發展。
3.形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聯動合力
中小學要形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宣傳教育工作常態化機制,搞好對社會與家庭的宣傳教育,充分開發校外教育資源,協同推進學校、家庭和社會的教育合力。例如,通過家長會和家長學校等方式,動員家長積極加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行列當中;通過積極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社會實踐活動,進一步發揮社會實踐育人功能,使廣大青少年踏出校門,并通過調查研究、學習考察等多種方式和形式,廣泛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深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通過引進有關的專業人員以及外部組織的參與,充實教育內容,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打下堅實的社會基礎。
(四)制定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評價機制
1.建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考核體系
中小學要研制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考核評價制度,通過制定相關的考核標準、指標等方式,確保教育的有效性。中小學要將考核結果納入學校的績效評估體系中,以此來激勵教師和學生更加積極地參與到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中來,并對考核結果進行充分利用,從而切實增強中小學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政治責任感和緊迫感。
2.完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評價機制
中小學應建立多元評價機制,包括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同學互評和社會評價等。通過這些評價方式,可全面了解學生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方面的表現和水平,開展有針對性的教育;要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學校教育評價的一項重要指標,發揮教育評價指揮棒的作用;樹立鮮明的目標導向和價值導向,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教育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檢查的重要內容,達到以評促建的目的,使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能落地見效;要加強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檢查指導工作,通過定期召開座談會,聽取師生的意見和建議,從而不斷完善教育工作。
3.構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評價模式
中小學要構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科學的評價模式,通過實施日常評價、定期評價和長周期評價,進行全面性和系統性評價;要強化過程性評價,既要重視對教育結果的評價,又要重視對教育過程的評價,避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評價單一化和片面化。
(五)強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師資隊伍建設
1.加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教師培訓
中小學要大力培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人才,通過培訓來提高教師的政治站位,強化教師的理論武裝;不斷提高教師對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思想認識,讓廣大教師完整準確地把握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思想內涵,提升教師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水平,引領教師發揮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爭做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建設者,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貢獻智慧,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深入人心。
2.建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師資儲備庫
中小學要建立師資儲備庫,對具有潛力和能力的教師進行選拔和培養,以解決師資隊伍不足的問題。同時,通過組建名師團隊、評選骨干教師等多種形式,吸引優秀的教師加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隊伍中來,充分發揮名師和骨干教師的示范引領作用,鑄牢師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思想基礎。
3.打造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科研團隊
中小學應支持教師開展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相關的課題研究,建設一支具有過硬思想素質、強大科研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師資隊伍,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障;應引導教師通過不斷探索與實踐,促進科研成果的轉化和應用,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深入開展,為構建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作出貢獻。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戰略性工作。中小學要切實負起教育責任,勇挑重擔,以更有力的舉措推進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工作扎實開展,為促進學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工作再上新臺階而努力。
參考文獻:
[1]馬雪蓮.民族地區學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路徑探索[J].中國民族教育,2023(2).
[2]宋輝,高家驥.新時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社科縱橫,2019(11).
(責任編輯:趙春艷)